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伦敦奥运会优秀男子20 km竞走运动员的全程速度变化特征①

2015-08-30付丽娟王迪吉林体育学院吉林长春130022

当代体育科技 2015年35期
关键词:后半程平均速度有氧

付丽娟 王迪(吉林体育学院 吉林长春 130022)

伦敦奥运会优秀男子20 km竞走运动员的全程速度变化特征①

付丽娟 王迪
(吉林体育学院吉林长春130022)

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个案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对在第30届伦敦奥运会男子20 km竞走项目中取得优异成绩的运动员的全程速度变化特征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发现第30届伦敦奥运会前8名运动员的全程速度变化特征是:第1名和第2名选手均按提速、调整、冲刺的节奏进行变速走;第3名选手的速度在整个比赛过程中一共有2次峰值;第4~7名选手的速度变化特征表现为加速、调整、降速的节奏,但是他们每个人的速度下降幅度却截然不同,这是由于选手们在各自提速的程度和距离上是存在差别的;第8名运动员的速度变化特征与第4~7名运动员的相同,两者之间的不同点在于前者在最后2 km有一个冲刺,但是由于第8名选手在比赛前程的速度比较慢,所以,导致其后程的冲刺对其比赛成绩并未起到实质性的提高作用。以上这些速度节奏变化特征说明前8名运动员与其他运动员的成绩差异主要表现在后程的速度差异上,前8名运动员后程的速度保持能力均高于其他运动员。因此,应当加强我国竞走运动员有氧耐力的训练,以解决后程降速的问题,从而提高在我国优秀男子竞走运动队在世界竞走大赛中的整体竞技水平。

第30届伦敦奥运会 20 km竞走 全程速度变化特征 比赛特点 供能特点

竞走作为中国奥运军团在奥运会上的优势项目,曾在历届国际顶级赛事上取得过优异的成绩,并曾在奥运会上取得过2块金牌。由于竞走项目是以体能为主导的周期性耐力性运动,所以,运动员的体能和技术水平对比赛成绩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其中体能的作用更为关键。因此,教练员和科研人员对项目的战术的研究大都指向体能分配,实质就是探究如何安排速度分配的问题。就此,从速度变化特征角度对20 km竞走运动员比赛战术进行系统分析,对提高我国男子20 km运动员的整体竞技水平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1 20 km竞走项目的比赛特点

2011年,国际田联修改了规则,修改之后的竞走定义如下:竞走是运动员和地面始终接触在一起、不间断地向前迈进的过程,肉眼不能看见腾空。前腿从接触地面的那一瞬间开始到垂直部位都需要保持伸直状态。所以,在所有的比赛项目中,竞走是有特定要求的一项,在这个比赛过程中,运动不但要快速的完成全部过程,而且还要确保动作规范,以免出现技术犯规,从而对比赛的结果造成影响[1]。

从历届的奥运会来看,都存在技术犯规的情况,不管是不是世界上优秀的竞走运动员,都存在因为这个原因导致被罚下场的情况。当运动员身处竞争异常激烈的情形下,因为存在求胜的心理,并且这种心理作用还非常的强,极易出现技术犯规,最终导致被迫离开赛场。比如:在该次奥运会比赛过程之中,俄罗斯选手卡纳金获得金牌的可能性非常大,但是在比赛后程(18 km)由于出现了技术犯规而被罚下场,非常遗憾的结束了其该次奥运之旅。因此,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一是必须具备非常强的竞争实力;二是要有非常强的心理素质,做到不论在何种情况下都应免受来自其他对手的干扰,坚持完成比赛。这就要求运动员在日常训练过程中,重视加强心理素质方面的训练。竞走速度节奏的使用指的是在比赛的过程中,运动员通过调整自己的速度节奏,让自己合理的分配自己的体力,顺利的完成比赛。

表1 伦敦奥运会冠军陈定与第7名贾里德·塔伦特分段成绩对比

表2 伦敦奥运会男子20km竞走前20名运动员的分段平均速度(m/s)

图1 陈定与贾里德·塔伦特分段成绩对比

2 20 km竞走项目的供能特点

竞走项目属于典型的周期性与耐力性项目,其特殊的项目特点决定了它的供能特点,即有氧代谢、糖酵解和磷酸原三种供能系统兼有的混合代谢。由于竞走运动比赛时间长,要求运动员有极高的耐力,其主要能量来源是有氧供能,除此之外,不可或缺的是糖酵解和磷酸原对身体能量的供应[2]。在竞走过程当中能量供给对速度的变化也是有一定影响力的,主要变化情况如下:开始竞走时,由于运动强度不大,随着身体的运动,机体内的慢收缩单位先活动起来,运动的骨骼肌是由慢收缩单位支配的,而骨骼肌是有氧代谢进行供能,所以,在接下来相当长的运动时间内,机体都是进行有氧代谢从而达到供能。然而,机体内部对刚进行运动的骨骼肌内的血液供应量很小,运动机体对氧供能的需求量远远超过结合在肌红蛋白与血红蛋白上的储存氧所提供的肌糖原氧化产能的产量,因此,这个时候ATP-CP及糖酵解供应的能量显得至关重要[3]。当竞走运动进行到一半时,由于机体内的血液进行了重新分配,流经骨骼肌的血液为骨骼肌有氧代谢提供足够的氧气,保证了机体的氧化供能,这时以有氧供能为主的竞争机体在接下来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内能够保持稳定的工作状态,与此同时速度也保持上升的状态。20 km竞走全程需要大约一个半小时的时间,时间比较长。虽然在竞争过程中有氧供能功不可没,占主导地位,但无氧供能途径也很重要,不可忽视[4]。无氧供能主要的方式有磷酸供能及糖酵解供能。这样的无氧供能途径具有疲劳快、恢复也快的特点,而有氧供能,疲劳速度慢、恢复也慢。所以当机体进行竞争运动时,有氧供能与无氧供能可以交替工作,各取所长,为机体进行供能,维持运动能力,同时使得一方工作时,另一方可以得到短暂的休息,获得恢复的时间,更好地发挥彼此的供能作用。

3 竞走项目中的能量与速度

在竞走项目的比赛中,选手们的体能和技术水平对整个比赛成绩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其中又以体能为主导[5]。从能量代谢的角度来看,竞走项目是以有氧代谢为主,同时伴随有氧、无氧混合代谢。此外,竞走又包括在体能竞速类项目的范畴之内,速度节奏的变化对比赛成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6]。速度节奏是指运动员通过改变其运动速率以及能量输出的比率来控制速度变化的过程,研究范围主要集中于体能竞速类项目,要求选手以最快的速度完成比赛所规定的路程距离。尽管速度节奏宏观上反映的只是速度大小的波动,然而从微观上看,速度节奏实际上反映的却是能量代谢的变化[7]。这种能量与速度的关系在实际的比赛中更能体现[8]。因此,研究世界优秀竞走运动员的速度变化特征,对未来我国竞走项目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伦敦奥运会男子20 km竞走冠军陈定(中国)和第7名选手贾里德·塔伦特(澳大利亚)的全程分段成绩对比如表1所示。

从图1中的速度曲线可以看出陈定与贾里德·塔伦特在比赛前半程(0~10 km)都处在加速过程,即2~4km时由于身体机能处于有氧供能阶段使得速度缓慢上升,4~8 km时将速度维持在一个较为稳定的水平,在到达10 km时又开始提速,并达到了其前半程速度的一个峰值。但是在10~12 km区间,2名选手的速度特征都表现为明显下降,这是由于机体已经开始疲劳,产生大量的乳酸并堆积,致使肌肉内的酸性升高,抑制了体内糖原的分解,阻断了能量供应的途径。然而,由于内脏器官所固有的生理惰性,使得此时血液循环和呼吸这两大系统的功能大幅提升,使得供氧量增多,脂肪、蛋白质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进一步转化为CO2和H2O,并释放出能量,从而为身体运动继续供能,所以,从图1中可以看出在14~16 km阶段两者的速度又回升到了原来的水平。综上,2位选手在前16 km的速度波动主要是受选手自身机体供能系统的影响。在16 km以后,两者的速度变化特征开始表现出两种截然相反的状态。陈定在16~20 km区间持续提速直至终点,而贾里德·塔伦特在最后一个2 km尽管速度稍微有所提升,但由于其之前(16~18 km)的大幅降速,该阶段的提速也无补于事。从2位选手的全程速度变化特征可以看出:当比赛进行至16 km处时,由于此时选手们体内的高能磷酸物被大量的消耗,致使血糖含量下降,从而导致糖原含量下降,这使得能量供给的速度减缓,再加之体内大量代谢产物的堆积,直接引起了选手体能和速度的下降。鉴于陈定的个人能力和水平较高,并且具有较强的夺冠意志力,从而其在比赛的最后阶段仍能将体能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不降速,甚至可以持续加速至比赛结束,所以,陈定一举夺冠,而贾里德·塔伦特由于自身的能量利用率、体能水平远低于陈定,所以,此次比赛只获得了第7名。

4 伦敦奥运会男子20 km优秀竞走运动员的分段速度

通过竞走比赛中每个分段平均速度的标准差可以反映比赛中运动员采用的是变速走还是匀速走[9]。标准差作为反应大量数据离散程度的一个变量,如果所得标准差越大,则说明速度变化越大,选手此时采用的是变速走;如果标准差越小,则说明速度变化越小,选手此时接近于匀速走[1 0]。

表2为伦敦奥运会男子20 km竞走前20名运动员的分段平均速度(m/s)情况。从表2中可以看出,一共有14名选手的分段平均速度标准差大于0.09,标准差在0.050以下的为0人,这充分说明越来越多的运动员趋于在比赛中采取变速走的方式。

此外,从表2中还可以看出,前11名选手的速度变化特征表现为:前半程慢,后半程快,平均速度的差别主要表现在后半程。第12~20名选手中,除1名选手的平均速度表现为后半程大于前半程(仅相差0.03 m/ s)外,其余8名选手都表现为前半程大于后半程平均速度。全程平均速度最大为4.23 m/s,最小为4.07 m/s。综上所述,男子20 km竞走项目中,成绩较好的选手的速度变化特征都表现为:前半程速度慢,后半程速度快,后半程速度的大小与最终的比赛成绩是密切相关的。而对于其他选手,之所以出现后程降速,归根结底是由于其后半程体能水平的下降,这说明选手的后半程耐力水平成为了影响竞走项目比赛成绩的一个关键因素。

5 第30届伦敦奥运会优秀男子20 km竞走运动员速度节奏表现形式

在总数56人参加的第30届伦敦奥运会男子20 km竞走比赛中,顺利完成比赛的参加人员共有48人,其中因犯规或体力不支等原因没有完成比赛的运动员有8名,占总参加人数的1/7。没有完成比赛的原因,各不相同,除去个人能力不足之外,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因为,运动员没有根据自己的运动习惯,而是受外界干扰,脱离自己的速度节奏反而跟随其他选手的速度节奏进行比赛,最终因为身体不适,无法完成比赛。2008北京奥运会竞走冠军博尔钦(俄罗斯),在这届奥运会距离竞走比赛终点2 km时,因为由于体力跟不上,未能完成比赛很遗憾的中途退出。博尔钦在比赛过程中忽视自己身体供能特点,追求中国军团也就是为陈定、王镇、蔡泽林组成的速度节奏,导致体能消耗过快,未能完成比赛。比赛结果是陈定夺得了奥运冠军。比赛开始初期,排在前8名的运动员开始时运动速度不大,但是是保持加速的状态的,进行到一半里程时,4~8名运动员已经以个人最大平均速度进行运动,运动到中后期时,在12~14 km阶段,8名运动员的运动速度开始呈现下降的趋势,在到达14 km之后,又纷纷开始加速,最终一直保持加速状态直到比赛结束的运动员分别获得了冠、亚军,在距离终点2 km处速度出现小幅下降的运动员最终排名第3,从14 km之后4~8名的运动员的速度就没有升过,一直下降,在距离终点2 km时,冠军和亚军以个人最大平均速度完成比赛,抵达终点,赢得比赛。

[2]王林.现代竞走技术与训练[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0:147-151.

[3]黄达武,刘占锋,郭旭宙.全国竞走锦标赛成年女子20km竞走全程速度节奏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12,34(1):23-26.

[4]邢富国,张庆文.我国男女20km竞走面临的形势与发展趋势[J].中国体育科技,2005(4):26-27.

[5]邬孟君,刘进.第29届奥运会竞走比赛运动员的速度变化特征[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2,28(3):42-45.

[6]佟胜志,王林.竞走项目专项特点与制胜规律的研究[C]//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训练学分会第四届全国田径运动发展研究成果交流会论文集.2011.

[7]王平.备战2012年伦敦奥运会我国优秀女子20公里竞走运动员技术现状和训练对策研究[D].西安体育学院,2012.

[8]宫婷.世界优秀20 km竞走运动员全程速度变化特征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

[9]丛湖平.体育统计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31.

[10]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6 结语与建议

(1)第30届伦敦奥运会前8名选手的全程速度变化特征是:第1名和第2名选手均按提速、调整、冲刺的节奏进行变速走;第3名选手的速度在整个比赛过程中一共有2次峰值;第4~7名选手的速度变化特征表现为加速、调整、降速的节奏,但是他们每个人的速度下降幅度却截然不同,这是由于选手们在各自提速的程度和距离上是存在差别的;第8名运动员的速度变化特征与第4~7名运动员的相同,两者之间的不同点在于前者在最后2 km有一个冲刺,但是由于第8名选手在比赛前程的速度比较慢,所以,导致其后程的冲刺对其比赛成绩并未起到实质性的提高作用。以上这些速度节奏变化特征说明运动员的成绩差异主要表现在后程的速度差异上。

(2)鉴于优秀的竞走运动员之间的成绩差异主要取决于其后半程平均速度的大小,后程降速已然成为成绩落后的一个关键因素,所以运动员应在平时的训练中增加后程速度耐力方面的训练,以此增强最大速度的利用能力。

(3)在赛前,教练员应结合运动员自身的特点,帮助其分析主要竞争对手的特点,为其合理安排比赛战术,以及在比赛过程中如何做到免受其他选手干扰,控制好自己的速度节奏,发挥出自己真实的竞技水平。

(4)应当提高执教教练员的理论专业知识水平,增加与国外优秀教练员之间关于竞走项目的训练技术、技巧等方面内容的交流和探讨,通过交流学习提高教练员的执教水平。

[1]中国田径协会.田径竞赛规则(2012-2013)[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2.

G821

A

2095-2813(2015)12(b)-0239-03

10.16655/j.cnki.2095-2813.2015.35.239

①付丽娟(1983,10—),女,蒙古族,内蒙古通辽人,博士研究生,职称:讲师,研究方向:运动人体科学;运动训练。

猜你喜欢

后半程平均速度有氧
老人锻炼,力量、有氧、平衡都需要
有氧运动与老年认知障碍
如何从零基础开始有氧运动
竞走运动员后半程动作技术影响因素分析
CBCT图像引导的放疗前后半程摆位误差分析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优秀竞走运动员后半程动作技术分析
农业产业如何赢利“后半程”——洛川县委书记王明智谈产业发展与果农收益的一致性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糖有氧代谢与运动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