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语文课堂真正“实”起来

2015-09-10刘晓燕

语文教学之友 2015年9期
关键词:拟人语文课语文课堂

刘晓燕

语文课不仅影响着每个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而且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对陶冶学生的个人情操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语文课要努力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我在改进语文教学方面做了几点尝试,现在谈谈我的一些体会。

一、教师潜心研究,做到一课必有一得

语文课每周五节,作为语文教师,如果能够做到每上一节语文课,学生都能从中获得新的知识点,一天一天累计起来,学生所获取的知识将是一个庞大的数字。要做到这一点,作为教师就必须潜心研究教材,吃透教材,用心去上好语文课,真正做到“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样何愁语文课上不好?学生学不好?但教学实践中,有许多教师缺乏这种精神,仅仅照本宣科,稀里糊涂地上每一节课,老师讲得糊涂,学生听得自然也糊涂,这样的课堂实效可想而知了。

二、挖掘学生潜能,让学生真正“动”起来

学生不是呆板的物件,而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作为教师,不能把学生看成静止的被动接受的容器,否则教出来的学生,只能是现代版的“孔乙己”,高分低能,没有任何实践能力,没有任何创新能力,只是死板地背诵记忆前人留下的公式和定理。所以,我们要注意启发引导,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放手让学生操作,让学生真正“动”起来。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才是课堂的主角,教师只是指导主角如何去演的导演,而这个导演导的好坏,也直接影响着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更影响着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学习习惯的养成。

现在,我努力把课上得实惠些,朴素些。我的课堂流程是这样的:上新课前先指导学生预习,标出要注意的问题,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又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样带着问题小组合作、互动,就可以积极思维,打主动仗。

三、引入情感因素,让学生进入到情境中

常言道:“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语文课本中每篇文章都是有“情”之物,或直抒胸臆;或借物抒情,或情景交融……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挖掘出作品中丰富的内蕴,让真、善、美走进学生的心灵,锤炼其道德情操,净化其灵魂,从而造就健全的人格。

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说:“没有情感这个因素,任何笔调都不能打动人心。” 如果我们有意识地创设一种情境,渲染一种与教材情感基调相一致的氛围,悄悄地拨动学生心灵的情弦,学生就能很快进入课文“角色”,自主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四、谨慎“拓展延伸”,尽量做到“实而不华”

随着语文新课改的推进,语文教学中的“拓展延伸”应运而生,它不仅使得语文课变得灵活而丰富,而且有利于训练学生的思维。

可是有些教师的做法却很盲目,一种是盲目的拓展阅读,淡化文本,甚至脱离文本。有些教师简单地分析课文之后,为了显示自己的学识渊博,功底深厚,就对文本进行华而不实的拓展延伸。例如教《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时,就大讲特讲“魔鬼的海”“海市蜃楼”“鸣沙”等现象形成的原因,而忽略了说明文应该重点讲的说明方法及说明文的语言特点等,把语文课教得像物理课。

另一种是盲目地拓展训练。例如有些教师教《沁园春·雪》时,课堂训练的重点是让学生仿写拟人句,先写一个拟人句,然后再写一组拟人句,把诗歌教学变成了修辞教学,完全背离了特定的文本。

语文这门学科,知识体系庞杂,考试涉及范围较广,语文课堂教学不能仅局限于文本之中,确实需要适当拓展延伸,但是要把握一个原则,这就是要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好地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正如于漪所说:“离开文本去过度发挥,语文就会打水漂。”那又何来语文课堂的实效性?

新一轮课改席卷整个教育领域,但是,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不能迷失本源,既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也要找准自己的角色。我们的教学需要的不是作秀表演,不是学赶时髦,而是在教学中勇于探索、不断思考与创新。语文教师的使命是让学生在更洁净、更广阔的语文蓝天中翱翔,让每一篇课文都散发出文字、文辞、文学、文化的魅力。用文学特有的魅力去熏陶、感染着学生,让他们在文学的殿堂中,掌握经典文学的精髓,从而在潜移默化中陶冶情操,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让我们大家携起手来,真正去提高语文课堂的实效性。

(作者单位:泗洪县魏营中学)

猜你喜欢

拟人语文课语文课堂
巧用应答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实效
浅谈游戏化教学提升低年级语文课堂实效的策略研究
拟人手法真多情
语文课文
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语文课堂生成资源运用例析
“表现性”语文课堂风景——建瓯市东峰中学课改观摩侧记
最快乐的一堂语文课
学习用拟人的方法
语文课代表的病假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