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平南县木薯产业发展的农业资源评价

2015-09-09黄位权黄培钊蒋代华等

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14期
关键词:平南县评价

黄位权 黄培钊 蒋代华等

摘要:利用丰度指数评价模型对平南县木薯产业发展中的农业资源(土、水、肥)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平南县农业资源的综合资源丰度指数为14.87~17.80,平均丰度指数为16.36,丰度指数官成镇最高(17.80),寺面镇最低(14.87),各乡(镇)的综合丰度指数差别不大。除了寺面镇、平山镇、大坡镇的丰度指数外,其他乡(镇)的丰度指数均超过均值。农业资源评价标准指出综合丰度指数>16为良好,依据该标准平南县全境的农业资源配置总体上适合木薯产业的发展需要。

关键词:平南县;木薯产业;农业资源;评价

中图分类号:S88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5)14-3403-04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5.14.018

Agricultural Resources Evaluation Based on Pingnan Cassava Industry Development

HUANG Wei-quan,HUANG Pei-zhao,JIANG Dai-hua, Li Wei,YANG Xue-yan

(Agricultural College,Guangxi university,Nanning 530004,China)

Abstract:Analysed and evaluated agricultural resources(soil,water and fertilizer)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assava industry in Pingnan county based on the abundance index evaluation model.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mprehensive resource abundance index of Pingnan county was between 14.87~17.80,with an average abundance index was 16.36, the highest index of abundance was Guancheng town(17.80),and the lowest was Simian town(14.87), littl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other townships' composite index of abundance.Besides Simian town, Pingshan town, Dapo town, the abundance index of the rest townships were exceed the average value. The abundance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comprehensive index>16 was a good standard, according to the standard agricultural resources configuration overall the territory of Pingnan county was suitabl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assava industry.

Key words: Pingnan county;cassava industry;agriculture resources;evaluation

我国农业资源评价的研究起步于20世纪30年代,首先从土地资源研究开始,经过对农业资源理论的深入研究,对于农业资源的评价逐步从单项资源发展到整体资源。闵庆文等[1]利用综合指数法、区位商法等评价方法,对南京地区的主要农业资源进行了定量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利用资源优势度分析法进行了综合评价。姜文来等[2]提出了区域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系统评价的两大基础理论,即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生态-经济-社会耦合理论,构建了区域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及综合量化模型。丁娟娟[3]将资源丰度指数概念和模型应用于农业生产系统的系统诊断,得出用资源丰度指数来诊断一个地区的农业资源状况是可行的。徐勇[4]通过对农业资源的农业生产行为特征及高效利用途径进行系统分析,筛选、构建和设计出了农业资源高效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孙进群等[5]综述了国内近年农业资源评价与利用研究的基本情况,并提出农业资源评价与利用研究的发展方向。刘军[6]在阐述农业资源评价综合原则的基础上,构建了湖南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的方案,得出2001-2008年湖南农业资源利用的评价结论。西方发达国家对于农业资源的研究比较早,农业资源最早于公元前由Aristotle提出,经过西方学者的不断深入研究[7-10],至18世纪末,西方农业学家、地理学家、农业经济学家先后对农业资源的区划和利用进行研究,至1984年,国外科研人员已研究得到农业资源评价的基本模型体系[11,12]。

随着人们对农业资源评价系统的不断完善和平南县木薯产业发展的需要,对农业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促进平南县木薯产业的快速发展,优化平南县农业资源的配置,提高农业资源(土、水、肥)的利用效率,开展了对平南县木薯产业发展中的农业资源(土、水、肥)因素的分析和评价,可为平南县及相近区域木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13]。

1 研究方法

本研究在对平南县农业(土、水、肥)资源进行评价分析时,根据农业资源评价指标体系原则,结合平南县的实际情况,在文献资料和统计资料中搜集、整理、分析得出平南县农业资源的发展现状,建立丰度指数数学模型,对平南县的农业(土、水、肥)资源进行分析,以各乡(镇)为单位计算农业(土、水、肥)资源的要素指标,最后分析资源要素指标。

1.1 采用丰度指数模型

资源丰度通常是指各类资源的富集和丰富程度,为资源的自然属性。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资源丰度指地区单项资源的丰度或某类资源组合的丰度,也可指某个国家或地区内各种自然资源的总体丰度。资源丰度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资源丰度可以表示为人均资源占有量,是制定地区规划和长期发展策略的重要依据[14-17]。资源丰度指数模型为:

R=■■(i=1,2,3,...n)

资源丰度指数(R)是描述资源丰富程度的一个指标,设集合A={a1,a2,a3...an}为资源要素,A0={a01,a02,a03...a0n}为资源要素标准量,其中资源要素为:a1为年日照时数、a2为作物生长季、a3为年有效积温、a4为年降水量、a5为土壤钾肥肥力、a6为土壤磷肥肥力、a7为灌溉水量、a8为灌溉机械(I)、a9为化肥用量(Fk)、a10为化肥用量(FP)。

Ri=■(i=1,2,3,...n)

如果Ri>1,说明资源要素ai较为丰富,是农业生产的促进因素;如果Ri<1,则说明资源要素ai不足,可能成为农业生产的限制因素。各种资源要素标准量如表1所示。其中资源标准量参考王宏广[18]的资源当量参数修正,按每形成500 kg作物生产力所需要的各资源要素的数量表示,是综合各种资料的平均值[19]。

1.2 评价指标体系的选取

农业资源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巨大的系统,因此指标体系也是一套复杂的体系。评价时选取的指标应针对农业资源指标本身,这样才具有代表性,在进行农业资源评价中,各指标均反映出农业自然条件对木薯产业生长的影响程度,以及不同品种的木薯生长需要的自然条件是否受到限制,才能充分体现农业资源的特点。根据平南县木薯产业发展的农业资源(水、土、肥)的特征和利用现状,本研究选取王宏广[18]的资源当量参数。

2 平南县农业(土、水、肥)资源综合评价

根据平南县木薯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具有农业意义的10项指标来分析评价各乡(镇)之间的农业资源差异。2008年平南县各乡(镇)农业资源指标和指标计算结果见表2和表3。

结合表2和表3的数据可得,平南县各乡(镇)年日照时数、作物生长季、年有效积温、年降水量、钾肥用量、磷肥用量、灌溉水量资源要素的丰度指数均大于1,说明平南县各乡(镇)这七项资源要素比较丰富;而土壤钾肥肥力、磷肥肥力两项资源要素的丰度指数均值均小于1,其中土壤钾肥肥力部分乡(镇)大于1,说明平南县旱地土壤钾肥肥力分布不均匀,这两项资源要素不足;灌溉机械(I)资源要素的丰度指数在部分乡(镇)大于1,说明灌溉机械(I)资源要素是部分乡(镇)木薯产业发展的促进因素,而在部分乡(镇)却是限制木薯产业发展的因素。全县各乡(镇)农业资源综合丰度指数如图1所示,平南县农业资源(土、水、肥)的综合资源丰度指数在14.87~17.80之间,平均丰度指数为16.36,丰度指数最高为官成镇(17.80),最低的为寺面镇(14.87),各乡(镇)的综合丰度指数差别不大。

3 小结与讨论

3.1 土壤肥力和pH因素

根据平南县的土壤调查情况和现状分析以及丰度指数模型评价的结果来看,土壤钾肥肥力、磷肥肥力两项资源要素的丰度指数大部分乡(镇)小于1,其中土壤钾肥肥力部分乡(镇)大于1说明平南县旱地土壤钾肥肥力分布不均匀,这两项资源要素不足,限制了该县木薯种植产业的发展。由于平南县的旱地土壤有机质的含量不高,整体偏低,是影响土壤钾肥和磷肥肥力不足的关键因素。平南县木薯生长受到了旱地土壤肥力含量水平的影响,有些地方土壤比较贫瘠,有些土壤养分较高。由于平南县的南北都属于山地,因此,要根据平南县不同山地土壤贫瘠状况补充土壤中速效钾和速效磷。根据资料调查,平南县各乡(镇)土壤pH总体呈降低的趋势。这种情况下,应该首先对酸性土壤特别是强酸性土壤施用石灰中和酸性,并选用碱性或中性肥料,如碳酸氢铵或尿素、高浓度复合肥、钙镁磷肥等,既可中和土壤酸性,又可提高肥料利用率。改变施肥种类可以适当调节土壤酸碱度,提高肥料利用率,可起到较好的增产效果。

3.2 水资源和水利设施因素

平南县的灌溉水量资源要素的丰度指数大于1,而灌溉机械(Ⅰ)资源要素部分乡(镇)大于1,说明平南县水资源满足木薯产业的发展,但水利设施在平南县的分布不均匀,限制了木薯产业的发展。平南县除了西江外,还有白沙江、秦川河、大同江等几大河流,大、中、小型水库遍布境内,平南县因所处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南、北部山区和中部平原气候条件有所不同,但水资源分布差异较小;从平南县的地域来看,从南到北平南县中部地区的乡(镇)基础设施比较完善,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镇化水平较高,而南部地区和北部地区的乡(镇)基础设施落后,水土流失较严重,经济发展水平和基础设施条件较差,木薯种植区域绝大部分在南、北地区,水利基础设施成为制约木薯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要充分利用现有水利设施资源,不断完善水利设施建设,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木薯产业发展。

3.3 化肥用量

从丰度指数评价可以看出,钾肥用量、磷肥用量资源要素的丰度指数均大于1,说明平南县各乡镇这两项资源要素比较丰富,是该县木薯种植产业发展的促进因素。但平南县的钾肥和磷肥用量比较大,施肥单一,施用方法不当,造成土壤磷固定,钾不足,肥料利用率下降;有机肥料施用量少,土壤有机质含量偏低,氮素相对磷钾不足,所以,要合理增施氮肥,同时提高土壤氮磷钾的利用效率。土壤过酸过碱都会降低肥料养分的有效利用,直接影响木薯生长。

采用丰度指数模型对平南县农业资源(土、水、肥)的评价表明,平南县农业资源的综合资源丰度指数为14.87~17.80,平均丰度指数为16.36,丰度指数最高是官成镇(17.80),寺面镇最低(14.87),且各乡镇的综合丰度指数差别不大。农业资源综合丰度指数>16为良好,依据该标准说明平南县全境的农业资源配置总体上适合木薯产业的发展需要;平南县要保持木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还需要不断优化农业资源的配置。通过不断提高土壤肥力质量,降低土壤酸度,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和土壤肥力;充分利用现有的水利资源和水利设施,合理、科学使用肥料,各单位、各部门要密切配合,调动各方面的有利因素为平南县的木薯产业提供平台和条件,在充分发挥农业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合力做大、做强平南县的木薯产业。同时,平南县农业资源的配置还存在优化的空间,针对资源配置的不足,提出了如下措施和建议:①优化施肥用量和种类,进行配方施肥,提高肥料利用效率;②降低土壤酸度,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肥力;③充分利用现有水利设施资源,不断完善水利设施建设,提高水利资源利用效率。

参考文献:

[1] 闵庆文,李湘阁,李丽平.南京地区农业资源的综合评价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1998,7(3):242-247.

[2] 姜文来,罗其友.区域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系统评价模型[J].经济地理,2000,20(3):78-81.

[3] 丁娟娟.农业资源评价-资源丰度指数评价法[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0,12(2):78-81.

[4] 徐 勇.农业资源高效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初步研究[J].地理科学进展,2001,20(3):240-246.

[5] 孙进群,雷 娜.我国农业资源评价与利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6):20899-20901,20905.

[6] 刘 军.湖南省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3):65-70.

[7] 范文波.坡耕地土壤结皮的成因及其作用研究[D].西安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1.

[8] 莎缪尔森.经济学[M].高鸿业,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9] 于光远.资源、资源经济学、资源战略[J].自然资源学报,1986(1):1-2.

[10] 王石立.作物农业气候区划[J].气象科技,1983(1):63-65.

[11] 傅伯杰,陈利项,马 诚,等.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与方法[J].自然资源学报,1997,12(2):112-118.

[12] 吴国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3,11(2):141-143.

[13] 罗兴录.广西木薯产业化发展战略思考[J].耕作与栽培,2001(4):59-61.

[14] 何 晶.广西木薯产业发展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2012.

[15] 杨萍果.基于资源丰度指数模型的石家庄市农业资源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18(4):104-107.

[16] 欧阳娟娟,李巧云,关 欣.基于资源丰度指数的郴州市农业资源的初步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2):13636-13637, 13640.

[17] 吴国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3,11(2):141-143.

[18] 王宏广.中国农业问题潜力道路效益[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3.

[19] 李建东,郭 瑞,纪 庆,等.采用资源丰度指数评价法评价辽宁农业资源[J].辽宁农业科学,2006(3):18-20.

猜你喜欢

平南县评价
SBR改性沥青的稳定性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广西南平:“检察+妇联” 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
The Primary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Based on the Psychology of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广西:平南县获“中国石硖龙眼之乡”称号
平南县妇幼保健院儿童住院患者季节性变化分析
你好,春天!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关于项目后评价中“专项”后评价的探讨
广西平南县三桂食品:红薯产业前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