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独立学院学生语音学习策略调查

2015-09-10杨晋刘怡陈泽宗

考试周刊 2015年36期
关键词:国际音标母语

杨晋 刘怡 陈泽宗

摘 要: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考察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语音学习策略,并从以下几个方面和中外两个研究进行比较:受试者最常使用的策略、词重音、如何解决发音中的语音问题、对学习环境的要求、母语和国际音标在语音学习中的作用等。研究发现,和移民学习者相比,“调整口腔肌肉”是中国英语学习者最常使用的语音策略之一,另外,“发错即刻纠正”、“不会发音时求助 ”和“发音时模仿本族人”三项策略是中外学习者使用频率最多的策略。只有一半不到的学习者经常关注词重音,仅有五分之一左右的学生能在交际中遇到发音问题时通过改变语速和音量解决,母语在学习英语发音时仍然起着重要作用,72.6%的学习者经常使用音标而不是单词拼写学习英语发音。本研究结果对国内小学英语教学摒弃音标的做法提出质疑。

关键词: 语音学习策略 词重音 母语 国际音标

1.引言

语音是语言学习的首要内容,地道流利的发音不仅能帮助学习者提高听力、口语、记忆单词和发展交际能力,而且会影响学习者本人的“自我评价”。

国内外的研究者一直关注二语学习者如何习得二语,关于二语学习策略的研究一直是二语习得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但是二语语音习得直到近十几年才得到研究者的关注(Peterson,2000;Vitanova和Miller,2002;Derwing & Rossiter,2002;Osburne,2003)。Vitanova和Miller(2002)曾评论道:“大多数语音文献讲的是如何教授语音,而很少关注到教室里的学习者,学习者在这些文献里是抽象的、沉默的群体。”总的来说,国内外针对语音学习策略的研究相对较少,研究内容主要涉及策略的识别与分类、策略使用和语音成绩的关系,以及性别、二语水平等因素对策略使用的影响(裴正薇,2012)。Peterson(1997)整理了十二类语音学习策略。Obburne(2003)考察了50名高级英语学习者在监控和改进英语发音过程中使用的策略,总结出发音时注意唇舌姿势、注意副语言特征(语言、音量、清晰度)、注意和记忆模仿等八种策略。Derwing和Rossiter(2002)以100名来自十九种母语背景、水平不同的英语学习者为研究对象,发现他们为克服交际障碍共用了七种语音学习策略。国内的研究者对大中小学生在语音学习策略的使用和语音成绩的关系上也做了一些探索。

由于学习策略的理论研究本身争议较多(Dornyei &Skehan,2003),前人研究将较多注意力集中在策略识别和策略使用与语音成绩的关系上,较少关注以下问题:中国学习者使用的语音策略和移民学习者的策略是否相同,对西方学习者普遍有效的策略是否对中国学生也有效,中国学习者是否使用不同于西方学习者的语音学习策略,学习者如何学习语音(采用音标还是依靠单词拼写)、在线如何处理交际过程中的发音问题、是否会借助母语,中国小学英语教学中,一直没有开展音标教学,学习者对此看法如何等。

本研究运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调查英语学习者如何在线处理发音造成的交际问题,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是否借用母语发音,以期为我国的英语语音教学提供建议。

2.研究方法

2.1受试

参加本研究的受试者为南京某高校75名一年级和二年级本科生,其中35名为英语专业学生,40名为理科专业学生(来自西班牙语、商院、法律、新闻等专业,化学、计算机等专业),平均年龄为19.3岁。研究者于2014年9月中旬向他们发布了调查问卷。

2.2测试工具

英语语音学习策略问卷的设计参考了G.T.Eckstein(2007)的语音学习策略调查表。该表把学习者的策略分为三大类:(1)如何处理语音学习中的学习压力;(2)如何处理交际中的语音障碍;(3)语音学习中是否会借用母语发音。该量表关注学习者语音学习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能够反映学习者的真实学习情况。用于正式测试的有28个题项,分别归属四大类型:(1)发音练习策略(第8、13、14、12、2、4、15、17、10、11项);(2)自我督促策略(第28、19、3、22、1、26、23、24、25项);(3)解决交际发音问题策略(第20、21、22项);(4)借助母语策略(第9、18项)。该量表通过询问学习者使用策略的频次,调查学习者使用策略的状况,即某项策略的使用频次是:(1)一天几次;(2)一天一次;(3)一周一次;(4)一月一次;(5)少于一月一次;(6)从不。要求受试者根据题项描述与自己实际使用策略的符合度勾选相应的数字。

问卷后的访谈旨在弥补问卷调查在数据获取上的不足,笔者可以就感兴趣的问题继续向他们发问,以求到合理的解释。笔者从英语专业学生和非英语专业学生中各抽取4名学生(分别用A、B、C、D命名)进行问卷后访谈,访谈被录音。

2.3数据收集和分析

75名受试者于2014年9月参加了随堂问卷调查,问卷填写的时间不限,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随时向研究者提问,一旦有漏填或者自相矛盾的地方,立即要求改正。

受试者的回答被输入电脑进行统计,随后转写访谈录音,梳理和归纳访谈者的采访录音。

3.结果和讨论

3.1受试者最常使用的语音学习策略

本研究的结果将和两个中外语音学习策略研究进行比较,一是Eckstein(2007)对183名不同母语背景的大学生进行的语音学习策略调查;二是裴正薇(2012)对214名中国大学英语学习者的语音学习策略调查,她的研究特别调查了语音学习成功者和不成功者在使用策略上的不同。

表一:三个研究中学习者使用最多的五种语音学习策略比较

如表一所示,本研究的75名受试者中,使用最多的五个策略是“调整口腔肌肉”、“发错即刻纠正”、“持续努力直到达到目标”、“不会发音时求助”和“发音时模仿本族人”。其中使用第8个策略(即“调整口腔肌肉”)的人最多,百分比为78.2%。而此策略在Eckstein(2007)的研究中,受试者仅仅一个月才使用一次这样的策略;但裴(2012)对214名某高校非英语专业的语音学习策略调查的结果显示,“调整口腔肌肉”(“发音时注意舌头和嘴唇的位置”)是语音学习成功者经常使用的语音学习策略,而语音学习不成功者仅有时使用这个策略。

此外,Eckstein(2007)研究中使用最多的三项策略“发错即刻纠正”、“不会发音时求助”和“发音时模仿本族人”也是本研究中使用最多的策略,裴(2012)研究中“能自我修正发音直到满意为止”和两项模仿策略也是语音学习成功者使用的学习策略。可见,无论中外学习者,“纠错”和“模仿”都是两项常用的语音学习策略。

综合前人研究,Eckstein(2007)在后续研究中发现,“调整口腔肌肉”策略是受试者自然发音得分的有效预测因子,频繁使用这个策略的受试者,在自然发音测试中的得分往往要高于不经常使用这个策略的受试者。

3.2词重音

词重音跟语言意义紧密相关,词重音错误可直接导致听者理解错误。本研究中,只有44.6%的受试者在一天中几次使用第10个策略(“发音学习中,注意词重音”),22.7%的受试者一周一次使用这个策略,18.9%的受试者一个月才会使用这个策略。在Eckstein(2007)的研究中,这个策略的使用频率也不高。在裴(2012)的研究中,语音学习成功者经常使用“发音时能注意重音和语调”的策略,但是语音学习不成功者很少使用这个策略。

研究发现,中国英语学习者的口语存在重读、弱读不分明,甚至重音移位的现象。很多研究把原因归结为汉语重音模式的影响(韩洪丽,2006;秦小怡,2007;等)。本研究和裴(2012)的研究结果表明,除了母语的负迁移外,学习者口语中的重音问题和他们的重音意识不足有关。

受试者A解释自己为什么不经常注意词重音。她说:

我觉得能把单词的每个音节大致发对就可以了,虽然老师讲过重音,但是我遇到那些音节很多的词就蒙了,常常半蒙半猜地发出音来。

受试者B认为自己的英语学习目的是能够阅读一些英语材料,不太需要关注口语发音。他说:

我将来的工作仅需要能看懂一些专业材料就够了,不需要去和老外打交道,而且我平时不怎么练习口语,所以就不太关心。

受试者C认为自己中小学时候音标没学好,不知道重音和语调的重要性。她说:

我们小学时开始学英语,老师并没有教音标,说是怕跟汉语拼音弄混了,我就没学,学新单词的时候只是跟着老师念一下,或者听一下发音词典,现在练口语时,现在听别人说重音和语调,自己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然而,语音成绩较好的受试者却能意识到重音的重要性。受试者D说:

我有一次和老外对话的时候,对方总是发笑,我问为什么,他说,你前一句谈论的是tomato,spinach,lettuce,后面一句为什么总是在说“fetch a table”,我愣了半天,后来才意识到我把vegetable的重音发错了,所以从此以后,我发多音节词的时候,总是先查一下词典确定一下词重音的位置。

3.3如何解决交际中遇到的发音问题

本研究的结果表明,受试者最经常使用的语音学习策略中,排名第4的是“不会发音时求助”,Eckstein(2007)的研究中,这个策略排在第4位。除了求助以外,似乎中外学习者都不能使用其他策略解决交际中的发音问题。我们来看第21、22策略的使用情况,表二显示了这两个策略的使用情况。

表二:第21、22策略的使用情况

从表二可以看出,两个策略的使用频率比较相似,仅23.7%和24.7%的受试者一天几次使用这两个策略,22.3%和24.9%的受试者一天一次使用这两个策略,一周一次使用的受试者仅为14%和12.3%,但一月一次的使用频率又增加到了28.9%和27.1%。这说明有超过五分之一的学生注意到在交际遇到障碍时会使用改变音量和语速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但大部分学生(约五分之四)没有采取这个策略。

与此相联系的另外三项策略,第一个是第12项策略“口语对话中要求别人评论我的发音”,在所有策略中位居第7,使用此策略的受试者百分比为55.4%,即超过一半学习者会在口语对话中要求对方评论自己的发音来学习语音。第二个是第17个策略“碰到难发的音,我会试着发出来”,一天一次采用这个策略的受试者百分比为46.5%。如果加上一天使用一次的受试者,百分比增加到67%,说明大部分学习者在语音学习上态度是积极的。第三个是第20项策略,即“如果别人听不懂我的发音,我会避免发那些引起问题的音素”,回避策略是二语学习者经常使用的语言学习方法,使用这个策略的受试者百分比是49.2%,在所有策略中位于第10位。由此看来,将近一半的学习者宁愿使用回避策略,也不愿意采用其他方法,如概念音量或语速来解决交际中的问题。

3.4对学习环境的要求

环境对语言学习非常重要,本研究中,超过一半的受试者(58.2%)关注良好的学习环境(第27个策略),学习发音时,46.7%的受试者会改进不好的环境(第26个策略),69.1%的受试者至少一天一次采用广播电视等媒体学习语音。与此相联系的两个策略是有关学习者如何处理学习压力的问题,89.1%的受试者都意识到语音学习需要持续努力才能提高水平(第28个策略),52.5%的受试者在学习遇到压力时,会着手解决问题(第25个策略),67%的受试者在碰到难发的音时,会试着发出来(第17个策略)。

3.5母语在英语语音学习中的作用

英汉两种语音发音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由于第一语言的迁移作用,在学习英语语音时往往易受母语的影响。英语教学的实践证明,母语在英语语音的学习过程中,一方面能促进学生对英语语音的掌握,另一方面也使学生在学习语音时不同程度地受到母语影响,阻碍他们准确地掌握英语语音。Dulay和Burt(1974)认为,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大约47%的错误可归因于母语知识的干扰。从问卷调查数据统计上来看,62.9%的受试者至少一天一次注意母语和英语的发音区别(第9个策略),64%的受试者更是在遇到英语中新词的时候,先用汉语发出来。正因为汉语拼音的声母和英语音标的辅音在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上很相似,所以绝大多数中国学生发一些音素时不会感到困难,这是汉语语音对英语语音学习的正迁移。另外,由于汉语没有英语中的辅音丛,辅音丛型的音节成为中国学生的学习难点,英语的节奏、连读、弱读等特点也对中国学生的语音学习造成障碍。这也是64%的学生在遇到英语新词时,会先用汉语语音发生方法发出来的原因。

3.6音标在语音学习中的作用

本研究的数据表明,72.6%的受试者至少一天一次使用音标而不是单词拼写来学习英语语音,这不禁让人对目前中国国内英语教学不教音标的做法有所质疑。在中国国内,小学不开展英语音标教学已经成为一种常态(滕家庆,2011),理由有三: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与音标关系不大;语境化、活动型的课堂不需要音标教学;小学生容易受汉语拼音、英语字母和音标三种符号系统的干扰;音标教学可能增加小学生的英语学习负担,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很多教师观察到一些令人困惑的现象,如:很多学生用汉语拼音为英语单词注音;汉语化的英语单词发音处处可见;初三毕业生竟然不会根据音标读出新单词,也不具备根据语音拼写词汇的能力;在英语口语测试中,学生在朗读单词、句子和课文时普遍存在发音不到位,不能正确朗读开音节、闭音节和浊辅音、清辅音的情况等。这些情况不能不让我们对英语音标教学问题进行在思考。

基于以上现象,已经有人尝试使用音标教授英语口语水平低的中小学生。王怡君(2014)发现,小学英语成绩差的学生有一个共同特点:学习缺乏主动性。缺乏主动性的原因可能跟学习能力不足有关,英语学习的基本能力是记忆和拼写单词,“差生”的单词拼写能力、记忆单词能力也弱,归根结底的原因是没有掌握单词拼写和记忆的方法,音标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单词音、形之间的关系,根据音标拼写单词,逐渐掌握单词拼读能力,提高学习主动性。

4.结语

本研究调查了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英语发音学习策略,并将研究和国内外的类似研究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中国英语学习者独有的最常使用的语音策略,即调整口腔肌肉。同时发现中外学习者相似的、经常使用的四个策略。此外,虽然词重音在表达语意时关系重大,学习者并没有把它作为一个需要经常使用的策略。72.6%的学习者采用了国际音标而不是单词拼写来学习,说明这是有效的策略。

*致谢:感谢陈培丽、陈思睿同学帮助本课题发放问卷、收集数据!

参考文献:

[1]Derwing,T.M.& M.J.Rossiter.“ESL learners’perceptions of their pronunciation needs and strategies”.System,2002,30:155-166.

[2]D·rnyei,Z.,& Skehan,P.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L2 learning.In:Doughty,2003.

[3]C.& Long,M.(Eds.),The handbook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alden,MA:Blackwell.

[4]Dulay,H.& M.Burt.Errors and strategies in chil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TESOL Quarterly,1974,8;129-36.

[5]Eckstein,G.T.A correlation of pronunciation learning strategies with spontaneous English pronunciation of adult ESL learners.MA thesis.Brigham Young University,2007.

[6]Osburne,A.G.Pronunciation strategies of advanced ESOL learners.IRAL,2003,41:131-143.

[7]Peterson,S.S.Pronunciation Learning Strategies:A First Look.Columbus:Ohio State University,1997.

[8]Vitanova,G.,& Miller,A.Reflective practice in pronunciation learning.The Internet TESL Journal,8(1),2002.Retrieved July 8,2005,from:http://iteslj.org/.

[9]韩洪丽.英语重音和节奏的把握.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06(6):159-160.

[10]裴正薇.英语语音成功者和不成功者使用策略的差异研究.外语理论与实践,2012(3):64-70.

[11]秦小怡.英语重音、节奏、语调的话语信息传递特征研究.海南大学学报,2007(2):95-99.

[12]滕家庆.小学英语果真不要开展音标教学吗?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1.12.

基金项目:2014年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201413646004Y)

猜你喜欢

国际音标母语
母语
国际音标和汉语拼音之间的关联
自然拼读法在大学英语语音教学中的应用
让“音标”在英语学习中绽放光芒
母语
自然拼读法和国际音标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比较
国际音标的发展变化对我国教材音标注音规范的启示
初中英语国际音标教学模式初探
二语习得中母语正迁移的作用分析
母语写作的宿命——《圣天门口》未完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