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殒身不恤的义

2015-09-10游宇明

做人与处世 2015年13期
关键词:右派叶剑英时任

游宇明

2015年3月3日,著名杂文家、人民出版社原社长曾彦修先生逝世,消息传来,社会各界纷纷撰文表示哀悼。曾彦修被称为“鲁迅的传人”,其人格魅力令人肃然起敬。

曾彦修曾在《南方日报》做社长,一天晚上,接到省公安厅通知,次日要公审处决140多人。当时按上面的要求,官媒是要大张旗鼓地宣传镇反成果的,可现在拿到手里的资料,每人的罪状只有两三句,深度报道怎么写得出来,何况这个名单还有主动回内地的旧官员,比如民国后期的广东教育厅长。曾彦修等人开会到深夜,决定冒险顶一回,打电话给时任中共中央华南分局的负责人叶剑英。凌晨一时,各路人员被召到叶剑英的住地,争辩得非常激烈,警方坚持天亮即处决,丝毫不退让。此时叶剑英发话了:“我们要记住中央苏区的教训哪,这刀把子究竟是掌握在党委手里,还是掌握在保卫部门手里,这是有很深的血的教训呀!”此事才得以停下来。

反右时,曾彦修在人民出版社做社长兼总编辑,可谓大权在握。那时上级下来了打右派的指标,单位“反右五人小组”在四合院的小屋里确定上报名单,商量了老半天,只定下了三四个人。时任小组长的曾彦修表态:“把我也报上去吧,单位好过关。”班子领导劝说曾彦修不要这样做,但曾彦修坚持这样报,结果他成了第一个被当时的第一大报点名的“党内大右派”。

曾彦修的两次“惹事”都是因为别人,前一次是为了保护那些不该被枪毙的人,后一次是为了保护自己的下属。

仔细想来,世界上应该有3种义。你是一个身家百亿的人,现在有人患重病无钱医治,你决定捐助20万元,是讲义气,但这样的义对你的事业没有多大影响,更不会让你的生活陷入困境,它属于损有余以奉不足。有些时候,别人遭遇危难,你帮助他,得自己付出某些代价,比如别人没有饭吃,你自己也是吃了上顿没下顿,但你仍然决定匀一碗给他;天冷了,同伴穿的衣服很少,你自己也冷,但執意脱下衣服给同伴。这样的义比前一种义相对难施些,它是损不足以奉不足。曾彦修先生的义又进了一层。行此种义需要冒杀头的风险,需要经历难以想象的痛苦。事实上,曾彦修因为自报右派,遭受了将近20年的磨难,从一个堂堂社长降为普通编辑。这样的义是殒身不恤。

一个人要殒身不恤地行义,真的很不容易。首先你必须不怕吃苦,不怕坐牢,甚至不惧牺牲。在反右中,曾彦修更是以自己成为“大右派”的经历,证明了这种行义的艰难。其次,一个人要殒身不恤地行义,还得有坚定的信念。人在本质上是会自我保护的,但一个人不怕吃亏,反复做同样的事,一定是觉得做这件事才会对得起自己的良知。没有这种起码的信念,他的心灵就无法在灭顶的重压面前保持足够的强大。

殒身不恤的义是常人难以抵达的,正因为其难,它才显得无比珍贵。

(编辑/张金余)

猜你喜欢

右派叶剑英时任
叶剑英的港澳情
雨露滋润禾苗壮
——历届省委领导关心浙江老年大学发展回眸
《中华民国总统副总统就职摄影》人物考
大学生右派林希翎的下落
时任:定格美丽青春
叶剑英在南昌起义前夕
叶剑英与蒋介石分道扬镳
“小说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