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中学德育中的“替代”现象

2015-09-10韩旺林

考试周刊 2015年90期
关键词:替代中学德育德育工作

韩旺林

摘 要: 德育是教育工作者按一定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社会政治思想和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在中学实施德育的过程中,方法的采用直接关系到德育质量和思想政治工作成效。在中学教学和管理活动中,一些德育工作者把德育过程简单化和形式化,德育工作中出现形形色色的“替代”现象,严重降低中学德育质量,影响学生素质提升,违背我党和国家的教育宗旨。因此有必要提上议事日程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 中学德育 “替代”现象 德育工作

中学德育中的“替代”现象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以“智”代“德”现象。在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下,一些人用“分数”代替德育效果和水平。一些人认为学生考试成绩好,思想品德自然就好,反之亦然。个别学校在评定“三好学生”与“优秀学生干部”时,往往先看考试成绩怎么样,只要成绩“够格”就行,道德则显得无关紧要。人的发展应当是全面发展,包括德智体美等方面素质的提升和发展。而且德是灵魂,是第一位的素质。但是这种以“智”代“德”的情况,恰恰与德育教育背道而驰,只能培养出脱离集体、脱离群众的追求个人利益的“社会贵族”。

二是以“管”代“育”现象,即用严格的管理制度代替生动具体的思想道德教育。思想道德教育是做活生生的人的工作的,它的内容和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它的过程是丰富多彩的。但一些中学德育工作者的做法是,一旦学生德育出了问题,不是做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和说服教育工作,而是简单地查明缘由(有的甚至不问缘由,只看结果),然后冷冰冰地照章处理。处理完了,德育也就结束了。必要的制度是德育不可缺少的,但德育毕竟是充满人情味的一种思想和情感沟通。而思想交流是无法用“制度”代替的,问题的最终解决是不能省略“面对面”的说理和沟通。以“管”代“育”的作风是一种“衙门作风”,是一种“官僚作风”。这样的德育结果只能掩盖矛盾,使问题越来越多。

三是以“理想”代“现实”现象,即用“理想”的德育理论代替“现实”的德育。中学德育从根本上说是理论理想加实践的教育,要更突出德育的理想境界和更高的价值追求,告诉和培养中学生“应该有什么样”的“理想”,而中学生由于年轻单纯,常常会产生“应该这样”的思维,但“理想”与“现实”之间毕竟是有差距的。如果仅用“理想教育”代替“现实教育”,那么当中学生遇到“差距大”的现实时,就会对理论和理想产生怀疑,甚至动摇其信念,数年的理想教育就会在一个小小的现实面前土崩瓦解,德育工作者的一腔热血将会付之东流。

四是以“共性”代“个性”现象。一般说来,德育追求的是共性教育,这种方式对群体中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无疑是正确的,若用“共性”代替“个性”,就又走极端。中学时代是一个充满梦幻的人生阶段,每个中学生都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生活个体,加之出身、性格、经历等方面的差异,使他们必然表现出德育的个性特征,一方面说明德育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另一方面体现德育的主动性和丰富性。这就要求在实施德育过程中体现方法的多样性、形式的丰富多样化和针对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五是以“量”代“质”现象。其一,效法“智育”的考核办法,给德育打分或定级量化。这样做虽然不无道理,但总是差强人意,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德育是“德、智、体”之首,它的许多内容是潜在的、隐性的,或许当有人要考察某个学生的德育时,他(或她)有可能将不好的一面暂时隐蔽起来,而将好的一面显露出来,换一个别的环境,他(或她)则有可能表现出另一种情形。其二,限定“优秀”的数量,换言之,就是只考核评选少部分学生成为德育“优秀”,而把大部分学生拒之于“优秀”门外。德育的目的本应是激励更多学生勤奋上进,人人争当优秀,人人成为优秀,而这种实践却往往把德育引向误区。

六是以“活动”代“德育”现象,即用零散的文化娱乐活动代替系统的学校德育教育。的确,学校的德育离不开具体的活动,但活动只是德育的一种手段。从一定意义上讲,把德育融于具体活动之中是正确的,如果活动浅尝辄止,活动过于机械和形式化,且以“活动”代“德育”,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达不到预期德育目的。

七是以“大”代“小”现象。即试图想用普遍的社会“大环境”改善代替具体的学校“小环境”的德育现状。“大环境”重视德育,“小环境”就跟着重视德育,反之亦然,或者只有“大环境”有要求和措施,“小环境”才找对策。学校在德育方面过于被动,在一定时空内形成暂时的德育真空,把学校“小环境”德育搞不好的责任推给无主的“社会大环境”,怨天尤人,浪费德育时机。

总之,中学德育是学校的灵魂,深刻影响教学质量与人才素质。任何轻视中学生德育的思想和行为都将给中学发展带来不堪设想的后果,同样,任何有意无意的德育“替代”思想和行为必将给学校教育带来严重后果。德育是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和改进道德教育的当务之急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使教育工作者提高认识,转变观念,牢固思想,创新方法,采取多方面切实有效的措施,开创中学德育工作新局面。

本论文为2015年度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十二五”第二批立项课题:《单亲家庭子女、弱势群体子女、留守青少年心理问题及其调适研究》(项目编号:GS[2015]GHB0692)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替代中学德育德育工作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电能替代方法论
推动清洁和绿色能源替代
中学德育工作形成合力探析
“微德育”
普通台机替代工控机成功应用
中学德育工作形成合力探析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高中开展德育工作的一些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