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加强小学中年级语文个性化阅读

2015-09-10钱晓琼

考试周刊 2015年63期
关键词:个性化主体课文

钱晓琼

新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个性化行为。”这揭示了阅读活动本质是一种个性化活动。要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高学生阅读的有效性,就要适当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实施个性化的阅读教学。

一、个性化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阅读教学主体错位

阅读教学主体角色错位现象广泛存在。当前在多数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选择阅读素材给学生,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教学设计好阅读线路与框架,学生只好循规蹈矩地吸收。这使得教师潜移默化地通过自己的思维定势主宰学生的主体思维。

2.教师教学方法老套

语文阅读教学的中心环节是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师的教学过程是学生学习活动顺利进行的保障。语文是一门充满人文色彩、富有感情、主观性极强的学科。语文阅读教学应提高学生理解、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为了尊重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出现了对教材的统一理解现象,教师提炼出一套通用的“公共思维”模式。久而久之,“公共思维”模式限制了学生多元思维的发展,导致学生套话连篇,无法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缺乏批判意识,严重地禁锢思维。

3.教师注重应试教育

当前,国家强调素质教育,但受长期应试教育的思维定式影响,社会和上级主管部门仍将卷面成绩、升学状况作为考察学校及其教学人员的重要指标,本应以提升学生语文整体素质为宗旨的阅读教学在实施中“强调应试”。而且学生阅读时间被大量的作业侵占,导致知道鲁迅,知道《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却不知道《朝花夕拾》。

4.自读自悟不交流

现在的语文教学很流行的朗读形式多样,如开火车读、指名读、小组读、男女生读。很多老师在课文第一课时教学中,花很多时间让学生朗读,先是一个一个地读,然后读给同桌听,再小组齐读、男生齐读、女生齐读。由于学生回家预习课文很认真,已经读得很通顺流畅,但教师还盲目地要求学生读出感情,试问:在学生没有感知课文内容、作者情感的基础上,怎么能读出老师所要求的感情呢?

二、促进学生个性化阅读的策略

1.确立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1)教师的主导性不可缺少

在阅读活动中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并不是要求教师不发挥在阅读活动中的主导作用。由于学生自我经验的局限性,在个性化阅读中不免会有一些不正确的理解,这就需要教师给学生敞开心扉说想法的空间,从中了解学生的理解方式,并给予引导纠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2)学生的主体地位尤为关键

教师要归还学生阅读的主动权利,引导他们确立自己的阅读主体地位,使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读书的主人,让他们形成独立学习的能力,成为自觉主动的行为者,而不是教师活动的追随者。

(3)教师与学生的平等对话

实际上阅读教学更重要的是“教学对话”,即“师生对话”,这是实施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关键。如果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不能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平等对话,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无法实现,无法对文本进行多元解读。

2.优化阅读教学过程

(1)注重有效的个性提问

新课标倡导个性化阅读,要求老师不能满足于预设的、期待着的答案,否则会忽视学生富有个性的理解,扼杀学生的个性与创新。要从标准答案中走出来后,就要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勇敢地作出判断。

在课堂中注重抓住题眼、关键词句、主要线索提问。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说:“语文教学的亮点在哪里?语文的味道在哪里?在关键的词句里,在理解后的朗读里。”如课文《军神》中:“沃克医生不禁失声喊道:‘了不起,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是一位军神!’”就可以根据沃克医生的“你是一位军神”,让学生理清本文的线索,了解主人公坚强不屈的品质。

(2)设置开放的问题情境

阅读是一种个性化解读的过程,可以在课文问题设计上多设置一些能促进学生多向思维的开放性问题,为学生放飞思维、张扬个性提供广阔的时空。如教学《江雪》时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这么寒冷的下雪天,这位老人真是钓鱼吗?”有的学生说:“老人是在独自欣赏雪景。”有的学生说:“老人的内心十分孤独寂寞。”有的学生说:“我认为老人在磨炼自己的意志,天寒可以锻炼人。”还有的学生说:“他是在钓一个春天!”由于开放性问题情境的创设,这些解读都有个性化色彩。

(3)尊重学生的自主阅读

自主阅读是个性化阅读的前提,学生的学习方式和个性特点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新课标明确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构建开放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学会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这样才能使每个学生积极地参与自主学习。如在教学《天安门广场》一课时,我先给一些时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方法了解天安门,剩下的时间安排学生自由交流。有的学生通过观察插图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有的学生利用学习手册帮助自己理解课文,有的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梳理课文脉络,弄清文章结构。当学生运用自己的方法学习时,就能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4)鼓励学生的多元解读

个性化阅读是对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具有革命意义的一次行动,教师要教给学生正确的个性化阅读的方法。比如让学生谈感受,应该强调作品的时代背景与作者生平,从作者写作目的的角度理解作品,产生感悟,发挥想象,抓住课文的重点字、关键词、含义深的句子,引导学生揣摩,体会其奥妙。比如质疑,要让学生就文中的重点词、句、段发问,从文章的重点、难点发问。例如同为寓言故事的《猴子种果树》和《狐狸和葡萄》,一个是国内的,一个是国外的,两篇文章都教给我们深刻的道理,分别是: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耐心、有主见,不能急于求成;有些人无能为力,做不成事,却偏偏说时机还没有成熟,要有合作精神,懂得个人力量是有限的。

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是一种过程,更是一种理念,它取决于教师自身教学艺术的发挥,也取决于教师对教学中情、趣、理的挖掘。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标,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使学生积极思维,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教师应时刻学习新课程的理念,并渗透到日常教学中。只要立足课堂,立足学生,不断学习、实践、反思,就能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猜你喜欢

个性化主体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背课文的小偷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背课文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满足群众的个性化需求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