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层医院骨科无痛病房护理管理模式的建立

2015-09-04杨月英欧阳浪何西波黄敏芳欧阳礼英黄燕玲黄亚娟

微创医学 2015年4期
关键词:专科病房骨科

杨月英 欧阳浪 何西波 黄敏芳 欧阳礼英 黄燕玲 黄亚娟

(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区人民医院,清远市 511800)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和生存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疼痛已成为继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之后评价患者生命体征的又一重要指标[1]。由于术后麻醉效力的逐渐减弱,加之手术的侵袭性损伤,约90.0%以上的骨科患者存在明显疼痛,且术后疼痛等级显著高于其他手术患者[2]。国内较多医院骨科相继开展无痛病房,但在无痛病房开展中尚无明确的疼痛护理管理模式,无疼痛管理规章制度,疼痛管理中护士的职责也模糊不清,使护理人员疼痛管理中只简单、被动地成为医嘱的执行者。为使无痛病房护理工作程序化,患者得到更优质的无痛护理服务,促进骨科护理专科的发展,我院骨科在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中,建立了骨科无痛病房护理管理模式,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在我院收治的单纯骨折手术患者140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认知功能正常;②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①凝血功能异常;②肝肾功能损害;③心功能不全;④ 非甾体类镇痛药使用禁忌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入组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78例,其中男48例,女30例;年龄18~70岁,平均年龄(45.6±10.2)岁;骨折类型:四肢骨折45例,锁骨骨折20例,脊柱骨折13例。对照组62例,其中男39例,女23例;年龄18~69岁,平均年龄(45.8 ±10.5)岁;骨折类型:四肢骨折38例,锁骨骨折15例,脊柱骨折9例。两组患者两组在性别、年龄、骨折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传统护理模式。患者主诉疼痛,医师根据经验给予疼痛药,护士的职责是按时执行医嘱,对病人施主观疼痛评估、教育。

1.2.2 观察组 采用无痛病房护理管理模式。具体内容包括成立骨科疼痛专科护理小组、制定无痛病房护理管理制定及制定疼痛护理路径等。

①成立骨科疼痛专科护理小组。设置疼痛护理专业架构:骨科专科护士-护理组长-责任护士,明确护理小组在无痛病房中的职责与作用,参与、监督、执行镇痛方案。选择骨科高年资、理论和责任心较强的10名护士成立疼痛护理小组,组长由经香港理工大学护理学院培养的骨科专科护士担任,专科护士与麻醉师共同对小组成员进行系统疼痛及药物知识培训及考核,规范疼痛专科护理程序,引进推广疼痛护理评估工具,对患者实行疼痛护理,进行疼痛专科护理查房、个案讨论,进行阶段总结与反馈。小组成员与医生共同设计疼痛评估、处理流程、镇痛目标,健康教育流程、宣教册子、疼痛护理路径表;引进疼痛专科护理记录单,制定患者疼痛认知、疼痛满意度问卷表、护士对疼痛管理知识和态度问卷表,制作疼痛评估尺。②制定无痛病房护理管理制度。成立以骨科专科护理小组为基础、外科医生、麻醉师、共同组成疼痛管理小组,麻醉医根据手术患者自愿选择PCA疼痛管理,外科医师制订个体化、多模式、分阶梯镇痛治疗方案,疼痛专科护理小组按照疼痛护理路径对患者实施疼痛认知教育、疼痛评估、疼痛记录、提供心理疏导、实施镇痛方案、评价镇痛效果等。③制定疼痛护理路径。疼痛专科护理小组按照入院第1天、第2天至手术前一天、手术当天至出院前一天、出院当天5个时间段对患者实施疼痛护理。入院第1天由接诊护士采用语言沟通、书面文字对患者首次疼痛教育、评估并记录,发放疼痛知识宣教册子。第2天至出院前一日:由责任护士多次、组长强化疼痛教育、评估、记录,护士监督实施镇痛方案,观察患者有无按时服药,有无达到镇痛目标,有无出现不良反应,是否需要调整镇痛方案等;疼痛护理中强调疼痛教育、评估的重要性,施行责任护士、护理组长、专科护士的疼痛三级护理管理。

1.3 观察指标

1.3.1 疼痛评分[3]采用数字评分量表(numerical ratingscale,NRS)进行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评估,分数为0~10分,0分为无痛,10分为不能忍受的剧烈疼痛。

1.3.2 睡眠时间 向患者发放睡眠时间表,由患者及其家属共同完成,准确记录患者术后每天睡眠总时间。

1.3.3 患者满意度 出院前,向患者发放自制《住院满意度调查表》,调查患者对住院期间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总分为100分,总分≥95分为非常满意,80分≤总分 <95分为满意,总分 <80分为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3.4 疼痛知识考核[4]采用 Ferrell制订的调查问卷,对无痛病房护理管理前后护士进行疼痛相关知识考核,考核内容包括疼痛评估、一般知识、药物镇痛、综合应用等,总分为33分,分值越高则代表护士疼痛护理能力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分析,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值±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重复测量资料采用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疼痛评分 观察组手术当日、术后1d、术后2d、术后3d的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3.16,P <0.05)。见表1 。

表1 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比较 ±s,分)

表1 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比较 ±s,分)

组别 n 手术当日 术后1 d 术后2 d 术后3 d观察组7 8 3.2 ±1.3 2.6 ±0.7 2.2 ±0.6 1.8 ±0.6对照组6 2 4.6 ±1.2 3.8 ±0.8 3.0 ±0.8 2.7 ±0.5

2.2 睡眠时间 观察组手术当日、术后1d、术后2d、术后3d的睡眠时间均显著长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43.19,P <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睡眠时间比较 ± s,h)

表2 两组患者睡眠时间比较 ± s,h)

组别 n 手术当日 术后1d 术后2d 术后3d观察组78 4.7 ±0.7 5.6 ±0.5 6.3 ±0.7 6.9 ±0.6对照组62 4.0 ±0.6 4.4 ±0.6 5.0 ±0.8 5.6 ±0.7

2.3 患者满意度 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u=2.58,P <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n(%)]

2.4 疼痛知识考核评分 建立无痛病房前及建立无痛病房后护士疼痛知识考核评分分别为(14.3±1.8)分、(29.6±0.6)分,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4.117,P <0.05)。

3 讨论

疼痛指因组织损伤所致的不适感和情感体验[5]。2001年第2届亚太疼痛控制会提出消除疼痛是患者的基本人权;2002年第10届国际疼痛大会已将疼痛列入第五大生命体征;美国2001年1月1日执行《疼痛管理新标准》,将疼痛的测量规定为护士必须实施的护理常规,建立了以护士为主体的疼痛专业队伍,培训并认证了疼痛临床护理专家。在欧美一些国家,已经将疼痛护理列为护理专业的必修课程,疼痛护理正在全球范围内走向专业化和正规化,疼痛控制转变为疼痛管理,疼痛管理人员从麻醉医师为主体的模式转向以护士为主体的模式[6]。

引起骨科疾病患者疼痛的因素较多,如创伤、急性缺血、感染、神经性疼痛、截肢及手术损伤等[7~9]。剧烈疼痛可导致一系列病理生理反应,如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应激反应、耗氧量增加、代谢紊乱及免疫力低下等[10]。疼痛不仅可严重影响患者睡眠、情绪及生活质量,甚至由于患者害怕疼痛,拒绝进行功能锻炼,引发肌肉萎缩、深静脉血栓及关节僵硬等术后并发症,从而影响临床预后[11]。如何缓解骨科患者疼痛,是医护人员面临的严峻挑战。解决术后疼痛,除了提高镇痛相关技术外,建立有效的术后疼痛管理体系也十分重要。建立无痛病房护理管理模式,可最大程度体现人文关怀,延伸优质护理服务理念[12,13]。

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各时点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建立骨科无痛病房护理管理模式可有效改善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研究中,观察组术后各时点睡眠时间均显著长于对照组,其原因可能与建立骨科无痛病房护理管理模式,改善骨科患者术后疼痛有关,疼痛程度降低可显著缓解患者心理负担,降低应激反应,从而提高患者睡眠质量。通过建立骨科无痛病房护理管理模式可显著提高护士疼痛相关知识的掌握及疼痛管理能力,分析其原因可能与建立以护士为主体的护理管理小组,从而充分调动其主动性与积极性有关,这也是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显著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

综上所述,基层医院建立骨科无痛病房护理管理模式可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提高患者满意度及护士疼痛管理技能,简单易行,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1] 任银萍,鲁婕音.骨科患者疼痛护理管理的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6):737 -739.

[2] 钟云兰,黄金华,黄佑萍.创伤骨科患者疼痛评估及护理研究进展[J].当代护士:学术版(中旬刊),2012,1(5):5-7.

[3] 刘 林,许 勤,刘 梅.规范化疼痛干预对骨科术后疼痛的临床效果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3,27(23):2181-2184.

[4] 黄天雯,何翠环,陈晓玲.骨科无痛病房护理工作模式的建立[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3):221 -224.

[5] 王淑平.骨科患者疼痛的护理进展[J].天津护理,2013,21(3):278-280.

[6] 张明月,程 云,孙丽萍.骨科住院患者人文关怀需求的研究进展[J].上海护理,2013,13(6):76 -79.

[7] 马咏梅.骨科无痛病房护理工作模式的现况及进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4):88 -89.

[8] 胡立元,贺丽群.综合性护理干预对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0,8(22):73 -74.

[9] 陆惠芬.护理干预减轻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4):271 -272.

[10]王 峻,吴志群,楚丽娟,等.临床路径在创伤骨科无痛病房疼痛管理运用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3,27(24):2274-2275.

[11]田凌云,张 莹,周阳.骨科特殊体位的护理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3(2):234 -237.

[12]雷燕玲,黄春晖,彭梦萍,等.无痛病房管理应用于骨科疼痛护理的疗效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21):158-159.

[13]杨朝晖,熊 剑.骨科围手术期多模式镇痛治疗的进展[J].广东医学,2013,34(2):323 -325.

猜你喜欢

专科病房骨科
中外医学专业与专科设置对比分析及启示
整建制接管改造COVID-19重症监护病房的实践与探讨
Perceptions of the osteopathic profession in New York City’s Chinese Communities
换病房
威高骨科 人本科技
在联合中释放专科能量
论国内本科和专科的异同
拯救世界的孩子们
骨科临床教学中加强能力培养的探讨
我国ICU专科护士培养现状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