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肥:规划一张图建设

2015-09-04

汽车工程师 2015年1期
关键词:合肥市子系统规划

合肥,安徽省省会,古称庐州、庐阳,素以“三国旧地、包拯故里”闻名于世,具有“淮右襟喉、江南唇齿”的战略地位。

合肥是全安徽省政治、经济、文化、信息、金融和商贸中心,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皖江城市带核心城市,跻身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同时也是华东地区综合交通枢纽之一。

合肥也是首批三座中国国家园林城市之一,自然景色锦绣多姿,文化古迹甚多。

合肥信息化发展历程

合肥市规划信息中心系统管理科副科长孙志强介绍,合肥市规划信息化起步较早,但是与许多城市相比发展较为缓慢。上世纪90年代末就建设了基于FoxPro的业务办公系统,该系统较为简单,仅能记录一些项目信息;2002年建设了CS业务办公系统,2009年对系统进行升级改造。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前的系统越来越不能满足日常办公的需要,2012年在合肥市规划局领导的重视下开始建立“合肥市城乡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及电子报批一张图系统”,并于2014年正式上线,同时开展电子报批业务。

一张图系统建设内容

孙志强介绍了合肥市一张图系统建设内容。

一体化应用研发与集成框架搭建:包括统一门户、业务基础平台、地理信息平台、CAD平台。

规划一张图应用子系统:规划成果数据入库软件、规划成果档案管理系统、规划一张图管理与分析系统、规划一张图BS应用系统、基于电子地图的规划信息发布系统、规划会议辅助决策系统、基于移动设备的规划信息查询系统。

电子报批系统:实现电子报件。

原规划管理信息系统改进升级:包括窗口报建子系统、规划业务办理子系统、CAD规划图形编制子系统、GIS规划图形审批子系统、公示公告服务子系统、效能监控子系统、查询统计子系统、系统管理与维护平台。完成数据标准规范的制定及数据的建设。

一张图系统建设目标

制定一套相对完善的数据标准规范体系。此项目需要参考国家、省、行业的相关标准规范,针对合肥规划管理系统建设的具体内容和应用范围,明确制定相应的数据采集标准和生产作业规范、数据建库、入库和更新的技术规程、数据管理和发布的技术规范等,为规划综合数据资源的运维管理和挖掘利用提供高度统一、规范的数据标准框架。

完成现有各类规划数据的整理与规整建库。此项目需要对合肥市规划局现有的各项规划数据积累资料进行整理,完成业务资料档案的电子化,实现规划空间信息的规整建库,最终形成一个涵盖全市范围内的基础地理、规划成果、规划档案、规划管理等内容的一张图综合数据库,实现规划资源的全局管理与统一利用。

搭建一体化应用开发与集成框架。搭建开放式、可扩展的“数字规划”基础框架平台,解决OA、MIS、GIS和CAD等各类IT技术的有机集成,构建一个统一信息门户实现各应用子系统的统一登陆与便捷切换,并为合肥规划管理系统的运行维护管理和图文一体化建模提供相应的公共构件、公共服务支持,同时与多个外部应用系统实现有效对接、有机集成。

开发建设智能化规划业务管理与规划资源服务综合应用体系。此项目建设需要实现图文一体化,以及规划成果的融合集成与统一管理,实现规划的智能审批和信息资源的共享。

实现规划业务协同,数据聚合共享,让规划信息资源化、管理信息化、决策科学化、服务规范化

一张图系统建设成果

数据建设。建立数据标准体系,实现基础空间数据、编制成果数据和审批成果数据标准入库。

规划基础业务平台。建成了规划业务基础平台、地理信息平台集成框架,采用面向对象的建模思想,具有良好扩展性和集成性;集工作流、电子表格、GIS和CAD等多种业务要素于一体;快速有效地形成行业应用解决方案,提高实施效率和服务水平。

应用系统。在平台的基础上,搭建了各类应用子系统,满足规划需要。

系统创新性

“合肥市在规划信息化系统建设上有许多创新性。”孙志强说。

“随需应变”的架构体系,体现系统开放性与可扩展性。为了达到无需改动代码而“随需应变”的目的,整个系统框架采用可定制和可配置的技术,通过配置或建模的方式进行定制。在系统运行的过程中,只需要对系统的模型库或配置文件进行简单的修改,就可重新生成新的应用系统,改变系统的运行的方式,适应新的业务需求。

“科学关联”的项目一棵树,实现规划业务全生命周期的全程管理。合肥市城乡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对于规划业务的管理工作,通过项目的唯一编号对业务阶段相关信息进行有机关联 ,采用“项目一棵树”的资源管理模式,实现规划业务全生命周期的全程高效管理,实现业务管理和行政协同,为业务管理工作提供项目所有阶段的详细信息。

“流畅自然”的图、文、档一体化协同办公,支持业务高效办理。根据规划管理职能和业务流程,实现报建项目从窗口报建、办理、审批、发证等环节的动态流转、逐级审批。同时融合CAD、GIS技术,实现各类资源实时共享,实现“一书三证”图文一体化办理,使用户可以在图形、表格、文档、管理等工作间任意切换,实现图、文、表、档的方便快速互查。

“智能动态”的图、文、表、属、档一体化信息关联,无缝融合多源规划数据资源。合肥市城乡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将图、文、表、档紧密结合,实现图、文、表、档的数据通存通取、实时同步更新。

“动态可视化”的业务全过程监督管理,实现全方位智能监控。在本次项目建设中,针对规划督察督办的整体要求,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监督管理机制,实现全市各规划建设项目的有序监管。从办理周期、规划指标落实、项目设计方案与建设成果的一致性等方面把关,保障了各项建设能够遵循整体的规划、设计方案进行,维护城乡资源的优化统筹。

先进技术特色

采取“集中管理、分布应用”的设计思想,根据数据、管理、服务、应用相分离的架构原则,在保持灵活性和扩展性的前提下,采用C/S和B/S双驱动运行模式,构建集图形审批、档案管理查阅、辅助决策等功能于一体的完整解决方案。系统建设采用的核心技术包括:大型数据库管理技术(DBMS)、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网络技术和SOA技术。具体技术特色表现为:

根据“一个库”一套标准的要求,对规划成果数据开展规范化、标准化的数据库设计与构造工作,建立起信息内容丰富、组织结构统一、符合标准规范、易于扩展的海量空间数据库。

采用大型关系数据库Oracle作为业务数据和空间数据管理平台,满足系统的海量空间数据和业务数据管理要求。

使用ESRI ArcGIS Engine构建“规划一张图“应用平台,实现城乡规划业务的图形审批。

基于ArcGIS技术和AutoCAD,开发CAD—GIS数据融合平台,实现在AutoCAD与ARCGIS技术无缝集成和数据通存通取,实现规划数据在AutoCAD环境下的图形编辑、更新和SDE海量空间数据管理维护。

WEBGIS 技术实现对电子地图数据、卫星影像数据、多层级规划编制成果数据(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等)、用地红线数据、基础地形数据等进行层级化的全面展示。这些数据基于SDE进行分层管理,B/S结构的统计和评价系统通过数据标准及接口,实现对这些数据的浏览和分析、统计和评价。基于SOA架构,提供基于网络的HTTP+XML接口服务。

高速缓存技术和AJAX技术实现数据的快速浏览技术。

融合CAD、GIS、WEBGIS、报表、Portal等各类主流IT技术,实现面向各类规划管理人员在统一应用桌面的各类软件应用功能集成。

信息化遇到的问题与思考

“在合肥规划信息化建设上,一些经验和遇到的问题值得思考。”孙志强表示,人才是推动信息化发展的关键因素,没有资金一切都是纸上谈兵,很多体制上的问题制约了信息化发展,领导决策直接影响信息化发展进程。

系统平台建设容易,推广使用的过程却是相当复杂,因地而异,因时而异,因人而异。一个新系统对于使用者来说,情绪上是抵触的,所以前期的调研是很重要的。要尽量使得新系统能符合用户的操作习惯。系统的很多功能没有得到合理的利用。

“做好系统维护工作,即时响应使用人员提出的问题;即时响应局内流程、表单的调整;即时响应人员岗位的调整;即时做好数据的备份工作,使整个系统保持生命力!”孙志强表示。

猜你喜欢

合肥市子系统规划
“城中村”改造与规划的思考
我们的规划与设计,正从新出发!
旅游地社会—生态系统子系统脆弱性比较分析
——以大别山区9县(市)为例
规划·样本
网络空间供应链中入侵检测及防御子系统的投资机制研究
网络空间供应链中入侵检测及防御子系统的投资机制研究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合肥市美术教师作品选登
合肥市包河区语文老师书法作品选登
基于子系统级别法的车门下垂调整设计仿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