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发政府大数据,还差一口气

2015-09-10

南方周末 2015-09-10
关键词:浦东监管部门网络平台

徐上

这年头,走到哪里,你都会遇上一堆人在热议“互联网+”、“大数据”。大数据也够神奇的。凭借它,购物网站分析出你的购物喜好,并精准地投放广告,每每击中你的“软肋”,逼着你爽快掏钱。就因为你下载了一个计步软件,通过你步行范围的大数据,能够判断出你的工作单位和住所,甚至连你常去不是你家的哪个小区都一清二楚。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是2008年5月起施行的。此后很多原先“保密”的信息公开了,但依然戴了顶“依申请公开”的帽子,继续半遮半掩。尤其是执法部门的监管信息,除了每年或每个季度公布一个模糊的“大数据”,至于具体到单位、公司的处罚信息尚属“保密”。原因很多,但业内人士透露主要还是担心处罚程序、处罚文书存在瑕疵,担心咬文嚼字者挑刺,更担心成为行政诉讼的被告。所以最常见的政府部门数据,主要还是来源于统计部门定期公布的一些经济数据。

大数据很神奇,但公开、半公开的大多是商业化的数据,而大数据的“宝库”——政府部门的数据一直藏在“深闺”无人识。不信?你上网搜索一下,就会发现很多诸如大数据在金融监管中的应用、大数据在市场综合监管中的应用、大数据在消费者维权中的应用等等大量研究文章,但研究归研究,转化为成果或措施就也差那么“一口气”。

所以,当2015年8月27日,浦东市场监督管理局迈开监管数据公开的“第一步”,政府监管数据向企业开放,让“沉默”的政府信息开口,线下监管数据与线上平台双向流动多方共享,旋即上了次日《解放日报》的头版头条。浦东市场监管局与网络餐饮平台“饿了么”合作,让日常对餐饮企业的巡查和监管信息在“饿了么”平台公开,消费者以后通过“饿了么”订餐时,就能轻松查阅到政府监管数据。目前已完成入网餐饮企业的市场主体信息基础数据及动态数据的对接,包括营业执照、餐饮服务许可证、食品安全量化分级监管信息,以及受处罚情况。

监管部门与网络平台此次牵手,其实是双赢的。对网络平台来说,使用监管部门的信息,等于抢占了制高点,提高了公信力,能吸引更多的平台使用者。对监管部门来说,不用花一分钱,既让信息公示有了很好的拓展渠道,同时根据消费者的“点评”,来给监管发布“预警”,找准需要重点监管的区域和企业,便于开展分类监管,省心省力还提高效果。

当然,浦东的这次牵手之所以成为新闻,是因为这样的合作还比较稀少。其实,政府机关可以开发的大数据还很多,不仅仅是市场监管部门一家,比如说企业有法人和股东,这些同时作为自然人是否存在着不诚信行为、是否有过经济上的违法行为,公安、法院都有发言权,也都有各自的数据。还有金融监管部门,对这些人有没有拖延还贷、骗贷等等也都有数据。就像近几年经常看到的P2P企业主跑路、发放消费预付卡的企业主跑路的新闻,如果监管部门也能牵手某个网络平台,让消费者点评这些企业的诚信情况,有没有忽悠消费者,那么没有资质的P2P企业就会被及时发现,有卷款跑路征兆的发卡企业也就无处遁形。

今天,你要去浦东的饭店请客吃饭?别急别急,先上网瞧瞧消费者的点评,瞧瞧监管部门给饭店的是笑脸还是哭脸,再“用脚投票”吧!这样,你就知道是该迈左脚还是右脚,或者是赶紧绕道啦。试想,政府大数据都能公开,做生意先查查对方的老底,交朋友先看看对方的诚信,坏人即使想做坏事也会有所忌惮吧。

(作者为上海市工商局公务员)

猜你喜欢

浦东监管部门网络平台
浦东从先行者到引领区
浦东开放,三十年激荡中国活力
30年 浦东实现了“五大跨越”
浦东开发开放
网络平台犯罪及其治理对策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谈“魏则西”事件背后的制度问题
P2P网络借贷的风险与监管研究解析
基于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的二手车市场中监管部门与卖家的博弈
网络平台下家园互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