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林铁战斗在晋察冀

2015-09-07姚小光李金明

红岩春秋 2015年8期
关键词:冀东抗日天津

姚小光 李金明

林铁在巴黎

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在这个重要的日子里,我们不禁想起了那些为中国抗日战争作出巨大贡献的老一辈革命家们。从四川省万县(今重庆市万州区)走出去的林铁同志就是其中一位。

为充实武装起义骨干 ,他独自前往天津农村秘密办班

林铁(1904年-1989年),原名刘树德,出生于万县一个乡村知识分子家庭。早年在万县中学读书时,参加了学生反对日本轮船进入万州码头的斗争。高中毕业后,相继在北京中国大学、中俄大学和法政大学读书,参加了李大钊领导的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反对段祺瑞政府卖国罪行的斗争。1926年11月,林铁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党支部组织委员、代理党支部书记。从此走上职业革命家的道路,在极其险恶的环境下,积极从事革命活动。1928年,林铁赴法国巴黎大学学习,任中共留法委员会委员,训练部部长、书记。1932年1月,赴莫斯科列宁学院学习。因抵制王明,下放劳动。1933年入东方大学学习,任中共东方大学中国支部书记。

1935年冬,林铁从苏联回国,任东北军第53军中共工委书记,与孙志远、刘澜波同志一起成功策反该军团长吕正操,并且遵照中共中央指示,要求吕正操指挥部队停止北上,留在由弓仲韬发展多年并且党群基础不错的安平县、深泽县,联合当地游击队组建冀中抗日根据地。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拉开了全面抗战的序幕。8月下旬,中共中央在陕北召开洛川会议。毛泽东在会议上指出:红军可以一部于敌后的冀东,以雾灵山为根据地进行游击战争,创建冀热边根据地。与此同时,将在陕甘宁边区的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第八路军,立即东渡黄河,挺进华北抗日前线,打击侵华日军,创立包括晋察冀边区在内的华北抗日根据地。为实现中共中央这一政策,中共北方局书记刘少奇提出在冀东准备发动抗日武装起义,并对组织冀东武装起义作了具体部署。

为此,中共河北省委作了组织上的调整,省委书记李运昌任中共冀热边特委书记,林铁任省委军事部部长,参与领导组织冀东武装暴动。为了培养武装暴动的军事骨干力量,省委决定由林铁负责,在天津秘密举办军事训练班,目的是把经过训练的骨干输送到冀东斗争的第一线。林铁接受任务后,立即化装前往天津。

在蓟县李家庄开展工作,以饱满的革命精神投入到抗日游击战场

1937年9月,林铁一身长衫,头戴礼帽,带着一个公文包,一副生意人打扮,独自乘火车来到天津。此时,天津已经沦陷,火车站被日军占领。林铁下了火车,边走边用目光冷静地扫视着周围的情况。车站内,一队队荷枪实弹的日本士兵来回巡视着,看到可疑人员马上搜身检查,相隔不远处就停着日军的一辆军用坦克。由此可见,日军对火车站封锁很严。

林铁顺利走出火车站,进入市区。街上,行人不多,大都行色匆匆,不时有端着枪的日军从街中心耀武扬威地走过。林铁的脑海里不断闪现着一幅简易地图,那是临行时,一位熟悉天津的战友给他绘制的。林铁记性好,看了几遍就记住了。

1944年,冀中军区领导干部合影(左起:林铁、杨成武、金城、李志民、罗玉川)

天津沦陷后,中共河北省委宣传部长兼天津市委书记许志庸,在英租界福顺里12号,也就是他母亲的住宅里建立了天津市委领导机关,领导天津各地的武装力量进行抗日战争。这一次到天津秘密举办培训班,也是由天津市委直接派人接应。

拐过一条街,看到几家店铺,其中一家正是林铁要找的咖啡馆。林铁和接他的同志在咖啡馆里接上头。来的同志姓许。许同志告诉林铁,现在天津的城门都有日军把守,他们给林铁已经办好了出城的证明,城门外有人在等他。许同志还告诉林铁,天津沦陷后,党组织在天津附近的农村,建立了自己的组织,天津周边农村的群众已积极投入到抗日游击斗争中。这次办培训班的地点,安排在蓟县一个叫李家庄的偏僻山村里,那里的群众基础好,适宜秘密办班。

天津的南门,日军设置了关卡。铁丝和木头架起的关卡横在街头,两个日本士兵端着枪,一个一个搜查着进出南门的中国人。关卡后面,是沙袋堆成的堡垒,架着机关枪。

林铁随着人流来到关卡前,不卑不亢,目光沉稳,拿出公文包中的证明,很随意地交给日兵。见林铁气质不俗,日兵扫了一眼递过来的证明,就客气地放行了。

走出一段距离,天津郊外的景色展现在眼前,林铁找到土路旁几棵扎堆生长的柳树,在树下等候着。暮色渐重,远远地,听到驴的长鸣,一辆驴车驶近了。一个穿着对襟粗布白衣服的中年汉子从车上下来,接头暗语对上后,来人紧紧握住林铁的手说:“欢迎,林铁同志。”他叫李茂田,是天津市委在农村设立的抗日组织的负责人。他们上了驴车,沿着乡间小路向蓟县山区走去。

驴车上,李茂田给了林铁一身农民的服装让他换上,一边给林铁介绍蓟县农村的情况。他告诉林铁,日军在郊外布置了很多关卡,而且还不时地派兵巡视,老百姓心里都很紧张,不敢多出门。

驴车走了很久,终于来到一处山洼里,李茂田说,李家庄到了。李茂田带林铁走进一个院子,这是李茂田的家。捻亮煤油灯,两人开始商量开办训练班的事情。

林铁说:“老李,招募学员很重要,这次培训班主要是为冀东组建抗日武装输送新生力量,招募的学员对革命要有坚定的信念。到了战场,枪林弹雨,没有坚定的信念,就有可能在残酷的烽火硝烟中迷失自我,甚至退却。”

李茂田说:“学员可以从各村招募,我看没问题。日本鬼子侵略咱们中国,大家正憋着一股气儿呢。”

招募工作进行得很顺利,周边村庄里的小伙子们一听说要去打鬼子了,都纷纷报名,很快,就报上来50多人。

李茂田在那边忙乎,林铁也没闲着。为了给冀东武装起义输送一批优秀的学员,林铁精心准备着授课内容。

林铁学问很深。他从小饱读诗书,又有多年国外留学经历,是一位学问型的革命家。特别是他在东方大学学习期间,学了军事课程,对于射击、投弹等技术也很熟悉。这次,终于派上了用场。

每天晚上,林铁坐在煤油灯下,整理教学内容。他一会儿低头疾书,一会儿蹙眉深思。培训时间紧,教学内容一定要紧凑而有实效,这是林铁首先考虑的。按照这个思路,林铁从3个方面准备讲课内容:一是介绍形势、宣传我党的抗日主张,揭露日军的侵华罪行;二是游击训练课、游击战术课;三是实战练习,包括打枪、劈刺刀、扔手榴弹等。

培训200多名学员,输送新生力量到抗日前线

培训班安排在一所废弃的村小学里,学校地理位置好,背后是山,周围是一大片高粱地,此时正是高粱成熟的季节,浩浩荡荡一大片。在这里培训,利于隐蔽。加之学校十分破旧,就是外人看见了,也会以为是废弃的院子,而不加留意。

这一天,是第一期培训班的第一次上课。林铁和李茂田早早起床,顺着山间蜿蜒的小路,走到学校。

学校诺大的院子里,堆着沙子、砖头。这是林铁的主意,主要是为了防备日军进村盘查。林铁让人在后墙打了个洞,可随时准备转移。同时,他还让李茂田派一位妇女,坐在村头的树底下纳鞋底子,当暗哨。

学员们陆续来到学校,都是庄稼人,年龄不大,有上过学的,也有一个字不认识的。按照事先约好的,他们扛锄担筐,就像平时下地里一样。

林铁也是一身当地农民的打扮,只是眉宇间有着浓浓的书卷气。第一次见到先生,大家有些拘谨。李茂田说:“大家别拘着,这就是教我们的先生。”

林铁呵呵笑着,诙谐地跟大家打招呼,一会儿功夫,就将气氛缓和下来了。大家都觉得这个先生好面善,又和蔼,讲起话来深入人心。

当天的课程是这样安排的:上午,主要是林铁讲关于游击战争的内容。下午,李茂田安排学员们学习军事。村里有个会武术的老人,收了几个徒弟,老人很有性格,一听说打鬼子,就撺掇几个徒弟报了名。老人亲自来授课。李茂田已经通知学员们,提前准备了大刀、长矛。

林铁的课讲得很灵活。他边讲边在黑板上画图形。用个圆圈代表一个县,用个三角代表一座山,一会儿功夫,黑板上就出现了冀东的简易图,有长城、渤海、雾灵山等。学员们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但从没有用这样的目光打量过自己生长的地方,他们的视野一下子开阔起来。借着地图,林铁深入浅出地讲述毛泽东在洛川会议上的讲话。学员们看着地图,听着林铁的讲解,频频点头。

接下来,林铁又给学员们讲解游击队怎样行军、宿营、侦察敌情。

林铁讲得很细致。他想,学员们培训完就要投入到真正的游击战争中,一定要给学员们传授最有用的知识。比如讲到游击队员怎样在深山里行军、宿营?他先启发学员们自己说。学员们都是农村子弟,大山里也去过,所以纷纷抛出自己的想法。林铁趁热打铁,说得有道理的给予肯定。如果不详细的,他再补充;红军长征的时候,有部分红军留下来进行游击战。林铁就把自己听到和看到的情况,绘声绘色地讲给学员们听,听者无不兴致盎然。

下午,是练习使用刺刀、长矛。习武老人亲自传授。他将学员分成几组,由他的徒弟们一组一组带着练习。院子里一派热火朝天,学员们劈得很带劲儿。

老人拍着胸脯,自豪地对林铁和李茂田说:“看我这身子骨,对付小鬼子一个班没问题。”

李茂田说:“老人家,就让徒弟代替您去打鬼子吧。再说村里也缺不了您。”

正说着,突然从高粱地的一边传来枪响,接着是隐约的马蹄声,院里的人都警觉起来。

林铁冲李茂田一点头。李茂田低声对学员们说:“按计划行动。”

学员们迅速扛锄背筐,三三两两从后墙洞钻出,隐藏到外面的高粱地里。剩下几个人,装作在和泥、搬砖。若日军来了,就说在修理学校,修好后,集中村里的孩子一起学习日语。

但枪声之后,便再无动静了。暗哨说,有一队日军骑兵从村边经过,往山那边去了。

一天,林铁对李茂田说:“老李,抗日武装的武器太少,我们能不能帮这些学员解决一部分。”

李茂田想了想说:“要说这枪,几个村子里,只有几个大户家里有。但不知道他们是否愿意拿出来。这样吧,明天我和几位同志分头去试试。”

林铁点头说“好!”

但收缴武器的工作并不顺利,那些大户只想留着枪守好自己的宅院。这是在敌占区,李茂田和他们不好硬来。

林铁觉得有必要再争取一下,就向李茂田打听这些大户的详细情况。之后,李茂田带着林铁走访了几家。林铁一肚子学问,对中外历史皆精通。他循循善诱地给这些人讲道理,讲历史上发生的亡国案例。告诉他们“覆巢之下,安有完卵”的道理,只有奋起反抗才是出路。他还真说动了几户人家。随后,陆陆续续收集到了一些枪支、弹药。

培训班一共办了5期,共培训了200多名学员。这些学员被我党地下组织秘密输送到平西抗日队伍中。

非凡的革命生涯,为冀中平原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作出贡献

林铁在天津完成训练班的任务后,于1938年2月,受组织命令来到邓华支队和宋时轮支队任政治部主任,参加领导邓宋支队开辟平西斗争和为挺进冀东作准备。新中国成立后,他担任河北省委第一书记,还多次回忆在天津农村、平西地区的斗争历程。

参加冀东抗日武装起义的战士(资料图)

1938年7月6日至7日,冀东抗日武装起义先后在滦县港北村、丰润县岩口镇爆发。接着,在遵化县地北头、蓟县邦均镇及开滦矿区也相继起义。起义的初步胜利,鼓舞了冀东、热南广大地区的人民,起义浪潮很快波及20多个县,参加起义的人数达20余万,抗日联军发展到7万余人,其他抗日武装近3万人。这次武装起义,虽然后来遭到了挫折失败,但却极大地震撼了日伪在冀东的统治,显示了人民的抗日热情和巨大力量,为日后建立冀热辽抗日根据地奠定了基础。

1938年6月,林铁调晋察冀边区北岳区党委工作。先后任区党委委员、民运部长、组织部长兼区党委党校校长,北方分局组织部副部长、代理部长。在此期间,他培养了大批干部,积极组织群众参军参战,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在日寇的“大扫荡”中,领导了对敌斗争,粉碎了日伪军的多次合围,建设和巩固了北岳根据地。

1944年秋,中共中央决定恢复冀中区党委,林铁调任区党委书记兼冀中军区政委。在那里,他领导群众开展“反黑地”运动,农民有了地种,也就有了积极性。他与军区司令员杨成武,在冀中人民配合下,率部创造性地运用地道战、地雷战、水上游击战等多种人民战争的方法和战术,开创平原游击战争的新局面,为大反攻作战建立战略基地。他放手发动群众,领导冀中军民加强了根据地党的组织建设、政权建设、军队建设。他遵照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削弱敌寇,发展我军,缩小敌占区,扩大解放区”的指示,精心组织了1945年的春季攻势和夏季攻势,率部连续进行了任(丘)河(间)、文(安)新(镇)、安(平)饶(阳)、子牙河东、大清河北等5个战役,进行大小战斗530余次,毙伤俘日伪军1.1万余人,收复12座县城,拔除碉堡800余处,使根据地完全连成一片,沉重地打击了日伪军。8月,遵照毛主席和朱总司令的命令,向日伪军开展全面反攻,歼敌1.6万余人,收复县城17座,一度攻入天津、保定、石家庄等城市,切断了北宁、平汉、津浦等铁路交通线,最终取得了冀中平原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图片来源:作者提供)

(责任编辑:韩西芹)

猜你喜欢

冀东抗日天津
抗日小英雄杨杨
抗日胜地 多彩阳湾
守护天津卫 “疫”线显担当
天津之旅
陈道明不拍“抗日神剧”
《天津之眼》
金隅股份并购冀东水泥动因及效果探析
天津宝成博物苑
《同仇敌忾:黄埔将帅浴血抗日记》等56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