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学生职业素质养成的高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改革探析

2015-09-10包艳君

考试周刊 2015年21期
关键词:道德修养素质法律

包艳君

摘 要: 在2014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强调,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把提高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培养大批怀有一技之长的劳动者,而且让受教育者牢固树立敬业守信、精益求精等职业精神。诚实守信、积极进取、精益求精、爱岗敬业已成为现阶段职业素养的核心内容。如何通过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改革,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各个环节中,坚持知行合一,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帮助学生完成从“纯学生”到“职业人”角色的转换,培养出企业欢迎、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重点研究的课题。课题组在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教学经验,提出了立足“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构建培养学生职业素质的教学改革模式,包括课程内容的重新整合、教学方式的转变、重视实践教学、建立有效质量监督机制和评价方式创新等。

关键词: 职业素养 教学改革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

高职教育是以职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核心,以技术训练为内容的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现代职业教育。《广西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指出:高等职业教育必须“以职业能力为本位开发课程体系和标准,加强人才培养与职业岗位资格要求的对接”,这就要求高职院校不仅需要让学生掌握职业要求的技术,更重要的是要促进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特别是随着经济进一步发展,用人单位对当代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盼。职业素质指一个人在从事职业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科学人文素质、专业技能素质、协作和谐素质和健康心理素质等。这些能力和素质的养成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要培养目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作为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质教育的主渠道,应该义不容辞地与专业课及其他课程一道承担起培养学生职业素质的重任。课题组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教学经验,提出立足“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构建有利于培养学生职业素质的教学模式,包括课程内容的重新整合、教学方式的转变、重视实践教学、建立有效质量监督机制和评价方式的创新等。经过课题组的教学试点,认为这种教学改革模式较有利于从理论和实践上推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和发展,为广大高职院校提高该课程教学质量提供新思路,有利于提高学生职业素质;较有利于帮助学生完成从“纯学生”到“职业人”角色的转变;较有利于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一、立足学生职业素质养成的高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从理论和实践上推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和发展。

2005年以来,全国高校掀起了新一轮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与教学改革的热潮,学术界围绕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与改革一系列问题展开研究,在思政课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等方面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但仍存在很多问题,如过于依赖国家统编教材,教学过程缺少与高职行业特点、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和高职学生思想实际相结合等,直接导致教学实效性低,改革和发展的步子迈得不够大、不够实。特别十八大之后,随着全面深化改革,贯彻落实最新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的精神,适应“就业导向、工学结合”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更给传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提出了新要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专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和政治理论素质培养教育的课程,如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不能和今后就业联系起来,思政课的作用就势必弱化,若思想政治教育不能与具体专业相结合,不能切实为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服务,则这样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是无法体现的。由此可见,高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改革与创新必须立足职业素质养成,改革内容必须围绕学生如何就业设计,教学过程必须使学生获得职业岗位需要的职业素质,从而基本实现学生职业能力与企业岗位要求之间的无缝对接。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帮助学生完成从“纯学生”到“职业人”角色的转换。

职业素质指一个人在从事职业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体现一个社会人在职场中成功的素养和智慧,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科学人文素质、专业技能素质、协作和谐素质和健康心理素质等。企业对高职院校毕业生能力需求的诸多调查显示,企业最看重求职者的素质,能力次之,知识最后。在各种素质当中,企业最注重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等职业精神内核。企业员工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格品质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重要条件,有利于企业长远发展和个人成长成才。因此,立足学生职业素质养成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在职业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可谓举足轻重。为了更好地将职业素质教育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工作中,应针对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时代特点和职业、行业、专业特点转变观念,实现教学内容、手段的创新,并建立起新型评价机制等,从而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从“纯学生”到“职业人”角色的转换。

(三)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企业岗位业务要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我国经过36年的改革开放,已成为制造业大国,但多数还处在产业链的中低端,要实现制造业强国的目标,需要培养更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作为职业素质养成的主渠道,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在教育中要始终坚持以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贯穿教育全过程,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各个环节。重视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积极进取、精益求精、爱岗敬业的职业素养和人文素养。坚持知行合一,注重在实践中培养既善于动脑又善于动手的职业人才,从而最终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二、立足学生职业素质养成的高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改革的基本途径

(一)重新整合教学内容,突出职业性特点。

高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与职业素养教育在内容上是互相渗透和融通的。高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内容包含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和综合素质教育等内容,职业素养教育主要包含职业道德教育、职业情感教育、职业习惯教育和职业能力教育等内容,其中职业道德教育居于核心地位。可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内容与职业素养教育在价值观教育、道德教育这个核心内容上是相通相融、相互渗透的,因此我们在把握教学目的的前提下,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变。教学内容整合前,课程是根据教材对知识的组织形式进行讲解的;教学内容整合后,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是按专题进行讲解的,基本形成9篇14个专题的授课内容体系,第一篇“开篇”,第二篇“理想信念篇”,第三篇“爱国篇”,第四篇“人生价值篇”,第五篇“社会主义道德篇”,第六篇“社会公德篇”,第七篇“职业道德篇”,第八篇“家庭美德篇”,第九篇“法律基础篇”。我们把职业道德单独作为一个教学篇章,突出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同时紧密结合各专业培养目标,结合学生将来职业岗位要求、用人单位对学生职业素养的调查反馈、本专业毕业学生就业成长的跟踪调查增加教学内容,充分发挥本课程对学生素质和能力培养的主渠道作用。如在教学中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中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要求与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爱国与爱具体的工作岗位、人生价值的实现与本校优秀毕业的榜样示范、做好本职工作相结合;结合不同职业的道德要求、本行业优秀的企业文化引导学生;在“法律”部分中结合不同职业和岗位应该遵守的法律,教导学生学会守法、维权等。通过整合,让学生觉得课程教学对自己学习专业和未来从事工作有用,有助于教学体系转化为学生的知识体系、信仰体系和实践体系,达到培养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的目的。

(二)转变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职业素养能力。

为了加强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我们对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从学生思想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运用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教学方法,尽可能让学生参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参与中接受教育。以研究性教学法为例,我们在课题研究基础上,形成专题化研究性教学模式。主要有以下特点:

第一,教学内容专题化。即根据学生将来职业岗位要求、用人单位对学生职业素养的调查反馈、本专业毕业学生就业成长的跟踪调查整合教学内容,形成专题化教学。

第二,研究问题职业化。主要围绕学生职业特点设定研究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特长。在指导学生研究时,我们采用教师提供选题和学生自选相结合的方式。参考选题如下:

①高职学生理想信念研究

②高职学生爱国现状研究

③高职学生价值观研究

④高职学生人际关系现状观调查研究

⑤高职学生诚信调查研究

⑥高职学生社会公德观调查研究

⑦高职学生法制观调查研究

⑧高职学生择业观调查研究

⑨高职学生恋爱观调查研究

⑩某某行业从业人员思想道德素质研究

为了进一步深化对专业知识的理解,鼓励各学习小组根据自身专业设计研究课题,如酒店管理专业可研究“新时期酒店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要求”。为了培养协作和协调能力,要求自由组成5至7人的研究团队。

第三,学习过程模式化。根据学生实际,结合实践,研究分四步走:第一步,查阅相关理论资料(时间为1周)。要求学生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查阅与课题相关的理论问题。老师为研究小组提供帮助;第二步,设计调查问卷和调查提纲,深入调查,掌握第一手材料(时间为2周)。既包括校内进行走访、调查,又包括学生走访社区,了解社会;第三步,分析材料,完成写作提纲(时间为1周)。在这一过程中,老师指导学生如何处理材料、理清思路、起草提纲;第四步,写作。学生完成初稿后,交给老师审阅,提出修改意见。学生根据老师的意见进行修改润色,最后定稿;第五步,制作PPT并进行研究成果展示。

应用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实际参与研究、体验中实现职业素质培养和职业价值认同,实现课堂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结合,最终成为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高素质和高技能专门人才。

(三)重视实践教学,促进知行统一。

充分利用北部湾及周边地区优势,陆续建立多个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地。依托思想政治教育基地,通过企业、行业、商业文化建设专题实践教学,使学生理解职业素养的重要性。另外,积极开辟第二课堂,依托宿舍建设、班级建设、社团活动和重大节日庆祝等四个平台,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相结合,加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职业品格的养成,定期邀请知名企业家和职场成功人士开设专题讲座,不断加深对职业的理解,确立做事先于做人、做人先立德的道理。

(四)建立有效质量监督机制,促进职业素质养成。

首先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授课计划、专题教学大纲的制定、执行进行监控;其次对教师教学活动、学生学习情况进行监控。由社科部领导及教学管理人员深入课堂听课,通过课堂听课、参与学生教学实践等形式,全面了解教师与专业结合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最后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能力提高进行监控。通过系部、学工处、招生就业处等相关部门,收集学生在校期间的职业素养表现、毕业后的职业素养表现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职业素质培养的评价和建议,在与专业结合的道路上不断完善和改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

(五)改革教学考核方式,提高职业素质教育的实效性。

本课程采取课内学习考核+课外实践考核两种方式,两部分比例为:课程考核成绩=课堂教学考核成绩(70%)+实践教学考核成绩(30%),课堂教学考核成绩=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这种课程考核方法的目的在于突出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更注重对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道德习惯并有效内化,有利于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建立起促进学生知行统一的考核体系,把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

综上所述,加大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改革力度,立足学生职业素质养成,从而提高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打造富有特色的高职思政课教学模式,通过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出企业欢迎、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最终体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高职教育服务的价值取向。

参考文献:

[1]王汇.职业素质培养视域下的高职德育模式改革[J].职业与教育,2014(12).

[2]魏启晋.论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的融合[J].职业教育研究,2012(7).

[3]罗晓春.高职思政课与专业人才培养对接的改革思路[J].陕西教育.高教,2013(7-8).

[4]孙爱武.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13(11).

本文为2013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立足职业素质养成的高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号为2013JGB413。

猜你喜欢

道德修养素质法律
法律解释与自然法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价值与教学改革探索
关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改革的思考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岭南文化在“思想道德修养”课中的应用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让人死亡的法律
加强医院政工干部道德修养的思考
“互助献血”质疑声背后的法律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