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个学生给我的教育启示

2015-09-10陈秀兰

考试周刊 2015年47期
关键词:家长同学评价

陈秀兰

一、基本情况

英是我带一年级时认识的女孩子。第一次见面,她就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清爽柔顺的头发下有着一副俊俏的面孔,小巧的脸上很少浮现同龄人的活泼与天真,眼睛里偶尔流露出她这个年纪不该有的忧伤。她是个很腼腆的小女生,性格内向,平时不愿意跟同学打交道,也不爱说话。课间活动时,更多的是站在一旁看着班里的小伙伴跳绳,看到小伙伴闹笑话时,脸上也会流露出甜甜的笑容。在学习上,回答问题的时候也算积极,但正确率不高。作业虽然能交上来,但在读课文方面,几乎是靠盲背。对于生字识记,几乎为零。对于考试,抱着一种无所谓的态度——分数多少没关系。在她心中,好像没有争先的念头。如何帮她增强自信心,走向阳光呢?

二、原因分析

1.个人因素。

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英性格内向,在人前不拘言笑,学习习惯不是很好,上课听讲不太认真,容易走神,老师课后布置的预习和复习工作不能有序进行,课外作业也不能及时、认真完成。长此以往,学习成绩便越来越不理想,经历的挫折多了,失败也就多了,便产生了严重的自卑感,过重的心理负担使她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一直怀疑自己的能力。即使在成功面前也很难体验到其中的喜悦,从而陷入失败的恶性循环之中,严重影响她的身心健康发展。

2.家庭因素。

英在很小的时候失去了母爱,之后一直在奶奶照顾下成长。奶奶去世后,英开始跟随父亲生活。家庭成员里有太爷爷、爷爷和爸爸。由于家里没有一个母性角色,造成了英寡言少语的性格,在她身上,缺乏同龄女孩的活泼。今年年初,她的太爷爷病重,由自己的婶婶照顾。由于两个家庭的孩子比较多,英在家里还承担着照顾妹妹的家务。导致她在接受新知识之后,在家庭作业这个环节上有缺陷,造成新知识的夹生。

3.教师因素。

在学校里,如果教师对一些学生尤其内向学生不够了解,关注不多,就容易造成师生对这些学生的评价偏低。一旦如此,几个月后,这些学生便会逐渐产生失落感,在老师那儿他们得不到适时表扬和赞美,又会受到同学的奚落和家长的不满。长此以往便否定了自己的一些行为和想法,慢慢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与水平,越来越不自信,此时自卑感慢慢占了上风。

三、应对策略

自信缺失对学生身心健康、生活、学习都有损害,那么究竟该如何引导学生增强自信,正确评价自己呢?

1.激励教育,唤起信心。

教育学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是有进步要求的,都希望别人认为自己是一个好学生。只要智力正常,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为了去除英的不合群心理,我在课余时间经常有意无意地找她闲谈,让她帮我抱作业本,上课时从不公开点名批评她,发现她有所进步及时表扬,上课时经常用眼神鼓励她,还经常对同学说:“看,英今天坐得真端正,听课非常认真!”“英同学回答问题声音大了,能让我们听得清楚。”三年级的英语课堂上,我给予了英更多关注。因为我想让她在这个课堂上找回自己应有的笑容。我发现英的英语基础很不错,每次课上进行口语练习时,我总是在适当时候与她进行对话,每次她都能流利地回答出来。在小组练习时,英都不甘落后,和同桌配合得很好。课间活动时,我要求一些基础较好的女同学主动邀请英一块玩耍,与她多交流,交朋友,让英从同龄人身上找到应有的笑声。渐渐的,英开始喜欢和我接近了。一次,我进行课堂巡视时,她主动冲我笑了一下。

2.家校沟通,促进自信。

英自信心缺失,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家庭教育环境与方式。为此,我经常与她的父亲联系,详细分析英在校的表现及各种原因,共同商量改变不良心理状况的办法,建议家长选择适当的教育方式,为孩子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孩子在家做力所能及的事,不管干什么,都要从中发现进步的地方,并及时夸奖她的闪光点,把家中得到的夸奖讲给老师和同学,把在学校得到的表扬告诉家里人。在评价中,英从他人肯定中得到了满足,增强了自信,脸上的笑容逐渐多了起来,性格上有了很大改观。

3.单独辅导,增添自信。

在期末考试之前,为了扭转英的现状,我利用周六周日的时间请他的家长把孩子送到我的家里,针对她的薄弱环节进行单独辅导。对于出现的每个小问题,我都会列出几个相同类型的题让她多做几遍。力争在有限时间里让英多掌握一些知识,把薄弱的基础知识夯实。

一天,约定时间到了,他的爷爷没有来接她。我决定送她回去,临出门时,送给她几块饼干。虽然孩子说不要,但我还是放进了她的书包里。当时,我发现她的脸上浮现了一层淡淡的红晕。我想通过这件事情,给她一种心理暗示:老师请我来家里学习,教我做题,还送我东西吃,老师很喜欢我。成绩出来后,英的成绩虽然与平均分有一些距离,但与之前分数相比,已经有了很大进步。

四、取得效果

通过师生、家长的共同努力,英现在有了很大变化,她的学习成绩不断提高,上课能专心听讲,敢于举手发言且声音响亮,下课能主动与同学交往、做游戏,愿意参加各种活动,与班级、同学融为一体。家长反映在家学习主动,喜欢把班级的事讲给家长听,主动帮家长做家务。

五、启示

“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育艺术,都产生于教育者对学生无比热爱的炽热的心灵之中”。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会关闭与同学老师交流的窗户,可他们都拥有一颗渴望温暖和关爱的心。作为主角的老师,在对待单亲孩子的过程中还承担着母亲的角色。当我走进孩子心灵的时候,我发现,她是那么需要一份母性的关怀滋润自己的心田。面对英的改变,让我更认识到激励的作用、集体的力量。因而,针对类似英这样的学生教师要循循善诱,不可操之过急,老师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学生的不良表现上,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优点和特长,放大学生的优点,使其一步步解开自己的心结,正确评价自己,将自己融入集体中,感受大家的善意,通过多元化评价、各项活动参与,使其自信自强,早日走进阳光地带。

猜你喜欢

家长同学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家长请吃药Ⅱ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