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承和保护阿卡族风俗文化对 阿卡青少年的价值和重要性

2015-09-10柏敏

考试周刊 2015年43期
关键词:保护传承重要性

柏敏

摘    要: 风俗文化不仅是一个民族智慧的结晶,而且是本民族日常生活、习惯、情感和信仰的反映。本文旨在通过调查阿育迈村的阿卡族传承和保护风俗文化的方式方法,深入研究本村青年在族群认同及在保护和传承阿卡族风俗文化方面的主要贡献。

关键词: 传承    保护    风俗文化    价值    重要性

一、阿育迈村情况

(一)阿育迈村的来历

阿育迈村是一个海波800米的阿卡族村寨,距离清莱市64公里,距离皇太后县城18公里。该村坐落在山脊的斜坡处,周围覆盖着茂密的森林,有红豆杉、柚木等天然林。土壤肥沃,可种植玉米、咖啡等。离阿育迈村4公里的地方,有中学、医疗站,村里通水电,有手机信号。

阿育迈村的阿卡族是属于黝倮阿卡支系,大部分村民信奉万物有灵,因此有许多风俗是源自于万物有灵的。从村子里的长者那里得知:本村建于1972年,最初有19户人家来到这里建寨,这里不仅交通便利,而且资源丰富。一开始来到这里,村里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最玛”的人选,因为举行各种风俗仪式都需要“最玛”的领导,且以后对本村风俗习惯的管理需要“最玛”完成。所以,他们推选出地位和学识很高的一位巫医担任村子里的“最玛”。

之后,在1982年泰国政府进入村寨来普查时,正式将这个村子命名为阿育迈村,且属于清莱府皇太后县管理。第一任村长叫做阿惹·培米亚,从那时候开始这个村就有村长处理对外事务,现在的村长已经40多岁了。

阿卡族在建寨的时候,最玛的家是建在寨子的中心,这也是最玛的权利被村中的人认可的象征。在村子的中心还有个大操场,可以供小孩娱乐玩耍,也是商量各种大小事务的场所及老老少少聊天的好去处。

(二)社会生活

现在,阿育迈村已从最初的19户人家发展到现在的59户人家,共有289人。其中,男性131人,女性158人;21岁-50岁年龄段的男性有67人,女性有86人。一般家庭最多2个孩子,由于经济上的原因,使他们控制着家庭成员数。

村民们主要种植旱稻、玉米及饲养家畜。种植旱稻不仅是大部分阿卡族的主要职业,而且是与他们的风俗仪式息息相关的;至于种植玉米,主要是用来饲养鸡、猪等家畜的,而这些家畜常常是用在各种风俗仪式和祭祖仪式中。除此之外,村民们也在离村子5、6公里的地方种些蔬菜供使用及饲养牲畜。因此,种植旱稻田是体现阿卡文化的一项事务,它与风俗仪式的产生相辅相成,丰富了阿卡社会内容。

自1989年政府实施引入电力、道路、水利、学校等公共事业的发展计划,这些事业的引入是村民增加就业机会和阿卡族信仰改变的原因。虽然如此,村民的主要职业还是种植和养殖业,上述的那些职业还不能成为村民们收入的主要来源,一些消费的费用快速增长,无论是送孩子上学也好,还是盖房也好,费用都上涨;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如冰箱、录像机、摩托等一些电器的使用使得费用也增加,这就需要村民们增加收入,种植一些经济作物,如:卷心菜、茄子和咖啡等。经济作物的种植促进了当地农业的发展及最早一批商贩的产生,商贩也介入当地的农业生产中,例如:曾经种植玉米的一季能获得收入大约1万多元,但后来商贩们压低经济作物的买卖价格,不久之后村民们都不种地了,外出打工,村里的年轻人学业结束后就到曼谷、佛统府、清迈府等地方打工,只有少部分人还留在村子里种地。阿卡族的生活方式正遭到来自金钱和资本体系的挑战,村子里的很多家庭为了外出打工挣钱,都不能够像以前一样定期举行风俗仪式,因为现在举行仪式要花很多钱,为了支付日常生活费用和举行仪式的开销,年轻人都出去工作了,并把这项工作交给了老一辈。

综上所述,种植旱稻和玉米不仅是阿育迈村民们的主要职业,而且是产生各种风俗仪式的主要职业。虽然几乎每家人都种地,但阿卡族的年轻人不愿意种地,因为仅种地的收入不足以支付日常生活开销,他们更愿意去大城市打工挣钱。

(三)教育情况

阿育迈村没有小学和中学,只有幼儿园和教成年人学习中小学知识的夜校,孩子到了上学的年纪,就要去几公里外的学校上课。家境好点的家庭可以骑车送孩子上学,而家庭困难的则只能走路去,在雨季来临的时候,走路上学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现在,村里的孩子受过大学教育的只有2人,受过高中教育的有10人,受过初中教育的33人。可见,村里的年轻人受教育程度普遍都比较低。

(四)管理

在阿育迈村还存在传统的社会风俗,亲朋好友之间互相帮助扶持的体系,以及对最玛的推崇。最玛是村子里的各种风俗习惯得以实施的领导者,坚持本民族传统的风俗习惯,并继承阿卡先民们传统的生活方式。

阿卡族遵照“阿卡章”的规定幸福地生活着,如果产生与村子格格不入的家庭,头人就会让他们搬出村去。现在,阿卡村寨的管理存在两种形式:

第一种,通过选举产生村长及村委会成员,还有一些自愿为村子事务找政府官员接洽的人员,这些人管理着村子里大大小小的事情。第二种,风俗仪式的管理者“最玛”,以前的“最玛”还管理村子里的行政事务,而现在他只负责风俗仪式等方面的事务,任期是一辈子。

二、阿育迈村阿卡族传承和保护风俗文化的具体措施

阿卡族的每个支系通过学习传承和保护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但是随着阿卡社会渐渐融入泰国这个信仰佛教文化的国度,阿卡族知道的很多生活方式不能融入现代生活中,使得他们的一些生活方式、风俗习惯正在消失。因此,抢救消失的风俗文化,使之能一直延续到阿卡族的子孙后代成为现在生活在泰国的阿卡族的重要工作。阿育迈村的阿卡族也同样意识到了保护风俗文化对后代的重要性,他们从阿卡青少年的观念意识、生活方式着手,为风俗习惯得以延续引导他们实施以下措施:

第一,自学。让年轻一代人认识大自然,总结自己的实际经验,同时学习一些阿卡的治病方法、草药知识等;学习辨别好与坏,并能够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从家族成员那里学习老一辈具有的知识。例如:阿卡族少年可以从自己的爸爸、妈妈、爷爷及奶奶那里学到一些生活的经验、生活方式与手艺等。阿卡族的主要职业是种植和养殖家畜,通过老一辈的经验,他们可以不必走弯路,增产增收。另外,阿卡族的刺绣也是比较有特点的工艺品,这也是通过老一辈的教授。

第三,从各种风俗仪式中吸取知识。他们要参加每个月村寨里举行的各种风俗仪式,例如:春耕节仪式、耶苦扎节仪式、建寨仪式、婚嫁习俗中的各种仪式,等等。通过参加各种仪式,他们可以了解阿卡族先民们的生活方式,并能够学习到举行仪式的时间、地点及物品,这样有助于他们掌握整个风俗仪式的过程,为其得以延续提供保障。

为了使年轻一代能学以所用,老一辈对他们的所学都有检验办法,让他们背诵和反复地念。这样有助于他们记忆,记住了就能更好地理解并应用。

由于阿卡族的知识结构和认知与重要人士紧密相连,因此传承和保护阿卡族文化需要加入一些科技手段。以前,阿卡族没有文字可以用来记录发生的事情,所以人就成了重要的记录载体,各种风俗仪式都是通过人记住,一代传一代。现在,传承和保护出现的问题是阿卡青年一代不能够真正明白和理解风俗文化的意义,就不能明白价值在哪里,他们不懂得风俗文化的价值,也就不能很好地践行这些风俗文化仪式。老一辈们做了各种努力,而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融入大都市的生活中,像耕种、养殖等传统农业已从原来的重要地位变成了现在的副业,而与这些农业生产活动相关的一些风俗习惯也随之消失,这意味着风俗文化的消失。风俗文化的消失使阿卡族没了本民族的特色,所以,了解阿卡族文化的重要性和价值对青年一代有很大帮助。

三、阿卡族文化对阿卡青少年的价值和重要性

在阿育迈村,风俗文化对阿卡青少年的价值和重要性表现如下:

第一,在工作方面的价值的主要体现是,种植业和养殖业是阿卡族的主要职业,也是风俗习惯产生的根源,更是阿卡社会文化产生之源。有了这些职业,随之而产生的风俗也会一直存在,有助于本民族风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第二,语言方面,由于阿卡族先民们没有自己的文字,因此风俗习惯及仪式就成为记录阿卡族历史和传承阿卡族文化的载体,代代相传。后来有了自己的文字,他们才通过歌曲、故事、谚语等记录阿卡历史和文化,且依旧根据风俗习惯举行各式各样的仪式。由此可见,风俗文化无论是在有文字时期还是没文字时期都对阿卡族产生重要影响。

第三,社会关系方面,阿卡社会通过风俗习惯管理人们的行为规范,例如:在耶苦扎节举行的第一天,男人是不用去“圣泉”舀水的,因为这是女人们的专属工作。一些风俗中的禁忌规定着在节日开始的时候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祖辈相传下来,因此年轻一代也照着这样做。由此可见,风俗习惯是人们日常生活与人际关系的纽带,规范人民的日常行为,对阿卡族青年来说有重要价值。又如:人生礼仪中的一些风俗教会阿卡族尊重长辈,有孝心,有同情心,并要与自然界和谐相处。

总之,风俗文化要传承,还需要众人的保护,特别是年轻一代。如果年轻的阿卡人不知道风俗文化的重要性和价值,那么不能很好地作为传承者。

参考文献:

[1]春潘·查穆尼第.青少年和现代艺术(泰语).曼谷:泰国商业发展出版社,1989.

[2]纳塔柑·斯桑.文化媒介体系(泰语).曼谷:班纳吉谢鼎出版社,1997.

[3]覃圣敏.东南亚民族.广西:广西民族出版社,2006.

本文系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中国金平县哈尼“苦扎扎”与泰北清莱阿卡“耶苦扎”节对比研究(编号:QN2014047)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保护传承重要性
“0”的重要性
论七分饱之重要性
幼儿教育中阅读的重要性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刍议增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途
浅谈遗址公园的保护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读《边疆的重要性》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