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年制高职《工程力学》教学初探

2015-09-10王益飞

考试周刊 2015年90期
关键词:工程力学高职教育教学方法

王益飞

摘 要: 《工程力学》是一门很重要的工科类专业基础课,为后续相关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必要的基拙。目前,五年制高职的学生普遍感觉《工程力学》这门课程比较难学,所以教师在该门课程的教学中要多探索、多创新,不断提高工程力学的教学质量,从多方面加强自身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一些有效方法,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要点。

关键词: 《工程力学》 高职教育 教学方法

《工程力学》是在高职很多工科专业中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工程力学》主要研究工程构件的受力、变形、破坏和运动规律,为工科专业的相关后续课程,如《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等一些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工程力学》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把握好每个环节。为此,必须建立一套符合高职教学目标、现状和教学规律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笔者通过分析该课程的特点和五年制高职类学生的学情,并结合自身的教学体会,提出关于五年制高职类工程力学教学的一些看法和观点及采取的措施。

一、课程特点和学情分析

《工程力学》和《高等数学》、《物理》等课程有较强关联,都有较多公式。《数学》和《物理》中的公式和定理,一般是建立在抽象的概念之上,经过逻辑推理和证明得到,学生能清楚明白是推导出来的[1]。《工程力学》的公式比较抽象,其中包含一些重要的力学分析计算方法,所包含的内容极其广泛,内容繁杂,分析研究对象多,解决问题方法灵活多变等。

五年制高职学生均是初中毕业生,大部分学生的中考成绩处于中下等水平,虽然在初中已初步接触过相关的物理知识(其中一部分为力学和运动学问题),但由于大部分同学数理基础较差,因此,在进入高职院校后觉得和数理联系紧密的《工程力学》课程很难学,有畏惧心理,难于取得好成绩[2]。

二、需要加强感性认识,激发学习兴趣

首先,在刚开始上《工程力学》课程时,可以抽一、二天的时间带领学生到专业车间或实训室认识诸如车床部件等一些结构物及其制造工艺,向他们简略介绍力学知识在其中的运用,增加一定的感性认识。其次,可联系实际举例,诸如自行车、缝纫机等是如何运动的,从而诱发学生的求知欲。运用实验、电教等直观教学手段,可提高学生对工程力学的认识。

三、改变传统的工程力学教学模式,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一定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让学生回答问题时可以采用分组讨论小组竞争的形式,使全班都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在讲课时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详细分析用到的力学内容,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在讲解时要让学生弄明白各种受力状态或变形情况并分别加以举例说明,让知识学以致用,贴近现实生活实际,选取重要知识点进行详细的讲解,讲深讲透,使学生听懂弄明白,以后遇到类似问题能够独立解决[3]。

四、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

现代教学往往需要突破以往的单纯依靠板书的教学手法,可以充分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文字、声音、动画、图片等融为一体,展现在课堂上。有声有色的情景式教学环境,可以使原来传统教学中枯燥抽象、用单一语言文字和图形难以讲清的内容变得生动具体。还可以将工程领域的实际问题及时灵活地引入教学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实践兴趣。通过演示三维彩色仿真动画、动态教具和工程实例图片,可以拓宽学生的工程视野,更好地将一些工程实例展现在学生眼前[4]。多媒体教学是一把双刃剑,使用多媒体教学具有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把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教学有机结合,对于重点、难点内容,教师应亲自在黑板上带领大家边推导边写,引导学生深刻理解重点难点内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所谓自学能力是自我学习、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能力,它对学生踏入工作岗位后的影响非常重要。自学能力是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刚刚具备一定自学能力的五年制高职二年级学生,笔者利用课内外时间,安排一些自学活动。自学活动可分成两个层次:其一,培养自学习惯。要求学生做到课前要预习,上课时要记笔记,课后结合作业认真复习,定期归纳;其二,安排以自学为主的教学内容,对一些浅显的内容(如“力的基本概念”、“力矩、力偶的概念与区别”等),由教师列出自学提纲,让学生课前利用业余时间自学,上课时通过提问检验自学效果,或者请学生上台模拟讲课。实践证明,这些做法对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都是相当有帮助的[5]。

六、通过大作业形式训练学生的分析计算能力

工程中力学问题的分析计算能力是工程技术人员不可缺少也是相当重要的。这种能力的取得主要依赖于“工程力学”的课程练习。可以精选一些典型工程结构简化的力学模型,作为“工程力学”大作业,要求学生运用力学知识进行综合分析计算,并要求把分析计算过程整理成小型的科技报告形式。一方面起到综合复习、巩固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培养分析计算能力的作用,另一方面初步训练学生写作科技报告,为后继课程的学习及进行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打下一定的基础,对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也有好处。我校在2012级“工程力学”教学中,安排了三次大作业:弯曲内力分析,常见简单结构的分析计算,传动轴的分析计算,分别在相应内容讲授完成后,进行练习。选题接近工程实际,计算量较大,比平时作业要难,主要由学生课外完成。学生反映,大作业把所学的力学知识综合应用于实际结构的分析计算,虽然有些麻烦,但初步体验到了力学知识的应用,完成作业后有成就感、收获感,提高了学习力学的兴趣[6]。

七、完善考核方法

在考核形式上,应改革一次性结课考试的做法,可采用多种形式,以加强对学生平时学习的考核与督促,并增加平时成绩在总成绩中所占的比重。平时的考核可以采用作业、课堂提问、讨论、报告、实验操作和阶段性测验等多种形式。这种变一次性、终结性考试为学习全过程的考核形式,有利于课程分阶段目标的实现,可引导学生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减少学习的功利性,从根本上改变应试教育长制约学风、考风建设的状况,促进学生良好品质的养成。也可使学生们的压力分散开来,并且较为准确地考查学生在每个阶段掌握知识的实际水平,全方位、多角度地反映出一个学生的真实成绩和综合能力。成绩评定采取了平时成绩(包括上课考勤及学习态度、提问回答情况、作业情况、读书报告、阶段性测验、大作业、实验成绩等)占50%,期末考试成绩占50%的分阶段的全程性考核方法,实现考试内容、形式和成绩评定的统一;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的统一;学生学习知识与学习能力的统一。

八、结语

以上是笔者对《工程力学》教学的一些看法,教育必须深入研究学生,《工程力学》教学也是如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多探索、多创新一些高效、科学的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遵循引导、激励的原则,尽可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提高他们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7],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工程力学》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献丽.高职工程力学探析[J].新疆职业教育研究,2011(2).

[2]李敏.技校学生如何学好《工程力学》[J].现代技能开放,1997(8).

[3]王长虎.对高职高专工程力学教学的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16).

[4]张雅静,李治国,冯海全.浅谈工程力学教学中多种教学方法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2(19).

[5]朱洪胜.《机械工程力学》课堂教学初探[J].机械职业教育,2004(7).

[6]龙之辉.对高工专工程力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J].重庆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2).

[7]李亮.浅谈高职工程力学教学[J].高教探索,2013(12).

猜你喜欢

工程力学高职教育教学方法
《工程力学》微课教学模式探索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工程力学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
虚拟仿真技术在复杂工程力学问题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大学物理和工程力学在机构运动分析中的应用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