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大学生法律思维方式的培养

2015-09-10王自寻

决策探索 2015年16期
关键词:依法治国宪法信仰

王自寻

从党的十五大确立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到十八大阐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要思想,再到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目标任务、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并将2014年“12月4日”确定为首个“国家宪法日”,标志着中国的法治化进程已经驶入快车道,全世界也都把关注的目光聚焦到了中国的这次史无前例的“全民普法运动”,这对我国进一步加快依法治国进程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必将推动依法治国迈向新的更高水平。

在高校课堂深入开展法律知识宣传教育,引导大学生牢固树立法律意识和法治思维,做遵纪守法的合格公民,是当前乃至今后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一项重要而又艰巨的政治任务,对于建设法治中国、法治社会,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顺利实现,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全面了解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对法律重要性的认识

笔者认为,怎么强调法律的重要性都不为过,因为整个国家的建国方略就是依法治国,而每一个老百姓的生活,也要靠法律来保护。因此,我们认为,法律是利益调节和纠纷解决的重要机制,假若人类失去法律,司法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将不复存在。

2012年12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指出:“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不断提高立法质量、积极推进行政执法体制改革、重拳出击惩治腐败、及时纠正冤假错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建立宪法宣誓制度,规定凡经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正式就职时须公开向宪法宣誓……一系列举措让人耳目一新,法治中国建设迈出了坚实步伐。

二、坚持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顺利实现

“法治”是相对于“人治”的一个概念,它既是一种信念,更是一种追求。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载入宪法。从“依法治国”到“法治中国”,吹响了法治建设的新号角,标志着我国的法治实践已迈入新的历史征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并深刻阐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生动形象地表达了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追求,代表了新一届政府对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和信心。

中国梦内含着对法治中国的要求,依法治国是实现中国梦的应有之义和必由之路。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法治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是保持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基础,也是促进社会发展、维系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利益的关键所在。当法治真正成为公民的一种习惯、一种思维、一种意识、一种信仰的,法治中国便不再遥远,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也将不再遥远!

三、培养大学生法律思维方式,争做遵纪守法的合格公民

近几年,有关在校大学生犯罪的报道频频见诸媒体,从清华大学刘海洋伤熊案到云南大学马加爵杀人案,再到复旦大学林森浩投毒案……纵观在高校大学生群体中发生的一系列违法犯罪案件,很多人都把原因归结为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其实从法律角度来分析,无一不是因为法律意识淡薄、失去了对法律最基本的敬畏之心。由此可见,强化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思維方式是极其重要的。

那么,该如何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思维方式呢?笔者认为,在现实生活中,大学生除了要学习法律知识、掌握法律方法、参与法律实践以外,还要自觉地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这其中,“努力树立法律信仰”是关键。

美国著名法学家伯尔曼先生曾经指出:“没有信仰的法律将退化成为僵死的教条,而没有法律的信仰也易于变为狂信,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

作为一名大学生,在建设法治社会、法治中国的伟大征程中,应当主动承担起更大的责任,在现实生活中懂得用法律、纪律规范自己的行为;懂得合理合法,适时适度处理工作、学习以及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知道用什么方式、通过什么途径去维护自身的权益,争做知法、懂法、遵纪守法的合格公民,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顺利实现。

猜你喜欢

依法治国宪法信仰
宪法伴我们成长
与信仰同行
信仰之光
《宪法伴我们成长》
论信仰
铁的信仰
尊崇宪法 维护宪法 恪守宪法
依法治国 法平天下
“德”“法”辨证与依法治国
关于依法治国若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