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中高职”衔接专业高等数学教学的现状分析与对策

2015-09-03符策红陈奕名陈修焕

关键词:中高职数学教师中职

符策红,陈奕名,陈修焕

(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 信息管理系,海南 琼海 571400)

高职“中高职”衔接专业高等数学教学的现状分析与对策

符策红,陈奕名,陈修焕

(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 信息管理系,海南 琼海 571400)

近两年,“中高职”衔接教育得到较快的发展,但在实践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也不少.基于中、高职培养目标和规格的不同,在对口课程体系中如何衔接是其核心问题.研究“中高职”高等数学专业的教学衔接问题,对促进中高职衔接教育的协调发展,系统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有积极的意义.

中高职;数学教学;衔接;对策

在“中高职”衔接教育中,高等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学如何与中等职业学校的对口专业有效衔接,全国各职业院校都做了许多有益的摸索,特别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方法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但同时存在的问题也不少.本文以海南省某职业院校的高等数学课程教学为例,通过对比分析和研究,提出相应的对策,希望对我国的中高职衔接教育的协调发展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1 中高职校高等数学教学的现状

1.1 教学内容体系各自独立

目前,全国各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院校都在积极推进中高职衔接教育,但由于中职和高职的发展规模、生源结构、办学时间和条件,以及培养目标的不同,均各自构建并形成了自己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等.比如,按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数学大纲的要求,基础模块必修、教学时数为128学时,职业模块选修、教学时数为32-64学时,共计160-192学时.现以某中职校会计专业为例,该校数学课分两学期开共计72学时,开出率还不到50%,可见中职数学教学无法满足学生高职数学学习需求,知识“断层”较为严重.某省中职和高职相关专业开课及学时数参见表1.

1.2 教学目标不一致

按教育部要求,中职阶段的教育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继续学习的能力……,掌握必要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比较熟练的职业技能,具有较强的就业能力”[1].虽然中、高职都在“面向市场设专业,面向岗位设课程,以市场和就业为导向办学”,两者在培养目标上相辅相成,但却忽略了学生“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中职学生现有的基础无法满足高职教育“高等”的要求.再看海南省近两年高职对口单招笔试部分,也只考语文、职业素养的基本知识.显然,中职数学教学水平不会给学生的“升专”带来影响,学校、学生、家长也接受现有的办学模式.实际上形成了重技能轻知识,重就业轻发展的现状.高职的教学目标“应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得不到体现,因为中高职的教学目标是不同的.

表1 某学校中、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对比Tab.1 A comparison on the curriculum design of computerized accounting in a secondary-higher vocational school

1.3 数学教学方法受到一定制约

目前,各校专业建设基本上由专业负责人负责,数学教师不是专业负责人.因此,学生对数学与专业技能、专业发展的关系理解不深,数学教师对合作方学校的教学现状知之甚少,更缺少对相关专业深层次的沟通.因此,从教材的选定、授课内容的选择、教学进度的拟定等等,都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有一定距离.究其原因,一是受学生基础较差、授课内容多、课时少的影响,二是受生源的复杂性制约,三是受教学资源制约,诸多因素都在限制着数学教师教学方法、手段的选择与使用.

1.4 重视程度不够

据文献报道,某省对50所试点中高职生源衔接构建人才培养“立交桥”的中职学校进行调研,资料显示,数学课每周2学时的学校占44%[2];从表1可以看出,某中、高职学校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计划中,专业课过度重复,文化基础课严重不足.究其原因,由于职业教育的特殊性,生源结构多元化[3]、升学门槛低等等因素,再加上数学课不是技术课,学生看不到直接的教育效果,思想上认识也不够.数学课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被“边缘化”.

2 建议与对策

2.1 从新定位数学教学的目的与作用,合理构建内容体系

中高职院校或教育主管部门应与行业、企业、职业教育学者等加强协调,重新定位数学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与作用,共同商定,系统构建中高职课程体系,增强课程设置的衔接度,共同制定一体化人才培养标准[4].对于中高职衔接专业的数学教学,在兼顾职业技能的同时,应以“继续学习”为导向,加大教学力度,在确保课时量的同时,还应在基础知识、学习方法、数学素养上下功夫,发挥“中等职业教育是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基础性作用”.鼓励数学教师主动参加合作学校专业建设、教学改革等活动.其实,高职高等数学教学内容是以专业需求为导向,并结合生源的特点进行选择、分模块[5-6]教学的.如三角函数部分,六个三角函数和反三角函数的教学主要侧重前三个,以及重点讲解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二倍角公式、半角公式.对诱导公式,只要选择性的讲解.便可以满足高职微积分模块教学的基本要求,关键是中高职的沟通的渠道如何构建.

目前,高职课程改革的趋向可用“基础性、层次性、精选化、综合化”来概括,这就要求必须按不同专业的需求情况重新制定高等数学课程标准,做到尽可能与专业课程相呼应.在解决“基础性、层次性”的同时,重点解决“精选化、综合化”的问题,使高等数学的教学既满足数学本身知识体系和专业教学的需要,又能兼顾顾中职生的学业水平及学习特点,让学生觉得既学有所用有又能够学会.同时,也便于教师的教学处理.高等数学课程分模块教学,已是共识,但真正的在内容上细化却不多.应研究“模块化”指导下中高职数学分块的可行性.例如,对线性方程(组)的内容进行分块:中职阶段,方程(组)教学一元一次方程是重点,方程组部分侧重介绍消元法的思想与方法.高职阶段,主要介绍行列式、矩阵的基础知识和二(三)元一次方程组新解法(克莱姆法则、高斯消元法),这样安排,完全可以满足教与学的需要,同时体现中高职数学的层次性、阶段性,有利于教与学.

2.2 教学模式的改革

由于受诸多因素影响,目前各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模式主要体现在教师与学生、教学手段、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环境等方面.以章节为主线、以教师为主体,以粗线条大容量的“注入式”教学模式,让中职学生对高等数学望而生畏.因此,改革时应以学生为主体,处理好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时间的关系.对基础知识,教师必须精讲细讲,甚至是补讲、窜讲,下联初等数学,查缺补漏,先慢后快.例如,对于复合函数求导法则教学,初等函数是基础,把一个初等函数分解成若干各基本初等函数是关键,求导法则是方法.在教学上利用“有左到右”、“由外到里”的方法和技巧,必须让学生学会.由此,精心设计一组有基础性、阶梯型、技巧性的案例(例、习题组),让学生经过经过系统的学习与训练,再借助数学应用软件教学,教学效果会更佳.

2.3 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的改革

中职学生数学基础薄弱,学习方法欠缺等是不争的事实.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应该树立现代职业教育理念,改造和提升传统教学,建立互信的师生关系、重组教学内容、弱化理论注重实用,注重数学运算能力、数学素养的培养,采用“柔性、综合式”[3]教学方法.同时将高等数学在各个专业领域的应用渗透到课堂,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处理好数学的理论性、严谨性、逻辑性和学生思维的跳跃性.单向性、惰性[3]等特点之间的差异,把握好“理论上够用”的原则,把数学内容讲解的通俗易懂又有趣味性,所以,教师不仅要重组教学内容,还要重构、优化教学方法.例如,在讲授导数、微分、积分这三章内容时,现有的教材大多数都分为独立的章节,先拟采用制作“鸡尾酒”方法——讲授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法,通过对比、类推和分类、猜想、归纳等学习方法把内容重新组合,导数、微分的概念、性质一起教采用“对比法”效果较好.然后在介绍积分的概念、性质时、又把导数、微分、积分的概念、性质放在一起,同时加入学生常见一些数学问题(案例),如圆的面积公式的认识由来(小学六年级)和推导(积分)、商场打折促销中涉及到的成本、收入、总成本、总收入等,把微积分基础知识和方法以及极限、生活中数学,数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等贯穿进来,既利于知识的掌握,更有利于学生树立更为广阔的数学观和科学观,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从而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

高等数学的考试评价也应以能力为核心,可从学生课堂学习参与、作业完成、期末测试、综合提高等方面进行多元化评价[3].比如,唐诗宋词、专业技能(知识)竞赛、职业技能大赛与数学无关,但如果学生能背出含有数字的词句来、参赛获奖等都给予奖励综合分,这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良好的群体学习氛围,树立学生学习自信心有一定作用.

2.4 教学管理的改革

对中高职衔接的高等数学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及接受能力、以及不同专业需要等采用“分层(类)教学”、“分模块”和学分制多种形式相结合[3],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分层(类)教学”满足了不同程度或不同需求的学生,而“分模块”则是迎合了学生的不同兴趣、偏好及接受能力,同时也顾及到不同专业的实际需要,颇有成效.但对一些无法实现分层教学的班级,可以采用“目标分层”教学,首先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按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设置初级、中级、高级三个目标,把一个学期分为三个阶段,各用三分之一时间来完成,如何把从中职过来的学生的学习习惯、方法学习和能力提高到基础水平是关键.教师对数学知识理解、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如何帮助学生数学知识的重构起决定性作用.

2.5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中高职数学衔接的先决条件,首先要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提升现代职业教育的思想与方法.其次要加强中高职教师的对接与交流,建立中高职学校数学教师教学联动机制,共同提高中高职数学教师的整体水平.同时让数学教师参与专业建设与改革,掌握中高职的人才培养目标、熟悉中高职课程体系、课程之间的关联[6]等,使数学教师成为职业教育的主力军之一.

2.6 搭建资源共享平台

目前海南省各高职院校在数学教学上各有千秋,如果教育主管部门牵头,各院校分工合作、各中职学校参与,共建一个数学网路课程、微课等资源共享平台,既整合了现有的教学资源又拓宽了学生的学习渠道,必定会对海南的中高职数学衔接教育起到较好的引领作用.

综上所述,中高职专业衔接只有打破基于专业(群)的表层衔接模式,才能在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课程标准和教学管理等进行有效的对接,更好地促进中高职教育的协调发展.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2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制订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的意见[EB/OL].[2015-03-02]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722/201212/146273.html

[2]宋静.中高职数学课程衔接问题和建议[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4,28(7):85-87.

[3]付梅茹.基于学分制的中高职数学内容融合研究[J].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6):89-90.

[4]孙仕萍.高职院校的中高职课程衔接与教学情况调查研究[J].黑河学刊,2014,199(2):147-149.

[5]叶永春.基于中高职衔接的高职数学课程改革探究[J].教育探索,2014(5):29-31.

[6]陈取江,陈雅芬,金涛,等.高职与中职教学的主动对接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36(1):106-109.

[7]丁李.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探究[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113-114.

责任编辑:毕和平

Research on Higher Mathematics Teaching Within the Connective Education Betwee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and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the Status Quo and Solutions

FU Hongce,CHEN Yiming,CHEN Xiuhuan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Hainan College of Software Technology,Qionghai571400,China)

The connective education betwee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and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China has been developed rapidly during the last few years.However,certain issues also emerge within its implementation.The key is due to the linkage between objectives of education and curriculum design based upon specialty-job match.Certain research on higher mathematics teaching within the connective education will facilitate the progress of the connective education itself hence to generate more skilled graduates systematically.

Vocational education;mathematics;linkage;solution

G 420

A

1674-4942(2015)02-233-04

2015-01-07

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13009)

猜你喜欢

中高职数学教师中职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研究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浅析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素养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才能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中高职业英语教学大纲对比与衔接
中高职服装设计专业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中职高考与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