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识字教学的策略

2015-09-10陈金源

考试周刊 2015年76期
关键词:蒙学

陈金源

摘    要: 要读书、作文必先识字。字识得太少,读书、作文必将遇到很大困难。所以要教学生掌握书面语言,能读会写,必先认识足够数量的汉字。

关键词: 识写    构字规律    蒙学

在一段时间里,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片面强调识字要合乎儿童兴趣,贴近儿童生活,造成识字量锐减,每课只学三五个字,即所谓的“三五观点”。结果两年下来,学生识字量不到一千字,造成识读矛盾,识字拖了阅读后腿。即以两年识950个字计,识字覆盖率仅90%。下面谈谈小学语文教材中三个识字策略。

一、识写分流,多识少写

一是与汉语拼音同步安排的“认一认”。每单元安排16个字,5个单元共80个字,要求只识不写。最后整合成“生字表(一)”,实际上是一篇四字韵语,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儿童复习记诵。收入的主要是部首字,先学80个“只识不写”的字,解决识字教学中的不合理现象。因为排生字是据文定字的,会有一些排序不合理的现象。如先学了“妈”、“姐”、“妹”等字,还没有学“女”。先学了“向”、“问”、“听”等字,还没有学“口”。先出一批部首字让学生认一认,问题就解决了。其次可以让小学生提早认字,小学生进入小学,认字积极性很高,家长希望孩子在进校时多认一些字。现在学汉字与学拼音同步,满足孩子与家长的这一要求。二是专门安排的“识字”课文。每册两个单元,每单元3—4课。三是随课文识字写字。课后生字按“识写分流”方法排。要求“能识会写”的字排在田字格内,要求“只识不写”的字用较小字体排在两条绿线内,意思是“绿色信道”,识了这些字,读课文就可以畅通无阻了。

二、揭示汉字构字规律

揭示汉字的构字规律,教材呈现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1.看图会意明字理。主要是就象形字、会意字讲的。课文类型是“看图会意识字”,即让学生通过看图体会构字原理。如一年级下册“识字7”:人、从、众、木、林、森。为“人、从、众”所配的图是一个小朋友、两个小朋友、三个小朋友。为“木、林、森”所配的图是一棵树、两棵树、三棵树。学生看了图,就能悟出这两组字的构字原理。再通过诵读为识字提供语境的韵文加以巩固与深化:“二人从,三人众。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二木林,三木森。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

2.转盘识字辨形声。形声字在汉字中占到80%以上,让学生掌握形声字的规律,对他们学习汉字十分有用。如一年级下册“识字8”就属于这种类型的识字。声旁“青”不动,转转盘换形旁,带出一串字。学生可以悟出:这几个字声旁相同,故读音相近;形旁不同,表示的意义不一样。“清”是表示水的清澈透明,所以从水。“晴”是雨过天晴,太阳出来了,所以从日。“睛”是眼睛,所以从目。“请”是请求,请求与说话有关,所以从言。“情”是感情,人有七情——喜怒哀乐爱恶欲,这些都表示心理状态,所以从心。“蜻”,蜻蜓是昆虫,所以从虫。

3.抓住部首带一串。“标准本”小学语文教材注重抓常见部首。“部首”好比一个部队的队长,抓住了“队长”,就可以解决属于这个部的一大批字。一年级上册安排了部首62个,是看图识字。先让学生认识常见部首,以后通过多种形式进一步复习巩固,使学生认识这些部首的意义。不仅有助于学生查字典,而且有助于学生理解大批同部首字的字义。如“页”,学生知道是人头的象形,就知道凡从“页”的字(如顶、项、颈、颅、颧、颌、颞等)都与头面部有关。

三、吸收传统蒙学经验

1.韵语识字的经验。在识字教学阶段,如果让儿童学一个个不能表音的单字,那是十分困难的,而且枯燥乏味,缺乏学习兴趣,勉强学了,也不容易记住。这是学习汉字不利的一面。另一面正是由于汉字是单音节的,非常容易构成整齐的词组和短句,也非常容易押韵合辙。相形之下,要比多音节的拉丁文字容易得多。整齐押韵,念起来顺口,听起来悦耳,既合乎儿童的兴趣,又容易记忆,显然比学一个一个的单字好,比一上来就念参差不齐的句子好。启蒙识字课本差不多都是韵语,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因为非常有效,所以一直流传下来。凡是不采用这个办法的,不管你是多大的权威(如朱熹的《小学》),都不能收到好的效果,甚至会被淘汰。“标准本”小学语文教材充分吸收了这个经验。如“词串识字”(骏马秋风塞北/杏花春雨江南/椰树骄阳海岛/牦牛冰雪高原),“认一认”(人口手足/舌牙耳目/金木水火/山石田土/虫贝鱼鸟/羊犬龟鹿……),“成语歌”(金风送爽/雁过留声/秋色宜人/天朗气清)。

2.读书识字的经验。传统蒙学最主要的识字方法是读书识字(即所谓随文识字)。即便是开始阶段的集中识字,也是在诵读韵文的过程中实现的。这条经验对我们今天的识字教学仍有现实意义。识字是为了閱读,儿童认识了生字,是不是就能阅读课文了?还不能这么说。小学生读书的时候如果把每个字的细枝末节看清了才能识别,那就无暇把这个字放到上下文中领悟语义,也就是说不能顺利阅读。因此,阅读对汉字识别的要求不仅是能识别,而且要达到“自动化”的整体认知。也就是说,不必看清字的每一个细节,只要看到字的轮廓或特征,就能准确无误地加以识别。只有达到这样的程度,儿童才有可能联系上下文体会语义,从而顺利阅读。由此看来,孤立地教儿童识字方法是不可取的,只有坚持识读同步、寓识于读才能有效提高识字教学质量。

3.重视写字的经验。前人十分重视写字,可是所写的不是按“三、百、千”的顺序,而是另有一套方法,即“上大人孔乙己化三千七十二尔小生八九子佳作仁可知礼”。分几个步骤:第一步写大字。首先描红(有的还先把腕)、仿影,进一步写米字格,再进一步临帖。大字写得有点基础才写小字。识写是不同步的。

小学生字写得不大好,主要原因是丢掉了传统好经验。既不描红又不仿影,过早地离开了倚傍自由发展,写出的字,笔画像火柴杆。小学语文教材借鉴前人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提出“识写结合,描仿入体”的写字教学训练思路。由于过去是先搞集中识字,又用的毛笔,因此识写是不同步的。我们今天起步写字用的是硬笔,而且坚持识写分流,多识少写,所以识写可以同步。识写结合,相辅相成、相互巩固。写认得的字,因为学过它,大体知道它的形体,写起来容易些;通过写,又可以巩固对它的认识。实践证明,这种做法行之有效。

猜你喜欢

蒙学
基于CiteSpace的蒙学教材研究可视化分析
日新才能启蒙
蒙学:古人的儿童教育智慧
近代越南汉喃“小学”“蒙学”课本及其东亚汉语教育史价值
浅谈蒙学教育中的治班智慧
浅谈蒙学识字之教学策略
明清蒙师的任用之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启示
腹有诗书气自华
宋明蒙学中的音乐教育对当代儿童音乐教育的启示
教授经典的蒙学,还是蒙学的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