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哈尔滨市主要湿地公园及可持续发展策略*

2015-09-09谢冰涵苑泽宁

关键词:太阳岛群力呼兰河

谢冰涵,苑泽宁

(哈尔滨师范大学)

0 引言

湿地是水生与陆地生态系统的过渡区域,与森林、海洋并称为世界三大生态系统[1].湿地不仅是重要的自然资源,也是宝贵的国土资源[2],湿地有其脆弱性,因此,保护湿地是实现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关键.从20世纪60年代起,随着人们对湿地认识的提高和现代城市生活的需要,展开了湿地公园建设[3].湿地公园是湿地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湿地生态恢复的有效途径和主要模式[4],到2010年底,全国各类湿地公园总数达到300余处,遍布31个省(区、市)[5].湿地公园的开发建设不仅可以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还可以使人深入了解湿地,使湿地为旅游提供便利、优越的条件.但是,湿地资源保护与湿地开发利用之间总是存在着矛盾[6-7],因此,如何使湿地的破坏最小化,资源的利用最大化成为湿地保护与开发的重要内容.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主要湿地公园有太阳岛国家湿地公园、呼兰河口湿地公园、金河湾湿地植物园、群力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和白鱼泡湿地公园,这些湿地公园各具其特有的自然景观,但也面临着各种生态环境问题,因此,在湿地公园的开发建设中保持其可持续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1 哈尔滨市主要湿地公园

1.1 湿地公园

湿地公园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我国的湿地公园,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的通知》,定义为“采取多种形式,加快推进自然湿地的抢救性保护,对不具备条件划建自然保护区的,也要因地制宜,采取建立湿地保护小区、各种类型湿地公园、湿地多用途管理区或划定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等多种形式加强保护管理”,及其他湿地保护管理文件指导下划建的公园类型,是我国湿地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湿地公园具有物种及栖息地保护、生态旅游和生态环境教育的功能[8].

1.2 哈尔滨市主要湿地公园

1.2.1 太阳岛国家湿地公园

太阳岛国家湿地公园位于哈尔滨市松北区松花江北岸,总面积约1×104hm2,与哈尔滨市区隔水相望,是全国最大的城市湿地公园.公园内主要土壤类型有草甸土、黑土、沙土、沼泽土、泥炭土等,地貌类型属于内陆河川平原,主要地型有河漫滩沼泽地、低平地、平缓坡地、岗丘及洼地[9].公园内林地、灌丛、草甸、沼泽和水域相互交替,为动物的觅食、栖息和繁衍提供良好的自然条件.主要分布着樟子松、紫椴、紫丁香等植物(见表1)[10].太阳岛湿地公园的主要特色是夏季绿茵葱郁,充满生机,冬季冰清雪洁,玉树银花.备具特色的“水阁云天”为园中之园,欧式风格的俄罗斯小镇具有异国风情.还有太阳山、太阳湖、太阳石、避雨长廊、天鹅湖等湿地景观.

太阳岛湿地公园是松花江流域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哈尔滨市重要的湿地资源,具有削减松花江洪峰、调蓄洪水及旅游休闲功能[11].同时,也面临着如下主要问题:(1)湿地土壤和水体污染加剧,人类活动是破坏湿地公园的主要因素之一.随着哈尔滨城市发展的步伐加快,大量工业废水、生活污水被排入松花江中.部分水面和土壤受到污染,湿地的生态功能受到破坏,影响了地表径流向湿地的汇聚[12].(2)湿地面积减少.随着哈尔滨市人口的增长,城市和工业用水的增加,减少了湿地的水源供应,松花江流域农业开发不断向低河漫滩湿地逼近,使湿地面积不断减少,湿地生境破碎化明显.湿地的生态功能破坏将直接导致湿地面积锐减,进而导致湿地生态系统的不稳定性增加,抵御干扰能力下降,脆弱性增大[12].(3)生物多样性减少.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及化肥农药的流失,使水体有毒污染物增多,富营养化严重,湿地内生存空间的减少直接导致了湿地内生物多样性的降低.湿地生态环境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将导致调节小气候的能力降低,湿地碳储能力下降,形成局地气候变暖,使得夏季气候较干.

1.2.2 呼兰河口湿地公园

呼兰河口湿地公园位于哈尔滨市呼兰区南部,呼兰河河口,沿松花江北岸呈东西带状延伸,总面积约为1.9×104hm2.湿地内生物多样性丰富,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东方白鹳、丹顶鹤,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如大天鹅、白枕鹤、鸯,以及濒危物种白琵鹭[13].有国家级保护植物胡桃楸、紫椴、野大豆、莲、小慈姑等[14]及植物20余科(见表1)[15].呼兰河拥有得天独厚的寒土黑地资源,该区域内60~100 cm厚的黑色腐殖质性土壤即寒土黑地,具有机质含量高、土壤肥沃、土质疏松的特性,最适农耕,被称为“土中之王”.呼兰河口湿地公园包括栈道自然游湿地、观赏芦苇丛、沙滩浴场、农家乐采摘、看河口日落日出、萧红故居等景观.

目前,该区域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土地资源的破坏.上世纪90年代,呼兰河两岸80% 以上的湿地被开垦,使湿地面积减少,湿地水位下降,导致部分沼泽植被向草甸演替[16].湿地周边农田施用化肥、农药等,使水体富营养化和污染,对水生动物的生存也造成影响.近年来,由于过量采砂,河道中的沙子被抽空,岸边滩涂地大面积垮塌,采砂船沿着垮塌处继续抽砂,导致成片的滩涂草原受到大面积破坏.

1.2.3 金河湾湿地植物园

金河湾湿地植物园位于松花江北岸,总面积约1.8×102hm2,是哈尔滨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示范区.滩地属高漫滩区,地形变化较大,湿地类型包括河流、泡沼湿地、草本沼泽湿地等.主要分布着桑树、山丁子、稠李、牛尾草等 (见表 1)[17-18].金河湾湿地植物园的特色是根据滩地的水流条件和植物的分布特征,分为六个功能区:即“一岛”位于滩地的中部,形成典型水流堆积地貌,海拔最高处与松花江防洪纪念塔尖高度相同(+142 m).“二滩”位于该植物园北汊入口,是江水环流的淤积带,是天然的沙滩浴场.“三岗”是自然形成并保留较典型的三道高地,桑树岗、山丁子岗、山里红岗.“四园”位于高地、水面之间,以不同季节野生植物为依据,分为百草园、百花园、百果园、百态园.“五池”是利用取土坑相互贯通,环抱洲岛,可以随松花江水位变化形成流动水体,包括莲花池、睡莲池、浮萍池、菱角池、芦苇池.“六洲”位于五池之中和沙滩区,在人工辅助下形成适宜于水鸟生存的环境,包括白鹭洲、江鸥洲、野鸭洲、鸳鸯洲、大雁洲、天鹅洲.

以前,由于缺乏保护,非法挖沙、倾倒建筑残土、开垦耕地等因素,使金河湾湿地原有的基地和地貌受到了严重破坏,坑边岸边塌陷,水土流失,破坏了地表植物生存的自然条件,耕地大面积沙化[18].近年来,正在进行金河湾湿地的恢复工程.

1.2.4 群力国家城市湿地公园

群力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松花江南岸,是全国首个雨洪公园,坐落于哈尔滨市群力新区外滩,是哈尔滨市区唯一的天然湿地.土壤类型以草甸土为主,地势平坦,总面积约34 hm2,平均高程+117.57 m[19],分布着旱柳、白桦、红皮云杉、樟子松、五角枫、小叶丁香、荷花、芦苇等 (见表1)[20].新区建设以高科技产业园、无污染的研究机构、金融及居住、文化等为主体,不允许建有污染的工厂[21].

表1 哈尔滨湿地公园分布的主要植物种类

群力外滩湿地现有大面积的农田地,一些撂荒地已被逐渐演替的自然植被覆盖.由于周边的道路建设和高密度城市的发展,使湿地的水资源枯竭,大部分鱼塘坝改为耕地,水土流失严重,湿地机能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水体环境和土壤基质需要恢复.

1.2.5 白鱼泡湿地公园

白鱼泡湿地公园位于哈尔滨市巨源镇,距哈尔滨市约25 km,因盛产白鱼而得名.面积约1.6×102hm2,是黑龙江省唯一的生态系统完整的原始生态湿地公园[22].地貌类型主要为沼泽湿地,常年积水,丰水期水深可达3 m,其水源特点是除夏季雨水汇集外,区域内有自喷式泉眼,冬季不冻.主要分布植物有慈姑、水葱、香蒲、小叶章、菖蒲、泽泻、芦苇等 (见表 1)[23].白鱼泡湿地以其独具特色的自然和文化景观为湿地旅游提供了有利条件.公园的中部有芦苇荡,荡中还有荷花泡、冷泉、湖心鸟岛等景观,形成自然稳定的生态群落,让人们更好的领略白鱼泡湿地的自然风光.

目前,白鱼泡湿地公园主要面临如下问题:湿地附近稻田施用的化肥、农药对水体造成污染,农民在稻田和鱼塘劳作时产生的噪声对湿地内的水禽影响很大,尤其是在繁殖期对水禽的惊扰影响其繁衍.

2 湿地公园可持续发展策略

湿地公园建设是湿地保护工作的重要环节,我国湿地公园的建设正处于探索阶段[8],在建设的同时重视其保护才能实现湿地公园的长远发展.哈尔滨市主要湿地公园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各有差异,保护的对策和措施也应遵循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的原则,旨在保障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维持湿地生态系统的平衡.

2.1 通过区域生态恢复保护湿地公园

生态恢复最主要的内容是物种多样性的恢复和土壤肥力的恢复.湿地水体污染是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生物群落组成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以太阳岛湿地公园为例,在控制水体污染的同时,积极地开展太阳岛湿地的退耕还湿工作,通过恢复湿地土壤及原生植物群落来逐步恢复湿地原生环境,并加强对湿地外围保护区的管理工作[11].使湿地资源在保护中利用,以利用促进保护,为合理开发利用同类湿地公园的自然资源提供模式和指导[24].恢复建设呼兰河口湿地,对于保护本地区的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是至关重要的.在较长时间、大规模的开发过程中,呼兰河口湿地资源受到一定破坏,所以,在其生态恢复的过程中,加强保护和管理力度的同时,实施退耕还湿,严格控制湿地周边农田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尽量减少农药、化肥对环境的污染,推广和扩大绿色食品的种植[16].随着湿地大面积的恢复,湿地生态系统将更加完整,为珍稀鸟类提供更佳的生态环境.针对群力外滩湿地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情况,湿地生态恢复的首要任务即土壤基质的恢复,对于水体环境的培育要引入活水,增加土壤持水性,保证水生态环境的连续性.同时,注重湿地植被的整体性和多样性,为水生动物和其它野生动物提供适宜的栖息环境[19].

2.2 建设复合湿地保护湿地公园

复合湿地的建设实质是对天然湿地的生态修复工程,不仅能避免人工湿地及自然湿地的不足,而且改良后的湿地对复合湿地系统净化作用明显,可使湿地已退化或降低的生态功能得到恢复[25].以白鱼泡国家湿地公园为例,通过建设复合湿地,可以将白鱼泡过剩的水源浇灌稻田,在维持湿地存在的同时,发挥湿地的功能.通过对湿地内慈姑、水葱、菖蒲等9种代表性的湿地植物进行研究发现,香蒲对生活污水的净化能力最强,多种植物组合的湿地植物群落净化污水的能力要强于单种湿地植物[23],可见利用复合湿地生态系统用于处理城市污水,在节约资金的基础上扩大对湿地的利用.

城市雨洪公园为复合湿地的建设也提供了新的思路.严重的城市内涝会带来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尤其是2012年7月北京发生严重城市内涝灾害,更凸显城市泄洪的重要性.城市雨洪公园作为湿地公园的一种新类型,在一定程度上是解决城市内涝灾害的有效途径.于2009年建设的哈尔滨群力雨洪公园不仅可防止城市内涝灾害,而且具有向湿地汇集水源的功能,雨洪公园已使哈尔滨市群力外滩湿地得到了一定的恢复和改善,为居民提供了优美的休憩场所和生态体验[26].

2.3 完善法制体系保护湿地公园

完善的法制体系和政策是有效保护湿地和实现湿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27].美国早在1972年制定的《安全饮用水法》第44条明确规定:湿地的开发活动应将对湿地的影响降到最低,如果开发者无法将此影响避免会降至最小,则应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生态补偿[28].美国2008年发布的湿地保护及管理条例《减少水资源损失的补偿规则》,引入的流域管理理念也值得我们借鉴.《黑龙江省湿地保护条例》的颁布实施,标志着黑龙江省湿地保护进入了法制化阶段,对湿地的管理、利用、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的主要职责以及禁止在湿地范围内从事的活动予以明确规定.哈尔滨湿地公园的保护关系着松花江流域的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也和松花江流域的综合管理与调控密不可分.因此,强化对湿地的环境监督管理也是十分必要的,做好资源的养护增殖,实现持续利用[29].

2.4 强化公众意识保护湿地公园

增强管理决策者和公众对湿地保护重要性的认识是保护湿地公园最直接的途径.然而,根据我们在太阳岛国家湿地公园实地调查问卷显示,公众对湿地及湿地保护的认识还需进一步提高(如图1所示).在被调查者中,对湿地关注并感兴趣的占59.18%,对湿地重要性非常了解的却只占8.08%,68.00%的人认为破坏湿地一定对人们的生活产生影响,29.90%的人认为湿地状况对人们的生活影响较小,认为湿地保护工作做得较好的占24.49%,对湿地保护工作比较看好的只有19.19%,90.6%的人认为保护湿地的责任不仅在于政府颁布条例,每个公民的参与也是至关重要的.而人们了解湿地的主要途径是通过媒体和网络,可见,加强宣传是保护湿地的重要环节之一.由此,提高公众对湿地环境功能和生态效益的认识,强化保护意识和资源忧患意识.通过“湿地日”、“爱鸟周”等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并借助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湿地知识,使公众了解湿地资源利用和保护的精确信息,增强公众参与意识,提高公众参与湿地保护和管理的有效性和积极性[30].

图1. 湿地重要性认知调查统计

3 结束语

发展湿地公园,既有利于充分发挥湿地多种功能效益,又有利于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对改善区域生态状况,满足市民亲近湿地的需求,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5].

[1]国家林业局.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2]史丛冰,王继富,王影,等.大庆湿地景观及保护策略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2,(5):273-277.

[3]刘国强.我国湿地公园规划、建设与管理问题的思考[J].湿地科学与管理,2006(3):21-24.

[4]陆健健,王伟.湿地生态恢复的主要模式—湿地公园建设[J].湿地科学与管理,2007(2):28-31.

[5]张曼胤,崔丽娟,李伟,等.湿地公园建设中的景观设计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1(11):292-296.

[6]Hostedde B S,Walters D.Wetland management:Analysis of past practice and recent policy changes in Ontario[J].J Environ Man,2007(1):83-94.

[7]刘静,苗鸿,郑华,等.卧龙自然保护区与当地社区关系模式探讨[J].生态学报,2009(1):259-271.

[8]颜文涛,陈舒一郎.浅谈山地城市湿地公园的规划—以重庆市北部新区九曲河湿地公园规划设计为例[J].室内设计,2010(5):45-49.

[9]吴妍,赵志强,龚文峰,等.太阳岛湿地景观生态安全综合评价[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0(1):101-104.

[10]张俊玲,卓丽环,许易梅.风景区木本植物群落结构分析[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9,(7):33-35.

[11]沙迪,王孝本,谷晓红,等.哈尔滨太阳岛湿地可持续发展对策[J].区域经济,2008(7):9-11.

[12]安娜,高乃云,刘长娥.中国湿地的退化原因、评价及保护[J].生态学杂志,2008(5):821-828.

[13]呼兰河口将成湿地生物物种库和基因库http://www.china.com.cn/environment/2008/05/08/content.

[14]程旭.呼兰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研究[J].防护林科技,2013(8):14-19.

[15]孙萍,姜洋,王新鹏.呼兰河口区域种子植物区系[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3(8):82-85,90.

[16]程旭.呼兰河口湿地保护区现状及保护对策[J].防护林科技,2013(7):74-75.

[17]李震,王岩茹,殷志鹏.湿地植物在金河湾公园中的应用与建议[J].水利科技与经济,2009(9):804.

[18]孙翠玲,王春光,王岩茹.金河湾湿地恢复工程水土保持技术应用与研究[J].水利科技与经济,2008(8):637.

[19]张国涛.城市湿地生态保护探索—以哈尔滨群力外滩湿地保护利用规划为例[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11):185.

[20]赵霜,岳桦,李青.哈尔滨市群力新区雨阳公园湿地植物配置相关问题研究[A]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C],2011.743–747.

[21]苏黎云.哈尔滨群力新区体育公园景观方案设计[J].现代园林,2009,(9):13-16.

[22]阴祖峰.维系生态平衡,推进旅游发展—白鱼泡湿地公园开发保护齐头并进[N].哈尔滨日报,2007,08-13(003).

[23]肖洋,范晶.哈尔滨市典型湿地植物净污能力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14,(3):295-299.

[24]赵宪波,肖丹,周绍春,等.哈尔滨太阳岛国家湿地公园资源调查及其评价[J].野生动物,2008(4):217-219.

[25]谷飞飞,洪剑明.复合湿地系统净化冷水鱼养殖废水的研究[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5):37-41.

[26]佚名.全国首个雨洪公园群力国家城市湿地公园[J].中州建设,2012,(2):73.

[27]谢文海,王晓平.中国的湿地及保护[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1,(3):98-101.

[28]赵彦泰.美国的生态补偿制度[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0.

[29]钟雷,于洋,赵徐,李玖祎.哈尔滨市太阳岛湿地生态环境特征及其保护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0(4):153-154.

[30]邓宏兵,任宪友,张毅.中国湿地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J].热带地理,2003,(4):299-303.

猜你喜欢

太阳岛群力呼兰河
求函数解析式的三种常用方法
语言活动:秋天果子多
COMET职业能力测评对学生能力培养的应用与实践
梦游呼兰河(组诗)
相约太阳岛
胸间自有山水
浅谈《呼兰河传》中萧红的“赤子之心”
概念整合视阈下文学翻译创造性叛逆解读——以萧红《呼兰河传》英译本为例
雪韵太阳岛
The Sun Isle of Harb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