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现状与发展分析

2015-09-10黄国芬

考试周刊 2015年14期
关键词:社会实践活动发展现状大学生

黄国芬

摘 要: 当今各大高校的学生普遍存在投入社会实践活动时间不足、所学内容片面单一、缺乏相关专业的指导教师的指导等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而学生本身对于社会实践活动的认识及实施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社会实践活动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对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效性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文章针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现状与发展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意见以供参考。

关键词: 大学生 社会实践活动 发展现状

1.引言

社会实践活动是当今各大高校进行人才培养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成功地将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及学生进行自我教育三合为一的教育模式,能够有效促进高校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成为当今大学生增长知识与才干,进行良好教育的最有效途径。使得学生能够充分认识自身能力,同时对自我进行不断完善,在深入社会的同时对社会的复杂性具有一定了解,从而促使其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在实现自身能力提高的同时,带来了明显的社会效益[1]。不过,由于各方面原因,大学生在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当中仍然存在许多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所以必须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解决对策,以促进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效性提升,这对于大学生的成长来说具有深远意义。

2.当前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现状及问题

2.1部分学校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认识不足,社会实践活动趋于形式化。

实施和推广大学生社会实践的主要目的是促使学生能够经受社会实践的锻炼,从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目前,仍然有一些学校在对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教育方面仍然只注重形式化发展,严重脱离实际。甚至有的学校,在进行学生社会实践培养时,选择一些距离较远的实训基地,以社会实践为名,拉着学生不远千里地来到实训基地,却只为一睹实训基地的风光,学生只是感受了一下,直接打道回府,而真正的社会实践并没有有效进行,这就使得社会实践失去了实践意义。而有些学校虽然制定了富有时代特点、丰富、新颖的社会实践主题,但所做出的社会实践内容却和主题毫无关联。甚至有的学校将社会实践搞得轰轰烈烈,在进行社会实践之前,不论是宣传还是规模都产生了一定的轰动效应,然而真正实践起来却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这些现象发生的根本原因还是高校都是为了完成上级领导安排的任务而做出一系列应对措施,并没有真正促使学生开展有效的社会实践性活动,最终使得社会实践活动趋于形式化。

2.2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单调,缺乏创新。

大多数学校的社会实践都普遍缺乏一定的创新性,且进行社会实践的内容、形式、方法也显得较为陈旧和单一,整个过程都比较匆忙,大都表现为走个过场,真正对于学生的促进效果表现得不够明显,很难取得实际进展,也无法给学生一个充足的发展空间。现在很多社会实践都只是安排学生参观,并没有让学生真正体验真实的社会生活。通过对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了解到,与大学生所学专业知识相联系的实践活动较少,而且很多高校针对学生所做出的社会实践活动安排也都只是对外的一种示范性行为,只是为了完成上级的任务指示,对外吸引更多新生指标[2]。所以,社会实践活动要想真正取得实效性成果,就必须切实为大学生考虑,为其提供真正意义上的指导,并为其创造良好的实践基地及实践活动机会。

2.3学生参与实践活动不够全面和广泛。

主要表现为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的人数不足,如今大多数学生社会实践都是由各个高校采取点面结合的形式开展,通常是指由院校方指派或者组织相关人员、地点、内容等若干实践小分队的实践活动,这种实践模式主要是由高校内的学生干部、党员及具有一定特长的学生等开展社会实践,这是当前高校组织实践活动的一种主要组织形式。虽然这种社会实践形式的确取得了较好成效和经验,但在参与人数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为院校方把这种社会实践机会留给了一些骨干学生成员,严重忽视大多数普通学生的实践需求,没有真正达到培养人才的效果。

3.改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效对策

3.1深化大学生对于社会实践的认识。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和实现途径,所以必须对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加深认识,院校领导方面首先需要充分重视,必须积极主动地组织和领导。需要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教育,并通过一系列学术教育方式促使学生明确社会实践的重要性和意义,了解社会实践其实就是对国家情况、社会情况及人们情况的深刻认识,并以此对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升华,通过自身的切身体验,将一定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学生通过参与社会实践能够充分了解当前政治新形势、经济新形势及社会新形势,促使学生对我国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充分认识和理解。这样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促使学生在巩固自身所学知识的同时,培养出其对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既磨炼学生的意志,又开阔学生眼界,促使学生较快地找到自身的价值所在[3]。

3.2创新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

对于社会实践活动内容的创新可以做到以下几点:(1)以培养合格人才为目标,积极将社会实践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社会实践活动不属于单纯的实践性活动,它实现了针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等观念的培养,而且在社会实践过程当中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从而坚定学生的社会主义信念,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以,社会实践活动必须与课堂的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使课堂教育、社会实践真正统一起来,使其形成一种符合学生对其进行自我认识的途径。(2)可以将社会实践活动与勤工俭学等活动有效结合在一起,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推进,针对学生所收取的学杂费对于一般家庭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而在高校学生当中,特困生所占比例通常比较大。所以为了解决这些贫困生的困难,学校方面需要给予一定的困难补助,而这类补助解决不了实际问题,所以学校方面还要为学生提供勤工助学的机会,让贫困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报酬。这也是某种意义上的社会实践。(3)加强师资力量,提高教师专业性,专业教师也应当积极参与到社会实践中,这样才能为自己的学生提供一定指导,从而促使学生在进行社会实践的同时,解决所有遇到的困难,促使学生不断进步与提升。而且专业教师在进行社会实践的同时,也能使学生有机会参与其中,为教师分担工作的同时锻炼自身能力。

3.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教师必须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将学生当做社会实践的主体,重视学生主体意识,突出校方的主体性教育,这样就能有效倡导及发挥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积极性及创造性。在过去的社会实践过程当中,教师通常都作为活动指导者存在,需要对所有的一切都规划组织好,而学生只需要严格按照教师的安排及要求进行被动实施。因此,学生在这种社会实践当中就失去了自身的主体地位,同时缺乏一定的主动性,使得学生的才华和优势很难发挥[4]。所以教师必须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选取项目课题,这样能为活动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外部条件,让学生在细节上参与组织策划并实施,促使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真正发挥自身才华。

4.结语

要真正改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需要深化大学生对社会实践活动的认识,创新社会实践活动内容,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高校培养人才目标。

参考文献:

[1]韩丹.大学生社会实践模式的创新研究[J].林区教学,2014(11).

[2]赵曙光.大学生社会实践课程化刍议[J].党史文苑,2011(24).

[3]李艳秋.增强大学生社会实践实效性探讨[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會科学版),2011(05).

[4]温习章.当代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实践探索[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15).

猜你喜欢

社会实践活动发展现状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互联网视域下高职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创新研究
天然气储运技术经济分析
巨灾债券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浅析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面临困境—以丽江市为例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