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标立甲子,筑梦百年
——记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建院60周年

2015-09-04

汽车工程师 2015年1期
关键词:标准建筑国家

2016年10月,伴随着共和国的建设、改革和发展历程成长的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标准院”)迎来建院60周年。

标准院原为建设部直属科研事业单位,2000 年转制为中央科技型企业,现隶属于中国建设科技集团。60年来,标准院始终以服务工程建设标准化、推动行业技术进步为己任,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下,坚持技术引领发展之路,从行业创新的前沿与热点、难点领域寻求突破,结合先进理念、科研标准和工程实践,形成诸多领域核心技术优势。在建院60周年之际,标准院联合多家国内外知名机构和行业组织,以举办系列高端技术论坛的形式,纪念建院60周年并真诚回馈行业、回馈社会。

与共和国共成长

新中国成立之初,为了满足全国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需要,特别是解决当时“设计赶不上施工、施工赶不上建设需求”的矛盾,我国工程建设标准设计事业应运而生。1956年10月,国家建设委员会颁布《标准设计的编制、审批、使用暂行办法》,并成立专门从事标准设计的机构,即标准院的前身——国家建设委员会标准设计院,开展了住宅及公共建筑等民用建筑标准设计工作。

受命于百废待兴、百业待举的新中国成立之初,承载着党和人民的深厚期望,标准院从此肩负起了推动新中国建筑产业崛起的重任与使命。在这一阶段,第一套全国通用建筑标准设计以及第一本标准设计图集《工业厂房钢筋混凝土标准构件:槽形板图集》应势而生。第一批图集在全国各设计中的采用率达50%-70%,对扭转当时设计赶不上施工的局面,推动用工业化建造房屋,保证建筑工程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

标准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路秀科向记者介绍到:“标准院成立于1956年,至今已有六十年。标准院成立当时也是建国初期,第一个五年计划刚刚开始,新中国建设刚刚迈出步伐,建筑行业可谓任务重、项目多。而对于当时的建设行业而言,人才储备不足、技术水平不高,行业急需相关标准来指导相关具体工作。为适应大规模工程建设的需要,国家借鉴前苏联的经验,将加速编制并广泛采用标准设计作为一项重要举措。”

在六十年的发展历程中,标准院一直肩负着自己标准设计引领者、开拓者以及行业技术引领者的角色定位和责任担当,在共和国发展的每一个重要时刻都留下了标准院深深的印记。

在这六十年的发展历程中,标准院多次填补了国内标准设计的空白,开拓了多个第一,先后编制了《民用建筑设计统一规范》、《地下建筑设计统一规范》等国家和行业重要统一规范200多项,管理相关标准500余项。作为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唯一的管理单位,为了全力配合国家建筑的发展战略,编制组织国家标准设计,多年来,标准院主编了《民用建筑设计通则》、《房屋建筑统一制图标准》等重要的国家、行业标准规范共43项;主编国家建筑标准设计105项;主编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30册;共承担国家及省部级科研课题120余项,其中包括国家九五、十五、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余项,国家科研院所课题100余项;完成各类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设计733项;完成技术咨询项目100余项。上述成就中,共荣获国家级奖12项;省部级奖172项;获得专利15项,软件著作权9项。

时刻牢记行业使命

自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的标准设计进入了全面发展时期,并拓展到了工业建筑等众多领域。标准院秉承“以新图强”的核心价值观,坚持“以创新谋发展”,高度重视科研工作,将其作为技术创新的基础。大力培养科研人才,强化科研成果应用与推广,不断提升自主技术创新能力。为促进建筑行业技术进步和创新做出了积极贡献,也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1966年邢台大地震之后,标准院迅速组织专家到震区进行了大量的资料采集,随后以最快的速度编制了我国首套《建筑抗震墙图标准设计》,从此开启了我国建筑抗震的新纪元。1978年改革开放初期,作为第一批参与深圳特区创建的设计单位,标准院在“深圳速度”的革新与突破中,先后出色完成了深圳发展中心大厦、人民银行深圳分行、深圳体育馆、深圳南海酒店等一批代表性项目。

上世纪90年代,我国取消了福利分房,大量的城市住宅小区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住宅市场急需高端技术的应用。标准院依托在标准领域的深厚技术积累,根据市场需求编制了我国第一批《住宅小区试点工作的标准设计》,开启了我国城市住宅建设的跨越式发展新篇章,同时也为几十年来住宅小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到目前为止,仍然有好多技术和产品都在推广和使用。

在做好标准图编制管理的同时,标准院也启动了自己的工程设计专业,到目前为止国内外的项目已经达到了一千余项。路秀科介绍到:“2008年举世瞩目的奥运会在中国举行,当时被称为世界十大建筑之一的国家体育场‘鸟巢’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很大,标准院积极参与了其中的钢结构设计任务。这一项目体现并凝聚了当时世界一流的钢结构设计水平。”

“十八大”以后,面对新常态、新形势,标准院积极配合国家发展战略,在装备式建筑、海绵城市、地下馆廊、地下空间建设等方面,通过标准图技术积极引领着行业的发展,先后编制了一些相关的标准指南和标准图集。

2016年3月30日,标准院主持设计的“上海绿地威廉公馆项目”正式荣获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大奖,这是我国首个建设完成并通过评审验收的“中国百年住宅”示范项目。该项目能够得到国家工程领域最高奖项的认可,标志着全面装配式住宅理念和技术的成功实践。

在六十年的发展历程中,标准院一直以技术引领着我国国内建筑设计行业的发展,目前标准院已经发展成为了标准与标准设计、城市规划与建筑工程设计、工程总承包、技术咨询以及产品制作五大业务板块的综合技术服务商,这也正是标准院的特点和优势所在。标准院可谓用技术实力和业绩成果推动了行业技术进步,引领了行业发展。

不忘初心回馈社会

作为一家科技型企业,标准院始终不忘自己的社会责任,在援疆、援藏以及辅助国家经济建设方面,标准院一直积极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并推荐相关高端技术人才完成国家交给的社会公益事业。标准院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定位,路秀科表示:“我们的目标是以标准和标准设计为切入点,引领行业技术不断地走向世界、走向未来。同时,标准院的每一个员工都要做对国家、对社会、对老百姓有益的事情;我们承担的每一个项目都要为客户负责、为老百姓负责;我们所研发的新技术,也绝不是以效益为中心,以利益为出发点,而是为了提高行业的技术水平,提升百姓对好建筑的认可和理解,从而实现标准院百年梦想的企业愿景。”

标准院六十年的发展历程,是一部创新、务实、正德、善能的历史,也是标准院践行推动技术进步,成就建筑梦想使命的成长史,更是标准院企业精神的创建和发展史。

值此建院六十周年之际,标准院聚焦工程建设标准化、装配式建筑技术、建筑钢结构技术、建筑减隔震技术、BIM技术、人防与地下空间技术等行业热点,举办系列高端技术论坛,邀请国内外相关领域内的知名专家、学者共同分享智慧。于10月11日召开的“全球政府BIM论坛”是系列论坛的首场活动。全球政府BIM论坛自2013年以来已经成功举办了三届,作为国际化、政府管理机构间关于BIM推广应用的重要平台,汇聚了全球近三十个国家的政府机构和顶级专家,共同探讨和提升BIM在建筑领域发展中的关键性作用。本届论坛落地北京,国际知名BIM专家、学者,各国家与地区政府BIM发展的负责人,以及来自工程建设的各领域专家聚集一堂,以全球化的视野,围绕BIM的核心理念、政策引导、最佳实践、发展趋势等,展开深入交流和讨论,共同思考BIM未来应用的路径与方向。

在之后的系列活动中,标准院还将聚焦工程建设标准化、装配式建筑技术、建筑钢结构技术、建筑减隔震技术、人防与地下空间技术等行业热点,举办系列高端技术论坛,邀请国内外相关领域内的知名专家、学者共同分享智慧。各国的嘉宾和代表,将利用标准院论坛周搭建的平台,继续展开研究和交流,充分地讨论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和地区建筑应用成果和趋势,进一步凝聚共识、相互借鉴、促进合作、实现多赢。

60年守望标准之道,标准院始终秉持“正德善能、务实创新”发展理念,践行对国家、社会和行业进步的责任与担当,在服务国家、回馈社会、造福人民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以执着与理想、技术与革新、拼搏与奋进,追寻卓越百年企业的光辉愿景。

猜你喜欢

标准建筑国家
2022 年3 月实施的工程建设标准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建筑的“芯”
忠诚的标准
美还是丑?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把国家“租”出去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一家之言:新标准将解决快递业“成长中的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