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联合用药治疗初治菌阳肺结核疗效观察

2015-09-03刘素芝

中国疗养医学 2015年3期
关键词:阴转率肺结核病灶

刘素芝

联合用药治疗初治菌阳肺结核疗效观察

刘素芝

目的探讨转移因子联合抗结核药治疗初治菌阳肺结核的疗效。方法将60例初治菌阳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采用2HRZE/4HR方案,治疗组在2HRZE/4HR方案治疗基础上加用转移因子,治疗6个月,对两组治疗后阴转率、病灶变化进行观察并记录。结果经2个月的治疗后,治疗组阴转率为83.3%,对照组阴转率为73.3%;经6个月的治疗后,治疗组阴转率为93.3%,对照组阴转率为8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吸收方面:治疗2个月、6个月后,治疗组的好转率分别为60.0%、93.3%,对照组的好转率分别为43.3%、90.0%。结论转移因子对病情的恢复有促进作用,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是一种有效的免疫调节药物。

转移因子;肺结核;联合用药

转移因子具有转移和扩大细胞免疫力的作用,它通过将供者的细胞免疫功能转移给受者而使得受者得到细胞免疫功能,属于小分子可透析物质,自20世纪50年代被发现并用于临床研究,临床应用效果显著[1-3].。本文中采用转移因子联合抗结核药治疗初治菌阳肺结核,临床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9-01—2014-01收治的60例初治菌阳肺结核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结核病诊断和治疗指南(2013年版)》[4].中的诊断标准。男36岁,女24岁;年龄30~55岁,平均年龄(38.55±10.91)岁。临床表现为:33例低热、18例盗汗、48例咳嗽、39例咳痰,27例患者出现咯血或出现血痰者。所有患者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胸痛。采用随机数字法将6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2HRZE/4HR治疗方案[4].,H(异烟肼),R(利福平),Z(吡嗪酰胺),E(乙胺丁醇)。治疗前2个月属于强化期,这个时期给予H、R、Z、E,1次/d,后4个月继续给予H和R治疗,1次/d。

1.2.2 治疗组治疗组以对照组治疗方案为基础,加用转移因子口服液,1次/d,10 mL/次,治疗时间为6个月。在治疗的前3个月内,所有患者要每半个月进行肝功能检测一次,患者一旦出现疑似肝损害的情况,要加强肝功检测频率,1次/周,以防止由于药物而引起的肝损害。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忌生冷、辛辣饮食,禁烟酒。

1.3 观察指标每月末进行痰菌、胸片检查,对患者肝、肾功能进行检查,观察患者痰菌阴转和肺部病灶的变化,以治疗2个月和6个月后的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

1.4 疗效判定标准[5].痰菌阴转:治疗期间,每月末连续进行3次痰涂片检查,结果为阴性不再复阳为标准。病灶变化:病变吸收1/2以上者为显效吸收;吸收不足1/2者为吸收;病变无改变为无效;病情加重为恶化。好转=显效吸收+吸收。

1.5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3.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均数±标准差对计量资料进行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阴转率比较经2个月的治疗后,治疗组阴转率为83.3%,对照组阴转率为73.3%;经6个月的治疗后,治疗组阴转率为93.3%,对照组阴转率为8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2个月、6个月后胸片病灶变化(表2)

表1 治疗后两组阴转率比较

表2 两组患者胸片病灶变化[n(%)]

3 讨论

肺结核病一般具有病程长、病变广泛、患者免疫功能低下的特点,是由细胞免疫巨噬细胞为效应细胞,淋巴细胞为免疫反应细胞控制的疾病。直接吸入开放性肺结核患者喷出的飞沫或吸入漂浮于空气中含有结核菌的飞沫都会造成传染。目前,全球有20亿人感染了结核菌,有2 000万结核病人,每年有300万人死于结核病,是世界上死亡率较高的一种传染性疾病,且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本病初期患者多无明显的临床症状,有发热、轻咳和食欲减退,伴有精神不振、盗汗、疲乏无力、体质量减轻等症状,会导致患者免疫力下降。

当结核杆菌入侵机体后,人体是否会发病或病情的轻重不仅与结核杆菌的数量和毒力有关系,在很大程度上与患者的自身免疫状态也是息息相关的,且机体免疫状态的高低直接影响肺结核化疗的疗效[6].。有研究表明[7].,在肺结核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的是免疫机制,肺结核病的免疫机制主要是为细胞免疫反应,以淋巴细胞出现致敏现象和吞噬细胞吞噬功能作用增强为主要表现,细胞免疫低下会导致结核病的发生和发展。免疫疗法能够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增强治疗的效果,使痰菌阴转加快,病灶吸收加速,从而有效缩短了疗程,与化学疗法联合使用对初治菌阳肺结核疗效显著[8].。

转移因子是细胞免疫调节剂的一种,主要由多肽、核糖等物质组成,口服转移因子后,转移因子在体内不会受到胃蛋白酶和胃酸的分解、破坏,而是通过上消化道系统的吸收而在血液系统内可滞留24 h以上,转移因子的药物作用可以渗透到机体免疫系统的多个环节[9-10].。

转移因子可以使患者的细胞免疫反应增强,它由于对机体免疫系统具有特殊性的双向调节药理作用(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因此转移因子可使机体免疫系统紊乱现象得以纠正,进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11].。同时它对骨髓的造血功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本研究表明,经2个月的治疗后,治疗组阴转率为83.3%,对照组阴转率为73.3%;经6个月的治疗后,治疗组阴转率为93.3%,对照组阴转率为8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吸收方面,治疗2个月、6个月后,治疗组的好转率分别为60.0%、93.3%,对照组的好转率分别为43.3%、90.0%。可见转移因子对病情的恢复有促进作用,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是一种有效的免疫调节药物。

参考文献:

[1]孙卫民,王慧琴.细胞因子研究方法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762-763.

[2]Lawrence HS.The transfer in human of delayed skins ensiti vitytoStreptococcalM Substanceandtotuberculinwith Disrupted Leucocytes[J].J Clin Invest,1955,34(2):219-230.

[3]朱其太.转移因子及其在动物疾病防治中的应用[J].中国兽医科技,1992,22(1):40-42.

[4]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肺结核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13,20(2):7-11.

[5]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38-346.

[6]王怀诚,韩庆.人体胎盘脂多糖辅助治疗初治菌阳肺结核患者疗效及细胞因子观察[J].海南医学,2006,17(7):42-43.

[7]刘军.黄芪注射液辅助治疗初治菌阳肺结核疗效观察[J].中国民间疗法,2010,18(2):38-39.

[8]林科.转移因子胶囊对CTX所致小鼠免疫低下的影响[J].泰山医学院学报,2009,8(6):108-111.

[9]黄冬生,何刚,潘静洁,等.天灸疗法联合化疗治疗初治菌阳肺结核的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医学杂志,2011,27(1):133-134.

[10]石亚军,熊小芹.转移因子联合抗痨药物治疗老年肺结核的疗效观察[J].西部医学,2011,23(1):45-46.

[11]周正华,刘锦宏.转移因子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老年肺结核的疗效观察[J].浙江临床医学,2012(10),1226-1227.

2014-09-23)

1005-619X(2015)03-0264-03

10.13517/j.cnki.ccm.2015.03.021

010050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胸外科

猜你喜欢

阴转率肺结核病灶
核苷(酸)类似物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功能性治愈慢性乙型肝炎研究进展
数字化断层融合(DBT)与全视野数字X线摄影(FFDM)引导乳腺病灶定位对比
注射用胸腺肽α1联合环丝氨酸治疗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痰菌阴转率及血清T细胞亚群、γ-干扰素水平的影响
T-SPOT.TB在活动性肺结核治疗效果的监测
Optimal UAV deployment in downlink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system: a two-user case
高病毒载量慢性乙型肝炎给予恩替卡韦与干扰素序贯治疗的效果观察
能谱CT 成像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分析
CEUS与平面波超敏感血流显像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
爱情是一场肺结核,热恋则是一场感冒
72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