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思维在高校新媒体舆情传播中的运用

2015-09-10应程璐

考试周刊 2015年57期
关键词:互联网思维新媒体

摘    要: 在新媒体浪潮的影响下,新媒体在高校得到极大推广和运用,成为学生舆情传播的主流方式。但是在高校运用新媒体传播舆情的过程中,因缺少正确的理念模式,QQ、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有沦为传播工具的趋势,舆情传播效率和效果大打折扣。本文将重点探讨如何运用互联网思维指导高校新媒体的舆情传播工作,提高高校引导和管理学生舆情的能力,增强新媒体环境下舆情传播的可控性,构建和谐的校园舆情环境。

关键词: 互联网思维    新媒体    舆情传播

随着信息化浪潮的到来和学生人数规模的扩大,新媒体在高校生活中迅速崛起,并且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信息传播方式。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信息传播速度快;(2)资源丰富;(3)主体更具有能动性;(4)互动性强;(5)虚拟性强。新媒体平台的运用现已是高校舆情传播的主要方式,但是在现实实践中,新媒体的运用如果只是技术工具的追求,没有良好的理念进行引导的话,新媒体的优势就得不到充分发挥,校园舆情传播效率会大打折扣。因此,正确运用互联网思维,使其引导以QQ、微博和微信等为代表的新媒体充分发挥舆情传播能力,掌握高校校园舆情传播的主动权,对提高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维护校园安全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1.互联网思维下高校新媒体舆情传播中存在的问题

人们一听到互联网思维,就会想到“小米手机”,这一现实成功案例呈现了互联网思维的魅力和价值。2013年11月3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专题播报了“互联网思维带来了什么”,使互联网思维一下子成为热门话题,在各个领域都引起了强烈反响。那么,到底什么是“互联网思维”?海尔集团张瑞敏认为互联网思维是“零距离和网络化的思维”;360公司董事长周鸿祎的互联网思维是“用户至上、体验为王、免费、颠覆式创新”;百度百科则定义互联网思维就是“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市场、对用户、对产品、对企业价值链乃至对整个商业生态进行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虽然对互联网思维的定义莫衷一是,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互联网思维已经不仅是互联网公司独有的,而是信息时代思考解决问题的新方式,正逐步深入到各行业中。

新媒体虽然在高校舆情传播中大为流行,但我们同时发现,高校在运用新媒体传播舆情信息的过程中没有显示出无往不利的局面,需要我们运用互联网思维包含的“用户至上”、“体验为王”等新角度,重新审视新媒体在舆情传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缺少学生的广泛参与

互联网思维要求“零距离和网络化”,主体之间要互联互通,从而实现信息的高效畅通。现如今,高校各级部门都有官方微博或微信,但是由于管理人手不足,宣传力度不够,使得这些微博和微信被关注度不足,“粉丝”寥寥无几。因为缺少学生的广泛参与,对舆情的反馈和传播能力不足,无法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优势。

1.2缺少个性化体验

增强“用户体验”是互联网思维的一个重要特征。随着信息透明度不断增加,人们越来越不喜欢面对僵硬冰冷的机构,特别是高校大学生,喜欢追逐个性鲜明的特色存在。但现在高校新媒体普遍流于形式,宣传内容呆板无趣,更新缓慢,互动性不强,不符合当代大学生的体验要求,因此无法凝聚人气,获得广泛响应。

1.3高校新媒体传播只停留在工具层面的应用上

在信息化大潮中,高校纷纷应用起微薄、微信等新媒体工具,建立起校园新媒体圈。每个校园机构和学生团体同时兼有公众号,微薄、微信和客户端等新媒体,以期通过移动传播和网络传播等新媒体工具建立校园舆情传播网络。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但是高校新媒体传播主要还是停留在工具层面的应用上,技术高的并不能代表良好的结果产出。如果只注重工具技术,缺少学生的广泛参与,缺少极速流畅的人性化体验,就不可能获得足够的关注度。

2.互联网思维在高校新媒体舆情传播过程中的运用

为提高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有效性和师生参与度,高校纷纷运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作为舆情沟通的手段。如果只有技术,没有学生的广泛参与,没有用户的流畅体验,没有鲜明的主题特色,新媒体传播就会流于形式,变成无趣的宣传工具。只有开放、互动、符合大学生体验的新媒体才可能得到广泛关注和响应。因此,要将互联网思维运用到高校新媒体舆情传播中,有效提高高校掌握校园舆情传播的能力。

2.1用户思维:全民参与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的丰富度比以前增加,信息流动比以前加快,信息更透明,导致以往通过信息获得的权利被大大削弱。因此在高校舆情传播过程中,选择权和话语权不应该只掌握在教师手中,更重要的是让更多学生参与到新媒体传播的每一个环节中,集合全民智慧,从新媒体传播内容、形式到线上线下的互动过程,都能做到让师生共享一个平台,让舆情传播更加民主,这才是真正的互联网思维。

互联网思维下的新媒体传播形式更民主化、传播网络更扁平化、传播过程更敏捷畅通。在全民参与的情况下,高校舆情传播不再是上演传统的独角戏,而是全民大合唱。同时,“主页君们”不再是装扮美丽后的上台演出,而是和“粉丝们”一起喝咖啡,一起玩。

2.2体验思维:有个性的人格化存在

现今“90后”大学生的精神特质是追求新鲜事物,有自我表达、自我成就的需要。因此高校在运用新媒体传播舆情的过程中,除了走下管理者的“云端”,更要亮出鲜明的个性和价值观,才能吸引和聚集感兴趣的群体。就像罗振宇所说,未来的市场会分化为许多孤岛,每个岛上生存一群不同的信徒。要吸引这些“90后”的“信徒”,就要在新媒体传播形式、传播内容等上下工夫。

如高校在创建学院官方微信公众号时,基本都以推送重要通知消息,下达重要指示为主要内容,形式过于单板正经,内容缺乏新意,导致关注度和浏览量都不高。为了增强学生的体验感,可以设定关键词供学生自主查询,拓展公众订阅号的服务功能。例如,奖助贷政策、课表、成绩、就业信息等都可以设置供学生自助查询,此外管理员还可以通过导入校园地图、学生公寓寝室生活图片、有趣的微视频等便民信息,让学生参与进公众号建设中,形成一个有特色的自媒体,最终推广学院特色品牌。

2.3开放思维:和学生成为朋友

仅有个性化的人格存在是不够的,互联网思维中平等、开放的精神,要求高校在新媒体传播过程中和学生深入互动,与学生产生情感共鸣,与学生心意相通,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

高校在运用新媒体传播舆情信息的过程中,可以使用语音、视频等沟通手段,让文字不再冷冰,通过语音的温度感知学生心理与情绪,并且能提高舆情传播的准确度。生活化的符号、有趣的图片、感人的微视频把握学生青春的脉动,用娱乐化的形式搭建沟通的平台。高校在新媒体传播中变得更亲民,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归属感和满意度。

3.结束语

在信息化时代,新媒体和高校舆情传播结合得更加紧密,渗透到高校教育管理的各个方面,使得高校舆情的生成和传播充满复杂性和不可测性。在新媒体时代,学生舆情的传播将更加迅速和不可控,为舆情管理带来难度,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更高挑战。作为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我们要运用互联网思维,突破传统舆情管理模式,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优势,把握高校舆情传播的主动权,构建和谐的校园舆情环境。

参考文献:

[1]黄冬梅.关于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教育教学论坛,2014(9).

[2]陈雪频.定义互联网思维.上海国资,2014(18).

[3]胡启明.互联网思维在高校新媒体传播中的运用探讨.东南传播,2014(7).

[4]朱景蓉.论互联网思维下的高校辅导员学生工作.才智,2014(25).

通讯作者:应程璐

猜你喜欢

互联网思维新媒体
浅析移动互联语境下中小成本电影去中心化的创作趋向
论述互联网思维在电子商务中的作用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
新招数化解新难题:新媒体环境下防止报道差错路径探析
互联网思维与传统企业再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