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京津走廊明珠,国际产业新城

2015-09-10高振永

旅游纵览 2015年5期
关键词:开发区全区京津冀

高振永

廊坊开发区1992年6月26日奠基成立,2009年7月20日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是2003年国家清理整顿开发区以后批准升级的首个国家级经开区,也是河北省第二家国家级经开区,现辖区面积69.4平方公里,规划面积38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29平方公里,辖20个行政村。

这里是京津冀产业廊道上的重要节点,从1992年成立至今,经过23年的发展,已经由建设之初的一片沙荒地逐步发展成为一座名企云集、功能完善、经济繁荣、和谐宜居的国际化产业新城区。在经济体量上,从最初的百万级起步,发展到了现在的年GDP 336亿、财政收入63亿元的水平;在发展模式上,由最初的简单加工上升到了现在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化发展;在市场领域上,由最初的以出口为主转变为全方位面向国内国际市场;在城市发展上,由最初的功能单一的工业区发展成为高水平、国际化的产业新城区。

2014年,廊坊开发区建成区企业用地,每平方公里土地投资强度22.8亿元,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4亿元,完成税收2.52亿元。以占全市百分之一的土地,承担了全市五分之二的实际利用外资,贡献了六分之一的财政收入,实现了七分之一的地区生产总值、八分之一的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十二五”期间,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出口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了“五年翻一番”。

近年来,通过科技创新、转型升级,推进产业调整,突破空间瓶颈。在产业培育上瞄准高端,在项目引进上精挑细选,在土地利用上精打细算,在规划实施上精耕细作。通过向网络要空间、向产业要空间、向集约要空间,以最集约的方式,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围绕高端产业打造高精尖的经济结构,做精、做深、做高产业体系,以创新驱动为核心动力,用高精尖的尺子,把握产业选择,发挥高端产业集聚优势,实现产业升级。

一是优化存量,促进支柱产业高新化。通过抓“有中生新”,让传统产业“老树开新花”。进一步完善制造业产业链,引导产业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增加研发、销售、总部等职能。抢抓全球产业布局调整机遇,开展择商选资,积极引进高端产业,引进了华为、中国联通、润泽科技、人保北方中心等一批优质项目。目前,装备制造、汽车零部件、食品饮料、电子信息、新型建材产业已成为开发区制造业五大支柱产业,产值、税收、出口占全区的80%以上。形成了现代装备制造业、汽车零部件、信息服务、云数据产业链。全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35.3%,制造业转型取得的初步成效。

二是培育增量,促进科技产业规模化。通过抓“无中生有”,让战略新兴产业“从新芽长成大树”。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科技创新作为开发区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历史机遇,加强对接北京创新资源,做强科技谷、清华科技园等科技创新平台,加快企业服务由工业项目向科技型项目转型,打造经济发展新的“发动机”。2014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达到54亿元,累计上市企业4家。信息服务、云计算等两大重点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3.2亿元。区内工业企业开展创新活动51项,研发投入3.7亿元,申请专利219件,占全市的63.3%,工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是全市的3.7倍。

三是聚焦高端,促进服务产业现代化。加快实施服务业培增计划,重点发展总部、金融、物流等现代服务业。2009年至2014年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现价)17%。开发区成为全省首家“中国青年科技创新活动示范基地”,并成功获得“国家高新技术服务产业基地”“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软件与集成电路公共服务平台云存储服务平台”等多项国家级荣誉称号。2014年,全区集聚的现代服务业项目数量达到46家。经认定的各级总部项目达14个。以科技型服务业为主体的现代服务业占据了全区服务业的全壁江山,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6.2亿元,贡献了全区七分之一的税收收入,提供了全区四分之一的就业岗位。

在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把打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当做筑牢首都环境护城河的政治责任,强力实施“八大攻坚战”“蓝天行动”等专项治理,生态环境迈上了新步伐。全年空气达标天数同比增加21天,重污染天气减少12天。成为全省第一家获批创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开发区。

在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一手抓经济发展,一手抓改善民生”。一是建立了征地拆迁补偿安置机制,确保被征地农民的拆迁补偿费用及时全部到位,确保农民“失地不失利”;二是制定了农村城市化发展规划,推进城中村改造建设,确保农民“失地不失居”;三是建立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创业就业技能培训和鼓励企业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机制,确保农民“失地不失业”;四是建立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和农村孤老病残困扶助救助体系,确保农民“失地不失保”。近五年,财政累计民生投入5.3亿元,人均1.37万元,广大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高。

在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把“强服务”的传统作为开发区的核心法宝,全面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高行政办事效率,保持园区灵活高效的体制机制优势,为投资者提供高效、便捷的投资环境。

当前,廊坊开发区面临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快推进,北京新机场加速建设,特别是省委省政府推进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为开发区发展带来了缕缕春风。将按照我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求,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再创新优势,焕发“第二春”,努力把廊坊开发区建设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桥头堡、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示范区、宜业宜居的国际化产业新城区”。

猜你喜欢

开发区全区京津冀
第十届“我是小画家”全区中小学生书画大赛获奖作品选登
内蒙古自治区召开全区统战部长会议
全区统战部长会议召开
发展前景广阔的淮安高新技术开发区
开发区
挤压还是带动:开发区FDI外溢对无开发区城市经济的影响
南宁市:把握环境保护新常态 担当全区执法排头兵
京津冀大联合向纵深突破
京津冀一化
养老“京津冀一体化”谨慎乐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