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克林霉素联合地塞米松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分析*

2015-09-03陈艳秋丘永平徐国忠

上海医药 2015年3期
关键词:克林盆腔炎灌肠

陈艳秋 丘永平 徐国忠

(1. 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妇幼保健院药剂科 梅州 514100; 2. 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人民医院内科梅州 514100;3. 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人民医院药剂科 梅州 514100; )

慢性盆腔炎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妇科疾病,系指 女性内生殖器及其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发生的慢性炎症[1]。其发病主要与感染、性活动、免疫功能有关,可导致月经紊乱、白带增多、腰腹疼痛等症状,严重时可致使患者不孕[2]。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生活、环境、饮食方式均发生了明显的改变,慢性盆腔炎的发病呈现上升趋势,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3]。目前,慢性盆腔炎常规采用药物治疗手段,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但由于常规抗炎药物难以到达组织深处,导致炎症反复发作[4]。地塞米松作为一种抗炎、抗过敏药物,通过灌肠的方式可有效被患者吸收,直达炎性组织以改善症状[5]。为了进一步提高对慢性盆腔炎患者的疗效和降低复发风险,本文采用克林霉素联合地塞米松治疗慢性盆腔炎,取得了较为良好的成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1年10月至2013年12月间我院确诊治疗的慢性盆腔炎患者10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所有患者给予克林霉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地塞米松治疗。对照组:年龄23~42岁,平均年龄(32.46±7.52)岁,病程8 ~53个月,平均病程(36.24±8.12)个月;根据婚姻生育情况分为未婚未育7例,已婚未育11例,已婚已育35例,其中29例伴有腰骶部酸痛,24例伴有下腹部坠胀。观察组:年龄22~47岁,平均年龄(33.54±7.72)岁,病程10 ~56个月,平均病程(37.12±8.48)个月,根据婚姻和生育情况分为未婚未育6例,已婚未育10例,已婚已育37例,其中30例伴有腰骶部酸痛,23例伴有下腹部坠胀。所有患者均伴有白带增多、月经紊乱症状,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和婚姻生育情况以及病情等基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

1.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1) 纳入标准[6]。① 符合《妇产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七版)中慢性盆腔炎的诊断标准且有明显白带增多、月经不调、下腹坠痛等临床症状;② 治疗前3个月内无免疫治疗史和抗炎治疗史;③ 无药物禁忌证;④签署知情同意书且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2) 排除标准[7]:① 伴有心、肝、肾等重要脏器严重性疾病;② 卵巢肿瘤、子宫内膜异位等疾病;③ 精神病史;④ 拒绝或中途终止参与本次研究。

1.2 方法

1.2.1 克林霉素治疗

所有患者给予250 ml生理盐水+0.8 g盐酸克林霉素注射液静脉滴注,3次/d,连续滴注5 d后停用5 d,再进行相同治疗5 d。

1.2.2 地塞米松治疗

观察组患者给予常规体位、心理干预等灌肠前准备,将100 ml甲硝唑注射液和5 mg醋酸地塞米松注射液充分混合作为灌肠液置入一次性灌肠袋中,常规打开患者肛门并插入导管,插入深度8~10 cm,连接灌肠袋和导管,通过导管将灌肠液缓慢、匀速灌入肠道内并保留20~30 min,1次/d,持续7 d。

1.2.3 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

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后早晨空腹,抽取5 ml静脉血置入无菌抗凝试管中存放于冷藏库,次日对所有血液标本进行一次性解冻,使用全自动离心分离机进行血清分离,分离后通过由美国Becton Ddickison公司提供的FACS Calibur流式细胞仪测定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CD3+、CD4+、CD8+和CD4+/CD8+,所有操作均由同一名经验丰富医师在无菌条件下依据说明书和相关规定进行。

1.3 观察指标和标准

所有患者通过电话或复诊方式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统计分析患者的治疗效果、免疫功能和每个月的复发情况,所有数据均由两名经验丰富医师采用双盲法进行读取或评定,意见不一致时由另一名同等资格医师参与评判,最终结果遵从少数服从多数原则[8-9]。

疗效评估标准[10]:① 显效。治疗后,患者白带增多、月经不调、下腹坠痛等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经B超检查显示盆腔无积液或包块;② 有效。白带增多、月经不调、下腹坠痛等临床症状明显缓解,盆腔积液或包块明显缩小;③ 无效。白带增多、月经不调、下腹坠痛等临床症状、盆腔积液或包块无明显好转或病情加重。

1.4 统计学数据处理

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情况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57%,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7.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情况比较(例)

2.2 免疫功能情况

治疗前,两组患者外周血中CD3+、CD4+、CD8+、CD4+/CD8+水平基本相同(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外周血中CD3+、CD4+、CD4+/CD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前者外周血中CD8+水平明显低于后者(P<0.05,表 2)。

表2 两组患者免疫功能情况比较(%)

2.3 治疗后1年内复发情况

治疗后1年内,观察组患者复发率为13.21%(7/53),对照组患者复发率为28.30%(15/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图1)。

图1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1年内复发情况比较

3 讨论

引发慢性盆腔炎发生的主要病原体为厌氧菌、大肠埃希菌、链球菌以及葡萄球菌等,患者处于自身免疫力低下的状态,病原体入侵机体后,使宫旁结缔组织和宫体附件反复受到炎性刺激,病变局部微血栓形成高凝状态。克林霉素通过血液到达盆腔后可有效抑菌,促使细菌死亡,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但长期使用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毒副作用[11-12]。地塞米松对垂体-肾上腺具有抑制作用,在进入机体后可有效抑制炎症细胞如巨噬细胞和白细胞在炎症组织的集聚作用,同时抑制细胞的吞噬作用、溶酶体酶的释放、降低炎症因子的合成和释放,进而减轻组织的炎症损伤,且通过灌肠方式,经直肠黏膜被机体有效吸收,使药物在盆腔局部达到较高的浓度,提高其疗效[13]。此外,研究发现,地塞米松由于具有抗过敏的作用,可有效抑制免疫球蛋白与细胞表面受体的结合,同时抑制白介素的合成与释放,使T淋巴细胞向淋巴母细胞的转化能力降低,进而调节机体的内分泌代谢,抑制自身免疫引起的过敏反应,在一定程度上间接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有助于患者治疗后快速恢复自身免疫功能,协同灭杀病原体,降低了疾病复发的风险。

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克林霉素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纯克林霉素治疗的患者,前者治疗后1年内复发率明显低于后者,表明该治疗方法可有效提高对患者的治疗效果,有利于降低复发的风险。此外,所有患者治疗前血中CD3+、CD4+、CD8+、CD4+/CD8+水平基本相同,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外周血中CD3+、CD4+、CD4+/CD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前者外周血中CD8+水平明显低于后者,表明该治疗对患者的免疫功能恢复具有较为明显的促进作用,可有效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有利于增强患者免疫力和抵抗力。

[1] 李娜. 妇科慢性盆腔炎临床综合治疗预后探讨[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4, 7(8): 114.

[2] 苏朝旭. 慢性盆腔炎妇产科临床治疗探讨[J]. 吉林医学,2014, 35(16): 3483-3484.

[3] 何春燕. 三黄汤灌肠联合抗生素治疗61例慢性盆腔炎性疼痛疗效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4, 25(6): 1236-1237.

[4] 丁锦丽, 杨朝纲, 程艳香.盆底康复疗法在慢性盆腔疼痛的预防和治疗中的应用[J]. 医学综述, 2014, 20(10): 1815-1817.

[5] 张惠玲. a-糜蛋白酶、地塞米松、青霉素、庆大霉素、甲硝唑联合应用直肠给药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J]. 中国伤残医学, 2014, 22(2): 105-106.

[6] 秦丽娟. 补肾活血法对慢性盆腔炎的治疗效果分析[J]. 亚太传统医药, 2014, 10(17): 73-74.

[7] 张瑞雪. 康妇炎胶囊联合保妇康栓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分析[J]. 医学综述, 2014, 20(15): 2857-2858.

[8] 李加秀. 慢性盆腔炎120例治疗效果观察[J]. 当代医学,2014, 20(23):160.

[9] 芮康乐. 理气祛瘀法中药联合克林霉素治疗慢性盆腔炎45例临床观察[J]. 新中医, 2014, 46(8): 115-116.

[10] 屈红. 盆腔灌注联合体外短波治疗慢性盆腔炎220例临床分析[J]. 基层医学论坛, 2014, 18(5): 680.

[11] 顾宗元, 胡宏, 刘欣艳, 等. 克林霉素治疗急性下呼吸道感染83例疗效观察[J]. 上海医药, 2000, 21(5): 27-28.

[12] 余丽琴. 克林霉素磷酸酯片联合妇科千金片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4, 7(15): 114-115.

[13] 王雪红. 红藤合剂合用地塞米松灌肠联合抗生素治疗慢性盆腔炎86例[J]. 中国中医药科技, 2012, 19(6): 505.

猜你喜欢

克林盆腔炎灌肠
烫不死的细菌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一例空气灌肠法治疗犬肠套叠
克林霉素-PLGA微球的制备及其体外抑菌活性评价
灌肠方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
妇科再造胶囊联合克林霉素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观察
热敏灸结合中药灌肠缓解慢性盆腔痛的作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48例
耳穴贴压配合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