APP下载

浅析遵义城市形象

2015-09-10柯山

考试周刊 2015年105期
关键词:城市品牌视觉元素差异性

柯山

摘 要: 合理地将红色文化各要素巧妙融入城市品牌的整体规划中是每一个有着红色革命史迹城市共同面对或急需解决的课题性问题,本文就名城遵义城市品牌、红色文化的差异性做进一步挖掘,在通过剖析名城遵义红色文化的历史形成、自然特征、人文属性的同时,有机结合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遵义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取得的成就做综合性探究并做出差异性的城市形象视觉表现方案,力求在城市品牌展示的多个层面丰富遵义红色老区的城市品牌形象。

关键词: 红色文化 城市品牌 差异性 视觉元素

随着大众生活质量和知识结构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人由追求地域的新鲜、好奇感逐步上升到一种全新的文化触觉体验。如一提起上海人们马上联想到:高新、时尚、东方之珠的城市印象,而西安则更多地意味着中华文化的摇篮,有着“华夏文明史记博物馆的美誉”,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整个城市都漫延着中华上下五千年丰富的古韵史迹……本文就遵义这一地处中国西南腹地、有着曾经辉煌红色典故的革命转折之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红色资源为可持续发展背景打造提取视觉符号,整合出一套较为完整的城市视觉识别图形元素,从而为名城遵义城市形象——红色品牌的差异性注入新的生命活力。

一、红色文化与名城遵义的渊源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实践中不断发展、更新的理论思想体系。既是传统的、民族的、大众的,又是随着时代变迁不断更新、与时俱进的。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等,散发出浓郁的红色气息。其中革命旧址、纪念馆场作为一种标志性建筑见证了一段历史记忆,更是一份无可复制的史迹文献。

在地理位置上,“遵义”位于贵州北部,因历史、文化和地域人文等因素形成多种文化现象的纵横交错。如清朝时期发展形成的,黔北沙滩文化及革命时期的长征红色文化,同时本土还有源远流长的国酒文化、土司文化、辣椒文化、茶文化……其中以1935年红军长征期间产生的红色征程最突出,毛泽东曾说:“遵义会议是中国革命的转折关键环节,同时是在长征过程中停留时间最长、流传典故、事迹最多的地区之一……”正因如此形成了名城遵义的红色文化素材多、典故广、品位高、可挖掘塑造性强等特点。“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巧渡乌江”、“娄山关战役”、“二进遵义”、“苟坝座谈”等耳熟能详的革命事件都发生在遵义。作为历史名城的“遵义”是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遵义人民在发展、变革、创新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一系列整体精神面貌。老城片区的子尹路坐落着毛泽东、邓小平旧居、红军总政治部旧址、中华苏维埃银行旧址,在一水相邻红军山的烈士陵园中有着邓小平亲手书写的“红军烈士永垂不朽”的纪念碑。就全国范围内的知名度而言,遵义相比省会贵阳更具影响力和号召力,中央文艺一些大型演出栏目,如:“心连心”多次在遵义举行,这一切都得益于植根国人心中那深刻的红色烙印。

二、遵义城市红色品牌的建设与维护

城市品牌指一个城市所属的文化格调、市民素质、行为规范、核心价值和对外营销宣传推广等诸多要素的总和,具有强烈的人文属性和地方、民族特色。对于怎样建设与维护革命历史文化名城遵义这一城市红色品牌?笔者认为首先从心理认同上明确遵义作为“转折之城”的历史内涵,当年毛泽东在途经遵义的娄山关战役中曾写下“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豪迈诗词。所以作为“会议之都、转折之城”这一城市形象的天然属性无疑是它形象载体的主要诉求元素,同时是结合革命史迹、衔接文化渊源的重要途径。这方面可通过当地党、政机构在全国范围内争取或主办一些如座谈、交流会、研讨会、学术年会、酒博会等大型公众焦点会议加强和延续遵义这一城市品牌的影响号召力。不但有助于事业发展,而且在对外交流传播中可以进一步扩大、巩固“遵义”这一城市对外宣传的知名度,推动城市政治、经济、文化层面的多元化增长,增强社会大众对城市的心理认同感和情感归宿感;其次,从城市营销角度层面来说:一个城市的综合竞争力不能完全靠单一的“红色印象”做战略诉求,还需紧密结合其他方的优质资源进行必要补充,在过去几十年发展、变迁中人们对城市印象的认知发生了很大改变,早已从地域感触上升到人文体验,随着新兴城市的增加,人口数量的可控减少已成全球范围内不争的现实情况,从某种角度来说这一现象呈现出的更是一种消费力和产生关系的竞争,名城遵义同样可以根据自身特色对其城市形象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概念提升、品牌升级。把过去推介方式从具象城市特色向精神层面的心灵触动、城市体验转换。如从军事作用的历史线索上可对位于遵义北郊的“海龙屯”、“杨粲墓”进行深度挖掘,从古播州的“土司文化”入手寻找突破口,通过有计划统一规范的实物、图片、文章、沙盘的展示及视频短片内容的介绍等形式对海龙屯这座中国古军事遗址的发展变迁、历史沿革和9个关隘、建筑群、龙屯壁垒等安排或策划重大活动项目对外进行集中宣传推广。并尽可能在条件允许范围内对海龙屯遗址进行场景修缮和补充,借助政府的外宣活动对外推荐使之成为推荐旅游产品路线之一。

三、打造遵义红色文化品牌在视觉形象识别上与其他革命老区的差异性

就目前全国范围内各红色革命老区的旅游体验来讲:无论是延安、井冈山还是其他城市,当游人一走进其地域环境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铺天盖地的红色,特别在烈日照射下原本深沉、厚重的中国“红”因被大量滥用和粗糙配搭显得尤为刺眼和低端,总感觉在大同色系的趋势下仿佛缺了些内涵层面的表现载体。对于遵义的城市品牌形象来说:除了色系属性之外更多的应该是图形元素、视觉符号的提取,首先需具有强烈地域属性和民族文化特征承载的历史文化渊源及背后积累的人文典故;并在岁月沉淀中在人们心里产生共鸣。新时代条件下,就如何打造名城遵义特有的红色文化品牌,笔者认为在视觉传达表现的元素挖掘和提炼上应协调、组织、整合好以下三个方面:

1.将红色文化的历史轨迹与实现中国梦相结合

红色从色彩属性来说代表着生命的激情和希望,寓意吉祥、美满。从古到今都是人民大众最喜欢的颜色,在国人心理上早已被约定俗成当成一种“喜庆、红火”的情感认同;象征着希望与梦想。“中国梦”的本质内涵就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象征着新时代的开始,是我们国家综合国力进一步提升的重要表现。我们可以依托1935年红军长征时期召开的“遵义会议”进行延展;收集并整理出一套有纪念意义的文史脉搏,让它的可持续发展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优良的传统基因。

2.将长征精神与改革开放相结合

长征精神作为共产党人勇于奉献、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为中国革命事业走向胜利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遥望当年中国工农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在如此恶劣自然、物质条件下以血肉之躯完成人类历史开天辟地的史诗巨篇——二万五千里长征,在后人心中深深烙下一条永远的红飘带。改革开放则是中国革命事业发展经历十年动乱后整个国家政治、经济、文化陷入困境时由社会主义建设总设计师邓小平在那个特定历史条件下结合我国国情,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伟大创新型革命,作为革命老区的遵义人民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今无论在经济还是文化、社会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皮滩水电站为代表的“西电东送”能源基地,以及电解钛为代表的“国家新材料产业化基地”、以茅台酒为代表的“酒文化”生产基地……在改革开放浪潮中如雨后春笋般呈现,无不凝聚着遵义人民在长期革命建设中勇于创新、开拓进取的长征精神的深远影响和力量感染,是融入时代精神,形成与时俱进的遵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红色文化要与遵义特殊的资源优势、传统文化相结合

将遵义红色基因作为内涵价值的核心诉求在横向发展的同时纵向延伸。如酒文化从其自然属性来说有优质的地缘环境优势和悠久的历史积淀韵味,在遵义出产的这种酱香型白酒宣传上,我们同时需要依附、嫁接或提倡一种新的生活价值观念和人文气息,若一味强调口感上带来的体验,则不仅是亵渎还是一种浪费。一方面可以从酒的酿造、成分、微生物元素和制酒技艺的传承方面分析,对作为一种独特健康饮品体现出的思想、精神概念层层剖析,挖掘展示出遵义酱香白酒的品牌故事。而“仡佬风情”则可通过务川自治县原生态的仡佬歌曲、语言文字、饮食习惯、日常起居结合遵义县平正的仡佬建筑风格做进一步整合规划,打造出一个立体的地域风情画卷,并配合各种艺术、文化活动项目必定能打开名城遵义的旅游市场,扩大城市品牌传播的影响。这样才能构建成完整、统一而丰富的城市品牌形象综合体。

四、结语

名城遵义在塑造城市品牌形象方面找出与其他城市差异性的同时,除了红色根基以外,更应从自身各方资源优势上丰富外延扩展,这样才能给城市发展确立明确的价值导向,使城市形象建设和推广有了目标归依。作为一座城市,它的品牌形象有效传播包含的内容是多触角、多元化的;究其本质是一座城市硬件基础与软实力的综合体现,本文阐述的主要方向是:视觉传达平面设计的品牌形象的图形元素表现为导线进行演挖掘与创造,借此对名城遵义红色品牌的差异性做出必要补充。

参考文献:

[1]裴恒涛.红军长征转战贵州期间情报工作探析[J].遵义师范学院报,2014(8):1-4.

[2]赖宏,刘浩林.论红色文化建设[J].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66-69.

[3]董晶.红色的视觉传达[J].中国西部科技,2006,(12):70-71.

[4]张群喜.开掘整合红色文化资源,提升中国城市文化精神[J].中国西部科技,2006,(12):70-71.

基金项目:贵州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遵义师范学院红色文化研究中心2013年立项课题(JD2013202);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遵义师范学院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支持项目。

猜你喜欢

城市品牌视觉元素差异性
品牌包装设计的视觉要素建构探析
赣州文化融入城市品牌的构建研究
试论品牌经济时代的城市形象设计要点
探析“苏式”景观设计师养成
因材施教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现代展示场景设计中视觉元素的应用研究
论城市品牌在经济新常态下的建设意义
初中英语差异教学可行性探究
英汉谚语差异性的研究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