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小学一年级学生阅读能力的“妙招”

2015-09-10黄著项

考试周刊 2015年14期
关键词:妙招阅读能力语文教学

黄著项

摘 要: 小学生阅读能力差,应从一年级抓起。创造读书环境,激发阅读兴趣,传授阅读方法,是提高小学一年级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

关键词: 小学生 语文教学 阅读能力

小学一年级是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起步阶段,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感悟到:给学生什么样的读书环境,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提高小学一年级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

一、营造书香氛围

(一)创办班级图书角

现在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经常给孩子买大量课外读物,但买来后没有好好读,很浪费。我发动每个学生把家里的藏书带来,放在班级图书角,跟班里的同学交换读,在班里设立“读书之星”,读完一本书奖一颗星,谁的星星多,就称为“读书之星”。逢年过节,我都提议家长把送孩子们的一本好书作为礼物。靠这样的方法,我们班图书角的好书越来越多,并且每两个月更新一次。琳琅满目的图书让孩子们非常喜欢,他们每天中午早早地到校,就是想美美地看一看图书角那一本本精美的书本。

(二)精心布置教室

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人生的起步时期,如一株株刚破土的幼苗,渴望吮吸知识的甘露。开学初,在教室张贴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和画像,使教室里充满书香气息。如粘贴李白小时候“铁棒磨成针”的画像,并告诉学生:唐朝大诗人李白就是一位非常爱读书的人,正因为他这么爱读书,才成为名扬千古的大诗人。孩子们一个个睁大眼睛,无形中已经把一粒爱读书的种子埋进了孩子们的心里。

二、教给学生有效的阅读方法

老师如果一味地强调多读,不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则往往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教给学生有效的阅读方法,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一)读说结合法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在教学实践中,我重视学生读与说的有机结合。如在教学《一去二三里》一课时,我先让孩子们读一读这首脍炙人口的数字诗,然后让孩子们说一说:这幅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都有哪些景色?两个孩子看到了什么?他们在说什么?孩子们有了兴趣,有的说,你看山上有六七座亭台,可能是让过路人休息的吧;有的说,山下还有四五个人家,烟囱里冒出来的烟都把村子笼罩起来了……这样,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使他们由“局外人”变成“局内人”,体会到了小山村的美丽。这时再让学生读这首诗时,学生读得很投入,读出了孩子们看到美景时高兴的心情。

(二)读认结合法

从学习拼音到认识汉字,到后来慢慢接触短小课文,一年级语文教材处处体现出利用课外阅读积累认识哪些字词的激趣方法。在平时的指导阅读中,我适时展示學生课外认字的成果。利用学生善于表现自我的特点,让他们在阅读中体验到自主认字的乐趣,同时在阅读中巩固识字成果。学到一个新字的时候,经常问是怎么认识的,学生便会说在哪里见过,让其说出所读书或文章的名字,展示阅读效果。在刚学习拼音的时候,鼓励他们多拼读一些拼音多,句子短的儿歌,童谣,古诗,等等;接着到后来就多一些篇幅较短的、故事性强的童话故事类的,阅读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渐渐的,他们认识的字越来越多,感受到自己的进步。

(三)读思结合法

在教学中,应把读书与思考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如在教学《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时,我就采用了以读代讲、以读促思、在读书中感悟的方式。先让学生自读课文,想想雪地里都有哪些小画家?他们都画了什么?它们的画笔是什么?这样在读中进行思维训练,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积极性,活跃了学生思维。

(四)读画结合法

教学中让学生边读边用笔画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及优美句段,并把理解的内容用图画表现出来。在教学《春雨的色彩》一课时,我就让学生自读课文,一边读课文,一边在脑子里想象画面。读完后,让学生把自己认为的春雨的色彩画下来。看着这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听着学生的讲解,我为学生的想象力叫好。学生通过这种形式,把抽象的文字,转变成形象的画面,再用自己的语言将画面内容表达出来,有效地促进了阅读能力的提高。在这种情况下,我让学生再拿起书本来读,效果就大不一样了,学生读得有声有色、声情并茂。在读中结合画的训练,不仅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真可谓“一箭双雕”。

三、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一年级的学生识字量不多,如果硬性要求他们读多少本书,他们就失去了读书的兴趣。因此,老师应采取形式多样的引导方法,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

(一)剪贴报

让学生将感兴趣的报纸、杂志上的图片或者优美语段剪下收集起来,作为日常积累。这一实践活动提高了学生阅读质量,加深了学生对阅读材料的印象,拓宽了知识面,培养了阅读能力和兴趣,丰富了课余生活。例如教学《春天》这一单元时,让学生收集春天的图片和描写春天的优美词句。学生的兴趣相当高,都为自己收集的材料多、新鲜而自豪,极大地提高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二)创设情境

创设教学情境是引发阅读动机的良师妙药。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根据不同课文内容,采用不同的办法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如学习《小蝌蚪找妈妈》一文,我让学生读课题,然后引导学生提问:“你想知道什么?”学生立即活跃起来,纷纷举手提出以下问题:“小蝌蚪为什么要去找妈妈?”“它是怎么找到妈妈的?”“小蝌蚪妈妈是谁?”这样一问,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立刻被调动出来。

(三)讲故事活动

在班级举行讲故事活动,要求学生把在课外阅读中看到的童话、寓言、故事等讲给其他学生听。故事会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因为要想讲好故事,就必须找恰当材料,而且要进行选择,这就需要他们用心阅读大量童话、寓言和故事。

(四)举办朗诵会

朗诵包括朗读和背诵,它不仅能帮助学生学习普通话,提高朗读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对诗歌等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一年级上学期,我们定期举行了古诗背诵大赛,每次都设了很多奖项,大部分学生都获得了奖项,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总之,在一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创设丰富多彩的读书形式,培养学生敢于阅读、乐于阅读的愿望,让每个学生喜欢读书、主动读书,进而视读书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从而不断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猜你喜欢

妙招阅读能力语文教学
生活“妙招”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掀起课堂高潮有“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