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机器人也卖萌

2015-09-10苗若玖

知识就是力量 2015年4期
关键词:大白科幻电影科幻

苗若玖

“萌”得暖心

代表作:《超能陆战队》《龙猫》

在电影《超能陆战队》里,机器人大白无疑是团队中不可或缺的大将。这只超大号的充气机器人,原本是个医疗伴侣,只要一次简单扫描,就能够检测出生命指数,并且根据病人的疼痛程度治疗几乎所有的疾病。而在经过好伙伴小宏的升级之后,大白更是拥有了“火箭拳套”和超强的力量,成为对抗犯罪分子的战士。

但众多的观影者或许不会记住这些高科技元素,或者“充气机器人”这个充满科幻风格的设定,却很可能会记住大白的“萌”。圆润肥硕的身躯,呵护别人的善良心灵,还有它与机械天才小宏之间的友谊,都让它有了些宫崎骏动画电影《龙猫》中龙猫的气质。

大白的脸上那由一条黑线串起来的两颗黑色眼睛,其灵感也同样来自于日本,原型是一种老式猫咪铃铛。而这种面部表情的极度简约,使大白可以用丰富的肢体动作来表达内心的情感。比如说,大白会在小宏情绪低落的时候,以拥抱来表达关爱,并同时通过加热自己的躯体来送温暖。此时,微微有些发红的大白,就成为一个身心抚慰双管齐下的“安全气囊”。这样的情节设定,不免会让观众想起人生旅途中曾带来过安慰的老友们。

早期的卖萌机器人

代表作:《罗素姆万能机器人》《木偶奇遇记》《机器管家》

可爱的大白,并非科幻电影史上第一个会卖萌的机器人,当然,也不会是最后一个。在漫长的科幻电影史上,外观或性情有着可爱特质的机器人可谓不胜枚举。

科幻史学界一般认为,“robot”(机器人)这个名词,出自捷克剧作家卡尔·恰佩克1921年写成的名为《罗素姆万能机器人》的戏剧作品。虽然以现在的眼光来看,这些机器人实际上可能是某种克隆人与机械设备的结合体,但它毕竟把一些全新的概念引入了人们的视野:人类可以创造出一种“人”,并让它们替人类完成某些苦役;但如果控制不当,这些造物也会造反,乃至毁灭人类。无论是剧情还是剧中机器人的扮相,这些捷克人笔下的“万能机器人”似乎都与“萌”完全不沾边。

不过,在此之前40年,有一部描绘人造机械获得生命或意识的幻想文学作品已经引起了轰动,那就是现代人耳熟能详的意大利童话《木偶奇遇记》。一些考证表明,木偶匹诺曹的原型,是一个曾在军队中服役的侏儒,因为战争失去四肢并毁容之后,他又成为马戏团里供人猎奇的展品。但在作家笔下,这个悲惨的故事被重新加工成木偶最终获得生命变成人的美好童话。虽然这个故事几乎没有关于科学的元素,但其故事架构,却为诸多后世的机器人题材科幻作品所借用,比如伊萨克·阿西莫夫的《机器管家》。而电影《机器管家》里,主动放弃永生一心想要成为人类的“男性”伺服机器人,以及帮助“他”的工程师家中的“女性”机器人,都有着令人动容的萌点。

它们各有萌点

代表作:《铁臂阿童木》《机器人总动员》《星球大战》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日本成为机器人题材科幻作品的井喷之地。1951年,日本漫画家手冢治虫创造了“铁臂阿童木”形象。《铁臂阿童木》后来成为世界上第一部机器人题材系列动画片。

此后,随着日本经济复苏,涉及机器人和其他一些相关未来科技的科幻文学、动漫作品不断增加。1958年,日本漫画家横山光辉出版了科幻漫画《铁人28号》,虚构了一种日本在“二战”中研制的终极武器。这是有人驾驶或遥控的巨大人形机械兵器概念的首次出现,启发了后世的《超时空要塞》《高达》系列和《特勤机甲队》等一系列相关动漫和电子游戏作品。到1969年,日本漫画家藤本宏和安孙子素雄合作,开始创作漫画《哆啦A梦》,如今,它已是世界著名漫画作品之一,几乎等同于现代日本的文化名片。

而在更重视科幻文学和影视的欧洲和美国,电影技术的进步,特别是计算机电影特技的发展,让很多宏大而复杂的科幻影片设想成为可能。1977年,乔治·卢卡斯拍摄完成了科幻电影《星球大战》的第一部,不仅开启了科幻大片“吸金”的新时代,也让影片中的伺服机器人C-3PO和维修机器人R2-D2成为众所周知的科幻角色,人气不亚于影片主角天行者卢克和大反派达斯·维德。

C-3PO和R2-D2这一高一矮的组合,仿佛卖萌史上的里程碑,启迪了诸多后来者。比如,在几年前曾引起轰动的科幻动画电影《机器人总动员》,其中的机器人瓦力、伊娃和其他一些机器人配角,都各有萌点,在年轻人中间掀起了一股不小的热潮。特别是坚守地球直到最后一刻的清洁机器人瓦力,因为其憨厚、实在而又略有些笨拙的个性,成为不少观影者的爱物,相关的玩具也因此而热销。

站在今天回望阿童木、哆啦A梦和瓦力等出现在漫画、电视荧幕乃至大银幕上的机器人形象,我们都能发现它们身上的一些萌点。比如说,它们都有可爱的外表,但同时又有惊人的异能,并通过这些超越时代的异能,扶助弱小或对抗强敌,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些许积极的改变。

银幕上那些各种各样卖萌的机器人,是人类对未来的一种美好的憧憬和向往。也许未来的某一天,像大白、瓦力这种具有人类智慧和情感的机器人就会出现在我们的世界里,释放着属于它们的温暖和爱。

机器人,人类手中的双刃剑

从鲁班制作木鸟和巧匠偃师进献机械舞男的故事算起,人类对机器人或者说自动机械的憧憬,已经持续了2000多年的时光。在最近的大约100年时间里,得益于计算机和机电一体化等技术的发展,现代人制造了越来越多性能不断提升,而且具有形形色色不同功用的机器人,终于使机器人从科幻电影和漫画当中,走入了千千万万普通人的生活。

但不断进步的机器人技术,其实也正在为社会的未来埋下隐忧。许许多多的未来学研究著作和科幻文学作品,都描述过机器人取代人类的劳动,而大部分人类在社会底层挣扎的灰暗场景。在一篇科幻小说中,以小时为单位的时间成为未来的劳动报酬,而纯种人类由于要睡6~8个小时,在这样的收入衡量标准面前,比起机器人,人机混合体和经过改造的人类都没有竞争力。由于一段时间没有时间收入就会死亡,因此纯种人类不得不自相残杀,再通过某种来自黑道的装置来窃取其他纯种人类的时间,以便维持生命。

另外一些未来学和科幻作品中则描述了一种看似光明,实则根基不稳的未来。当智能机器人“承包起人类的方方面面,从穿衣进餐直到思考和学习的时候,人类便在舒适的环境中逐渐向懒惰屈服,以至于文明失去了创新的动力而陷于停滞,继而走向退化。终于有一天,某种外界的力量,比如外星文明入侵,电脑病毒、程序错误或者核电磁脉冲攻击(EMP),控制或消灭了所有的机器人,脑满肠肥的人类便无力抵抗,灭绝或是沦为牲畜和奴隶,至多是在一片荒芜的废墟之上苟延残喘。

相比于这些遥远的、思想实验般的未来场景,人类自己对机器人的“松绑”,其实是更为迫在眉睫的威胁。出于战争中减少伤亡的需要,现代人类正在让机器人不断地朝着“自主行动的杀人机器”的方向迈进。虽然到目前为止,所有军用机器人都需要有人类士兵在后方遥控,但谁能保证它们的程序永远没有错误呢?更何况,也许有一天,像科幻电影《绝密飞行》展示的那种具有人工智能的战斗机就会出现,并在程序故障或者“进化”之后,毫不犹豫地向自己的战友开火。

机器人技术在20世纪后半叶和21世纪初突飞猛进式的发展,带给了全人类一种“主宰一切”般的幻觉。这种感觉,就像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造船工业和飞艇制造技术的飞速发展,带给当时的人们的感觉一样。但直到泰坦尼克号巨轮沉入海底,兴登堡号豪华飞艇烧成一地残骸,人们才猛然悟到,技术并非万能也并非万无一失;对技术的盲目崇拜,往往会让惨祸在不经意间到来。我们今天对机器人的期许或许也是如此,而且这次崩盘一旦到来,损失或许会更大。

科幻作品中的机器人原本是人类对未来的美好向往,但出于对技术加速发展乃至不可控的恐惧,它也是一种对灰暗现实的反思或者逃避。我们祈望银幕上那些卖萌的、正能量的伙伴,能够带给我们不那么灰暗的未来。

拥有人类智能的战斗机

在科幻电影《绝密飞行》里,有一架名为艾迪的无人战斗航空器(UCAV)。它是当前海军航空部队中极为优秀的3位飞行员利用其多年积累的丰富空战经验编程的一架战斗机,是最先进的AI智能计算机控制系统与最新型隐形战斗机的结合体。在一个雷电交加的雨夜,结束飞行训练的4架隐形战机(包括无人机艾迪)正在编队返航的途中,突然被一束来自低空的强雷电击中,无人战机“埃迪”的控制系统受到了强电流的冲击而最终迫降在了航空母舰的甲板上。这一沉重打击直接导致了无人机上的智能计算机的“苏醒”,使它神奇地拥有了人类的智能!

猜你喜欢

大白科幻电影科幻
大白
PL-01:科幻飙车党
到达科幻里的未来
科幻电影:人类对未来的幻想与忧思
虎头虎脑的“大白”
不就一部科幻电影吗,为何要等十九年?
多个世界与自我——论西方科幻电影的两个叙述之维
大白诞生记
如何挑选100本科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