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个笨鸟先飞,一个好为人师

2015-09-10康荦曹静

北京青年周刊 2015年34期
关键词:冯远征师娘韩城

康荦 曹静

2006年,冯远征去横店拍电视剧《万历首辅张居正》 ,在剧中饰演大太监冯保,结识了该剧编剧、作家熊召政。有一次闲聊时,熊召政对冯远征说:“你还适合演一个人,就是司马迁。 ”冯远征无比惊诧:“我就是陕西韩城人!”冯远征告诉熊召政,韩城这个地方现在没有司马这个姓。据说当时司马家族为了躲避被灭族的灾祸,分家隐姓埋名,把司马这个姓氏拆开。司前边加一竖变成“同”,马前边加两点变成“冯”。所以在韩城这个地方有个说法就是“同、冯不分”。作为司马家族的后裔,冯远征为自己的家乡韩城感到骄傲。他和熊召政商量,希望他有一天能写一个关于司马迁的剧本。

于是就有了话剧《司马迁》。

由熊召政编剧,任鸣、冯远征执导的话剧《司马迁》将于9月15日登陆北京人艺首都剧场。作为这部戏最初的策划者,冯远征用“十年磨一剑”形容它的诞生过程。2005年,冯远征回家乡陕西韩城参加祭祀司马迁的活动,冯远征突然意识到很多人从小知道司马迁,但只知道他遭受宫刑、写了《史记》 ,除此之外更多的关于司马迁的信息,很多人都不知道,甚至不知道他是陕西韩城人。冯远征希望能够做点事情,让更多人了解司马迁这个人,了解《史记》是如何诞生的。

到了2014年,熊召政本打算在春节期间写两幕戏,后三幕戏等到当年两会开完再写。结果,没过几天他就给冯远征打电话说全写完了。听熊召政在电话里讲剧本,冯远征兴奋得“鸡皮疙瘩都起来了”。“司马迁写《史记》用了十年,我们准备这个戏也是十年。”冯远征感慨道。

Q:这是二位合作的第二部舞台剧,余少群有哪些地方进步了?

Y:其实我跟任鸣老师和我师父也不是第一次合作了,之前在国家大剧院排练《风雪夜归人》的时候也有合作。排《风雪夜归人》我的感觉就是“哦!话剧原来是这样的!”这一次我觉得更融洽了,我自己更能传达导演的一些要求,还有心态上我在话剧舞台上也更自信了。

F:余少群对舞台并不陌生,他原来就是戏曲演员。但是话剧的发声跟戏曲的发声是不一样的,合作《风雪夜归人》时他最开始一上来简直就没有声音,我们剧组的演员就会想这怎么演啊,虽然表面上没说但是心里能感觉到有这个想法。大家无形中都会有压力,因为他如果不行,其他演员也会有压力,他是主角,要撑着这出戏。下来以后,他就来请教我,教了他一些方法。话剧跟戏曲还是不一样的,慢慢适应,也不断在给他调整一些东西。到第一次演出就感觉不一样了,能撑住了,不过还是硬撑的感觉。《风雪夜归人》也演了几年了,越到后面我觉得越好,他不是一个靠着小聪明演戏的演员,他靠拙劲儿,笨鸟先飞,但是拙劲儿用对地方了就能一下有很大的提升。我知道他这个状态,就会用专门针对他的方法进行调整。这次再排练,就是前天,任鸣导演还说“哎余少群跟之前不一样了啊,台词越来越清楚了。”

我觉得这就是他不断的努力、思考收获的东西,他还是一个比较会思考的演员。当然尽管他师娘有时候会说余少群你这个不对啊,他说师父师娘说他这个不对。我就安慰他没事,“她是看你着急,是按照成熟的话剧演员在要求你。没事咱们慢慢来,你现在还够不到。”

Q:余少群现在跟师父合作还会紧张吗?

Y:现在不会了,我现在很愿意盯着他看。比如他现在做了导演,在排练厅对一个角色的处理,我其实在心里会有自己的一个构架,看到他是那么处理的之后,从观察里就会学到更多的东西。然后我还会问他“师父为什么这句台词、人物你要这么处理?”这样学习之后会比教你1+1=2来得更深刻一点,因为把自己的思考带进去了。

Q:师父评价你不是靠小聪明的演员,是属于笨鸟先飞的演员。

Y:对,是的。我真的一直都是这样,包括我学戏曲的时候也是这样。我当时个头是我们班最高的,但是我的软度啊什么的并不是同行里最好的。就是因为我觉得自己每个地方都不够,就给自己不断施加压力,最后就成为我们那一拨同学里最好的了。那同样这里也是这样的,我觉得我师父对我的评价很中肯、客观,我不是天才型的演员。耍小聪明也不是我的风格,我很认可笨鸟先飞。一定是比别人多下了工夫才会做得更好。

Q:简单评价一下你师父。

Y:他是一个很乐于教学的人。我觉得我都不用问他,他今后如果不做演员肯定是要当老师的。他很愿意把自己的体会、经验分享给年轻的人。他不是严厉型的老师,他是亲切再加上一些方法,笨学生还是调皮的学生,他都知道该怎么约束你、引导你。

Q:师娘(梁丹妮)是严厉派的吗?

F:其实也不是,因为她性格本身就比较急。实际上我俩风格是差不多的,但是我是觉得我收的这个徒弟不是十八九岁的小孩,毕竟有自己思想、很成熟,不能用家长的那种方法去带他,有些时候还要给他留点面子。再有就是有些时候有些东西是可以用另外一个方法说通的话,就没必要训斥他。他师娘也是好心,就是着急你别落在别人后头,希望他更好。

Y:师娘也不是严厉的人。我觉得她更像是好朋友,有时候像闺蜜。比如有些关于生活的话题,我跟我师父不会聊但是会跟她聊。我觉得已经跳过了长辈的这层隔阂,完全没有,我们在一起就能很轻松的聊天、分享一些小秘密。因为他们没有要小孩,所以他们内心的一些想法还是很单纯年轻的,不太容易跟我们有代沟。

Q:你们都很低调,是不是性格方面也有相似之处?

F:对,我们也是有点像的。要说不是很想的话也不会成为师徒了。拜师之后我也跟他谈过,他也很反感炒作这个东西。但有的时候不好拒绝,也就没办法。我也叮嘱他有些事情千万不要去做,就比如明明没有的事情,但是为了戏的效果更好刻意去炒作,不要这样。人生方面的指导,我觉得不要说那么多,做就好了。师父的为人处世,他会看在眼里,这样就够了。我觉得老是去说、训斥他的话,他会怕我。我要是严肃的话,他还是会知道师父生气了。

Y:很多人说我没有适应娱乐圈的规则,我觉得适应规则要是我由心而发的愿意,如果是强迫自己的东西会很难受。之前我也一直在纠结,现在不纠结了是因为我找到了方向,而且是一件可以让我奋斗一生的事情。

Q:余少群所说的找到的奋斗方向是?

Y:我有一个想法,可能说得有点远,能不能做一个新的舞台样式的东西。我是从戏曲走出来的,现在戏曲的舞台艺术市场确实是比较萧条的。我在想怎么样能让我们年轻的观众知道传统戏曲的优点在哪里,我学过我知道它的美在哪里。那对于观众来讲,有没有什么舞台形式、表达方式,可以让更多人也看到戏曲的美。我也跟师父和任鸣导演说想做一个更接近时代的、更新的戏曲的舞台形式。他们也觉得这个点子不错,我说想从《牡丹亭》开始,他们说行,把剧本写出来看看。因为如果一般的戏曲演员有很多的障碍在,会有老师、更老的老师说你这个不是戏曲,不是京剧,不认同你,就没法改了。

我回想了一下我这些年的经历,包括排演话剧,我觉得应该是有一种方式可以打破它。曾经有一个戏曲的导演就说,如果学戏曲的人还懂得话剧那真是如虎添翼。我现在不敢说如虎添翼,但真的触动了我那根戏曲的神经。我觉得一定有一种方式能把戏曲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美展现出来的,希望我有机会能跟优秀的导演和演员合作。我觉得这会是我今后几十年,说大一点后半生的追求。我不希望戏曲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没落了,我觉得戏曲给了余少群那么多的机会、荣誉,演梅兰芳也是得益于十多年戏曲的学习……说得严重一点,这件事情对我来说责无旁贷,不是一味地传承模仿,一定是推陈出新,用这么多年经验的积累和社会资源一定可以打开戏曲的一个大格局。我每次想到这里都激动不已。

Q:余少群前两年还去参加了一个相亲节目。现在个人问题解决得怎么样了?

F:他跑去参加相亲节目我真不知道,但是我相信他还是出于无奈,为了帮一下朋友。当时我也挺意外的,还问他:你怎么跑去参加这个去了!他也很无奈说算了回头再说吧。我也没有仔细去问过,我不想那么八卦,而且也是他的选择,出于无奈做了这么一个选择,他可能就是仗义了一下。

Y:个人问题现在还是个很大问题啊!原来年轻的时候没有感觉,现在也不是说多老,但是30出头的时候确实有个危机感。你的经历、状态、规划、责任感跟之前是不一样的,都会分散很多精力。我以为爱情就是随缘就好,没来就没来。但是我觉得就像维生素群一样,缺少这一块,其他的东西还是会受影响的。我很渴求爱情,我觉得自己应该是一个很浪漫的人。现在是欲求不得,那就没办法了。我觉得就是寻找一些扩大自己交际范围的机会,认识更多的人,希望能认识自己的意中人。不过我们这个圈子确实有点小,比如排练就是那么几个人,回家就休息了,像我就是喝喝茶写写字就没了,所以长此以往就搁下了。我妈今天还为我打电话问我有没有给情人送我,我说我都没有情人送什么花。我妈就说你怎么还没有情人啊!

我有时候也会很享受这些孤独,因为一个人的时候我自己的思考、想法会很活跃。但是矛盾的是,当没有人分享你的喜悦,或者说分担你的悲伤的时候,又希望有这么一个人在。就类似的这种情况,完了我不能再多说了,再说就成为一个哀怨的人了。

Q:当师父的会为徒弟个人问题操心吗?

F:不操心,因为没必要也没办法操心。每个人有每个人的选择,我得设身处地。我小时候就不希望我父母什么都干涉,所以我觉得个人方面就只会偶尔说一句:哎这个不错。这个问题上师娘操心比较多,特着急。我就说她是瞎操心。带回来喜不喜欢愿不愿意是一回事,但是你别老去催人家,老催人家烦你。人家有自己的思想、选择,不用操这么多心。

Y:有时我会问师父和师娘那谁谁谁怎么样,当然是他们也认识的人,然后他们就会给我一些看法和建议,但不会左右我。今天一个朋友还给我发了一个东西,我觉得还有点准,说是:属鸡的天秤座人最后就是在纠结中失去了所有的机会。我觉得我就是这样,不只是在感情问题上这样,在生活模式上也是这样。所以我说我有时候享受孤独,有时候又想摆脱这种孤独,但归根到底还是宁缺毋滥吧。

猜你喜欢

冯远征师娘韩城
魅力韩城
嗨!韩城
韩城老街
请到我们韩城来
陈宝国、冯远征:绝配搭档,一生难有
“坏男人”的好姻缘
“坏男人”的好姻缘
闲话师徒
3650个阶梯
为什么每一位师娘都令人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