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2015-09-10沈丹萍

考试周刊 2015年49期
关键词:鼓励性提问趣味性

沈丹萍

摘 要: 提问是课堂互动的重要组成之一,是教学的“常规武器”,也是及时反馈学生学习情况的一座桥梁。前苏联教育界倡导的一种教学方法,就叫问题教学法,已成为有世界影响的教学方法之一。因此,有效提问不仅可以让学生开拓思路,启迪思维,还有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节教学进程,活跃课堂气氛,促进课堂教学的和谐发展。所以,教师一定要注重提问的艺术,让你的问题带领着学生更好地学习英语。

关键词: 提问 目的性 趣味性 难易性 鼓励性

一、注意提问的目的性

“课堂上提问的目的是什么”,相信大多数教师在看见这个问题的时候都会说“课堂提问就是为了让学生理解自己所教授的知识”。这种“为理解而提问”的观点肯定能被大多数教师接受,我一直都是这么认为的。但是随着新课标的出现,我开始反思自己以前在课堂上是怎么提问的,这些提问究竟有什么样的目的性。

貌似在我的课堂上,我经常在问问题,有时候我得意于我的一连串问题,问得学生答不出来,这时我才觉得达到了我的目的;还有的时候学生刚要问问题,就被我扼杀了,原因有多个,有的是我认为跑题了,有的是课上没时间。当然,我的课堂多数时候是允许学生提问的,但是现在回想起来,没有达到最好的效果。

教学中的提问,主要不是“为理解而提问”,也不是发现“知道正确答案的学生”,而是帮助学生学会思考和表达自己的看法,学会如何“处理”面对的问题,形成“会思考问题的学生”。

二、注意提问的针对性

针对性是一节有效课的生命所在,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将知识点渗入学生的内心世界,课堂提问必须增强针对性。

“教学要以人为本”,这就要求教师在选择提问对象时既兼顾more able students,又考虑less able students。不可以根据学习成绩进行“分层提问”,我们要尽量确保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更不可以依据学生的性格、思维发展等进行提问。在选择提问对象的时候,教师往往喜欢班上成绩好而又听话的学生,对极少数成绩差或者调皮的学生,往往是视而不见——举手也不提问,不举手更不提问,这些学生就成了课堂上的“隐形人”。这种教学方式存在很大的问题,对学生是一种无声的折磨与摧残。

如教授“I like...”一课时,由于学习的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玩具类单词,因此我的提问从“What is this?What is that?”到“Do you like...?”再到“What do you like?”。由于设计的问题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符合学生的年龄、生活实际,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因此人人争相发言,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三、注意提问的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没有积极的情感加入学习,教学就如同一潭死水,毫无生机,这时候一种畏难的情绪会在学生的心中形成。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善于用创设情境等有趣的教学方式,一些生动活泼而又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比如利用老师的一些表情、手势,以及简笔画和实物等创设情境,学生会兴趣勃发,积极回答,主动提问。

在这些趣味性的情景中,教师在提问上要选择一些真正有趣味、能令学生深思的问题。一些明显能泄露了答案的问题或者答案仅有一个字的问题会显得索然无味,这些问题会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们要杜绝这类问题。

比如在教授“The King’s new clothes”这一课时,由于学生对中文版的这则故事已经非常熟悉,因此学习英文版没有太大的问题。但是,就是由于学生已太过于熟悉,学生再学习一遍就会觉得没什么兴趣。因此,教师就要针对这一现象,首先创造一个情景,让每一个学生有一个角色,然后在故事的结尾,让学生变身为小男孩,谈谈“Why do you laugh at the king?”这样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注意提问的难易性

教师在课堂上提问一定要注意问题的难易度,尤其是那些难度比较大的问题,把这些问题拆分成由旧导新、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的小问题,使学生在这一系列的小问题中逐步突破重点与难点,把握要领,掌握规律。对于过于简单的问题,教师要尽量避免。只有适度提问,有恰当坡度,才能真正诱发学生在认知上的冲突。

在英语教学尤其是听力教学中的提问,应该注重学生的思维活动能力,将他们的这种能力导入到认知范围,从而集中在听力材料上,要让学生经历从听不懂到听得懂的过程。紧接着教师用提问逐一打开学生的思路,将问题化大为小,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去练,这样就增强了目标性,减少了盲目性,训练效果就会事半功倍。这种以提问为导、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步步深入的教学方式,让听力课上像方向盘一样,引导着听力训练的方向。

五、注意提问的鼓励性

教学中常常有这样的现象,当学生回答不出教师的问题时,不少教师选择的方法往往不是搭桥引导,而是另请高明;有的甚至有种“恨铁不成钢”的情绪,语言中带着些批评,语调上带着些责备,情绪中带着些烦躁。这时,一种失败的体验就会涌上学生的心头,从而导致情绪低落,课堂学习沉闷而烦躁,以至于未能很好地参与课堂学习。心理学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一个拥有愉快心情的学生,他上课时自然会集中注意力,活跃思维,从而能很快地接收信息。

在课堂中,我常常发现:当学生尤其是那些所谓的“差生”在答对问题受到表扬时,他们会兴奋不已,整堂课都会昂着头,目不转睛地盯着老师,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运用自己的目光,在学生答对问题时信任与期许的目光会给学生无限的动力;当不会回答时,教师的目光不能转变为失落与责备,而是要耐心地铺路搭桥,尽可能地引导学生找出答案,以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当学生答对时,教师要多用“You’re the best! Good boy! Good girl!”等激励语适时表扬。

总之,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意提问的艺术性,将这种师生之间的简单而纯粹的相互问答变为师生之间生动而有趣的多变互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找到自信,更好地学习英语。

参考文献:

[1]王丽英.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英语教学质量[J].学周刊,2011(17).

[2]瞿艳.浅谈小学英语说话中的情境与图画教学[J].双语学习,2007(07).

[3]曹莉莉.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调控与组织[J].安徽教育,2002(18).

猜你喜欢

鼓励性提问趣味性
“揪”出音乐教学的趣味性
鼓励性语言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提高化学实验教学趣味性的实践探索
小学数学观摩课中存在的几个误区
初中化学课堂个性化有效提问策略
数学作业批改中评语使用的探究
把握民生新闻趣味性的几点思考
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