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欢呼!欢庆!重庆人民迎接抗战胜利

2015-09-07唐润明

红岩春秋 2015年8期
关键词:国民政府胜利抗战

唐润明

1945年9月3日,重庆各界欢庆抗战胜利

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3国联合发表《波茨坦公告》,促令日本无条件投降。8月14日,日本政府接受《波茨坦公告》,向中、美、苏等国无条件投降。8月15日,日本广播了由裕仁天皇宣读的日本向盟军投降的“诏书”,宣告日本无条件投降。

那么,70年前的今天,作为中国战时首都的重庆,是如何得知日本投降的消息?在得知抗战胜利的消息之后,又是怎样开展庆祝的呢?

“1945年8月10日夜,重庆成了声音的大海了!”

1945年8月10日,重庆骄阳似火,白昼的灼热尚未散去,灯火管制下的傍晚,显得格外宁静。晚上7点左右,盟军总部一带突然爆发出一阵又一阵的欢呼声。原来是首先得知日本准备投降消息的一些美国士兵,压抑不住内心的激动,纷纷涌向街头,疯狂地叫喊着“顶好!”“好啊!”逢人就拉着握手,又蹦又跳,其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民众举着二战盟军领导者画像以示庆祝(资料图)

普通的重庆市民虽然听不懂美国士兵的洋文,但却从他们的言行举止中,强烈地感受到一种讯息的传递,那是渴望已久的等待。不久,重庆中央广播电台也开始转播日本投降的第一次报道,播音员激动得声调颤抖,而且屡次停顿。无线电波迅速将“日本准备投降、抗战即将胜利”的好消息传遍重庆城,到处响起了沸腾的欢呼声。各报馆在收到消息后,也争相发出特大字号的“号外”,很快被市民一抢而空。他们从四面八方涌向街头,不停地狂奔、狂叫、狂舞、狂欢。有的人放起了象征胜利和喜庆的鞭炮,没有鞭炮放的人则用棍子拼命地敲打着街边一切能发出声音的东西,以此发泄积压已久的情感;有的人则提着搪瓷脸盆,大敲特敲,并不停地发出“哦!”“哦!”的欢呼声; 一些卖锣鼓的商店,人们更是乱敲乱唱,没有调子没有谱,只是尽情地吼出他们最大的声音;还有人不禁高呼“中华民族万岁”……

当晚,英国新闻处正在放映电影,忽然一个声音从银幕后传出:“报告你们一个好消息,日本已投降了!”先前还秩序井然、专心致志看电影的观众席,立即炸开了锅,人们纷纷冲出放映场,涌向街头。而在其他电影院、戏院的人们,也闻声一哄而散。在他们看来,什么电影还能比抗战胜利更吸引大家呢?在满街奔跑的人流面前,谁又还愿意坐在电影院里呢?

各家报社的记者,频繁地奔跑于市区的大街小巷,用他们饱含深情的笔,记录着这千载难逢的盛大喜事。《大公报》记者子冈在《胜利的消息传遍了全城》一文中写道:“过年没有这么欢喜,中了头彩没有这么多人同声叫好。人们还惦记什么呢?物价吗?去他的!秋老虎么?稀什么奇!黄金抽四成么?全都奉献也算不了什么,只要留下盘缠钱回家!”

《大公报》的另一个记者陈凡对当晚的情形这样描写道:“昨天晚上的重庆,成了一个欢声的大海!一个精神的原子弹落到重庆来了——日本宣布投降!这一个消息没有人再查问它是从哪里来的,由这一个人传给那一个人,由这一处传到那一处,重庆的120万市民立刻都受到震动。……这是8年来没有见的场面,没有人能分辨得清各种声音,没有笔墨能形容这种场面。记者跑完了整个重庆,没有一个人能够与我平心静气地说一句话,没有一处不在动,在人丛中,每一架盟友所驾驶的吉普车,都爬满了人,中国人拥着美国兵,美国兵拥着中国人,‘顶好!顶好!’有些盟友举着酒樽喊一声,便把酒向嘴里倒。大家的衣服都为汗湿透了,许多人的喉咙都哑了。”最后,记者还言犹未尽地写道:“狂欢写不尽,欢声听不尽!总之,1945年8月10日夜,重庆是成了声音的大海了!”

时任青年军总监的罗卓英喜极之下,效仿杜甫《剑外忽传收薊北诗》,作诗一首以志喜。诗曰:“号外忽传收战果,果然倭寇已投降。数千盟友环城舞,百万军民动也狂。壮士高歌兼纵酒,同胞约伴好还乡。岂徒东下看巫峡,更庆卢沟复沈阳。”该诗于报上刊出后,更为时人传诵。

国民参政会参政员、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傅斯年在得知日本投降的消息后,则拿着一瓶酒,冲到大街上去喝。又拿起一根手杖,挑起一顶帽子,到街上乱舞。结果帽子飞了,手杖脱手了,他仍随着欢乐的人群一道大叫,等到完全叫不出声了,才回去睡觉。到家不久,又接到国民参政会的通知,要他赴国民参政会参加庆祝会。他对此记叙道:“我在9时半到会,已到30多人,愈到愈多,皆哈哈大笑。我现在方知旧戏中二人见面哈哈大笑之有由也。抱者、跳者、Kiss者,要想安静一下谈谈如何游行,几乎办不到。大家Kiss胡木兰(胡汉民之女),胡木兰也偶报之。我未曾Kiss邵(力子)先生的夫人,邵先生还见怪,其怪如此。坐了3辆大车,1巴士、1卡车,另1车军乐队,沿途慢行,大声呼口号,怪叫,遇见美国兵更大呼!”

得知日本投降的消息,美军官兵也欣喜若狂

在随后的几天里,重庆各地的狂欢活动有增无减。8月11日,重庆整天都沉浸在欢乐的海洋:两路口的车站,停着一部扎满红线的公共汽车,上面站满化了装的人,但下面的路人和儿童,仍在不停地向上爬。最后上去的一位,全身素装,扮成扎着一双大翅膀的“和平女神”,一手举着火炬,一手摇摆着各盟国的国旗。在锣鼓和鞭炮声中,车子缓缓蠕动,后面跟着的人群不停地高呼“和平女神万岁”;国民党中央社整天在忙着出刊有关抗战胜利的各种号外,播音机里广播着一个接一个的抗战胜利消息,该社同仁则在播音器前一遍又一遍地唱着效仿《义勇军进行曲》改编的《自由胜利进行曲》;从求精中学盟军总部不时涌出三三两两、嘻嘻哈哈的美军官兵,他们慢慢开着满载糖果和美酒的吉普车,向路人一边“顶好!顶好!”地喊着,一边不停地撒着糖果;全市的餐馆酒楼,也是座无虚席,猜拳划令,响彻云霄。当时媒体记载道:“糖果店的食品供不应求,忙坏了伙计,笑坏了老板。凡是曾贩卖过鞭炮的店子,都因为爆竹售完,深恐无货供应肇祸,纷纷闭门大吉。结果,还是有几家专卖鞭炮的店号大门,被狂欢的人打得粉碎,老板认为是喜气盈门,宪警则在旁鼓掌狂笑。”《新蜀报》一名记者在《象爆炸了的陪都,几天来充满狂热》文章中描述:“卖号外的报童,累得发喘,每张卖到300元……鞭炮突然涨了售价,争买者挤、打、吵,弄得一塌糊涂。宪兵警察无法维持秩序,市民在丢帽子,跳高,发狂,‘日本投降了,安登逸’”。西南实业联谊社更是在其发的邀请会员举行狂欢晚会的请柬上,直接标注了“胜利!!胜利!!”“庆祝!!庆祝!!”“狂欢!!狂欢!!”其情其景,正如罗家伦所作诗篇《凯歌》中那样:

胜仗!胜仗!

日本跪下来投降!

祝捷的炮像雷般响,

满街爆竹,

烟火飞扬。

漫山遍野是人浪,

笑口高张,

热泪如狂。

向东望:

看我们百万雄师,

配合英勇的盟军,

浩浩荡荡,

扫残敌,如猛虎驱羊,

踏破那小小扶桑,

河山再造,

日月重光。

……

国民政府筹备庆祝抗战胜利的各种活动

与此同时,国民党中央和重庆地方政府当局也在开始筹备庆祝抗战胜利各种事宜。8月11日上午11点,国防最高委员会与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举行联合紧急会议,讨论日本请求投降及中国受降的有关问题,并决议“关于庆祝胜利,应俟投降条件签字后,定期举行。是日应同时追悼死难军民,并祭告总理。其办法由中央党部拟定”。同一天,蒋介石以国民政府主席的名义谕示国民政府文官处通电各战区司令长官及各省政府:“日本投降确期,应由我国与盟国同时宣布,庆祝日期亦当另行布告,在未经政府公告以前,全国军民工作应一如战时,不得稍有疏懈。”

虽然如此,但随着日本投降已成定局,有关抗战胜利的庆祝势属必然。8月13日,国民政府文官处致电重庆市政府,将由蒋介石核准的庆祝抗战胜利之节目通知各机关,以便准备实施。国民党中央核准的《庆祝胜利节目》是:

(甲)中央

(一)悬旗三日,如备有联合国旗或英美苏法国旗者,应常悬挂;(二)放假一日,定为第一日;(三)遥祭陵寝,定为第一日;(四)鸣礼炮101响,定为第一日正午12时;(五)庆祝大会,定为第一日;(六)主席茶会招待使节及盟国军事长官,日、时、地点由外交部请示办理;(七)主席广播,广播日、时及演词均由党部拟定并请示办理;(八)各界游行(火炬游行),定为第三日。

(乙)地方

(一)悬旗三日,如备有联合国旗或英美苏法国旗者,应一并悬挂;(二)庆祝大会;(三)放假一日;(四)鸣礼炮101响;(五)有盟军地方由当地军政首长会同茶会接待盟军军事官员;(六)各界游行(火炬游行)。

8月19日,国民政府文官处又致电所属,补充经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核定的加列庆祝抗战胜利的节目一项:

陪都定在庆祝第一日晨,遥祭陵寝,所有全国内有防空设备之都市城镇(重庆在内),一律在9时正施放解除警报10分钟,学校、教堂、庙宇、商店、工场、住宅有钟磬、汽笛、锣鼓设备者,亦准同时鸣放10分钟,并得鸣放炮竹,同申庆祝,仰即分别饬遵。又,鸣放礼炮时间,亦改为是日上午9时正。

遵照国民党中央的指示,由国民政府社会部与重庆市政府、重庆市党部负责筹备重庆庆祝抗战胜利的各种活动,他们联合有关机关,于8月14日召开了“陪都各界庆祝胜利大会筹备会第一次会议”,会议决定:

庆祝抗战胜利大游行(资料图)

(一)重庆各界的庆祝大会,定名为“陪都各界庆祝胜利大会”,庆祝时间,依国民党中央指示日期而定,庆祝地点,较场口广场;庆祝大会的主要内容为:1.讲演,2.通过向主席致敬电,呈主席致敬电,3.通过向盟国领袖致敬电,4.通过向抗战将士及沦陷区同胞致敬电,5.通过向太平洋盟军致敬电。(二)于会后举行庆祝胜利大游行,人数在10万以上,分国旗队、党旗队、联合国国旗队、化装汽车歌咏队、音乐队、党员队、团员队、农人队、商人队、工人队、妇女队、荣誉军人队(用汽车)、盟邦军人队(用汽车)及自由参加之市民。(三)招待盟邦驻渝军人及使领人员举行盛大庆祝胜利舞会。(四)扩大慰劳抗战军人家属。同时规定会后游行路线为:中兴路——林森路——陕西路——中正路——民族路——民权路——民生路——中山一路——中山二路——中山三路——上清寺——国府路止。

8月16日,“陪都各界庆祝胜利大会筹备会第二次常务委员会会议”召开,会议对有关庆祝大会的各项议程作了进一步的详细安排,确定了各个环节的负责单位和负责人,并决定在市内的小梁子、七星岗、两浮支路、南区公园等17处搭盖庆祝牌坊。8月17日,重庆各界庆祝胜利大会拟定了庆祝抗战胜利的标语12条,口号8句,其中标语主要有:1.庆祝胜利要巩固世界和平!2.迅速建立国际安全组织!3.彻底肃清日本侵略思想!4.彻底铲除日本军国势力!5.巩固中美英苏合作!6.向抗战将士致敬!7.向盟邦战友致敬!口号主要有:1.抗战胜利万岁!2.世界和平万岁!3.同盟国万岁!4.中美英苏合作万岁!5.抗战将士万岁!

8月24日,国民政府礼堂布置一新,“正面墙壁上高悬中、美、英、苏、法5国国旗,两旁各有标语一联,左方为‘庆祝同盟胜利’,右方为‘奠定世界和平’,此外尚有金色之胜利‘V’字符号。后壁上亦有标语两联,左为‘中华民国万岁’,右为‘联合国万岁’”。这是《联合国宪章》批准书的签署典礼现场,将于中午12点举行。只见“室内中央置方形桌一,上置有待署之联合国宪章《批准书》,书之左侧即为装潢美观之《联合国宪章及国际法院规约》及《参加联合国国际组织会议各政府所议定之过渡办法》两本巨册。”

重庆大街小巷响起沸腾的欢呼声

12点整,身着米色中山装的蒋介石,走到放有《批准书》的方形桌前就座,亲自开笔,准备签字。此时在场的各摄影记者纷纷准备,当蒋介石提笔签署“蒋中正”3字时,各摄影记者同时拍照,记录下这具有重要意义的历史一瞬。自此,《联合国宪章》(共19章,111条)遂完成其在中国的法定程序(1945年6月26日由中美英苏等50余国代表在旧金山会议中签订,7月30日国防最高委员会通过并交国民政府立法院审议,8月15日获得立法院一致通过——作者注),正式在中国生效。

游行市民的火炬将山城照亮

9月1日,随着日本正式签字投降的临近,国民政府文官处致电重庆市政府称:“奉主席规定,9月3日为悬旗庆祝抗战胜利之第一日,并着全国各地方同于是日上午9时正鸣放解除警报或汽笛10分钟后,随即鸣放礼炮101响,以归一律。”9月2日,日本正式向同盟国投降并于停泊于日本东京湾的美国军舰“密苏里”号上举行投降签字仪式。当这一世人渴望已久的消息传来,整个重庆再次沸腾起来,又一次成了欢乐的海洋。各商店门前均贴出了大小一律的“V”字形红纸标语,连日来因日晒雨淋而倒塌的街头牌坊重新修饰一新。商人、市民们大肆采购着鞭炮、柏枝等庆祝胜利的货物,以备胜利之日所用。

9月3日,为国民政府所规定的纪念抗战胜利的第一天。上午8点30分,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率国民党中央委员、国民政府委员及各院部会首脑,在国民政府花园东向遥祭国父孙中山陵寝,随后在国民政府礼堂举行庆祝会和纪念周会。上午9点,“和平之声”在重庆上空骤然响起,市电力公司拉响了解除警报的长音,各工厂、轮船亦同时鸣放汽笛,持续时间长达10分钟之久。这象征8年抗战结束、和平安宁到来的汽笛声响彻云霄,也将广大市民存积8年甚至更久的苦闷一扫而空。

随着嘉陵江上的军舰鸣礼炮101响,“陪都各界庆祝胜利大会”在较场口广场隆重举行,各界民众到会3万余人。庆祝大会首先由国民参政会主席团成员莫德惠致词,他说,抗战的胜利,“是我们中华民族历史上空前的胜利,它把中国历史划开了两个时代,在今天以前,是我们屈辱悲苦的黑暗时代;自今天起,将是我们富强康乐自由平等的光明时代。”他指出,抗战的胜利,“绝不是偶然得来,也不是侥幸得来,……是全国同胞以一滴一滴的鲜血,一程一程的苦难,经过8年多的艰苦抗战换来的”。敌人的投降,“是盟邦的精诚合作所促成”。因此,他希望人们对于盟邦,尤其“对美国在职去职的伟大领袖,都应该一体致其感谢之忱”。

紧接着,由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长吴铁城讲话。吴铁城在回顾了8年抗战的巨大变迁之后强调,抗战“使各省各地的人民,亲热如兄弟,密切如骨肉,结成一个坚强融洽的国族,造成了历史上未尝有的团结精神和统一现象。这一事实的发展,实足以保障民族的永远团结和国家的永远统一”。之后,荣誉军人代表肖亦五、抗战军人家属代表胡文清、青年代表钟天锡、妇女代表陈庭珍等分别发言。大会最后通过并宣读了向国民政府主席、盟邦领袖、抗战将士、太平洋盟军、抗战军人家属及收复区同胞的致敬电。

刊有日本人民投降的消息KB33TTxoyHiljHUsMFlRpXpI+CX9u7v7eZ6IsDT3Odo=的《大公报》

庆祝大会结束后,即按预定计划举行游行。与会的五六万市民浩浩荡荡地从较场口广场出发,向着预定的路线蜿蜒前行,《国民公报》记者对此有如下详细的描述:“远远地是军乐队奏着‘联合国歌’,渐渐地出现了胜利大游行的队伍,像一道洪流,在人造的两岸缓缓流过。于是我们看见两瓶杜松子酒,看见五丈来长的游龙,数不清的同业公会,雄纠纠的武装队伍。在这里面,服装整洁的海军,最受欢迎,流浪人多年没有看见海,现在又引起他们对海洋的憧憬。……化装的行业,光怪陆离,山海关参加游行,绿色雄狮在大街漫步;川剧名角筱桐风,扮演木兰从军,中电明星章康健,做了和平女神;……原子弹挂在绿色机下,石油塔也搬上‘舞台’。盟军来了,这些拜仑式的英雄,受人特别的尊敬,他们擎起V形的双臂对人们的回答是自然的‘顶好’。一位年轻的美国士兵,在侍役扛着的胜利酒筵上,端起一盘菜肴,意味深长地说‘哈哈,……顶好’!”

在游行途中,蒋介石曾率部乘敞篷车巡视市区,得到了重庆市民的热烈欢迎。

入夜,飞机从空中投下一颗颗照明弹,各防空照测部队也一齐打开久违的探照灯,各公司、银行、商号、住家的彩灯,更是五彩缤纷,将重庆的夜空打扮得特别美丽。较场口广场在演出露天川剧,中央公园里则放映着露天电影,重庆的大街小巷流星飞舞,火花四迸,人声鼎沸,势若山崩。

9月4日,庆祝活动仍在继续。下午5点,蒋介石在军事委员会大礼堂举行盛大茶会,招待中外来宾,有毛泽东、周恩来、孙科、冯玉祥、于右任、吴铁城以及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英国驻华大使薛穆、苏联驻华大使彼得罗夫、法国驻华大使贝志高、加拿大驻华大使欧德伦、比利时驻华大使德尔福、挪威驻华大使赫赛尔以及中国战区参谋长魏德迈等600余人;晚上,重庆各界又举行盛大的火炬游行,3万余参加游行的市民高举象征光明和平的火炬,在黑夜的重庆城汇聚成一股蔚为壮观的火流,游行队伍高唱《联合国歌》,推着飞机、坦克、军舰的模型缓缓前进,两边的市民则夹道欢迎,观者如堵,盛况空前。

9月9日上午9点,中国战区陆军总司令何应钦代表蒋介石在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大礼堂接受日本投降代表冈村宁次呈递的投降书。当天下午,何应钦派中国陆军总司令部副参谋长冷欣中将携带日本投降书,乘专机由南京飞抵重庆。9月10日,冷欣在国民政府将日本投降书面呈中国战区最高统帅蒋介石,并口头报告冈村宁次签字投降情形,随后于下午1点离重庆飞南京复命。至此,国民政府完成了接受日本投降的一切法律手续,剩下的就是实际的接收工作了。

(作者单位:重庆市档案馆。图片来源:作者提供)

(责任编辑:韩西芹)

猜你喜欢

国民政府胜利抗战
坚持就是胜利
我们家的抗战
我们家的抗战
坚持
胜利的手势
多重利益分歧与广东免征洋米税风潮
滇缅铁路与抗战精神
抗战音画
抗战,在未被占领的中国
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