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现状调查分析

2015-09-10刘立红

考试周刊 2015年75期
关键词:现状调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刘立红

摘    要: 自十八大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便是各高校宣传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题之一。对衡阳市三所高职院校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整体较强,但由于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性质,高职学生的特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西方文化的渗透等方面的影响,高职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程度有待提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认同有待增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不足。

关键词: 高职学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现状调查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接着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提出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习近平同志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1]高职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生产第一线的主力军,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践行关系到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探讨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探索对策是当前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一项紧迫任务。

一、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情况调查

(一)样本基本情况

为了解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情况,笔者对衡阳市3所高职高专院校开展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每所高校发放100份),回收300份,其中有效问卷275份,有效率达91.67﹪。调查对象基本情况如下:从学生年级结构上划分为大一、大二分别占65.42%和34.58%(大三学生基本在外地实习);从性别看,男女比例分别为56%、44.00%。

(二)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现状

1.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了解程度。就3所高职院校平均来看,被调查学生中,比较了解的占42.5%,十分了解的占7.8%,表明50.3%的学生知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进而反映高职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稍微了解的占37.45%,完全不了解的占12.25%。这些数据表明高职院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效果还有待强化。

2.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情况。被调查的高职学生中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达52.31%,这说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和愿景,高职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情感上是接受的;27.69%的学生表示“不好说”,20%的学生认为西方普世价值更好。

3.对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必要性的认识情况。被调查学生中有50%以上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特别是在当前西方价值观大肆入侵的情况下,说明大部分高职学生认识到当今时代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还有近30%的学生认为没有必要,20%的高职学生抱“无所谓”的态度。说明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没有兴趣或兴趣不浓厚,需要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宣传教育。

4.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况。被调查学生中,有42.36%赞同并身体力行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说明大部分高职学生政治风貌和思想品质是良好的;有42.42%认为将来参加工作后才能践行;15.22%的学生表示不知道怎样做。说明一半以上的高职学生对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缺乏正确的认识,今后要加强这方面教育。

5.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渠道的相关性。被调查的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分有关联、有一点关联、没有关联的比例分别是85%、10%、5%,说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面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二、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认知程度有待提高。调查数据显示有37%的高职学生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这样的常识都只是稍微了解,还有12.25%的学生竟然完全不了解。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性质影响了高职学生的学习兴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属于意识形态教育,而非专业知识传授。在我国高职院校中一直存在“重技轻德”的现象,对意识形态教育高职学生兴趣不浓厚。二是高职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自觉性影响实现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职学生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渠道,但由于其学习习惯欠佳,许多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睡觉、刷微博、微信、QQ聊天,看课外书,做专业课作业,等等,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不理想,同时高职学生学习自觉性欠缺,课后更不会主动学习相关知识。三是思政理论课教学本身存在一些问题。如有的思政教师教学方式单一、落后,依然采用“填鸭式”、“灌输式”教学,忽视学生的主体性,没有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参与,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强;有的在教学中照本宣科,理论脱离实际,教学空洞无力;有的自身理论修养不够,无法把道理讲深讲透;有的对学生要求不够严格,注重考勤,不注重学生听课质量。

2.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认同有待提高。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必须在价值上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调查中发现20%的高职学生认为西方普世价值更好,对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必要性有30%认为没必要(座谈中部分高职学生坦言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来自于社会现实,如果现实与宣传的理论或者说理想目标大相径庭,那么再多的宣传教育也无用),20%“无所谓”。这反映出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认同需要提高。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权的弱势地位。尽管中国已跻身于世界第二经济体,但我国依然只是“大国”而非“强国”,与美国这样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比,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经济质量都存在很大差距,综合国力更是无法和美国相较。美国就是西方话语的代表,其强大的综合实力和国际地位使西方话语权在高职学生群体中有着较强的影响力。二是高职学生缺乏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用30年的历程走完了西方国家300年走完的历程。事实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正确的。但高职学生由于缺乏对中国和世界历史的了解,常常简单地拿今天的中国和美国进行比较,而看不到两者之间产生差距的客观原因,因此很容易产生弱国心态,难以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信心是影响价值认同的必要条件。三是中国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使高职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疑虑。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入深水区,各种深层次矛盾开始浮出水面,利益至上的追求引发了社会上的一些道德失范事件,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人们的内心世界和价值选择,社会上开始出现一种浮躁、焦虑心态。另外,经济社会转型期产生的教育、医疗、住房、环境等社会问题,以及人们在社会发展中面临的机会不均、待遇不等的问题。某些人借助网络等新兴传媒发出今不如昔的感慨,借助所谓的“反思改革、“重评改革”,试图简单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上述疑虑、焦虑导致的信心不足,借助网络传播放大并侵入高校,将直接影响到高校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认同[1]。

3.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不强。马克思主义认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2]。习近平指出:“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工夫,核心价值观才能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3]向实践转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最终目的。尽管高职学生中半数以上在情感上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然而在践行上却存在一定问题,调查发现有42.42%的高职学生认为将来参加工作后才能践行;15.22%的学生表示不知道怎样做。这说明他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有待提高。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首先是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不足。这种不足包括两方面,一是不能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有的把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割裂开来,认为只要提高个人品德修养即可,即做个通常意义上的好人,认为守住道德底线就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的拔高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做大事,只有将来投身到社会工作中才能体现;有的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二十四个字理解不清,如“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等,不知道在现实生活中应该怎样做才是体现这些理念。二是没有深刻理解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家、社会和个人发展的重要意义,一些学生认为没有必要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就说明了这一点。有学生认为当前的中国,发展经济才是王道,因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其次,意志力不够。当前我国处在改革深水区,利益关系错综复杂,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时需要付出相应的代价,需要时间和精力,这使得部分高职学生无法坚持,特别是当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自身利益发生冲突时更容易发生动摇。再次,学校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力度不够。自十八大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来,各高职院校都开展了程度不同的宣传工作,但多流于校园广播、板报等形式,少有结合学生实际开展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学生群体中影响力较小。最后,教师的示范作用不强。古语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是学生的标杆和旗帜,教师的言行会对学生产生“润物细无声”的影响。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坚守道德底线,而是必须高于一般人的道德追求,对高职教师队伍来说同样是一个挑战,这要求教师在“立言”和“立行”上下工夫,做到言行一致,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把人格力量和真理力量统一起来。事实上教师同样受到西方文化和西方价值观的影响,在教师队伍中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氛围尚未形成。

总之,当前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容乐观,高职院校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帮助高职学生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及重要意义,借助新媒体平台打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阵地,开展丰富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同时加强师资队伍特别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建设,以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李寿国,师帅朋.高校学生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五个要义[J].思想教育研究,2014(7):62-69.

[2]《列宁选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00.

[3]任仲平.凝聚当代中国的价值公约数——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N].人民日报,2015-04-20.

此文为衡阳市2014年社科基金课题“现代职业教育视域下高职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2014D081。

猜你喜欢

现状调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云南省民族地区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现状调查研究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的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研究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