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新常用汉字表”探析日本的汉字文化

2015-09-10杨钢

考试周刊 2015年85期

杨钢

摘 要: 本文以日本颁布的新常用汉字表为切入点,对汉字在日本的推广传播、汉字在日语中的地位作用及汉语词汇存在强大生命力的原因、日本汉字改革的动向等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对汉字改革与中日汉字文化交流的建议。

关键词: 常用汉字表 汉字改革 日本汉字文化

日本文化审议会国语分科于2010年对日语常用汉字表进行了修订,此次修订后的“新常用汉字表”字数达到了2136个。汉字数量的增加,足以说明汉字在日语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笔者拟从“新常用汉字表”的修订出发,尝试对汉字在日语及日本社会中的地位及作用等进行考察。

1.汉字在日语中的地位和作用

提到日语,人们会说日语是起源于中国的汉字,实际情况究竟如何呢?汉字传入日本之前,日本是没有书面文字的,这已为迄今为止的考古学和文学研究所证明。自汉字传入日本迄今已有一千五百余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岁月里,汉字由一个专门用来记录汉语词汇的外来文字系统逐渐衍变成标记,表达日语,甚至成为创造日语的一种积极有效的手段。

关于汉字传入日本的记载,最早的大概要数《后汉书》。据《后汉书》记载,建武中元二年,委奴国奉贡朝贺,光武帝赐以刻有“汉委奴国王”五个字的金印,此印由日本使者带回日本,后因战乱失传。直到十八世纪末,在日本九州志贺岛发现了刻有“汉委奴国王”的金印,史实与史书的记载不谋而合。证明日本人早在一世纪或更早就接触了汉字,至七八世纪,随着圣德太子执政及“遣隋使”、“遣唐使”的派遣,汉字的传入达到高潮。大批的使者、留学僧等来到中国,学习中国的语言文字和科技文化,他们回到日本的同时也带回了中国的语言与文字,并尝试着使用汉字记录日常生产活动、从事文学创作等,在此基础上对汉字书写进行简化创造发明了“平假名”和“片假名”,汉字可谓日本文字的基础来源,由此可见汉字对日本的影响是巨大的(崔崟,2010)。

基于上述原因,日语中的汉字,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和中国的古汉语意思是一致的。其中,有意义基本一致的,如“学生、運動、手段、睡眠”等;有些词与中国汉语词顺序相反的,如“紹介、制限、平和、言語”等。此外,需要指出的是,还有一部分与中国汉语词汇的意义有较大的差异,如日语中的“手紙”是书信之意,“娘”是女儿之意,“勉強”是学习的意思,诸如此类。另外还有一部分汉字是由日本人利用汉字造字方法创造出一些汉语当中没有的新文字,如“峠、畑、丼、辻”等。这些汉字及词汇应该说都是日本人民在长期使用汉字的过程中基于汉字理论的再创造,是对汉字文化的发扬和推广。

2.为什么汉字在日本会有如此强的生命力

从汉字传入到假名等的出现使用,经历了近五百多年的时间。近代之后日语经历了数次革命性变化,如明治以来,由于西方文化的冲击和涌入及“脱亚入欧”等观念的兴起,当时的日本社会对汉字的使用也有过疑惑,诸如“汉字废止论、汉字限制论”等,如何对待汉字的问题上亦可以说是历经反复。自现代社会以来,由于电脑的普及,日语的书写又出现新的变化,在电脑中,只要输入假名文字或字母等表音文字,这些单词就可自动转换成相应的汉字或假名,同音异义字也能通过汉字选择键轻易找出来,大大减轻人们的学习负担,使人们容易忽视对汉字的学习。但是,直至今日日语当中仍然保留大量的汉字。2010年公布的“新常用汉字表”便是有力的证据之一。那么,为什么日语中的汉字有如此强的生命力呢?从相关资料及笔者考察看主要有如下原因:

第一,汉字与日本人的思维关系密切。在日本,汉字已经拥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汉字不仅对日语文字,还对日语的语音、词汇、语法产生极深刻的影响。尤其是词汇方面,在各种类型的文章中,直接来源于汉字的和日本人运用汉字自己创造的汉字词汇仍占40%左右。日本的重要文献,文物上是用汉字记载下来的,如果废除汉字,就等于把日本人和日本的传统文化分离开来。

第二,由于日语音节数量少,造成日语中有很多同音异义词,如“個人―故人―古人”、“家庭―課程”等。发音相同意义不同的词语,如果说不用汉字加以区分的话,就容易引起误解。正是汉字独特的表意功能才使日语成为表意准确、表达流畅、言简意赅的成熟语言之一(崔崟,2010)。

第三,汉字是表意文字,受汉字的影响,日本的人名、地名在日本文化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大作用,日本人名都是用汉字记录的,而且这些人名都是根据此人所在地的特定环境而取。例如:田中、桥本、松下、村山等,这些人名同时也反映了地形、地貌和经济情况。另外,汉字在日本的杂志,报纸中大量被使用。杂志和报纸都应该是快速、准确地反映新闻,因为有了汉字,就可以反映大量信息,大家拿起报纸,只要略略一扫,其中的内容马上就可以知道,这给人们带来极大的便利。公文中大量使用汉字,易于保存和理解。

第四,日本人根据汉字造词法自己制造许多新的词汇,特别是在近代科学的发展进程中引进西方文化的时候。这些词汇,随着中日两国文化交流的发展,已经被广泛地作为“外来语”而引进汉语中,并且被广泛使用于各个领域。这类词汇如“经济、哲学、思想、精神、民主、化学、图书馆、法律,社会、人民”等,都是汉语中的常用词汇。如果说日语废除了汉字的话,必然就给中国、日本等汉字圈国家间的文化交流人为地设置一道无形的障碍。

3.日本的汉字改革

无论日本社会的文字改革如何进展,汉字依然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1946年的“当用汉字表”的汉字总数为1850个,1981年的“常用汉字表”汉字总数为1945个,2010年的“新常用汉字表”汉字总数为2136个。从汉字数量的增加看,汉字在日本社会仍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010年的修订,删除了“勺、錘、銑、脹、匁”等五个使用频率极低的汉字,追加了196个在社会生活中经常使用却没有被收录进常用汉字表的汉字。如鹿儿岛的“鹿”字、山梨县的“梨”字等地名用字;与人体部位有关的“牙、尻、爪、眉、膝”等汉字也被收录其中,使得常用汉字表更具科学性和客观性。随着时代的演进,我们相信日本的常用汉字表还会有新的改变,但是作为文化载体之一的汉字词汇的广泛使用仍将是不可替代的。

为了便于推广传播,日本和中国一样,经历了“汉字简化”的阶段。如“図、卓、庁、強”等汉字均是由繁体字简化而来的,遗憾的是由于历史上的种种原因,中国和日本在推行简化字的过程中各自为政,导致汉语和日语中存在一定数量的“异形字”,给中国学生的日语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期待在今后的文字改革中有效地解决词类问题。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汉字虽然起源于中国,但是在传入日本之后对日语产生深远的影响。日本人民以汉字为基础发明了新的文字符号,同时在翻译西方著作时创制的“汉语新词”至今仍在汉语中广泛使用,这些都可以说是日本对汉字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不可否认,日本文字体系仍将继续向前发展,但作为日本文化载体一部分的日文汉字在将来被废除是不可能的。汉字绝不是阻碍日本社会发展的障碍,也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当然它也有缺点,如难写难记等,这些缺点需改进。随着国际文化交流的扩大,日语在国际化,所以外来语不断增加,但外来语不可能提高到可取代汉字的地位。

笔者从日本的汉字改革入手尝试着对汉字与日本文化、汉字词汇的中日交流等进行了考察。笔者认为,“常用汉字表”作为日语学习的指标之一,今后有必要在同形汉字书写的异同、汉字音读与汉语发音的对应关系等方面进行更细致的研究。

参考文献:

[1]潘均.浅谈汉字——日语词汇对日语的再造作用.日语学习与研究,1999(3).

[2]崔崟.日本“新常用汉字表”带给我们的启示.日语学习与研究,2010(1).

[3]徐晓琳.日语《常用汉字表》中同音自组分析.淮海工学院学报,2012(10).

[4]王勇.日本文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5]皮细庚.日语概说.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