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探究

2015-09-10胡佳雁

考试周刊 2015年82期
关键词:教学实验初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

胡佳雁

摘 要: 近几年初中生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差异越来越大。面对现状,教师应当找到一种恰当的教学方法,本文针对学生信息技术水平的参差不齐,教学方式无法再沿用旧的方式时,提出使用分层教学的方法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分层教学体现在多个方面:学生的分层、教学目标的分层、课堂教学的分层、课堂练习的分层、测验的分层和教学评价的分层。

关键词: 分层教学 初中信息技术 教学实验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以人为本”的理念提醒我们不能忽视学生在生态课堂教学中的中心地位。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侧重于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基于种种原因,学生所掌握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及操作水平相差甚远。面对现状,教师用同一本教材、同一套方法授课,显然不能满足每个学生发展的需要,笔者用分层教学进行了教学实验。

分层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特征与心理倾向,不同的知识基础与接受能力,设计多层次的教学目标,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先后达到目标要求。

一、学生差异性存在的背景

虽然小学课程中包含了信息技术,但是实际授课情况参差不齐。有的小学信息技术课是从三年级开始上,一直到六年级结束,而有些小学则一直没有上过。信息技术课也成为学生的上网课、玩游戏课,再加上家庭因素、个人因素等影响,造就了学生之间的差异。

二、学生层次的划分

笔者根据学生的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能力水平等各方面的差异,把七年级某一个班作为实验班,那么,如何对这些学生进行分层呢?

首先,笔者让刚入学的七年级新生填写一个调查表,了解学生有没有学过电脑或者有无参加过兴趣班、学过哪些知识点、家里有没有电脑、对学习哪些内容感兴趣,自己在电脑方面有没有什么专长,等等,通过这些方面的调查可以初步了解各个学生的一些情况,从而为分层做好铺垫。随着教学的进行,学生会表现出一些分化现象。根据调查情况,大致把学生划分成a、b、c三个层次。a层次学生计算机操作基础较好,学习兴趣浓厚,有一定的自学能力;b层次学生有一定的基础,学习兴趣、接收能力一般;c层次学生基础较差,没有学习兴趣或者接收能力较差。

必须注意层次的划分是动态的,实行升降级制,学习期间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层次调整,使他们保持积极的学习心态,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因为信息技术是在计算机机房中进行组织教学的,所以恰当的排座位也很重要。笔者将a层次学生与c层次学生轮流交替坐,这样方便老师对他们进行指导教学,c层次学生遇到不懂的问题,从心理上说,愿意接受比自己稍微好一点或者差不多的同学的帮助,与a层次学生在一起学习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从而得到提高。这种排座位的方法,有利于老师上课进行组织教学,有利于进行个别辅导,也有利于学生信息的反馈,由此充分调动不同层次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教学目标分层

根据学生层次的划分,在设置教学目标时,应该对应不同层次的学生设定不同的预期学习目标。既要让基础层次的学生“吃得了”,又要让提高层次的学生“吃得饱”。根据这个原则,笔者制定的教学目标如下:a层次学生尽可能提升学业水平,挖掘潜能;b层次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情况下,注意培养自主探究能力;c层次学生主要在于打好基础。

例如“图片在Word中的应用”这一课,笔者将教学目标划分成三个:c层次学生能根据题目的要求准确地插入图片;b层次学生除了能根据题目的要求准确插入图片以为还有相应的能对图片进行简单处理;a层次学生在实现上述目标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对图片进行图片尺寸的调整、裁剪等操作。通过不同学习目标的落实,三个层次的学生学有所得,收获了成功的喜悦,课堂教学效果较为理想。

四、课堂教学分层

课堂是分层教学法的具体实施阵地,也是一个很关键的具体环节。笔者在备课的时候,根据分层教学目标,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及课堂练习。对于a层次的学生,可以只提供探究方向,放手让他们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同时注意满足他们深层次的学习需求。对于b层次的学生,以引导为主,在教师的引领下,完成基础的学习,并且不断提高自身能力。c层次学生侧重于基础知识的学习和训练,需要教师更多地关注和鼓励,给予个别辅导,帮助他们树立学习信心。

备课时,笔者经常要针对各层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练习和教案,有效提高了教学设计能力。在课堂上,要有效地组织好各层学生的学习,及时有效地处理各种突发事件,极大地锻炼了教师的组织调控与随机应变能力。学生所提的问题各不相同,这些问题不仅涉及计算机基本操作、文字处理、多媒体制作、网页制作、网上信息寻找等技术方面,而且涉及审美艺术、硬件时尚等诸多领域,这些都是崭新的课题,促使笔者不得不认真思考、学习和探索。分层教学在提高全体学生信息素养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笔者更加主动地学习和掌握新的技术知识和其他相关学科的研究,自觉跨越本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界限,主动实施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教学。

以“在PPT中设置自定义动画”这一课为例。本节的知识点是能根据题意设置自定义动画。笔者把任务分为基础和提高两部分。基础部分为根据题意插入自定义动画。提高任务为除了能正确设置自定义动画外,还要能对所设置的自定义动画设置声音。

课堂的前半部分为新课教授及初步练习阶段。a层次学生主要通过个人自学、学习小组合作等方式进行新课学习。一般他们很快就能完成基础任务,可以接着自行完成提高任务。b层次学生听完新课讲授后,一般可以顺利完成基础任务。笔者对他们进行适当点拨,提供一些提示,引导他们以提示为线索,尽可能自主探究提高任务的制作方法。c层次学生在新课讲授后,可能还无法顺利完成基础任务。笔者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个别辅导,再加上其他学生的配合辅导,帮助他们掌握知识点,进行基础任务的练习。这样不同层次学生都掌握了知识,增强了技能,人人都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做课堂的主人。

五、教学评价分层

笔者采用了对学生进行分层评价的方法,主要是看知识水平上的进步和提高作为评价。对a层次学生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己。对b层次学生采用激励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的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c层次学生,应该寻找他们的闪光点,采用表扬评价,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同时让提高快的学生升层,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进一步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经过接近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这种教学方式很受学生的欢迎。有效杜绝了有的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到很难掌握,有的学生却觉得所学内容过于简单这样一种知识水平不平衡的矛盾,而且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尤其基础差的学生学习积极性得到明显提高,使优等生每节课都吃得饱。分层教学开展之后,班级的学习氛围更加浓厚了,不少性格内向的学生变得开朗活跃了许多。

在以《初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的探究》为课堂的研究上笔者已做出了一些尝试,也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果。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方法,将有效克服教学内容与学生兴趣爱好之间的矛盾,克服学生掌握知识水平两极分化的矛盾。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出发点,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适应了学生对不同内容的学习需要,有效解决了班级授课制的固有缺陷和因材施教之间的矛盾。当然,在实践过程中笔者发现还有很多是有待提高的,如教师的专业知识。

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笔者课后会不断充电,提高专业技能,从而继续开展分层教学,形成更有效、科学、完整的经验和策略,加以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2]孙建国.课堂差异分层教学策略.中国教育报,2002.9.20,第4版.

猜你喜欢

教学实验初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
气排球与硬式排球技术教学实验对比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策略
基于模因论的英语听说教学实验研究
利用Matlab GUI实现光学信息处理教学实验的动态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