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香榧研究综述及黔南引种气候分析

2015-09-10刘少轩韦蓉静

绿色科技 2015年8期
关键词:香榧黔南加工

刘少轩,韦蓉静

(黔南州林业科学研究所,贵州 都 匀55800)

1 引言

香榧(TorreyagrandisFort.var.merrilliiHu),红豆杉科,榧属常绿乔木,是我国特有的经济干果树种。主要分布于江苏、安徽、江西、浙江、云南、四川和贵州等省份。香榧籽具有止咳、化痰、润肺、杀虫消积、健脾补气等功效,主要用于治疗钩虫、蛔虫,可预防冠心病,血管硬化等。其营养丰富,含油率高,其种仁含有17种氨基酸,19种矿物元素,有丰富的烟酸和叶酸,是干果中的珍品[1]。香榧假种皮中存在抗癌症、艾滋病及对肝炎病毒有抑制作用的活性物质,还含有木脂素和芳香油成分[2]。另外,香榧树冠美观可作为行道树;木材可用于制作家具、造船、工艺雕刻和工程建筑等;树皮含有单宁,因此,香榧“全身是宝”。目前,国内众多专家与学者对香榧做了大量的研究。本文对香榧的种质资源、生长习性、栽培技术、化学成分及果实加工利用几个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针对香榧生产加工技术提出几点建议,利用黔南气候资料对黔南引种香榧可行性进行分析,并对黔南引种香榧提出几点建议。

2 香榧研究进展

2.1 香榧种源与生长习性

目前,国内众多学者对香榧的土壤营养要求、光照、气候适宜性开展了研究。为了更好地了解香榧的生长习性与生态学习性,金志凤等[3]对香榧的生长习性进行了定性的分析,将浙江省的香榧种植区划分为适宜、较适宜和不适宜三个等级。戴文圣等[4~6]研究得出香榧林地土壤养分比较丰富其环境质量指标和健康指标都是好的但是土壤中的钾比较缺乏所以在施肥过程中要控氮稳磷增钾,香榧对林地中的矿质元素有选择性吸收其中钙元素能提高香榧的品质。香榧的生长在不同的时期对光照的需求不同,生态因子对其的影响也各不相同,其产量对环境因子的要求也各不相同[7~10]。

为引种香榧及发展其产业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需要进一步掌握国内香榧资源状况。早在1927年由胡先骕先生在浙江诸暨及东阳等地方采集榧树果实,最初确定香榧的命名说明香榧种源在诸暨及东阳一带[11],对香榧种品种的分类主要是从种长、果长、单种重及形态特征[12,13]。

2.2 香榧栽培技术与病虫害防治

为了更好地掌握香榧的栽培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措施,香榧从育苗、采穗圃建立和高效栽培技术都有相关的研究。章高升等[14]的研究得出香榧1年苗有两个生长高峰期分别是6月下旬和9月下旬到10月上旬,为施肥和管抚提供依据。郭维华等[15]对香榧的扦插总结出:80%黄砂土拌和20%黄心土作为营养土是最好的,用长度为15~20 cm、粗0.3 cm的嫩枝作穗条,用6号ABT生根粉1 000或300 mg/kg处理20 min的效果最好。在扦插过程中水分管理应少量多次。王文波等[16]对香榧优质壮苗进行研究得出,用三段育苗法有效控制主根生长促进侧根及须根生长,提高造林成活率。钱佳贤[17]研究表明香榧嫁接在3月10~30日是最佳时间。

病虫害的防治也是香榧种植的一个重要环节,在香榧病虫害的研究过程中吾中良等[18]调查研究得出:香榧害虫有59种分为8目28科,病害有5种,害虫天敌有16种分为7目11科。胡中成等[19]对香榧苗木立枯病进行研究和防治得出香榧立枯病主要是终极腐霉、茄丝核菌和黄色镰刀菌3种病原引起。孙蔡江等[20]对香榧紫色根腐病进行防治并提出配套防治方法。虽然对香榧病虫害防治有相应的研究,但是要建立一套科学系统的防治技术还需进行大量的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应研究香榧害虫与天敌之间的关系,建立一套完整的生物防治技术。

2.3 香榧假种皮与果实加工利用

以上研究都是为更好地发展香榧产业服务的,在香榧发展产业的过程中加工利用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陈锐等[21]研究出一种能在最大程度上实现香榧脱皮自动化的装置。对于假种皮提取工艺的研究,朱巧萍[22]、于勇杰等[23]及鲍建峰[24]用微波辅助法、水蒸气蒸馏法、有机溶剂提取法、超临界CO2萃取法及超声提取法来提取香榧假种皮提取物成分得出:不同的方法得出的提取物不一样。对香榧干果加工利用,黄少沛[25]研制出椒盐香榧的加工方法,孙永青等[26]出台一套可行的香榧炒制技术。对香榧假种皮的研究大部分都只是基础性的研究,要应用在生活中还需进一步研究。

2.4 香榧加工的建议

(1)香榧加工预处理的时间较长,需要研究新的加工方法缩短加工时间,加快上市的时间。

(2)对香榧假种皮的处理方式及加工设备需要进一步研究改进,争取既能规模化加工处理假种皮,又不影响假种皮的药用价值。

(3)尽快研究出一种能用于生产规模化的提取香榧假种皮设备,增加香榧假种皮的利用价值

(4)对假种皮应该还要进一步研究其提取物质的成分,希望能发现更有价值的物质存在。

(5)对香榧籽的加工技术应进一步改进,争取保持香榧籽的价值,对加工后的香榧籽应科学分级,编制一个科学系统的分级标准。

3 香榧黔南引种气候分析

3.1 原产地香榧生长适宜气候与土壤

香榧系半阴性树种,性喜温湿凉爽,一般分布在海拔为200~1 000 m向阳山坡之地。据研究,香榧适宜生长气候条件为年均气温14~17℃,年绝对低温-15~-8℃,大于等于10℃有效积温为4 200~4 800℃,年有效积温为3 500~6 000℃,无霜期为207~240 d,年均降雨量为1 100~1 700 mm。香榧生长对土壤的环境要求不是很高,适应性比较强,喜中性到微酸性的壤土,pH值的范围为4.5~8.5,耐贫瘠干旱,红壤、沙(石、砾)灰土都能适应,还可以在裸露的岩石缝中扎根生长。一般在土层深厚、肥沃、湿润、通透性好的酸性到中性的砂质壤土上更能发挥其速生丰产性状[27]。

3.2 黔南气候条件与土壤

黔南地区海拔高度为400~1 100 m,气候条件为13.6~19.6℃,≥10℃有效积温为4 000~5 000℃,年有效积温为5 000~6 000℃,无霜期≥270 d,年降雨量为1 100~1 400 mm。黔南地区大部分为喀斯特地貌丘陵地带,土壤有黄壤、灰色沙土和石砾土,土层较为深厚,经抽样检测大部分土壤pH值为4.9~6.6,为中性到微酸性之间。

通过比较黔南与香榧原产地气候与土壤,在黔南喀斯特地区适宜引进种植香榧,黔南大部分地区气候与土壤都适宜香榧生长。

3.3 黔南引种香榧的建议

(1)在黔南地区罗甸引种香榧时,由于降雨量较少,年绝对高温较高,在此地区引种时要注意遮阳与水分管理。

(2)由于香榧的生长周期较长,根据以往的研究设计不同的种植模式,既解决了短期的经济收入又保护好了香榧苗木的生长。也可在灌木丛中,按照所需的间距和地形特点,进行种植,此举可以保护原有的生态,成林后再根据香榧生长情况,进行疏密间伐,以保证有足够的生存与发展空间。

[1]黎章矩,骆成方,陈晓健,等.香榧种子成分分析及营养评价[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5,22(5):540~544.

[2]周大铮.香榧活性化学成分研究[D].上海:第二军医大学,2001.

[3]金志凤,杨忠恩,赵宏波,等.基于气候—地形—土壤因子和GIS技术的浙江省香榧种植综合区划[J].林业科学,2012,48(1):42~47.

[4]戴文圣,黎章矩,陈晓健,等.香榧林地土壤养分、重金属及对香榧子成分的影响[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6,23(4):393~399.

[5]戴文圣,黎章矩,陈晓健,等.香榧林地土壤养分状况的调查分析[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6,23(2):140~144.

[6]戴文圣,黎章矩,曹福亮,等.香榧林地土壤及其种子矿物元素含量分析[J].浙江林业科技,2006,26(2):14~17.

[7]蓝春能,叶金俊,范明香,等.板栗林下套种香榧试验初报[J].造林与经营,2002(5):20~21.

[8]何 勇.浅析枫桥香榧产量与气象因子的关系[J].安徽农业学报,2008,36(17):7231~7232,7237.

[9]叶 伟,李建武,阮 丽.香榧高产区自然环境因子浅析[J].河南农业科学,2009(3):54~57.

[10]王小明,王 珂,敖为赳,等.基于空间信息技术的香榧适生环境因子分析[J].应用生态学报,2008,19(11):2250~2254.

[11]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12]刘 权,刘 海,肖映林.香榧的种质资源数量分类的研究[J].浙江农业大学学报,1993,19(2):129~134.

[13]陈红星,陈 化,张龙满.浙江省磐安县香榧种资源调查[J].林业科学研究,2004,17(5):660~665.

[14]章高升,徐圣旺,程志刚,等.香榧播种育苗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0(3):223.

[15]郭维华,杨共鸣,李金昌,等.香榧容器育苗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0(5):191.

[16]王文波,朱永淡,张建成.香榧优质壮苗培育技术[J].绿色科技,2011(1):46~48.

[17]钱佳贤.香榧苗嫁接时间适宜性初探[J].现代园艺,2011(20):9.

[18]吾中良,徐志宏,陈秀龙,等.香榧病虫害种类及主要病虫害综合控制技术[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5,22(5):545~542.

[19]胡中成,郑伟刚,程亚军,等.香榧苗木立枯病症状及防治试验[J].浙江林业科技,2005,25(1):56~58.

[20]孙蔡江,杨惠萍.香榧紫色根腐病的防治[J].浙江林业科技,2003,23(5):43~44.

[21]陈 锐,宋慧芝,张京平.香榧脱除假种青皮工艺与技术的研究[J].农业装备技术,2011,37(1):17~19.

[22]朱巧萍,高雪平,程 璐,等.微波辅助提取香榧假种皮挥发油及其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活性[J].江苏农业科学,2013,41(5):309~311.

[23]于勇杰,张 晶,戴智慧,等.不同方法提取香榧假种皮提取物成分的GC—MS分析[J].核农学报,2014,28(8):1421~1429.

[24]鲍建峰,吴晓琴.香榧假种皮中总多酚的超声提取工艺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10,31(11):293~295.

[25]黄少沛.优质椒盐香榧的加工方法[J].中国农村科技,2007(4):27~28.

[26]孙永青,葛苏明.香榧炒制机及炒制工艺[J].浙江农村机电,2004(5):22.

[27]叶传伟.洞桥香榧的气候适应性研究与种植推广对策[J].安徽林业科技,2008(2):17~22.

猜你喜欢

香榧黔南加工
《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杂志订阅单
认识“超加工食品”
自由曲面加工中数控加工技术的应用
老 爸 和香榧
老爸和香榧
东阳香榧变身“财富树”
山·水·乡愁
——黔南示范小城镇集锦(之二)
黔南文艺界3-4月大事记
图解黔南五年 高歌猛进
全域旅游嘉年华我在黔南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