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措并举确保企业信息化真正落地

2015-09-04

汽车工程师 2015年1期
关键词:信息系统人员制度

信息化系统建设是企业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是一个部门就可以单独完成的,还需要整个企业内部各主管领导、各职能部门、各子分公司和各项目部参与,共同推动信息系统的进步。

在我国建筑业不断变化和发展的今天,企业的产业升级、结构调整、管理优化等工作趋于常态化,与此同时,信息化系统也应随时、随需根据企业业务变化和管理升级进行持续改进和提升。为此,建立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有手段可用的信息化应变的机制与配套治理体系,保证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可持续性是十分重要的。

设立专门机构

为保证信息化的运行维护正常进行,施工企业有必要建立专门的信息化管理机构,承担信息化运维工作。信息化系统建设是企业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是一个部门就可以单独完成的,还需要整个企业内部各主管领导、各职能部门、各子分公司和各项目部参与,共同推动信息系统的进步。因此,信息化运维的组织机构应该是建立以信息部门为主导的多层级、多业务参与的组织保障体系。同时,还要保证信息部门能够有自己完整的组织架构、独立的预算和独立的业务管理流程等,这些独立性使得信息化部门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时能够更好地考虑和平衡企业长期、中期和短期的业务需求,制定合理的信息化发展规划,客观的平衡各个部门的信息化需求,更好地管理信息系统。此外,还要积极推动CIO(Chief Information Off i cer)机制建设,国外大型工程承包商通常会设置专门的CIO。CIO参与企业的业务战略讨论和决策,并对企业的长期发展负有重要的责任。CIO可以从信息化的角度给企业的业务运营和发展战略提供信息化的支持。通过企业的信息部门、协同内部各业务部门的资源和整合外部资源,满足企业业务运营的信息化需求,更好的推进信息化运行和管理工作。

为了完成信息化组织机构的职能,还需要配备相应的专业人员和岗位,例如设置系统设计员、数据库管理员、网络架构人员等岗位。除传统的信息化管理人员之外,施工企业也要积极培养企业内部的管理咨询人员。信息咨询人员大多“出身”于业务部门,对企业各部门的业务运作非常熟悉,能够高效地帮助业务部门解决信息系统使用过程中的问题,并能够从信息化的角度更好地提供业务管理优化的建议,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实现或通过不断优化信息化系统满足业务的需求。

培养专业人才

在实践工作中会发现,信息化系统能否为企业管理效益提升起到作用,最重要的不是系统本身,而是企业各业务部门、分公司和项目部等不同层级的人员对信息系统的应用水平。如何更好的应用系统,基础性的培训显得尤为重要;只有不断提高企业各层人员的IT知识和信息系统熟练程度,才能更好的理解系统,并将系统中各功能熟练的应用到业务工作当中去。因此,企业信息化培训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企业如果没有较为完善的培训体系支撑,信息化工作可能会失败。

信息化培训体系除了要保证员工对具体的信息系统的操作熟练之外,还要不断的提高企业员工整体信息化水平。只有这样,员工才能对信息化工作充分理解和支持,并能够从信息化角度出发思考业务问题,信息化工作才能更好的与业务结合,并深入人心。

施工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培训时需要建立较为完善的培训体系和培训机制。信息化培训应该保证人员的全面性,要实现不同管理层级的人员全覆盖,并根据人员不同的知识结构和业务范围区别培训,制定不同的培训方案。从培训对象上可分为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三层,对不同层级人员采用不同的培训方式和方法,例如对于决策层可以采用专人面对面培训,管理层可采用分业务职能分别集中培训等。

同时,信息化培训还要保证知识的全面性。培训不仅是系统本身的操作培训,还要包括对人员基本的计算机技能和系统实现方式等进行培训。培训内容上可分为信息化基础知识、业务系统操作、信息化服务流程等。在使人员充分理解系统的基础上,更好的结合业务提高系统的使用水平。

此外,信息化培训要保证过程全面性。信息化培训不是一次性的,很多企业仅仅将培训工作聚焦在信息系统上线阶段,培训内容一般是由软件公司或项目实施方确定和主导,没有后续的培训。持续性是指培训不仅仅在系统上线阶段进行,随着企业业务和流程的调整、组织人员的调整、业务管理的各种变化,系统功能也随之不断地更新变化,相应的也需要保证培训工作的持续性和连续性。

最后,信息化培训要保证方式的全面性和多样性。为保证信息化工作不影响企业业务的正常进行,特别是项目部具有数量多、工作紧、较分散等特点,如何提高他们培训效率和效果显得尤为重要。可以开发多种培训方式提高培训效率,通常分为集中培训、远程视频培训、集中答疑式培训、网络在线问答等,同时针对培训要建立签到、考试、考核机制。

建立规范制度

信息化为我们提供了科学、便捷、智能化的管理工具和手段,而信息化的良性运转与效能的最大化发挥,还要依靠规程制度去保障和规范。信息化制度规范涉及信息化运维的各个方面,包括使用与推广、信息化机房的管理、计算机网络管理、信息系统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文档管理等。加强信息化制度建设和科学规范的管理,是信息系统能够正常运转和有效应用、推广和可持续发展的保证。特别是企业信息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建设重点就会从系统实施转向以应用提升为主,运维保障、安全机制、数据管理等变得重要起来,这时除了技术的保障以外,建立全面合理的制度规范体系更加重要。

从我国施工企业信息化制度规范管理工作发展的现状看,虽然在施工企业特级资质评审要求下,施工企业普遍建立了信息化规章制度,但大多局限在机房管理和网络管理制度等硬件层面,没有形成企业信息化整体运行管理制度,造成企业信息化发展不均衡和整体应用率比较低的现象。

针对上述现象,企业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已有的管理问题制定适合于本企业的信息化制度,不能生搬硬套。同时,对于企业信息规程管理一定全面、科学。因为,企业信息化管理中存在很多问题,问题之间有一定关联性,如果仅仅制定局部业务的信息化制度,并不能全面解决企业信息化管理问题。科学性是指要符合客观实际,要切实可行,当企业的情况发生变化时,要及时调整制度,制度与规范要在不断执行过程中得以完善优化。

确保信息化规章制度中的每一个制度规范都要有明确的目标和责任人,这样才能有的放矢,体现制度管理的完整性和可操作性。制度规范能够贯彻下去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有执行保障措施,也就是要与考核、绩效和奖惩措施结合起来,否则制度只是一纸空文,不具有约束力,起不到真正的作用。

猜你喜欢

信息系统人员制度
2022年信息系统与运营管理专栏征稿
基于排队论的信息系统装备维修保障效能分析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
基于并行构件技术的医疗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制度空转,是“稻草人”在作怪
再来一次,这太有趣了!
某些单位的制度
跟踪导练(四)
蓝羽石:沉浸在军事指挥信息系统里的创新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