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技术革新领驭行业变革

2015-09-04

汽车工程师 2015年1期
关键词:软件模型施工

在我国,工程建设行业经历了持续多年的高速发展,技术水平及管理水平也不断进步,但工程建设整体的低效率、高浪费等现象依然严重,整个行业需要不断对新技术进行研究。

眼下,工程建设行业的技术创新已成为促进行业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对于整个行业发展来说,新技术更是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BIM技术是改变中国工程建设行业现状的趋势,也是工程建设行业的一次革命,无论是对设计方、业主还是施工企业来说,BIM技术都为他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变,BIM技术使整个行业的工作方式与工作思路发生了变革性改变。

BIM技术的快速发展颠覆了很多人的预期。BIM也从一个不为大部分建筑企业所熟知的纯粹性概念普及阶段,发展到今天这样一个全面开花、深化发展的新阶段。与此同时,整个工程建设行业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BIM成功转变了设计和施工的整个流程,帮助企业在项目的全生命周期中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成本;同时,BIM也在提高施工的专业性,并适应行业更加细分化的需求,在打造世界级精品工程等方面都展现了可喜的应用成果。

协同.共享

近几年来,BIM技术在我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无论从国家政策支持,还是理论研究方面都得到了高度的重视,特别是在工程项目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此基础上,BIM技术不断地向更深层次应用转化。BIM技术的应用也逐渐深入到工程项目的不同阶段、不同业务、不同岗位,并开始与项目管理以及先进的信息技术集成应用,BIM技术开始进入深度应用阶段。越来越多的颠覆性新技术开始与BIM相结合,赋予未来建造更多的可能性和更大的想象空间。

在项目施工过程中,施工方案和措施的有效实施是以项目参与人员全面、快速、准确地理解为基础,而二维图纸在这个问题上存在着天然障碍,BIM技术的应用可以降低各参与方之间的沟通难度。在方案策划、设计图纸会审、设计交底、设计变更等以信息传递和沟通为主的工作过程中,BIM技术以三维信息模型为依托,形象、直观、动态地展现并传递设计理念、施工方案,能够大大提高沟通效率,同时也便于对工人技术交底或培训,使其在施工之前,充分地了解施工内容及施工顺序。同时,BIM技术基于统一的模型将设计模型、工程量、预算、材料设备、管理信息等数据全部有机集成在一起,还能降低建造过程中各种信息多样性造成数据的收集、存储、整理、分析的难度,提高了信息传递的效率。

以即将成为世界最大单体机场建筑的北京新机场项目为例。该项目由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承担设计,航站楼占地面积相当于直径1200米的大圆,航站区的建筑面积更是达到140万平方米。在当前的技术条件下,单一的BIM工具尚不能完全实现如此复杂项目的设计目标,所以项目组在策划阶段就确定了多平台协同工作,以适用性为导向的BIM技术框架。对于诸多独立的标准组件,项目组使用Revit平台以及建筑信息化的优势,确保了这些复杂组件的三维准确性。

BIM技术的深入应用确保了北京新机场这类超级工程的质量要求、工期控制和成本管理,破解了北京地区航空硬件能力饱和的现状,对于推进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引领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重要基础设施提供了极大地支持。

模拟.优化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传统的施工方案大都是基于二维图纸和施工经验进行编制,其施工可行性往往无法满足实际施工的要求,从而导致专项施工方案边施工、边修改、边优化,并对工程工期、质量和成本产生较大影响。而借助BIM技术三维可视化的特点实现施工模拟,在虚拟现实中对建筑项目的施工方案进行分析、模拟和优化,可以直观地了解整个施工环节的时间节点和相关工序,清晰地把握施工过程中的难点和要点,从而优化方案、提高施工效率、确保施工方案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同时,在施工过程中,利用进度管理系统对施工过程中的进度和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和控制。将实际进度录入管理系统,可基于BIM模型以可视化的方式对工程进度实际值和计划值进行比较,提前预警后续任务中可能出现进度风险,并根据进度计划相关算法,给出优化调整方案,达到缩短工期、降低成本和项目风险的目的。

以天津新地标周大福金融中心项目为例。天津周大福金融中心工程总高度530m,是天津滨海第一高楼,也是国内施工难度最大的超高建筑之一,例如结构形式和空间位置多变、多业态下的机电管线施工与配合、工期节点紧张、总包协调管理难度大等等。为此,项目团队采取“全员、全专业、全过程”BIM应用模式,从模型精度和应用维度两方面进行同步发展,以满足工程不同阶段的BIM应用需求。

在周大福的施工现场,工地中心挂着一条巨大的条幅:“质量在我心中,标准在我脑中,工艺在我手中”,正是充分理解、吸收了BIM的理念和技术,并切实将BIM应用落地,才得以让天津周大福金融中心项目的质量、标准和工艺都达到了世界级的水准。

创新.发展

目前,很多项目的BIM应用是通过使用单独的BIM软件解决单点的业务问题,以局部应用为主,例如基于BIM的工程量计算软件、碰撞检查软件、施工方案模拟软件等,这是目前主流的一种BIM应用模式。除此之外,还有集成应用模式,这种应用模式可以充分发挥BIM技术本质,根据业务需要,通过软件接口或数据标准集成不同模型,综合使用不同软件和硬件,发挥更大的价值。

在施工过程中,BIM技术应用的核心是能够在统一的模型基础之上,对人工、材料、机械等不同的资源进行协调一致的计划、管理和控制,最大限度的降低资源冲突和消耗,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因此,不同业务或不同专业的模型集成在一起会使BIM应用事半功倍。

不同模型涉及到不同的软件、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建模规则,这种集成工作会带来巨大的复杂性,它不仅需要模型在建模时就遵循一定的规则和规范,也要建立BIM协同建设平台与各个专业的数据接口,例如各专业BIM建模软件、BIM深化设计软件、工程量计算软件、进度软件等的数据接口,实现各级数据交换。

以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承建的广州地铁11号线项目为例,项目组在设计初期面临着方案变化多、施工难度大、成果要求高等不小的挑战。为解决这一系列难题,BIM团队利用Dynamo配合二次开发建模插件,管片模型直接加入预制加工流程,将项目规范嵌入到族文件中以实现自动校核等等,这些极具创新的BIM应用不仅极大提高了设计效率和工程质量,得到业内专家的首肯,更是获得施工和项目业主的高度赞誉,为城市地铁项目的BIM应用树立了全新的典范。

在我国,BIM技术在项目上的应用经历了从大到小、从特殊到普通的过程。最初只是应用于一些大规模标志性的项目中,例如上海中心大厦项目、广东东塔项目等。随着BIM技术的不断发展,BIM概念的不断普及,最近两三年的时间里,BIM技术已经开始应用到一些中小型规模的项目当中,特别是对于设计行业,某些大型设计院项目上BIM技术使用率可达到70%-80%。随着设计行业BIM应用普及,施工行业的这种趋势也逐渐明显。

以广西城乡规划院承担的广西藤县中医院新院区住院楼工程、宁夏回族自治区电力设计院承担的古峰330KV智能化变电站工程这两个项目为例。虽然这两个项目在规模上和大家耳熟能详的大型项目、超级项目有一些差别。但可以在这两个项目中看到BIM技术已经从国内一线城市的大型工程企业应用中逐渐拓展推广到相对偏远地区的一些中小型企业和项目中。

这不但是BIM在中国深度发展最真实的反映,也是整个中国工程建设行业信息化发展、智能化发展的可喜成果,蓬勃发展的BIM技术正在为中国的边远地区人民带来更加先进、可靠的基础设施,帮助他们切实提高并改善生活质量。而究其原因,则涵盖多个方面,一方面源于国内企业对于BIM技术的认识在不断成熟,随着BIM技术应用的普及,以及对BIM应用方法和流程的研究,可以认定影响BIM应用的价值往往是因为实施方法和过程出问题了,而不是BIM本身出现问题。同时,随着BIM应用的成功案例越来越多,这也促使企业认识在转变,不仅仅只是在大型项目可以使用BIM,一般项目也可以进行BIM试点,逐步推广。另一方面,BIM技术正在不断发展并成熟,随着这几年施工阶段的BIM应用软件逐渐成熟,以及与设计模型接口的打通,也使得BIM应用成本大大降低,例如基于BIM的工程量计算,目前这类软件在传统工程量计算软件的基础上,采用BIM模型进行算量,并实现了从设计模型直接导入的功能,这样的软件可直接用于一般的工程。而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则是各级地方政府积极推广BIM技术应用,政府投资项目要求必须使用BIM技术,这无疑促进了BIM技术在基础设施领域的应用推广。

基于BIM在中国更加深入、全面的良好发展态势,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优秀作品诞生在我们身边,越来越多的世界级精品工程矗立在我们共同生活的城市和社区。更多的中国工程建设企业也将继往开来,为中国、为全世界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猜你喜欢

软件模型施工
适用于BDS-3 PPP的随机模型
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建施工中的践行探索
自制空间站模型
禅宗软件
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建施工中的应用
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建施工中的应用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创新探讨
工业软件 自主创新
模型小览(二)
离散型随机变量分布列的两法则和三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