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实现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高效率

2015-09-10娄小伟

考试周刊 2015年63期
关键词:习题解题物理

娄小伟

如何构建高中物理高效课堂,是每一个物理教师都应深思的问题。怎样才能上出高效的课,如何实现物理课堂教学的高效率就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课题。

1.根据物理课堂内容研究如何让学生架构新的知识结构

物理思维是一种“模糊”逻辑思维,其严密的逻辑隐含在错综复杂的物理事实与概念之中,需要我们发掘。教学中教师要通过研究教材,找准知识间的衔接点、切入点与重难点,发掘出新课的知识脉络和认知结构,理清教学思路,从而设计适合于学生的高效课堂流程,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此外,要找准新的知识点与STS的衔接点,建立物理课程与STS的联系。新课标明确要求物理教学必须体现课程与STS的联系,要求课程教学“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课程的兴趣,使得学生自然而然进入学习情境,积极主动地融入学习活动中,而且是教学以人为本的体现,长远来看,它可以提升学生的科学素质、科学素养及人文素养,这也是现代教育的根本目标之一。高中物理新教材的大部分章节中都体现了这种联系,有的以栏目形式,有的以插图形式,有的以课外阅读资料形式,也有以课后习题形式,教师都应充分把握和加以利用,把它们有机融合到物理教学中。

2.是否做到心中有标

如果每节课教学目标不明确,教材的处理、课堂的结构等都会失去依据,其结果只能是教学内容不是面面俱到、详略不分,就是喧宾夺主,杂乱无章,也就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取得最佳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每节课前最好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出示给学生,然后由教师把要教的内容根据课标要求转化为一组组面向全体学生的序列性较强的问题,以问题引发学生的动机和行为。

3.关于课堂教学方法

对学生物理学科素养的培养,课堂教学方法是重要环节之一。我认为,采用教学方法时要对中学物理教学的优秀传统进行总结,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创新,要着重注意两点。一是从教学内容出发选择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要受到教材内容的制约,教材内容决定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也决定着教师与学生的具体双边活动的方式和方法。二是从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和能力基础出发选择课堂教学方法,如高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增多有明显的独立性和兴趣倾向,学习自觉性和独立性比较强,具有一定的思考能力和自学能力,课中常希望独立思考求解,学习气氛比较沉闷,这给教师了解学生带来一定的困难。针对这种情况,若采取加强讲解的目的性和针对性,特别是讲解时要注意反馈系统运用(如作业、讨论、考试中的反馈信息)的教学方法,把教师的讲解与学生的自学活动结合起来,将教师的讲述和学生的讨论、回答等结合起来,使得教学成为师生的共同活动,则可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比较有效。

4.将教材中出现的实验问题设计为探究性实验

针对教材中出现的实验问题,不是直接告知学生问题在何处,而是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可能造成实验失败的原因,并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和学术讨论加以解决。教材中安排学生实验,方法都只有一种,从器材到实验步骤及表格设计都由教材按一定的模式制定,学生只需按部就班完成实验操作即可,这样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对于学生的分组实验,我们在帮助学生掌握原理的基础上,允许学生用不同器材、不同实验步骤都进行实验,也许这样会造成“混乱”,得到的实验数据也可能不够准确,但只要学生在追求既定目标的过程中,有全局的观点,懂得取舍,在不同情况下善于分析、综合,这样的实验便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独立思考的品质。

5.渗透类比思想

5.1现象类比

现象类比是用类比法研究物理问题的第一步,就是用类比方法从两种物理现象中找出某种联系,找出共同特点,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共同方法或相似的方法。牛顿在导出万有引力定律时就是用的类比,他们都遵循开普勒三定律,又将地球表面物体的重力加速度和月球轨道上的加速度进行类比,经过计算,才导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公式,现象类比就是要从不同物理现象中找出相同的原理和共同的规律。

5.2知识点类比

教材中有许多相同形式的知识点,如A=B/C,形式有:速度=位移/时间,电阻=电压/电流,电场强度=力/电量等,这些知识点在复习时如果分散教学就会浪费大量时间。如果能集中在一起学习,找出它们的共同点,设置相同的问题,如在B一定时,A与C的关系,则会达到以点带面、举一反三的效果,从而系统化地掌握概念,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的能力。

6.习题教学要重视过程分析,不要只重求得结果

在习题教学中,习题的巩固知识功能和培养能力功能都是在解题过程体现的,所以解题过程是重要的。学生通过一番努力,得到了正确结果则有一种成就感,对继续学习是一种推动,所以结果同样是重要的。只重视结果,习题的教学功能就不可能充分体现;而只重视过程,就好比经历了风雨而总见不到彩虹,可能失去前进动力。所以笔者的看法是:过程和结果,二者都重要,过程更重要。解题过程,包括严格审题、提取信息、选择研究对象、分析物理状态、分析从此状态到彼状态所经历的物理过程、选择物理规律、列方程、解方程等。显然,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推理能力、数理结合能力及书面表达能力都会在解题过程得到提高。对解题结果,要教育学生,能化简则化简,简洁是科学美的标准之一,所以最后结果不要用繁分表示,能算的要尽量算到底,根号内能开的尽量开出来,有效数字的位数要符合题目要求。另外,对所得结果应进行必要的检验和讨论,看是否违反常规,看有无其他可能性。

7.高中物理解题注重规范,巧用四变换

物理问题的表述,要做到规范而简约。多体问题,要巧取对象,在整体和个体的变换中让问题的阐述简明;过程复杂,要巧取过程,在全程和分段的变换中让问题的解答简要;关键的思考,要充分说明,善于在力、能量、动量三大观点中寻找到最佳;核心的规律,要写明依据,善于在恰当的参考系中,透视所观察的现象,获得别样的启迪。

猜你喜欢

习题解题物理
从一道课本习题说开去
只因是物理
用“同样多”解题
设而不求巧解题
一道课本习题及其拓展的应用
抓住习题深探索
用“同样多”解题
处处留心皆物理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三脚插头上的物理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