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语专业 “日语 + 商务” 培养模式探讨

2015-09-10何伟

考试周刊 2015年74期
关键词:培养模式日语商务

何伟

摘 要: 随着时代发展,社会对日语专业的人才需求从“语言文学”向“商务文秘”转变。从社会人才需求、学生学习意愿、学校客观条件等方面分析,“日语+商务”这一人才培养模式是适合当前社会需求的。本文探讨这一培养方案的具体设置,并从师资队伍、课堂教学和第二课堂等方面提出改革建议。

关键词: 日语 商务 培养模式 教学改革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日语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为社会培养了大量人才。但是,随着时代发展,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从本世纪以来毕业生就职情况来看,毕业生到各类企业就职的比例明显增加,很多学生不仅要从事外语相关工作,还要从事商务、文秘、管理、贸易、市场营销等相关工作。社会对日语为主、同时具有商务、文秘等相关知识的应用性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开设日语专业的高校必须重视这一转变,积极采取应对策略,及时调整培养方案,采取“日语+商务”培养模式,以求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

一、“日语+商务”培养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社会的人才需求

据调查,国内日系企业和涉日企业对单纯日语人才的需求远低于对具有专业知识同时具有日语沟通能力的复合人才的需求。近年来开始兴起的“日语+专业”培养模式中,“专业”概念包括商务、贸易、管理、文秘、营销、计算机、旅游等许多类型。不同大学结合本校主干专业有不同的培养模式。例如,大连理工大学按照“日语+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的模式进行培养。本项目之所以选择“日语+商务”这一模式进行研究,一是因为安徽财经大学是安徽省最好的财经类大学,商务相关学科有较强的实力。二是因为相对其他模式,这一模式培养出的学生社会需求量相对较大。从我校日语专业2015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来看,30名毕业生中考研成功8人,就业20人,暂未就业2人。就业的20人中,从事商务工作的11人,从事文秘工作的8人,从事翻译工作的仅1人。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在就业的学生中,一半以上的人从事商务工作,表明“日语+商务”人才的需求量是较大的。这就为我们开展这一培养模式提供了市场支持。

2.学生的学习意愿

学生对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有强烈需求。在2011级、2012级日语专业培养方案没有设定为商务方向的情况下,学生依然通过旁听其他专业课程、辅修、双学位、跨专业考研等方式把自己培养成复合型人才。据调查,我校日语专业2011、2012级86位学生中,63%的通过以上几种方式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但是由于培养方案仍然是原来的“语言文学”方向,使学生个人的这种努力显得不够系统,过于散乱。另外,辅修、双学位又会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并不适合每个学生。因此,在不增加学分的基础上,通过课程调整,增加商务类课程,是既不增加学生负担,又能把学生培养成复合型人才的一种方法,因而受到学生的广泛欢迎。

3.学校的客观条件

在教学大纲方面,可以通过删减原来培养方案中的语言类课程,尤其是理论性较强、实际作用不大的课程,如语言学概论、日本历史等,增加商务类课程的学分数。还可以通过改革原培养方案的专业限选课模块,将限选课改为拓展课,并将选课范围限定在商务文秘方向。在教学方法上,改变以往语言文学方向的授课方式,由教师主讲改为学生参与。师资力量方面,经济商务管理是我校的优势学科,师资力量非常雄厚,可以提供大量商务类课程供学生选择。教学设备方面,我校有多个商务实验室,可供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实习。

二、“日语+商务”培养方案的设置

安徽财经大学日语专业自2013级学生起,开始实施“日语+商务”培养方案。新方案主要有以下内容。

1.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扎实日语语言基础、广博文化知识,较强日英汉语言应用能力,较强创新能力和涉外商务工作能力,能够在外事、经贸、文化、新闻、教育、旅游等企事业单位从事翻译、教学、研究、管理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日语人才。

从上述培养目标可以看出,“日语+商务”复合型人才既要求精通日语,又要求具有商务工作能力。日语能力一般要求通过国际日语水平考试一级或日语专业四级,进一步解析所谓“商务工作能力”的构成,从广义上说,包括商务、管理、文秘等相关能力。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发挥了安徽财经大学的优势和特色,培养出的人才能适应安徽省乃至全国的需要。

2.课程设置

通过最近几年培养方案的不断改革,安徽财经大学日语专业的课程设计中,在满足日语语言学习的前提下,设置了各个类型的商务类课程,具体有以下几类。

专业核心课:商务日语综合实验(必修,3学分)。

专业拓展课:日语商务会话经贸日语、旅游日语、国际贸易实务、中外社交礼仪、国际商法、市场营销学、国际金融、企业管理、电子商务、文秘实务(选修,16学分)。

通识选修课:可以选修“经济与管理类”(选修,8学分)。

个性化学习平台:可以选修商务、文秘类相关课程(选修,8学分)。

第二课堂及素质拓展周活动:日语写作比赛、日语翻译比赛、日语演讲比赛、日本动漫配音大赛、企业参观。

可以看到,通过培养方案改革,在日语专业总计160学分中,已经有35学分,约17门课程可以用来修读商务方向课程。如果很好地指导学生把这35个学分用在商务方向的课程上,基本可以满足商务知识和能力的培养要求。除了以上培养方案中的硬性措施外,必须有其他配套的教学改革措施,才能使培养方案要求的培养目标落到实处。

三、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自身能力提高不容忽视。虽然我校经济管理商务类专业优势突出,能提供很好的商务类课程。但长远看,由既懂日语又有商务知识的教师授课效果更好。但是目前,日语系自己开设的用日语教学的商务类课程还显不足。原因之一就是师资不足。虽然我系有专任教师9名,但大多是从校园到校园,缺乏商务方面的经验和感受,只有个别教师有在相关企业工作的经验。日语专业教师应该首先具备日本国情、文化、传统知识,正确处理好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的关系,帮助学生提高跨文化交际意识。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加强商务知识积累,甚至可以读一个商务方向的在职学位。也可以从事一些商务方面的笔译、口译等工作,积累商务工作经验,更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由学校和相关企业合作,将教师送到企业挂职一段时间,学习相关商务、管理知识,也是一种可以探讨的培养方式。

2.改进课堂教学

任何培养方案最后都要落实到课堂教学上,课堂教学效果好坏直接影响人才培养成功与否。课堂教学既要体现教学大纲的要求,又要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实际。要改变传统教师主讲,学生被动接受的授课方式,提高学生参与度。特别进入高年级后,课程中要增加模拟实践内容。如在“商务日语综合实验”、“经贸日语”之类课程中,可以设计4—6人的小组,进行商务活动、商务谈判等内容的模拟。还可以安排一些企业实地调查内容,让学生和已经工作的前辈学长联系,对企业进行一些调查,深入了解企业的运作及人才需求,对企业有更直观的感受。

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好多媒体是十分重要的。多媒体不仅能帮助学生提高听说读写译的能力,还能以其新颖的方式和丰富的内容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好我校已有的语言模拟实验室,可以给学生提供良好的语言环境和实践机会。

3.开辟第二课堂

创造并提供良好的第二课堂活动,对提高学生跨文化理解能力和实践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现有第二课堂活动偏重于各种学科竞赛,实践性严重不足。充分挖掘校内外资源,校内可以利用日籍外教组织一些活动或举办一些讲座,校外可以利用教师的社会关系,邀请一些日资企业中的高层管理者和商务领域的中日专家来校开展讲座。让学生体验面对面接触的同时,更深刻地了解社会对“日语+商务”人才的需求,增强他们的求知欲。学校还可以和一些企业联系,多为学生提供实习的机会,增强学生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曲朝霞,栗霞.复合型日语人才培养的模式探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11.1.

[2]曾志灵.论企业对日语人才要求之根本[J].世界教育信息,2010.4.

[3]李爽.市场导向下的日语专业人才培养[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版,2011.1.

[4]钟丹.复合型日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文学界,2010.4下旬.

本研究得到安徽财经大学2014年校级教学研究项目资助(项目编号:acjyyb2014082)

猜你喜欢

培养模式日语商务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明朝日语学习研究
完美的商务时光——诗乐全新商务风格MOMENTUM系列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高职院校创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国外商务英语演讲研究进展考察及启示(2004—2014)
关于日语中的“のた”和“の”的研究
商务休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