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审核评估视角下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重构

2015-09-01李明枝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15年8期
关键词:质量保障体系体系化制度化

李明枝

摘 要:审核评估视角下的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对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提出了新要求。高校可以通过设置独立的质量监控机构,形成内部监控体系和持续改进机制、实现教学质量数据的信息化、系统化和体系化,以及建设质量文化等途径完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从而达到“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目的,切实提升高校教学质量。

关键词:质量保障体系;信息化;体系化;制度化

加强内涵建设,是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重大战略性转折。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要任务是促进高等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关键是要把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由以宏观领域为重点、以外延发展为主,及时地转变为以微观领域为重点、以内涵发展为主。在连续扩招后,大学步入了质量时代。而高校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是高校进行内涵式发展、提升办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因此,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关注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重构。

自2013年起,教育部启动新一轮审核评估工作,目的在于通过审核评估,促进高校的内涵式发展,引导高校重视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作为第一批参评高校,外交学院接受了教育部评估中心组织的审核评估。2014年12月,教育部评估中心审核评估专家组一行对学校进行了为期4天的现场考察评估工作。进校期间,专家通过深度访谈、走访、座谈、听课、调阅毕业论文(设计)及试卷、查阅有关支撑材料等多种方式各自独立地开展工作,对学校本科教学工作进行了全面考察与分析。评估专家全面总结了学校教学工作中值得肯定、需要改进和必须整改的地方,对各审核项目及其要素的审核情况进行了描述,并围绕审核重点对学校本科人才培养总体情况作出了判断与评价。

从此次审核评估工作的过程中可以看出,本轮审核评估的重点,是考察学校的“四个度”: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的适应度;领导精力、经费投入、教师和教学资源对学校人才培养的保障度;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有效度;学生和用人单位的满意度。审核评估关注的重点,则是学校主体、学生发展、质量保障。由此可见,质量保障在学校教学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只有做好高校教学质量保障工作,才能在审核评估工作中有的放矢,达成内涵建设的目标。

审核评估视角下质量保障体系的特点

教育部于2013年发布了《教育部关于开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的通知》,决定开展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工作,新一轮的审核评估与上一轮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1.动力来源不同

从动力层面来看,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下的质量保障体系,其动力源于适应外部评估要求,其关注的重点是如何更好地适应外部评估的要求,其质量评估标准也是依据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指标体系》而设计的,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并非高校内部质量提升需要的反映,而是外部评估“塑造”的结果;而在审核评估下的质量保障体系,则有了教学质量提升的内在驱动力。

2.评估标准不同

从评估标准来看,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下的质量保障体系,是全国所有高校统一标准,用同样的标准衡量不同类型的高校;审核评估下的质量保障体系,则要求高校用“自己的尺子量自己”,重点考察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与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适应度、教师和教学资源条件的保障度、教学和质量保障体系运行的有效度、学生和社会用人单位的满意度这“四个度”。

3.工作重心不同

从评估的工作中心来看,首轮教学评估提出的口号是“以评促建,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评估的目标主要是基于教育资源等办学条件的评估,基于声誉的办学水平评估,是为了促进高校的规范化管理,属于典型的以学校为中心的质量评估。

审核式评估关注的是学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有效性,而有效性的体现是:学校发展的目标定位符合国家、社会、学生需求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目标科学);学校的教学体系、资源配置与利用、管理体制与机制适应目标达成的需要(支持有力);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符合目标要求(质量达标)。这表明: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从出发点到落脚点都是指向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即指向学生的发展,学生的发展成为审核评估模式下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中心。

4.评价方式不同

从评价方式来看,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通过量化指标来评估教学质量,缺少面向教师、学生、基层管理人员、校友、用人单位的质量调查;审核评估工作中主要采取质性评价及过程评价的方式。质性评价由独立的质量管理部门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进行,过程评价通过查阅相关档案进行。

审核评估对质量保障体系的要求

1.质量保障机构的独立性

实行“管、办、评”分离,是构建有效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不断提升学院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首次提出要“促进管办评分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要求“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特别是2014年教育部开展的审核评估,更是强调实行管办评分离,保证学校质量保障体系运行的有效度。学校应当成立质量控制的工作小组,各院、系、学科乃至教研室,也应该有相应的组织,这些组织要研究学校各方面工作的质量构成要素,确定各项工作的质量标准和流程,能迅速发现质量问题或隐患,并提出改进建议。

从目前国内高校内部质量管理部门建设的情况来看,绝大多数高校的内部质量管理部门挂靠在教务处,而非独立的质量管理机构。根据各高校校园网发布的学校组织机构的信息调查显示:所有的“985 工程”学校都未设立独立于教务部门的质量管理与评估机构,在 116 所“211 工程”学校中仅有 8 所高校设立了独立的质量管理与评估机构。这种运动员兼裁判员的质量管理体制,就决定领导和管理人员为质量保障的主体。[1]

2.质量保障系统的信息化

与第一轮水平评估不同的是,在审核评估阶段,学校要填写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包括学校基本信息、学校基本条件、教师信息、学科专业、人才培养、学生、教学管理改革与质量监控等类别的信息,将学校基本信息导入后,由系统自动提取数据,生成《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分析报告》,帮助专家全面系统地了解学校的基本情况。

在年度教学质量报告方面,从以往的学校年度教学质量报告来看,多数以官样文章居多,而审核评估工作需要的写实性自评报告,从专业水准的角度来说,需要学校、评估者具有相应的专业水准,甚至借助专业的数据机构等才能完成。[2]

3.质量保障体系的有效性

新一轮审核评估审核项目“质量保障”包括四个要素,即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质量监控、质量信息及利用、质量改进。与第一轮水平评估的指标体系不同的是,审核评估将质量保障作为一级观测指标单列的同时,更加重视对质量改进环节的考察。这也反映了本轮审核评估注重“内涵建设”,核心是“质量”,目的是“保障质量”,通过促进高校坚持内涵式发展,引导学校建立自律机制,加强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审核评估视角下高校质量保障体系的重构

1.设立专门的教学质量保障机构,实现管办评分离

2014年,外交学院设立教学质量保障办公室,负责对全校教学质量信息搜集、分析、反馈及质量改进环节的监控,实现了管办评分离,进一步完善了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目前,学院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形成了包含信息搜集系统、信息处理系统、信息反馈系统在内的完整的闭合循环,实现了教学质量信息的搜集、处理、反馈,保障了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有效运作(见图1)。

2.由外部质量监控为主,逐步形成高校发展的内在驱动力

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工作虽然在规范学校办学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但如果此种评估制度不转化为学校的内部评估,对于学校的长远发展也是没有帮助的。要想做好内部质量监控,就必须掌握足够的、准确的信息,建立完善的信息收集机制,形成有效的内部监控:

第一,学生信息员制度。学生是高等教育服务的对象之一,有权利对高等教育的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在学生中设立学生信息员,了解学生对于教学、服务等方面的需求是否得到满足,并针对学生的意见提出改进性措施付诸实践,不仅符合“全员参与”的TQM(全面质量管理)原则,也会收集到很多有效的质量控制信息。

第二,教师日常调查制度。目前,很多学生评教制度都是在学期结束之后由学生对教师进行评估的,评估的结果对于教师改善教学固然有很大帮助,但对于学生来说,该门课程已经上完,如果教师的教学工作中真的出现问题,对学生所造成的损失已经无法弥补。因此,教师应该在教学的不同阶段,采用一种可以让学生畅所欲言的方式,听取学生对于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弥补或改进,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质量。

第三,日常状态数据。收集学校日常状态数据,是对学校进行质量监控的有效依据。从2003年起,教育部建立了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采集和公布制度,对本科教学基本状态十个方面的数据进行定期采集和公布。以此为契机,高校建立日常状态数据库是完全可行的,可以将数据范围扩充。例如:进行一年一度的对教师、员工、学生的质量调查,包括数字数据以及开放性的建议、问题等。

第四,学生学习状态数据。其主要包括:在校生学习满意度数据、毕业生质量跟踪数据等。通过对学生学习满意度进行数据分析,可以了解学校在办学过程中的问题,以利于及时改进;对毕业生质量的跟踪可以更好地了解学校的专业、课程以及学校整体存在的问题。

图1 外交学院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结构图

3.实现教学质量数据信息化、系统化、体系化

第一,教学质量数据信息化。高校应建设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一方面,与教育部基本状态数据库的相关要求保持一致,可直接上传信息至教育部基本状态数据库;另一方面,与学校教务系统信息实现对接,提取相关教学信息,并完成对基本状态数据的分析功能,为学校改革决策提供参考,为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科建设、教学质量中存在的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第二,教学质量信息系统化。根据审核评估工作“四个度”的要求,教学质量信息的搜集要做到系统化,应该包括:教师“教”的信息,通过督导组听课、抽查试卷、抽查毕业论文等方式,了解教师教学质量信息;学生“学”的信息;关于学生学习满意度、学生自我成长,从入学调查和毕业调查入手,搜集学生信息;教学资源有效保障的信息,从基本状态数据库相关数据分析的结果入手,对相关教学资源保障部门进行信息反馈。

第三,教学质量标准的建设体系化。学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健全,是整个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成熟的根本标志,也是评估工作走向常态化、制度化和自觉化的标志。教学质量标准的建立,是整个质量保障体系的第一步,在审核评估的视野下,学校应对教学质量环节的质量标准进行重新梳理,确保每一个质量环节有相应的质量负责人、有明确的工作流程、有及时有效的反馈及质量改进机制。

第四,形成重视质量的质量文化。与第一轮水平评估相比,审核评估把如何评估本科教学质量的自主权还给了高校。因此,高校必须在“质量文化”上狠下功夫,通过研究、讨论、宣传和激励等手段,树立教学质量管理的全员意识和氛围,使学校里每一个人都意识到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确保本科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得到全校各层次上的理解和落实;不断研究、吸纳和运用适合高校特点和发展目标的质量控制的理念、理论、方法、手段和工具,并对教职员工进行有关质量控制的培训,建立先进的质量保障体系,以提高教学质量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昌庆钟.审核评估与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四个转变[J].中国大学教学,2013(7).

[2]袁益民.审核评估 关注内部质量保障的院校评审[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3(5).

(作者单位:外交学院高教研究室)

[责任编辑:卜 珺]

猜你喜欢

质量保障体系体系化制度化
加快推动企业级SaaS云服务体系化发展
高校档案管理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有效实施
浅谈我国民法立法的体系化与科学化问题
基于大数据的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研究
交通管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完善
公共图书馆电子阅览室体系化建设策略
企业文化体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