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如何培养中职学生的语文能力

2015-09-10王剑珍

考试周刊 2015年47期
关键词:语文能力培养方法语文教学

王剑珍

摘 要: 中职学生由于语文学习基础较差,语文能力不足,以致丧失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和信心。作者作为一名中职语文教师,结合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现行的中职语文教材,尝试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探究能力的培养、适应时代能力的培养、语文应用能力的培养和语文审美能力的培养方面,改进教学教法,提高语文教学的实用性,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关键词: 语文教学 语文能力 培养方法

语文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吕叔湘先生说:“在语文教学上主要的任务应该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不能过分依赖教师的分析和讲解。因为运用语言是一种习惯,习惯的养成要通过反复的练习和实践。”职业学校的教育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大量的初、中级人才,学生毕业后就直接步入社会从事社会实践工作。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动手能力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就业。因此,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尤其要加强学生运用语文能力的培养。根据多年教学经验,笔者觉得应从以下方面入手与大家共同探讨这个问题。

一、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人类的进步依赖于不断的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学方法的一种革新,那么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1.应用质疑问题,诱导思维。

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过程中,质疑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从疑问开始,有疑问才能激发学生去探索,去创新。

2.培养问题意识,拓宽思维面。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的思维较为单一,形式也简单。似乎一个问题就有一种“标准答案”,这一点在语文教学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这往往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在课堂教学中,主要培养学生多动脑、多提问的主动学习意识,碰到问题尽量不急于说出自己的观点,而是鼓励学生先谈谈看法,最后共同讨论,达成共识。我在教学《人生三步骤》时,在学生理解文章主旨后,提出两个问题:人为什么而生存?人生的意义是什么?让学生结合现实,广泛讨论,发表看法,教师评价引导,最后学生明确认识:一是物质享受与人生价值、精神追求的关系问题;二是勇于担当家庭、社会责任问题。这样既拓宽了学生的思维,又突出了文章的现实意义。

二、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中职生文化素质相对来讲要薄弱一些,缺乏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尤其要注意培养中职学生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我们可以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变“教师讲为主”为“学生学为主”,鼓励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巧设问题,引导学生自主解决。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在教材中挖掘出既适合学生尝试,又较好地促进教学目标实现的内容。可以从课文的题目中、作者的写作目的上、文章的重点语句章节中设计问题,让学生尝试解决。教师要热情鼓励、引导学生解疑,做学生的好帮手,激励学生积极解决问题。

2.角色扮演,唤醒学生探究意识。

今天,课堂教学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主体,学生摆脱了过去那种单一、被动、僵化不变的角色地位,教师想方设法给学生创造尝试各种角色的机会,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在角色完成中,唤醒学生的探究意识,营造民主课堂的气氛,既激活了语文课堂教学,又锻炼了他们自主探索的能力。

3.转变形式,为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

语文教师在课堂中要以学生为本,尽量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对于故事性强或场面描写具有较强动作的课文,可事先安排学生在熟悉课文、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排演,把讲读形式转变为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通过话剧、小品、歌剧等活动方式,让学生在这些舞台中展示自我风采,进而领悟作品内涵。比如话剧《雷雨》,每次我上这一课时,总会让学生上台表演,学生的表演热情非常高,学习效果显著。

三、学生适应时代能力的培养

作为基础学科之一的语文教学,必须遵循自身特点,在自身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与社会接轨,适应时代发展。哪些能力是新时代需要的呢?比如:写一手好字,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长于写作,快速阅读,快速记录,善于自学,熟练使用现代化学习工具等。由此,我们应坚持语言教学的“与时俱进”原则,以培养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能力为主要目标,注重语文教学的时代气息,大力培养学生适应时代的能力。

1.通过综合实践活动适应社会。

社会是学习语文的大课堂。各行各业几乎每天都在应用语文。我们可以有目的、有选择地组织学生参观、学习,并要求学生平时多留心,用看、听、问、记等方法学习对自己有用的东西。比如每一单元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就是很好的社会性学习。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认真调查实践,并在调查和实践的过程中适应社会,体验时代气息。

2.加强口语训练,提高交际能力。

如今是开放的社会,信息高度发达,沟通交流显得特别重要,但是中职生普遍都自信心不足,不愿与人沟通交流,口语表达比较薄弱,很多学生在就业面试时,结结巴巴,词不达意,最后白白浪费就业机会。据我校对历届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统计,口语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其就业的成功机会大大多于口语表达欠缺的学生。中职语文教师不仅要上好每单元的口语交际课,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锻炼口语,还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树立信心,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四、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的培养

新《大纲》明确提出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具体内涵为“掌握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并以“适应就业和创业的需要”为指导。因此,作为职业学校的语文老师,我们要坚持语言教学的“学以致用”原则,在课堂教学中坚持以实用性为准则,大力开展应用文教学活动,着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

如通知、通告、广告创意、产品说明书、调查报告、启事文稿、求职介绍信等内容,我们可以在课堂教学中,事先创设相应的情景说明,明确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或自主探究,或小组合作探讨,在应用中学习,在学习中应用,从而有效提高应用文水平和写作能力。

五、学生语文审美能力的培养

一些学生甚至是家长都认为:中职学校主要以技能传授和应用教学为主,学生主修什么专业,就要把全部精力投入到这个专业的学习,其他公共学科如语文、英语、思想品德之类,得过且过及格就行。这种观点极不可取,常言道“心”不正则“术”不精。学生唯有具备真、善、美,并能区分假、恶、丑,才能真正成长为对社会、家庭、他人的有用之才。因此,我们应该把培养学生的语文审美能力放在整个教学流程的首要位置。中职语文教材提供给老师很多这样的主题素材,如青春年华、处世美德、科学精神、人与自然、生命真谛、人文情怀等,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素材,在提高学生鉴赏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语文审美能力。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个身心和谐发展,有崇高道德、优良品格、丰富知识和文明行为的人。

总之,加强对中职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是中职语文教学改革必须重视的课题,每一个中职语文教师都需要切实重视起来,并做到身体力行,促进国家的职业教育发展和学生的全面发展,积极发挥语文课在素质教育中的领头雁作用。

参考文献:

[1]肖峰,著.学会教学——课堂教学技能的理论与实践.浙江大学出版社.

[2]周建华.中职语文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机械职业教育,2005.10.

[3]廖芳.论中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广西轻工业,2009.8.基础教育改革简明读本.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语文能力培养方法语文教学
国学积累:语文写作教学路径的多元探寻
从“听说读写”到“语思审文”——从周丽蓉老师《开学第一课》实录看语文能力的培养
在“闲书”阅读中培养语文能力——儿童“闲书”阅读指导例谈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落实多元语文实践,提高学生语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