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具身学习:品德课教学设计新视角

2015-09-10孙小苗

中小学德育 2015年8期
关键词:花圃品德课道德

孙小苗

摘 要 作为当代认知新转向和新发展的具身认知,其核心观点是认知基于身体,身体与认知密切相关。具身学习具有实践性、活动型等特征,为品德课教学提供了新的视角。

关 键 词小学品德课;具身学习;具身认知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15)08-0023-03

“具身认知”是第二代认知科学的核心概念,“它是强调身体过程和心智过程同一存在并密切关联的认知”[1],体现了个体的认知活动对于自身机体的依赖性。基于具身认知理念,学界探索研究一种新兴的学习方式——具身学习,并运用到语言、数学学习等领域。综合各领域具身学习的表述,笔者认为:具身学习指在学习、生活中,以学习者身体及感觉运动系统的活动方式或者经验为主体,通过身体及感觉运动系统与周围环境互动,促使其心理和情感水平发生变化,并使得身体和感觉运动系统作出相应反应的学习方式。具身学习是让全部的我而不是意识的我,让本体的我而不只是主体的我参与学习,它具有实践性、活动性等特征。从这个意义上讲,品德与生活就是“具身”的课程,其学科价值就在于让儿童通过对生活的体验、认知和感悟,产生道德心理结构。这为品德课教学提供了新的视角。

将“具身性”视为品德课教学设计的重要元素,意味着教师要运用多种手段,充分调动孩子的各种感官参与教学,从而增强教学的感染力和接受性。这一教学理念意味着,教学不仅仅是教室里的行为,而要延伸和链接到生活之中,为生命个体创造整体的、连续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机会。教师要通过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活动、班队会、大单元主体教育活动等方式,通过体验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开放式教学,最大限度地为儿童提供感知经验,让儿童在身体与环境的互动中,建构德育认知,提升道德发展力。

Black等人提出了具身学习教学框架,设计了四种不同类型的具身活动,即“直接具身、代理具身、增强具身、想象具身”[2]。笔者将四种具身活动运用于品德与生活课堂,探索让学生通过动觉的、合作的、多感知模态的学习,获得知情意行的和谐发展。以下,笔者以《让校园更美好》一课为例,对具身学习在品德课教学中的应用作一探讨。

一、贴画演示:代理具身,巩固道德认知

代理具身,是指预先设计一个“代理”来表征学习者个体,由学习者控制和操纵尝试完成某个活动,以此使本体的我获得感知经验,理解或巩固学习概念。

【教学片断1】为了让学生进一步巩固上下楼梯靠右行的文明规则,笔者设计了以下环节:

师:(出示楼梯挂图)我们走进校园,不一会儿就来到楼梯口了。

(出示两个小人贴画)我们要上楼去教室了。(出示另外两个小人贴画)

二(1)班的小朋友准备下楼上音乐课,你们和他们该怎么走呢?谁来摆一摆?

(一位学生上来摆放小人贴画)

师:请你告诉大家,为什么要这样走呢?

生:我们应该上下楼梯靠右行。

师:为什么要上下楼梯靠右行呀?

生:这样就不会和对面的同学撞到了。

生:还可以把左边的过道让给有急事的人。

师:你们说得真好!来,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这首儿歌。(出示儿歌,齐读)

这一环节中,如果教师仅仅采用问答、读儿歌的方式进行教学,那么,知识仍然游离于身体感知之外,未必能够入脑入心,学生仍处在“离身”的认知学习之中。学生用小人贴画代理身体,尝试去楼梯上“行走”,利用动觉体验,让认知过程深深植根身体与“近邻”(版画中的楼梯)的交互作用中。如此,让道德知识的学习成为立体的、活的学习,知识建构也就水到渠成了。

二、主体嵌入:增强具身,培植道德情感

增强具身的前提是要设计一个表征系统和一个增强反馈系统,然后将表征系统嵌入增强表征系统中。在这一虚拟空间中,学习者借助表征系统感知现实,强化学习体验。

【教学片断2】教学中,笔者利用现代多媒体设备,设计了一个表征系统(我的化身)和一个增强反馈系统(我们的校园)。

师:是谁让校园如此美好呢?

生:是工人伯伯、老师和小朋友。

师:是呀,有了工人的建设,有了你们这些校园小主人的呵护,校园才如此美丽!可是,小主人们,你们在校园里,有没有看到不美好的现象呢?

(课件出示校园图片,将代表“我”的角色嵌入校园图片中,根据教学进程,相机板书:校园问题我查找、解决问题我能行、美化校园我会想)

儿童的品德发展程式为“他律—自律—自觉—自为”,这一程式告诉我们,品德教学必须以儿童为本,要充分激发儿童内在的道德情感需求。在这一教学环节中,笔者通过主体嵌入,把学生带入校园这一虚拟空间,让他们在合适的情境中感知校园的美好和问题的严峻。此时的学生进行的不是剥离活动的事实学习,而是实例化了的具身学习。在此过程中,“我是校园小主人”的角色不断被强化,学生热爱校园的情感得以培植,思想的火花被点燃,行动的热情得以激发。

三、情境模拟:直接具身,磨练道德意志

直接具身完全是身体的学习,旨在让学习者进入真实的或是模拟的生活场景,通过听觉、触觉、动觉等多感官、多知觉体验,获得本体感受经验。

【教学片断3】笔者将绿卡纸铺在地面上,摆上几盆小花,一个模拟花圃就出现了。

师:小朋友们,我们该在提示牌上写点什么呢?在小组里讨论,然后写上去。

(学生在提示牌上创作,之后插入模拟花圃)

师:铃声响了,你们该去教室上课了,可是却遇到难题了。

(出现声音:哎呀,上课了!如果从花圃旁边绕过去,路太远了,肯定会迟到的。如果从花圃里穿过去,我就不会迟到了,也不会挨批评了。现在,我该怎么办呢?)

生:我打算绕过去。

师:可是迟到会被老师批评,该怎么办呢?

生:我还是要绕过去,因为小花是有生命的,不能踩踏。

生:我把事情的经过告诉老师,老师应该不会批评我的。

师:现在就请你们绕过花圃去教室吧!

(学生绕过花圃回位置)

尽管儿童在课堂上习得了道德认知,但是,当他们进入真实的生活中时,如果没有较顽强的道德意志,不道德的行为仍然会出现。在这一教学环节中,笔者设计了一个逼真的模拟花圃,让学生在沉浸性活动中体验、感悟、思考、发现、理解生活的美好,并学会加以呵护,在仿真现场考验中进行问题思辨、行为演练。这样的模拟情境,给了学生身体完整的感知经验,巩固了道德认知,磨练了道德意志。

四、链接生活:想象具身,引领道德行为

采用想象具身设计教学,可以采用如下三个步骤:(1)获得一个具身经验;(2)学会想象那个具身经验;(3)从符号性材料中学习时,想象这个经验。[3]在《让校园更美好》一课学习的尾声,笔者利用想象具身方法,做了如下设计:

师:(出示图片)我们的校园里有这样一处杂草丛生的地方。作为小主人的你,有什么想法呢?

生:这里太乱了,我要让这里也变得美丽。

师:学校里正在举行美化校园金点子征集活动呢!有一些小朋友,把自己美好设想画下来了呢!(展示学生作品)

师:你有什么美化校园的金点子呢?

生:我要在校园里搭一个花架,到了春天,这里一定芬芳满园。

生:我想在校园里建一个空中花园,肯定有很多小鸟到空中花园里做客。

生:我想在校园里种下苹果树,到了秋天,我们就可以品尝到又香又甜的苹果了。

生:课后,你们也可以把自己的美好设想画下来,还可以行动起来。你们的金点子一定会让我们的校园变得更加美好!

道德教育,最终是让学生学会行动,并在生活中践行。在这一教学环节中,笔者首先利用代理具身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校园杂草丛生的缺憾和合理美化后的美丽愿景,由此生成感知经验。然后,鼓励他们发挥想象,设计心中美丽的校园蓝图,并通过交流、绘画的方式,反复强化这种美好的感受。最后,将学习拓展延伸到课外,引领他们在生活中践行美好愿景。相信在想象具身的方法操作下,儿童会积极行动,智慧行动,创造美好!

具身学习的运用,让道德教育获得了可喜的效果。在学校,孩子们懂得爱护校园、文明活动了;在家中,孩子们懂得孝敬长辈、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了;在社区,孩子们懂得关注弱势群体、服务他人了;在集体活动中,孩子们懂得团结协作、和睦共处了……有位老师在博客中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智者不惑。总能有一种方式把美的力量传递出去。具身学习,让孩子在宽松有趣的教育氛围中,在身心和谐的生命感知中,插上文明成长的轻翅,在春风中轻舞飞扬,美丽而优雅!”

鲁洁教授曾说,道德教育是最有魅力的教育。的确,德育面对的是有血有肉的生命,彰显的是至真至善的情怀,涵育的是美丽高雅的言行,它的魅力毋庸置疑。将具身学习融入品德课堂,让儿童在认知和行动、身体与心理、理性思维与情感体验的互动耦合中,成就智慧的增长、情感的丰盈、意志的锻造、善行的坚守,逐步提升道德能力,让德育真正成为了最有魅力的教育。

参考文献

[1]叶浩生.具身认知:认知心理学的新趋向[J].心理科学进展,2010(18).

[2]David,H.Jonassen,Susan,M.Land.Theoretical foundations of learning environments[M].New York: Routledge,2012.

[3]李楠,王园园.具身学习探析[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2(6).

(作者单位:南通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

江苏南通 226001)

责任编辑 毛伟娜

猜你喜欢

花圃品德课道德
跟踪导练(五)(2)
道德
虎伯的花圃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
花圃与小路
让思想品德课鲜活起来
知识改变命运
道德
增强初中思想品德课实效性的对策
花圃的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