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欧洲反恐战争远未结束

2015-09-10马尧

世界博览 2015年23期
关键词:恐怖袭击恐怖分子恐怖主义

马尧

11月的巴黎又一次跟恐怖袭击联系在一起。当地时间11月13日,在法国巴黎市发生一系列恐怖袭击事件,人员伤亡惨重。此后,法国本土和科西嘉岛进入紧急状态,世界各国纷纷谴责恐怖袭击,向法国和法国人民表示支持和慰问。巴黎共发生5次爆炸,5次枪击;其中,法兰西体育场附近发生3次爆炸。恐怖袭击者已全部击毙。遇难人数上升至132人,300多人受伤。法国总统奥朗德表示,巴黎遭到史无前例的恐怖袭击,全国进入紧急状态。

美国总统奥巴马对此次巴黎恐怖袭击事件表态称,这是一起针对全人类的恐怖袭击。奥朗德发表全国讲话,谴责“伊斯兰国”组织策划了巴黎恐袭案,并称此次恐怖袭击是“战争行为”,系由境外IS组织策划实施,法国国内势力协助。2015年11月16日,奥朗德将会在法国国会召开特别会议,并将设立3天的哀悼日。法国海军核动力航母“戴高乐”号奉命开往中东,其舰载机开始了对叙利亚境内IS势力的空袭。这场恐怖袭击引发的震动就全球而言丝毫不亚于2001年的“9·11”事件。

法国遭受恐怖袭击已经不是第一次,今年早些时候的《查理周刊》事件就已经造成惨重的人员伤亡。当时笔者曾在本刊撰文认为,法国可能会遭遇恐怖分子的强力反扑,但是没想到来得如此迅速猛烈。这次法国遭受恐怖袭击,其人员伤亡之惨重让人吃惊。这其中固然有恐怖分子改变战术与行动方式的原因,笔者认为,法国政府应对恐怖事件也有值得反思的地方。

巴黎恐怖袭击的新特点

首先是规模扩大。与《查理周刊》事件相比,此次参与袭击的恐怖分子数量增加,规模明显扩大。袭击《查理周刊》编辑部的恐怖分子仅有2人,即谢里夫·库阿奇兄弟,加上当天参与其它袭击案的恐怖分子,也不过寥寥数人而已。而参与此次巴黎恐袭案的恐怖分子数量明显上升,光被特种部队和警方击毙的恐怖分子就有10人左右,包括恐怖袭击案幕后主使阿卜杜勒-哈米德·阿巴乌德,此外还抓捕了7名嫌疑人。此次恐袭案规模的扩大令人吃惊。

再次是组织性协调性提高。在11月13日当天,巴黎总共有5起恐怖袭击案同时发生。包括巴黎第11区的一家柬埔寨餐馆、巴塔克兰音乐厅、法兰西体育场等地方。很明显,恐怖分子就是想通过同时袭击来制造大规模混乱并使巴黎警方等反恐力量顾此失彼,增加其在关键方向集中力量的难度,显示出此次恐怖袭击案件高度的组织性和协调性,让人对其凶狠程度不寒而栗。

最后是手段比以往更加血腥残忍。《查理周刊》袭击案中,凶手的手段已经非常凶残。然而,在被劫持的印刷厂老板口中,库阿奇兄弟并没有把他当做“人质”,还提示他可以报警。在与法国军警的对峙中,库阿奇兄弟曾经示意军警注意不要误伤平民,随后他们自行下楼应战。这一说法也得到了法国军警方面的证实。指挥围剿的法国宪兵上校接受采访时表示,库阿奇兄弟拒绝谈判,宁愿做“殉道者”死去,在释放了他们见到的在场所有平民后空巢与警方对峙,随后才被打死。库阿奇兄弟被击毙后,BFM电视台经警方允许,公布了9日上午与谢里夫·库阿奇(库阿奇兄弟中的弟弟)部分通话记录。谢里夫兄弟受也门基地组织训练和支持,要为“先知”复仇。他们不杀妇女、平民。谢里夫·库阿奇在电话中说,自己与西方人在伊拉克的行径不一样 “你们在那里滥杀平民,包括妇女和老人”。

然而,此次巴黎恐袭案的手段明显更加恶劣:有从剧场逃脱一劫的袭击亲历者描述,袭击者在演出开始大约30分钟后冲入剧场,他们对人群叫嚣:“你们要为在叙利亚的所作所为付出代价。”随后袭击者向人群开火。一名警官将音乐厅内的情况称之为“大屠杀”,袭击者向人群投掷过爆炸物。恐怖分子见人就杀,根本就不给警方谈判的机会与时间,也不管被杀的是妇女还是儿童。这已经逾越了任何文明中道德的底线。

法国情报工作应反思

如前文所述,在此次恐怖袭击事件中,法国政府也有不少值得反思的地方。比如说法国情报工作相当不给力。

在法国原来统筹情报系统的部际情报委员会不断撤销与重建,足可见法国情报系统指导思路上的纠结与混乱。原先负责国内情报的机构除了军队系统之外,主要包括领土监视局和普通情报局。在上世纪70年代,普通情报局一般负责反恐工作,而领土监视局主要以反间谍工作为主。但美国“9·11”事件发生之后,法国面临的国际恐怖袭击压力也在增加,于是领土监视局也开始加强其反恐情报的工作。

两个情报机构分工的不明确,出现了工作重叠以及情报竞争的问题,从而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为了改变这一现状,2008年法国的情报部门进行了改组,成立了国家情报委员会负责统筹法国的六大情报机构,并将领土监视局和普通情报局合并重组为法国中央情报局,管理体制也由原来的总理统辖变成了总统来统一负责。经过萨科齐的整合之后,法国情报部门的统一协调能力增强了。但却出现了另外的一个问题,就是情报人员水土不服的问题,原来一些负责反间谍工作的情报人员被用来从事反恐工作,反间谍的工作性质,针对的往往是传统安全领域,比如大国之间的情报斗争工作,因此目标较为明确,工作的性质也比较有程序可循。然而反恐工作却是另外一个截然不同的领域,面对的是碎片化的模式,以及分散的恐怖分子。他们往往不按套路出牌,工作模式也没有规律可循,这对反恐情报工作人员而言提出了更大的挑战,他们一时间难以从反间谍工作中适应到反恐工作中来。

在《查理周刊》事件之后,法国也加强了情报和反恐队伍的建设,然而新招募的人员从新手到熟手需要一个时间段去适应,包括需要进行综合的培训以及实战锻炼,从今年1月份《查理周刊》事件发生,到11月仅仅只有10个月不到的时间,新手还没完全适应节奏,所以其实效果非常有限。此外在编人员数量的缺乏,使得反恐工作举步维艰,加上之前欧洲经济的低迷,法国已经开始了在政府部门的裁员工作。之前并没有预算要增加反恐情报人员的建设,因此一时间没有跟上国际恐怖主义发展的形势,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加上欧美情报出于威胁来源与国家利益考虑的不同导致的交流困境,使法国反恐情报工作出现重大失误,导致惨剧发生。

反恐不是一国之事

此次恐怖袭击也暴露出了其它问题。

法国已经不是第一次遭受恐怖袭击。在《查理周刊》袭击案中,两名恐怖分子一度横行无忌,如入无人之境更有甚至,女恐怖分子布梅迪耶娜在被法国全国通缉和追捕的情况下居然逃出生天,安然无恙地进入叙利亚,让人觉得匪夷所思。笔者当时对此就表示惊讶。法国早在数年前就开始在叙利亚的军事行动,且不久前俄罗斯客机坠落已经确定系恐怖袭击,法国并未就此采取有力的社会治理措施。此次恐怖袭击中,恐怖分子动用了AK-47自动步枪和手榴弹,且人数众多,可见法国在社会治理方面存在的漏洞——人口和武器的管理都没有能够适应反恐斗争的需要。相比之下,中国在昆明恐怖袭击案后采取果断措施,迅速将恐怖分子抓获,并使此类案件不再发生,其中经验值得法国借鉴。

恐怖主义是全人类的公敌,由于其隐蔽性、突然性以及全球性,单凭一国之力已经无法应对,包括超级大国美国也是如此——“9·11”事件就是明证。因此,全世界各国有必要团结起来跟恐怖主义作斗争。在这个领域,中国和俄罗斯与西方国家有共同利益。以人权为名搞两个标准定义恐怖主义只会损害反恐统一战线并使极端势力更加猖獗——起码在反恐领域,尤其是社会治理方面,中国有许多值得法国学习的地方。

巴黎恐怖袭击案件造成的伤害是深远的。就欧洲而言,反恐战争才刚刚进入高潮,远远没有结束。在笔者截稿之前,又传来比利时发现恐怖分子的消息。可以预料的是,未来的恐怖袭击规模和范围都会进一步扩大。恐怖主义这个人类的公敌还会肆虐。如何将这个魔鬼关进潘多拉匣子,还需要各国通力协作。反恐是头等大事,因为在这个全球化与信息化的时代,恐怖主义其实距离每个人并不遥远。

(作者为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特约研究员)

猜你喜欢

恐怖袭击恐怖分子恐怖主义
欧洲之恐:欧洲可以迅速扑灭恐怖袭击,但仍做不到防患于未然
防控跨国恐怖主义犯罪的困境及应对
如何探测到城市里的恐怖分子
谁杀了那个恐怖分子?
AK—47为何成为恐怖分子的杀人利器
恐怖主义背景下跨文化传播面临的挑战
略论当代恐怖主义问题的社会根源
英国警戒级别提到“次高”
关注恐怖主义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