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维互动让自主课堂走向深入

2015-08-29赵艳霞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5年8期
关键词:言者听者哲理

赵艳霞

课堂,是在互动生成中促进学生成长的圣地。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与学习伙伴以及周围环境的互动,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掌握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只有学生真正与教师、学习伙伴以及课堂氛围等外在环境在思维、情感等各方面产生互动,才能唤起学生的热情,激发学生的潜能,这就是多维互动。多维互动,让自主课堂走向纵深。实践证明,倾听是促进多维互动的基本保证。

教师关注倾听,创设互动平台

倾听学生内心需求,引发情感卷入。学生有独立的人格,课堂上表现为强烈的内心需求。教师要在倾听中了解其内心需求。课堂上,既要给学生展示知识经验的平台,又要架设满足需求的空间,帮助学生释放个性,卷入情感,为多维互动创设平台。

倾听学生思维空白,引发互动热潮。例如,学习《前出塞》时,学生的思维聚焦在“杜甫熟谙战争取胜关键”这一认知上,教师及时发现其思维空白并质疑:“杜甫一介书生,焉知战争取胜关键?”对思维空白的叩击,引发了学生的互动,学生联系唐朝社会现实、杜甫生平等资料,展开了多维互动,在多维互动中促进了思维的提升。

学生学会倾听,拓展思考空间

倾听相同,思考不同。倾听言者与自己认知相同之处,更要思考不同之处。“哪些认知不同?”“为什么不同?”“这些不同有无对错之分?”…… 在交流相同、辩驳不同中让多维互动成为可能。

倾听内容,思考方法。倾听言者的表达内容,还要思考其运用的方法,这是将学习内容从表象引向内涵的过程。学习《挑山工》一课,有的学生紧扣正面描写,体会哲理;有的学生抓住作者感受,挖掘哲理;还有学生联系实际,感悟哲理。学生从不同角度参与互动,拓宽了学生思维的广度与深度。

倾听已知,思考未知。让互动走向多维的关键,是学生能够在互动中不断地发现、解决问题,促进思维的螺旋上升。因此,倾听中不仅要捕捉已知的知识,更要留意未知,并在互动中提出质疑,这是与言者的互动,也是与听者的互动。

倾听言者,思考听者。例如,学习《狐假虎威》一课时,一位学生解释了“走”的意思,立刻有同学站起来完善:“这个‘走字,古今字义差别较大,古代是‘跑的意思,现在才是‘行走的意思。”这位学生在倾听的时候,思考了听者的认知水平,能够有意识地将自己的发现通过互动传递给同伴。此时又有一位同学站起来补充:“我同意他的解释,我想大家都应该记住这个特殊的字,大家和我一起来读读‘走的注释吧!”很明显,这位同学也是在倾听时关注了同伴的学习需求,将重要知识点进行了深层次的巩固,使互动从一两位同伴之间辐射到所有同学中。当学生读完“走”的注释后,又有学生提示:“这个字太特殊,我想大家应该动手写一写,我请小明同学到前边写板书,其他同学在笔记本上写两遍。”这个学生在倾听时,思考了全班同学的认知规律,强化了由口头到笔头的夯实,带动了所有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这就是成功的多维互动。

倾听文本,思考生活。语文学科的特性,明确了其必须与生活紧密联系。高参与的倾听,就是要从倾听文本上升到倾听生活,使学生的思维向广度与深度发展。例如,学习《一个这样的老师》,学生就“我们的课堂是否欢迎这样的老师”产生了思维交锋。他们结合生活实际,交流想法,表达困惑,提出质疑,分享愿景……引入生活的倾听,为多维互动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学生的多维互动自然顺畅,和谐民主,认知也从浅层向深刻发展。

在倾听中找异同,在倾听中提质疑,在倾听中勇交锋,在倾听中达共识,这样高参与的倾听,自然会使多维互动成为可能,自主课堂也一定能走向纵深。

猜你喜欢

言者听者哲理
从互动交际看“怎么说呢”的语义二分性
好好说话
贬抑性“不就是+补足语”形式、语义及语用研究
主观限量构式“V不了多A”的评叙功能与言据表达
劳工(外二首)
语录
哲理漫画
漫画哲理
漫画哲理
哲理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