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2015-09-10陈永鹏

考试周刊 2015年90期
关键词:意识教材思维

陈永鹏

今年,我有幸参加了县教委组织的高中学科骨干教师影子跟踪培训活动,这无疑使我的专业知识得以拓展,专业素养得到更快提升,非常感谢县教委的积极组织及重庆一中老师的大力支持,这次跟班听课活动使我对新课改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本次学习也使我感受颇多。

对于教育者来说,上好课的第一步必须是研究教材、备好课。我在观摩重庆一中高二,高三年级教师的教学中发现,从讲课内容上,可以明显感受到他们对于所授内容的认真学习和潜心钻研,从课堂教学目标到具体的落实方法,从课堂教学重难点的把握到突破,都牢牢紧扣教材内容进行教学活动,不但实现了基本的教学目标,更重要的是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进一步丰富了课堂内容,注重了各种思维能力的培养。比如:高三年级的叶老师在复习《孟德尔遗传规律》时,将每个知识点讲解到位后,让学生做练习,应用于实践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达到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高二年级的赵老师讲解《光合作用过程》一节中,将过程讲解完成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发现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区别和联系,以此反映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程度,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更注重知识和生活之间的联系,尤其是生物学科,怎样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生物意识,动手操作能力是中学生物教学的根本目的。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新课程改革理念,就是要把课本知识和生活经验紧密结合起来,在生活中学习生物知识,然后把学到的生物知识运用于生活中,真正体现实践性学习的原则,使枯燥无味的生物知识转化成日常生活经验,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比如:高二年级的赵老师所讲授的《细胞呼吸的应用》一课中,教学内容紧紧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相结合,比如我们在储存蔬菜水果时是将其放在冰箱冷藏室,是告诉同学们必须零上低温,要求同学们思考原因?学生通过讨论和回忆细胞呼吸过程得知是呼吸酶的作用,温度低,酶活性低,有机物消耗少,这既联系了前面的知识,又解决了实际的生活问题,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比如苹果储存久了,为何会有酒精的味道,水稻田为何要定期晾晒和排水,中午为何不适合给植物浇水,做运动更适合慢跑,等等,这些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实例既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顺利完成教学内容。这主要是靠教师对于本节课内容的准确把握和创造性使用。

在新形势下,每位教师都必须思索的现实问题是: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合作、探究的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以便能更好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首先,我认为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应该让学生觉得他们是课堂的主体,让他们充满信心,思维才有可能被激活,才可能敢于提出问题、敢于质疑。这样,就为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营造了愉悦、民主和谐的环境氛围,促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愿望,即“亲其师,信其道”。成功的教学依赖于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这种气氛的建立需借助一些手段,如温柔的目光,殷切的希望,鼓励的话语,等等,都可以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就会使得学生更相信老师,从而激起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这是学生学好生物学科的关键所在。比如:高二年级的颜老师、廖老师就很注重这个问题,在整个授课过程中课堂气氛和谐,师生交流无障碍,在老师引导下逐步将教材知识完善化,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又解决了教材知识的传授,一举几得,何乐而不为,这也是我要重点学习的地方。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好奇心人皆有之,但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因此学生长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就很容易造成学生不善于思维思考,思维惰性大,问题意识淡漠或没有,不能或不善于提出问题;又如学生虽有一定的问题意识,但又怕所提问题太简单或与课堂教学联系不大,被老师和同学认为知识浅薄,不敢或不愿提出问题。针对这些情况,教师对学生的信任是一种巨大的鼓舞力量,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希望,每个学生都具备成功的潜能,而教师的作用就是要唤醒学生自信,培养学生的洞察能力,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进行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比如上面提到的呼吸作用的知识,本部分的知识与每个人的实际生活都很接近,也有很多问题值得思考,但当前学生的问题意识相对薄弱,学生课堂发现和提出问题的积极性变得越来越低,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听讲或者在大脑中想象,这一现象确实值得我们深思。

总之,通过这次听课的培训,我发现自己在教学中的许多差距与不足,也从优秀教师那里获得了许多经验与感悟,使我受益匪浅,在听别人的课的同时,我自己也在思考:什么时候能达到这样的水平?任何成功和荣誉都离不开认真为学,坚持反思,持之以恒,今后我将不断反思,不断努力,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真正喜欢学习,学会学习,获得知识,提高能力,也使自己不枉为人师。

猜你喜欢

意识教材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