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感受温情的童稚,领悟深沉的寓意

2015-09-10张书琴

考试周刊 2015年63期
关键词:童话教学初中语文教学教学策略

张书琴

摘 要: 作者从《皇帝的新装》这篇文章的课堂教学入手,以问为杖,感童话之“童”;以议为径,悟童话之“话”,引导学生把握童话这种特殊文体,了解其故事性,体会其趣味性,分析其逻辑性,更感受其深刻性。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童话教学 教学策略

华灯初上,漫步归途,耳畔传来光良的那首优美的歌曲《童话》,“我愿变成童话里你爱的那个天使,张开双手变成翅膀守护你。你要相信,相信我们会像童话故事里,幸福和快乐是结局”,脑海中不禁浮现几个问题:童话真的就只是写给孩子们的吗?童话就真的只是“幸福和快乐做结局”吗?联想到即将要讲的《皇帝的新装》这篇课文,不禁产生另外一个疑问:嬉笑之余,作者想要表达的究竟是什么呢?一连串的问题引发了笔者的无尽思索。

一、以问为杖,感童话之“童”

1.明晰生动的故事性

对于处在人生早期的孩子们而言,他们往往没有明确的主客体观念,所以感兴趣的大多是听起来有趣的故事情节而并非深刻的内涵。童话正符合他们的心理特点,因此是他们阅读的首选。

《皇帝的新装》篇幅较长,了解情节是教学的基础。为了让学生快速把握其故事性,笔者以一个问题作为切入口,请学生用一句话讲述文章故事。更进一步提出要求:用一个字概括。最初的答案五花八门,如衣、钱、玩等层出不穷,经过讨论学生一致推选:骗。陈述理由时,他们头头是道地分析:“最初是骗子、老大臣、另一位官员、一群随员和一群骑士骗皇帝,然后是皇帝骗自己、骗随员、骗群众,最后是群众彼此互相欺骗。”这么多的欺骗构成了一个覆盖面极广的欺骗之网,似乎罩住了故事里的每一个人,情节环环相扣,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和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才能燃起学习热情。

2.感受独特的趣味性

童话故事那么吸引孩子,探究其原因除了故事本身的生动曲折外,还需要有一种超越现实的趣味性,滑稽甚至荒诞都可以使童话产生一种独特的、趣味盎然的美学效果。

笔者在课堂教学时抛下问题:“文章中你觉得最好玩的或最感兴趣的是什么?”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皇帝的新装。”笔者顺势推舟提问:“这是一件怎样的新装呢?”学生答道:“布料是‘人类所能想到的最美丽的布’,‘色彩和图案都分外的美观’,最关键的是‘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这就超越了现实,故事里的人物都不想成为“不称职的”或是“愚蠢的”,于是就开始了互相欺骗。

童话之所以成为童话,一大原因就在于它的这种超越现实的趣味性,越不可思议就越具有魅力,就比如《木偶奇遇记》中的木偶匹诺曹会思考、会说话、会跑、会跳,《拇指姑娘》中的那个小姑娘只有一个拇指那么高,等等。

二、以议为径,悟童话之“话”

童话的故事性和趣味性必不可少,但如果仅有这两点,《皇帝的新装》就不会家喻户晓,在童稚的面纱下隐藏的究竟是什么?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究与挖掘作品的“话”外之音了。

1.析文章内在的逻辑性

童话故事虽然是虚构的,但也有它内在的逻辑性。童话的逻辑性是构建在假定的基础之上的,然后由此出发使事物按照自己的逻辑发展。笔者上课时抛下问题,请学生思考:“将衣服两种特性的顺序换一换是否可以?”一开始班内的意见并不统一,笔者就将持不同意见的学生分成两队,由学生自己展开讨论,原则是不管支持什么,关键要说出自己的理由,并有理有据地反驳对方的说法,如果无法反驳就请加入对方的队伍。

笔者很欣喜地看着学生振振有词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微笑着看着部分孩子或垂头丧气或心甘情愿地加入对方的阵营,并最终得出结论:不能互换。因为只有是“人类所能想到的最美丽的布”才能率先吸引这个酷爱新装的皇帝的注意,然后凭借“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这个特性让皇帝、大臣们和群众心甘情愿地坠入两个骗子的圈套。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自己淘尽沙石,才能得到属于自己的金子,体会到其内在逻辑性,更何况这个过程是如此富有乐趣。

2.悟文章主题的深刻性

文章的主题是学生学习所要感悟的最本质的东西,童话也不例外,只有抓住了主题,才能最终对话作者,悟明白他所想要表达的真谛。

唐代元白诗派主张“文章合时而著,诗歌合事而作”,对话作者首先要了解作者创作文章的缘由,所以笔者首先让学生思考:“在文章中作者持批判态度的有哪些人?”学生纷纷回答:“皇帝、两个老大臣、随员、骑士、刚开始欺骗自己欺骗别人的群众、骗子,等等。”笔者紧接着询问:“在这些人中作者批判得最厉害的或者说矛头指向的是哪些人?”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是以皇帝为首的封建统治阶级。”第三个问题是:“作者为什么要批评这些人呢?”学生展开丰富联想,最后通过讨论认为是作者当时所处的环境也是这样。笔者随即插入本文的写作背景:这篇童话写于1837年,当时的丹麦人民受着本国封建阶级和英国资产阶级的双重剥削,可谓是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而当时的统治阶级则穷奢极欲,挥霍无度。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安徒生愤慨不已,根据西班牙一则民间故事改编而成了本文,背景介绍使学生更准确地把握文章主旨。

文章中整个的封建王朝是可笑的,其实这样的王朝更是可悲的,试想在这样的统治阶级治理下的人民,该是多么无奈。只有体会到这一点,才能更深刻地感受作者的辛酸和愤慨吧。看似温情的童话,其实笔锋何等犀利。

初中童话教学在重温“童”的美好之外,教师更需运用自己的智慧,引导学生看到隐藏着的“话”外之音,掌握欣赏的方法,以问为杖,以议为径,在无涯的学海中给学生插上一双腾飞的翅膀。

猜你喜欢

童话教学初中语文教学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浅析中低年级童话教学策略
初中语文教学中疏导学生叛逆心理的教学模式应用研究
兴趣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