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几点建议

2015-09-10吴金鸽

考试周刊 2015年21期
关键词:工具性语文课程识字

吴金鸽

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课堂有效性教学研究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取得阶段性的成果,广大教师的有效教学意识普遍得到强化,课堂有效教学研究逐步向纵深推进。

1.正确地解读《语文新课程标准》,把握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标准》:“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的人文性决定了语文既要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又要进行人文思想教育,语文的工具性决定了语文课的教学过程基本上是一个对学生字词句段篇及听说读写的训练过程。只有正确地解读语文课程的性质,才能把握语文课堂教学的方向。在认清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后,要从语文的工具性入手,把阅读、写作、听话、说话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开阔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从实质上提高语文学习能力。因此,教学要从语文的工具性入手,让学生接触大量的语文材料,通过具体的语文活动,多读,多写,多积累,多感悟,获取更多的知识,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2.让学生养成广泛阅读的好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教师要想学生实现此目标,必须想方设法地组织学生广泛阅读,让学生选择喜欢的书读,从书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并把读书的感受与老师、家长、朋友共同分享。广泛阅读可以使学生从中认识自然世界与人类世界,获取更多的课外知识,通过接触语言材料,积累富有个性化的语言。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举办读书活动,培养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的好习惯。为了让学生养成广泛阅读的习惯,教师可以举办读书心得交流会、人物赏析会、名篇好段推荐会、名人读书讲座、朗诵会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培养他们自主读书的能力。

3.识字教学要充分享受课内资源

传统识字教学以反复诵读甚至书写直至熟记于心为主要手段,识字成了一项极其枯燥的学习任务。再加上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短,学习有效性大打折扣。因此,一堂课中如何牢牢抓住学生有效的学习时间,充分挖掘课内各项资源,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

要让孩子乐于识字,首先必须培养识字的兴趣,为此,我们要抓住孩子的兴趣点,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利用各种教学媒体,采用一些富有趣味性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他们的注意力,使他们在轻松的气氛中愉快地识字。

3.1创设轻松愉快的识字情境,培养孩子的识字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有识字兴趣,首先要让学生没有心理负担,敢于畅所欲言,所以老师应该着力营造平等、民主、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创设孩子喜闻乐见的大情境。在这种情境下,教师像朋友那样将识字内容、识字方法因繁就简地融入孩子感兴趣的话题中,孩子学习的兴趣浓、主动性高,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2利用造字规律,集中识字。

汉字的造字方式主要有象形字、会意字和形声字,帮助孩子了解一些汉字特点,了解一些汉字造字的规律,能极大地激发孩子识字的兴趣,拓宽孩子的识字空间。

4.保持学生持续的新鲜感和良好的学习状态

在新课程改革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每一个学生与特定的教学环境都存在一种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动态关系,学生的各种认知、动机、态度、情感等都是在特定的学习境遇中产生的。因此,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状态和持续的新鲜感是最好策略,具体说来,就是改善评价策略,采取积极的态度肯定学生,激励学生,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课堂上被提问的学生回答不出时,应该想到这是学生对某一部分知识点没有内化为内在知识结构的组成部分,需要教师重新解释,教师绝对不要露出任何不满,甚至连一声无可奈何的否定声都不应发出。越是对理解力差、成绩不好的学生,越要考虑让他回答那些力所能及的问题,以此不断增强他对学习的成功感,尊重、维护他在课堂学习中应享有的平等地位。在课堂上,教师应与每一位学生进行个人的、积极的对话与交流,针对其作业内容、完成质量等说一些鼓励的话。教师的一个点头或一个微笑,一句赞赏的话,一声亲切、热情的指导,都会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遇有学生和自己对立时,要有足够的耐心。教师会意的一个姿势、一个眼神,或静默几秒钟,都可抑制顽皮学生的对立情绪。

5.在课堂上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大家一致认为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是最好的方式。但我认为,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对于学生的有效学习也很重要。特别是在效能的检测纬度上,它可能更有实际的意义。我们可以把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重点把知识、知识的形成过程及知识的学习与运用方法整合成新知识结构。在两种方法的选择上,重点把握教学的目标和进度、思维的扩散和收敛,训练的密度和质量等。

6.作文教学要加强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睁开双眼,去观察、去比较。风土人情、雷电风雨、日落月出的大自然景观,生活中耳闻目睹的事,都是学生习作的极佳素材。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加强观察的指导,使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生活、抓住事物特点的习惯,从而克服“无材料可写”的缺点。只有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丰富他们的见闻,激发他们的写作欲望,使他们有意识地抓住眼前的人、事、物、景,引导学生有意识地体验,才会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写作欲望,并使他们产生认识上的飞跃。

7.激发兴趣,诱发良好学习动机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激活学习的主体,使他们的感官处于活跃状态,最佳地接收教学信息,有效地诱发良好的学习动机。这样教与学就能得到和谐的发展,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就会随之大幅度提高。所以开发高效的语文课堂,激发兴趣对语文教学、对学生的学习而言都是一种很好的策略,达到语文教与学的双赢效果。

猜你喜欢

工具性语文课程识字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共生——核心素养下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培养
新课程对教师的新要求——兼谈语文工具性的另一面
识字
识字儿歌
识字谜语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从工具性和人文性角度解读《林黛玉进贾府》
巧妙引导,快捷识字
语文课程改革深化中的学校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