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域文化资源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2015-09-10王智勇潘桂芳

考试周刊 2015年63期
关键词:屯堡思政政治

王智勇 潘桂芳

摘 要: 屯堡文化是安顺地区特有的文化形态,其中有许多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地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供借鉴、借用的地方极多。但在运用过程中产生了种种问题,这些问题是否解决对能否较好地运用屯堡文化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有着举足轻重的关系。

关键词: 地域文化 思政教育 教育资源

大学生是党和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坚力量。把大学生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就要从根本上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手段多种多样,其中之一便是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地方特色文化相结合,不仅可以丰富思想政治教学手段,而且有利于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屯堡文化是安顺地区特有的文化形态,其中有许多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地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供借鉴、借用的地方极多。但在运用的过程中产生了种种问题,这些问题能否解决对于能否较好地运用屯堡文化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有着举足轻重的关系。

一、地域文化资源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价值

地域文化通常认为是生活在某一地域的人类群体在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经过世代更替逐步形成而遗存下来的有关物质的、制度的、精神的总和。 因此,地域文化通常具有稳定性、传承性、丰富性、独特性等特征。地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教学资源,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有着重要的价值。

1.丰富思想政治教学内容。

一方面,现今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以传统教材为主,部分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仅限于教材,所列举的教学案例比较空泛,这样会使得课堂对学生缺乏吸引力,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另一方面,很多地方高校所处的地域都拥有独特的地域文化,地域文化不仅是各民族、各地区遗存下来的文化精髓,而且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所包含的历史、文化风俗、生活方式等资源是和中华传统文化体现的主旋律一脉相承的,蕴含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以屯堡文化为例,屯堡文化在贵州乃至全国都极有特色和代表性,名声在外。屯堡文化蕴含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如屯堡人的历史蕴含保家卫国的情怀,包含远大理想的信念,屯堡人最初是接受明王朝的征召,毅然离开江南来到安顺,为了扎根安顺,屯堡人祖先克服重重障碍,自然环境、当地土著居民的排斥、语言差异、生活风俗差异等。经过不断的世代更替、世代努力终于形成今日之屯堡人。在不断同化的今天,屯堡人却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其中重要原因便是屯堡人坚守传统文化,不管是在服饰、神榜、民居建筑等物质方面,还是在语言、地戏、抬汪公等精神方面都得到很好地传承。因此,通过屯堡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融合,不仅丰富了思想政治教学内容,而且让大学生更多地了解屯堡文化。

2.拓展思想政治教学手段。

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教学效果,除了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外,还要不断发展思想政治教学手段。将地域文化引入课堂即是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手段之一。如在教学过程中,讲到远大志向、优秀传统文化、生态和谐等教学点时,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屯堡的建筑、屯堡人的服饰、地戏展演、抬汪公活动等照片拓展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讲解知识点时,通过具体的案例教学,可以给学生讲述屯堡人的历史、生活方式、习俗特点等增强教学效果。除此之外,如果条件允许,可以播放相关视频进行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使学生将教学内容和屯堡文化事项结合起来。

3.拓宽高校思政实践教学内容。

为了让高校学生所学知识学以致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除了传统课堂讲解外,另一重要教育形式为实践教学,通过实践教学,学生将在课堂所学知识升华为内在理想和坚定信念。但不可否认,思想政治教育一直以来的实践教学内容主要是参观学习各种红色文化。在安顺地区,最有特色的文化形态就是屯堡文化。屯堡文化完好地保留下来,是一个活的文化形态,屯堡人生活在这个文化之中。屯堡文化作为一种地域文化蕴含的教学资源可以为地方高校思想政治实践教学开辟新的实践教学场所。

地域文化不仅蕴含丰富的案例教学资源,对于学生而言还具有较强的亲和力和吸引力。屯堡文化分布在安顺地区,距离学校仅几十公里,且具有较为便利的交通条件,思政教师可以亲自带领大学生到屯堡村寨,学生通过屯堡老人讲述屯堡人的历史、风俗习惯、生活方式,通过实地参观屯堡人的住所、地戏的展演等活动,通过访谈、调研等形式全面了解屯堡人。这样,通过有效利用学生身边存在的地域文化,为学生提供更为实际的教学资源,通过学生亲身体验,将学生课堂上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有机融合起来。

二、地域文化在思政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地域文化蕴含丰富的教学内容,但通过调查发现,在实际运用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1.教师欠缺将地域文化资源运用到课堂的意识。

随着地方高校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加入到高校教师队伍,使得高校教师来自祖国各地,不再局限于以高校所在的本地人才为主。高校教师来自不同地区有利于教师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但同时使得高校教师,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者对高校所在地具体人文资源不熟悉、不了解,即使知道和了解地域文化的也很少将其运用到课堂中,导致思政教育者欠缺将地域文化资源运用到课堂的意识。尤其是年轻思政教育工作者更多的是以教材中的相关案例进行课堂讲解。

2.教师未将地域文化和教学内容有机结合。

通过对思政教师的访谈发现,很多外地教师对学校周围的地域文化是了解的,至少是有所耳闻的,很多地域文化被开发成为当地的旅游资源。以屯堡文化为例,通过访谈了解到绝大多数思政教育者都知道屯堡,很多老师到过屯堡村寨旅游,一些教师甚至对屯堡文化进行了学术研究,而且部分教师做到了在课堂上引用屯堡文化的相关案例,但并没有针对教学内容进行举例,而是单纯向学生介绍屯堡,这样虽然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但没有将屯堡文化和教学内容有机结合,教学效果不佳。

3.地域文化进入高校思政教育机制不畅通。

地域文化作为一个地区或民族的物质文化结晶,蕴含丰富的思政教学资源,但由于进入机制不畅通,将地域文化运用到高校思政教学实践中还有一定困难。屯堡文化作为典型的地域文化,不管是形式多样的物质文化还是独特鲜明的精神文化都对笔者所在高校具有极为重要的运用价值,由于缺乏与当地政府的合作,高校思政实践课堂难以建立;由于缺乏与民族组织的合作,使得屯堡民间艺人难以进入学校。由于没有将多方资源进行整合,学校和当地政府、民间组织没有形成一个较为良好的沟通机制,使得屯堡文化进入校园具有一定难度。

三、将地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学中的对策分析

1.对思想政治教师进行系统培训,有意识地将地域文化融入到课堂中。

不可否认,当前高校教育中,教师依然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要想强化地域文化资源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教学效果,关键在于思想政治教师。一支高素质、强有力的教师队伍是保证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同时是将地域文化资源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结合的桥梁,因此,要对思想政治教师进行系统培训,引导其有意识地将地域文化融入到课堂中。

首先,对高校思政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进行较为集中、系统的培训,通过培训,高校思政教师通晓高校所在地的地域文化,以集中培训和实地考察、走访的形式,让思政教师了解、熟悉和掌握地域文化的内容及教学价值。其次,引导教师树立有意识地将地域文化融入课堂的意识。教学中,除了教材已有的素材外,教师还要有意识地将地域文化中的典型教学案例融入教学中,将案例与知识点相结合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感兴趣、有感悟,达到强化教学效果的目的。

2.多途径、多渠道将地域文化融入到学生的思政教育中。

将地域文化资源引入传统课堂教学固然是地域文化与思政教育相融合最主要的形式,除此之外,高校还应该创造性地开辟多途径、多渠道,将地域文化融入到学生的思政教育中。如将地域文化与新生入学教育相结合。通常新生入学教育内容主要包括学校历史介绍、专业情况介绍、适应性教育、爱国爱校教育、纪律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规划教育等。高校可以在新生入学的一系列具体教育中融入地域文化蕴含的相关教学资源,不仅提高讲解过程中的可听性,还强化教学效果。另外,还可以将地域文化资源和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以屯堡文化为例,可以举行与屯堡文化有关的讲座、举行屯堡文化摄影活动及摄影展、以屯堡文化为主体的写作比赛等,通过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让学生亲自参与,感知屯堡文化蕴含的深厚历史文化积淀,以“隐性”的方式让学生提升精神境界,自觉规范言行举止。

3.鼓励教师申请与地域文化相关的科研项目。

对地域文化的研究一直是学界的热点之一,取得的科研成果非常丰硕,但对如何将地域文化资源融入思政教育还较少。以屯堡文化为例,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屯堡文化一直是研究热点所在,每年都有大量有关屯堡的科研成果面世,对屯堡文化的研究涵括了屯堡人的方方面面,但对屯堡文化如何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科研成果还很少。因此,高校应鼓励教师申请与地域文化相关的科研项目。首先,高校可以鼓励思政教师编写与地域文化相关的教材,将教材作为思政教学体系的组成部分进入思政课堂。其次,鼓励教师申请与地域文化相关的课题,如与收集、整理和研究地域文化、研究地域文化蕴含的思政教学资源、地域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的方法、途径等科研项目,最终形成成熟的理论成果服务思政教育。

4.理顺地域文化进入高校思政教育课堂的机制。

地域文化由于具有独特性、丰富性、可感性、可听性等特征,使得其容易为大学生所接受,但由于地域文化进入高校思政教育机制不畅通,导致地域文化不能很好地服务于高校思政教育,因此,高校要理顺地域文化进入思政教育课堂的机制。高校可以与当地政府合作为地域文化进思政课堂创造条件,可以将地域文化所在村落建立为实践教学基地,拓宽思政教育方式;可以聘请具有特殊技艺的民间艺人为客座教师,通过工艺展演、知识讲座等方式丰富思政教学内容。通过整合多方资源,实现高校、政府、社会三级保障,最终理顺地域文化进入高校思政教育课堂的机制。

四、结语

地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蕴含的思政教育价值不言而喻。地域文化蕴含丰富的教学资源,对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地域文化不仅丰富了思想政治教学内容,而且拓展了思想政治教学手段,还拓宽了高校思政实践教学内容。由于地域文化具有天然的亲和力、吸引力,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有利于学生树立远大志向、建立健全人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教育过程中,思政教师要树立将地域文化融入教学课堂的意识,对地域文化资源进行认真研究,取其精华为教学服务,通过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开创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张凤琦.“地域文化”概念及其研究路径探析[J].浙江社会科学,2008.

[2]刘会胜.地域文化差异——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启示[J].理论与当代,2008.

[3]孙红霞.利用地方文化资源提高中学思政教学效果探析——以江苏省淮安市为例[J].文教资料,2014,(28).

[4]陈晶.论地域文化中的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以苏南地区吴文化为例[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2013,(2).

[5]赵东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充分融入地域文化资源[J].宜春学院学报,2014(7).

基金项目:安顺学院2013年思想政治教育贵州省重点学科建设。科研项目“屯堡文化资源在安顺学院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使用问题研究”(项目编号:Asxysxzzjyzdxk20130)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屯堡思政政治
屯堡印象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思政课“需求侧”
“政治攀附”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屯堡人的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