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朱啸虎:创业赶上了好时候

2015-09-10张襦心

新民周刊 2015年18期
关键词:啸虎新民滴滴

张襦心

每次听到朱啸虎这个名字,总能想到英国诗人西格里夫·萨松那句名诗:“胸有猛虎,细嗅蔷薇。”伊宽面大耳,脸带笑意;一袭中式白衣,隐隐有出尘之味。唯坐下交谈,方显其理工本色:思维敏捷、语速极快。话不多,但句句切中要害。

朱啸虎声名鹊起,多半因其慧眼发掘了 “滴滴打车”。其实拉手网、兰亭集势(2013年纽交所上市)、梦芭莎、大智慧等等,亦皆得其投资。他2007年才入投资行,此前履历甚为简单:上海交大通信工程本科——复旦国际经济硕士——麦肯锡资深咨询顾问——创业。那么他在投资上,有何独特的路数?在他心目中的好项目和好创业者是什么样子的?

创业看大势

朱啸虎

《新民周刊》:在第一波互联网泡沫破裂之前,您正在创业。那个时候创业,和现在相比,您感觉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朱啸虎:大的环境变了,这是最根本的因素。我是2000年出来创业的,那时候太早了,大部分老百姓都不知道什么是互联网。上个网还是拨号上网,速度很慢。我们创办了易保网络,思路是参照美国的模式,在线销售保险。当时很多保险代理人对电子信箱一点概念没有,甚至对我说:我家的信箱没电的。

现在这个时代就完全不一样了。智能手机出来以后,随着“千元机”的到来,普及率巨大提高。 2014 年中国智能手机用户首次超过 5 亿,已经是排在第二位的美国市场的两倍多。这样一个全球最大的基数,真的是有很多创新都可以做起来。而且很多以前在PC互联网上不能做的事情,比如基于地理位置信息的应用,在移动互联网上都可以做。

正如上海市委书记韩正所言:没有一家创业公司是靠政府补贴做出来的。我认为最主要的就是我们赶上了好时候。我们现在有5亿的移动互联网的用户。在这么大的用户基础上,只要做对事情了,起来都比较快。

在PC互联网时代,一家公司从A轮到上市,一般需要7-8年的时间,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发展要快很多,两三年就可以成长为非常大的公司。比如滴滴,我们在两年前投的A轮,那个时候一天才两千单,现在已经是90亿美元估值的公司了,每天几百万订单。这完全是一种爆发式的成长,在PC互联网时代根本无法想象。

《新民周刊》:2000年那时的投资人,和现在相比,看项目有什么不一样?

朱啸虎:在第一轮互联网泡沫破裂前,市场上钱还是很多的。那时候中国没有大的互联网公司,很少人有互联网经验,当时主要看创业者是不是MBA、海外毕业,有没有在咨询公司做过的。有这几个身份,拿钱不是问题。

现在不太一样了,更讲经验、积累。如果你在BAT(百度、阿里、腾讯)做过五六年,出来融资就相对更容易。

《新民周刊》:徐小平青睐从斯坦福毕业的创业者。您喜欢投什么类型的创业者?看好他们哪些基本素质?

朱啸虎:每个投资人的爱好、风格都不大一样。我有一个合伙人Richard,他就喜欢投斯坦福毕业的。确实一个人的背景、经历,说明了很多问题。能进斯坦福,本身就是一个难度很高的事情;斯坦福的氛围,也是基本上出来都会创业的。校友人脉、同学之间的交流,对他们都非常有帮助。

而我最喜欢BAT出来有经验的人,尤其是阿里出来的,有很强的市场推广能力。

这里面关键还是看你想做什么商业模式,不同的事情,需要不同的人。我喜欢投O2O,所以需要能接地气的、吃苦耐劳型。如果是做女性高端购物社区,可能阿里的人就不懂了,斯坦福的毕业生会更加得心应手。

《新民周刊》:您为什么更倾向投O2O?

朱啸虎:我们统计过,中国的互联网生态环境和美国不一样。美国Google、Facebook、Amazon三大巨头,占了60%的市场份额,还有30%-40%留给外面的创业者。而中国的BAT,加上BAT投的控股公司,市值占了整个市场的90%,只有10%是留给外面的。我个人比较保守,所以更倾向投能跟BAT合作的项目。做这样的项目,必须要体现自己的价值,在线下长于运营。在传统行业,每个市场都很大,而且这些行业都没有被互联网化,因为他们在PC互联网时代没法做,有了智能手机才能有机会被互联网化。

做好“单点证明”

《新民周刊》:您说的这个我比较理解。滴滴C轮获得腾讯3000万美元的投资,最重要的是因为腾讯希望通过滴滴来推广自己的微信支付业务。而且线下属于苦活累活,不是BAT擅长的领域,他们一般不会去自己做。接下来,我想再请您总结一下,您也看过很多失败的项目,他们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滴滴打车的成长速度令全世界投资者瞠目结舌。

朱啸虎: 最关键的是驾驭不住项目。

做公司第一步,是看团队能不能把事情做起来,这里最主要的是技能。我们投的时候,总相信它是能做起来的,所以做起来不是那么难。而做起来之后,还能不能hold住,这个最难。

比如公司长大以后,尤其现在互联网发展速度这么快,很少能有人能跟着公司一起成长。我们看来下,在个人能力成长上,今年管100人,明年管200人,这属于ok的,能管超过3倍的就很稀少。因为个人能力的成长不会这么快。所以如果你今年管100人,明年涨到1000人,那你就必须要找比你强的人进来。

而我们看到的实际情况时,很多创业者都不愿意找比自己强很多的人进来,反而是找比自己弱的。一层层弱下去,到最后就hold不住了。

还有商业操守的问题。很多创业者,以前是没见过大钱的。而现在的融资金额都很大,几千万、几亿美元。在这么多钱面前,还能不能坚持自己的信仰、理念,这很重要。如果不能坚持自己的信仰,只想着怎么把这些钱挪到自己口袋里,这个公司就完了。在投资圈里,这样的案例还是非常多的。

《新民周刊》:我也见过不少创业者拿到投资之后,就开始急于扩张,乱上项目,反而出现很多问题。您认为怎么样的节奏才是合适的?

朱啸虎: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A轮的钱就是试验商业模式是否成立。对创业者来说,很重要的就是向投资人“单点证明”你的商业模式是对的,把打法固化下来,弄清楚需要多少人、什么样的流程方法、花多少钱,在多长时间内,能把这个点打下来。必须在一个点上把这些全摸透了,然后马上B轮的钱进去扩张。这是一个比较合适的打法,投入产出都能算出来,后面投资人也敢投。

如果你本身还没在一个点上证明商业模式,迅速扩张以后才发现模式不行,要改方向都难改,这肯定会出问题的。

最热“高频刚需”

《新民周刊》:您目前有哪些看好的项目?

朱啸虎:我们去年种的“小苗子”,今年都开始长起来了。比如在北京我们投了一个“回家吃饭”。 这是一个典型的“分享经济”。现在白领下班都很晚,尤其在北京,回到家八九点钟了,自己烧饭很累,到小饭馆吃对卫生不放心,天天吃经济负担也挺大。“回家吃饭”就是让你可以到小区的某位阿姨家里去吃饭,或者她做好了让你带回家。

而且我们发现供给确实不是问题。有很多刚刚退休的人,精力还是充沛的,刚退休在家里很不适应,想做点事情,也能多给子女一些补贴,减轻他们还房贷的压力。但是你要让他们自己去开饭店,投入大,风险高,他们也不敢。现在我们让他们在自己家厨房里,每天多烧一顿饭,一月能多赚四五千块钱,他们其实挺高兴的。

现在这个项目才刚刚开始,我们以后还准备统一采购食材,给他们奖励。一个月做多少单,给他们多少折扣。油也是直供的,在食品安全上放心很多。

洗车也是我们看好的领域。北京现在洗车很贵,买卡也很麻烦,洗车店倒闭怎么办?用我们的“养车点点”,洗车有补贴,也不用买卡。获得客户黏性后,还可以嫁接汽车保养、保险、品牌广告等等。“养车点点”上线半年多,用户就达到了150多万,估值涨到了1亿美元。

《新民周刊》:从您投的这些项目看,基本都属于高频、刚需的类型。

朱啸虎:相对来说,投资人确实更喜欢高频的项目,因为这种项目能够做成比较大的平台,用户黏度非常高,前期花再多的钱去补贴都行,获取了用户,以后持续会发生交易,生命周期价值会很高。

《新民周刊》:目前比较流行的获取用户模式,是给补贴。如果停止补贴,用户会不会骤减?

朱啸虎:这是个核心问题。对O2O项目来说,因为很多消费习惯是新的,需要去教育用户,用一定的补贴让用户体验,所以花钱获取用户没问题。但把补贴降下去之后,如果留不住用户,就说明这个模式不成立。去年很多O2O拿到了钱,但无法真正做起来,就是这个问题。

所以早期投资是不容易的,我们前3个月,每个星期都会和他们碰一下,看数据是否健康,能否证明商业模式成立。“回家吃饭”本身解决的是一个很痛的点。一开始我们一顿饭花10块钱补贴,看重复购买率、购买频次怎样,发现这个数据非常正常;再把补贴停掉,观察用户留存,发现用户照样会来。再后面我们就非常有信心去推广了。

《新民周刊》:你们一般多长时间就能知道一家公司模式成不成立?

朱啸虎:互联网投资有个很可怕的地方,6个月就知道这个事行不行。

“全民创业”是个泡沫

《新民周刊》:您刚才也提到去年很多O2O拿到了钱,其实这股创业热已经裹挟了我们身边很多的人。全民创业,益处大家都知道,能够解决就业、拉动消费等等。但如果我们更理性地看待这股热潮,您认为会存在哪些问题?

朱啸虎:我觉得全民创业是个泡沫,确实是不值得鼓励的。我们做过统计的,从2005年到去年年底,这10年间从拿到A轮到最终可以到美国上市的,中国每年就两到三家公司,美国的数字是4家。这就说明去年拿到天使投资的上万家公司,拿到A轮的上千家公司,大部分商业模式是不成立的,靠补贴才“看起来很美”。

而且中国在任何一个细分领域里面,最后都是赢家通吃,不像美国细分领域,生态链每一个环节里都有创业公司可以活下去。所以在中国大部分创业公司会被通吃掉,最后能成功的企业家很少。

泡沫破裂以后,首先创业者会很受伤害,心态能不能调整回来,都是个问题。其次是对员工的伤害。我们看到太多的案例,他们从原来5万块钱的月薪,降到2万,再降到1万,心理落差很大,对新工作也是很不情愿地去做,这些年轻人就这样被毁掉了。

《新民周刊》:我遇到不少创业者,在原来的公司做得不爽,感觉自己做老板可能会更爽一点;或者是看到创业这么火,心一热就出来了。您认为这些心态的问题在哪里?

朱啸虎:其实当老板很不容易,名义上是老板,实际上都是为下面员工服务。员工的工资、房租,这些成本也非常高。所以现在的创业者更犯不了错。你必须想得非常明白才能创业,犯一次错误,天使投资的钱就没有了,天使也不会继续支持你了,这是很可怕的。

《新民周刊》:您和滴滴打车的创始人程维谈了半小时就决定投资了。您认为程维这样的创业者,他强在哪里?

朱啸虎:在去滴滴之前,我们已经几乎把所有的公司都看了一遍了,发现都不行,滴滴是最后一家。谈的时候,发现程维已经把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想得很清楚了,所以谈了半个小时就基本定下来了。

《新民周刊》:去年投资非常热,您预计接下去会怎样?

朱啸虎:中国互联网投资三年一个周期。去年非常火,投资人很冲动,今年开始冷,明年会更冷。

猜你喜欢

啸虎新民滴滴
“滴滴”上的叮咛
中华谣
滴滴断臂求生?
朱啸虎:对“夫妻店”创业模式很谨慎
“厉害了,我的国”之滴滴打车
朱啸虎回忆与马化腾争执细节:Pony都是秒回
朱啸虎自带风口的投资人
滴滴Uber 大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