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事业单位政工工作与党建融合下的模式构建

2015-08-28吴维娜

卷宗 2015年7期
关键词:政工工作党建事业单位

吴维娜

摘 要:围绕着单位发展需要来开展政工工作,则能强化该项工作的落地效应。这里就需要建立起政工工作与党建相融合的态势,在党建工作的引导下来有效开展政工工作。通过对二者融合的内生机制进行分析,党建和政工工作的职能应分别进行定位,从而厘清各自的作用边界。在以主体为融合推手的认识下,应围绕着:事业单位的党委提出工作目标、目标导向下建立政工工作手段、上下联动对政工工作进行评价等三个方面来进行模式构建。

关键词:党建;政工工作;事业单位;融合

如何拓展事业单位政工工作的职能影响力,已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随着事业单位体制变革的不断深化,经济效益指数也逐渐成为单位职工所关注的重要指标。在这种背景下,政工工作若是不改变传统模式,则将使工作本身落入形式主义的泥淖之中,也将使政工干部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为此,围绕着单位发展需要来开展政工工作,则能强化该项工作的落地效应。但在具体的实施路径上也面临着一道难题,即实现政工工作落地效应的引导主体是谁,以及如何过程控制政工工作的有效展开呢。可见,这里就需要建立起政工工作与党建相融合的态势,在党建工作的引导下来有效开展政工工作。

在强调工作的主体性原则下,建立二者的融合根本在于增强政工干部的作风意识和组织意识,这也是党建工作所内含的根本要求。通过加强这两项意识,最终促使政工工作能落到实处。

1 二者融合的内生机制分析

二者融合的内生机制可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分析:

(一)党建工作推动事业单位各项事业的发展

党建的工作的基本内容包括:党的组织建设和党的作风建设。而这些建设则具体落实在了基层党员的身上,他们肩负着不同的岗位职责,从而通过党建工作来加强自身的党性修养,将不断增进自己的岗位意识和职业意识。

1.岗位意识的增进。岗位意识首先就从工作态度上反映出来,在技术岗位和行政岗位中,良好的岗位意识体现在了自我约束和自我发展意识的形成。由此,党建通过加强基层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便能在部门内部起到先锋示范作用。

2.职业意识的增进。职业意识的增进表现为职工对自身职业发展的规划更加理性,并能将自己的职业发展与单位各项事业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对此,党建工作不仅作用于基层党员干部,还为提升职业意识提供了良好的思想文化环境。

(二)实现落地效应依赖政工工作模式的创新

党的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主要以全局性和思想性的特质呈现出来。而若要切实推动事业单位各项事业的发展,还需要依托政工干部在基层深入细致的展开思想动员和精神鼓励作用。其中,包括对部分基层党员的思想动员,以及在部门范围内展开精神鼓励。那么政工工作的出发点便是党建工作的着眼点,而政工工作的成效便是党建工作的目标。这样一来,便在“党建工作——推动事业单位各项事业发展——政工工作助力落地效应的形成”这样的逻辑结构下,形成了政工工作与党建之间的融合。

2 二者融合下的职能定位

为了切实建立二者的融合态势,这里还需要对二者的实施主体分别进行职能定位:

(一)针对党委成员的职能定位

事业单位的党委成员是开展党建工作的组织者,他们着眼于单位的发展大局,在开展党的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时不仅要完成上级所布置的规定动作,还需要联系本单位实际实施创新动作。那么在设计创新动作时便需要建立在问题导向的基础之上。在问题导向下来设计创新动作,便需要建立起“目标、手段、结果”的三段式行动纲领,而党委成员的职能便在于为政工工作提出现实目标,以及对政工工作进行结果评价。

(二)针对工会干部的职能定位

政工工作在党委领导下并在党委的价值判断下,具体开展规定和创新动作。特别在突出党建工作的落地效应,以及强调政工工作应接地气的当前,政工干部承担起了规定动作的实施和监督职能,以及为创新动作的设计寻找问题域的职能。对于后者而言,在推动本单位各项事业发展的目标导向下,问题域的探寻将帮助党建工作形成环境植根性的效果。

3 定位驱动下的融合模式构建

根据上文所述并在定位驱动下,二者融合的模式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构建。

(一)事业单位的党委提出工作目标

前面已经指出,党建工作着眼于单位全局和整体性发展需要,并主要以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为推手。因此,党委所提出的工作目标也体现为全局性和整体性的特点。将党建工作落脚于推动单位各项事业的发展之上,则要求在工作目标中突出在党员干部进行岗位意识提升和工作作风改进的方面。由此,党委提出的工作目标需要借助政工工作的具体实施来达成,包括部门科室工作作风建设和党员干部的工作态度提升等。

(二)目标导向下建立政工工作手段

在以上目标导向下,政工干部便需要利用自己的工作经验,将党委的意图落实到基层。针对改进部门科室工作作风和提升党员干部岗位意识方面,政工干部首先应成为执行者,再者才是监督和引导者。鉴于事业单位组织生态的特点,政工干部应在政治学习环节、部门联系调研环节,与部门负责人进行良性沟通。针对创新动作的执行,应建立在对政工工作模式创新的基础上。具体包括:改变传统政工工作思维,将教育者的固有思维转换为辅助者的思维模式上来。并切实起到联系基层职工与上级管理者桥梁的作用。

(三)上下联动对政工工作进行评价

二者融合的归宿便在于厘清政工工作的路径指向,并能提升政工工作的环境植根性。为此,还需要对政工工作进行结果评价。这里提出了上线联动式的评价模式,就上级党委对政工工作进行常规工作评价,各职能部门还需要对政工工作进行季度评价。这样一来,才能促使政工工作与党建之间形成紧密的融合关系。四、展望

4 以下就政工工作创新模式进行展望

(一)开发手机终端在线系统

我们需要结合资料推送和党员干部自主下载阅读、观看等形式,综合构建移动智能教育在党建工作中的功能。从培养党员干部自主学习能力入手,需要通过开发出手机终端在线系统,来使他们自主选择感兴趣的党建音像资料。目前,可以将此工作任务外包给第三方机构来开发,或者与高校合作开发党建学习在线平台。与此同时,还应加强对单位党员干部进行操作技能培训,促使他们正确应用在线系统。

(二)完善学习资料整合工作

為了更好的发挥标杆和参照“正衣冠”的作用,在资料结构上应以视频资料为主体。在微视频环境下,每个视频的播放时间大约为5分钟,因此需要在这5分钟内突出先进人物的工作事迹,以及提升该视频内容的感染性和可观看性等,都需要通过完善学习资料整合工作来实现。再者,“图片配字幕”这一形式也需要重视,这里需要考虑到手机流量问题,在党员干部外出处理公务时手机无法连接WIFI,因此还需要对应给出图片资料来供他们选择。

(三)多方协作强化学习管理

在加强党员干部工作意识上,需要通过多方协助来强化学习管理。多方主要涉及各级党组织,依照上级党组织提出要求和学习目标,基层党组织负责具体实施和管理的原则,基层党组织应在党风建设中发挥监督、考核、督促、组织等多项职能。

5 小结

本文在以主体为融合推手的认识下认为,二者之间的融合应围绕着:事业单位的党委提出工作目标、目标导向下建立政工工作手段、上下联动对政工工作进行评价等三个方面来进行模式构建。

参考文献

[1]方小刚.央企党建的价值取向及其实现[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13(6).

[2]常青.党建工作与企业发展双赢共促之我见[J].现代企业文化,2013(11).

[3]刘花.结合施工企业特点扎实开展党建工作努力提升履职能力[J].科技致富向导,2013 (8).

猜你喜欢

政工工作党建事业单位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基于人本理念背景下的事业单位政工工作的开展
新形势下切实解决国企党建工作弱化虚化问题的思考